1994病入膏盲

2019-12-01 07:00:01纪涵邦工作室08:11 4.6万
6元开会员,免费听
购买 | 0.20 喜点/集
声音简介

病入膏盲的主人公

病入膏肓的主人公是晋景公 成语典故 “病入膏肓”这则成语的膏肓是古以膏为心尖脂肪,肓为心脏与隔膜之间,膏肓之间是药力不到之处。意指病已危重到了无法救治的地步。亦喻事情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 春秋时期,晋景公有一次得了重病,听说秦国有一个医术很高明的医生,便专程派人去请来。 医生还没到。晋景公恍惚中做了个梦。梦见了两个小孩,正悄悄地在他身旁说话。 一个说:“那个高明的医生马上就要来了,我看我们这回难逃了,我们躲到什么地方去呢?” 另一个小孩说道:“这没什么可怕的,我们躲到肓的上面,膏的下面,无论他怎样用药,都奈何我们不得。” 不一会儿,秦国的名医到了,立刻被请进了晋景公的卧室替晋景公治病。诊断后,那医生对晋景公说:“这病已没办法治了。疾病在肓之上,膏之下,用灸法攻治不行,扎针又达不到,吃汤药,其效力也达不到。这病是实在没法子治啦。” 晋景公听了,心想医生所说,果然验证了自己梦见的两个小孩的对话,便点了点头说:“你的医术真高明啊!”说毕,叫人送了一份厚礼给医生,让他回秦国去了。不过这只是一个传说!现在意指病已危重到了无法救治的地步。亦喻事情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

病入膏肓 膏肓是什么意思

膏肓”的意思是: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与膈膜之间叫“肓”。病入膏肓【解释】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出处】《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有病无法治疗,在心尖之上,心脏的下面,药物的疗效无法达到的地方,再要无法挽回了。【例子】他已病入膏肓,医生也束手无策了。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用于事物或人。【近义词】不可救药、无可救药、深入膏肓、行将就木、人命危浅。【反义词】妙手回春、起死回生、手到病除、药到病除、头痛脑热 1、病入膏肓的近义词不可救药。【解释】药:治疗。病已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出处】战国·孔子《诗经·大雅·板》:“匪我言耄,尔用忧谑。多将__,不可救药。”不要说我老来乖张,被你当作昏愦荒唐。多行不义事难收场,不可救药病入膏肓。【例子】怀疑与猜忌,难道就竟已成了他们~的根性了吗?◎郑振铎《桂公塘》十四【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比喻事态严重。 2、病入膏肓的反义词妙手回春【解释】回春:使春天重返,比喻将快死的人救活。指医生医术高明。【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回:“但是药铺门里门外,足足挂着二三十块匾额:什么‘功同良相’,什么‘扁鹊复生’,什么‘妙手回春’”【例子】王医生妙手回春,为许多人解除了病痛。【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病入膏肓什么意思

【病入膏肓】bìng rù gāo huāng形容病情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膏肓:古以心尖脂肪为膏,心脏与隔膜之间为肓,膏肓之间是药力不到之处。指病已危重到了无法救治的地步,也比喻事情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

病入膏肓什么意思

病入膏肓指病重难治。 “病入膏肓”这个成语,它源于《左传》中的一段典故。晋景公患了病,太医经过诊断,对景公说:“病入膏肓,药物已无济于事,无法治了。”后来景公不治而亡。 药王孙思邈后来评论时说:“时人拙,不能求得此穴,所以宿疾难谴,若能用心方便,求得灸之,无疾不愈矣。”孙思邈所指的“此穴”就是膏肓穴。 药王孙思邈的意思是:这些人医术低,只要找到膏盲穴,并灸它,任何病都会好!“膏肓能主治虚羸瘦损、五劳七伤及梦失精、上气咳逆、痰火发狂、健忘、胎前产后等,百病无所不疗”。 历代医家多认为:膏肓穴有补益虚损、养肺调心的作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肺气虚弱所致的咳嗽、气喘、骨蒸盗汗、肺痨等病症;心气不足、心火上扰所致的癫狂、健忘、遗精等病症;各种原因所致的羸瘦虚损。 膏肓这个穴位比较隐蔽,针不方便扎进去,手也难以按到,想要活动膏肓,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艾灸和自我锻炼。 病入膏肓指病已危重到无法救治的地步;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在句子中用作谓语、定语。

什么叫病入膏肓

  病入膏肓释义:   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与膈膜之间叫“肓”。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拼音] [bìng rù gāo huāng]   [出处] 《左传·成公十年》:“医生;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病入膏肓 翻译

terminally ill. 仔细看清楚terminally是什么意思。

病入膏肓的意思和拼音

病入膏肓的意思为形容病情特别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态严重到不可挽回的地步。拼音为bìng rù gāo huāng。 一、详细释义: 1、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与膈膜之间叫“肓”。 2、示例:吾观刘琦过于酒色,~,今见面黄羸瘦,气喘呕血,不过半年,其人必死。——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二回 二、出处: 1、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2、元无名氏《小张屠》第一折:“母亲病入膏肓,你孩儿仰天悲怆”。 3、金王若虚《王内翰子端诗近来陡觉无佳思》诗:“功夫费尽谩穷年,病入膏肓岂易镌。” 4、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莲香》:“生哽咽良久,自言知罪,但求拯救。莲曰,‘病入膏肓,实无救法。’” 三、典故: 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 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所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公曰:“良医也!”厚为之礼而归之。六月丙午,晋侯欲麦,使甸人献麦,馈人为之。召桑田巫,示而杀之。 将食,张;如厕,陷而卒。小臣有晨梦负公以登天,及日中,负晋侯出诸厕,遂以为殉。

病入膏肓注音?

病入膏肓 【拼音】:bìng rù gāo huāng 【解释】: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与膈膜之间叫“肓”。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出处】:《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示例】:吾观刘琦过于酒色,~,今见面黄羸瘦,气喘呕血,不过半年,其人必死。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二回 【近义词】:人命危浅、行将就木 【反义词】:妙手回春、手到病除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用于事物或人 意思是病情特别严重,无法医治,也比喻事态严重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出自:春秋 鲁.左丘明《左传·成公十年》,原文节选: 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 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所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公曰:“良医也!”厚为之礼而归之。 六月丙午,晋侯欲麦,使甸人献麦,馈人为之。召桑田巫,示而杀之。将食,张;如厕,陷而卒。小臣有晨梦负公以登天,及日中,负晋侯出诸厕,遂以为殉。 译文: 晋景公病重,到秦国请医生。秦桓公派医缓给晋景公诊病。医缓还没有到达,晋景公又梦见疾病变成两个小儿童,一个说:“他是个好医生,恐怕会伤害我们,往哪儿逃好?” 另一个说:“我们待在肓的上边,膏的下边,拿我们怎么办?”医生来了,说:“病不能治了,病在肓的上边,膏的下边,灸不能用,针达不到,药物的力量也达不到了,不能治了。” 晋景公说:“真是好医生啊。”于是馈送给他丰厚的礼物让他回去。六月初六日,晋景公想吃新麦子,让管食物的人献麦,厨师烹煮。景公召见桑田巫人来,把煮好的新麦给他看,然后杀了他。 景公将要进食,突然肚子发胀,上厕所,跌进厕所里死去。有一个宦官早晨梦见背着晋景公登天,等到中午,他背着晋景公从厕所出来,于是就以他为景公殉葬了。 示例:这些歹徒真是恶习难改,病入膏肓,希望法官判以极刑! 扩展资料: 病入膏肓的近义词: 1、气息奄奄 气息:呼吸时出入的气。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形容呼吸微弱,快要停止的样子。也比喻事物衰败没落,即将灭亡。 出自:鲁迅《鲁迅书信集·致章廷谦》:“据我所见,则惜之称为战士者,今已蓄意险仄,或则气息奄奄,甚至举止言语,皆非常庸鄙可笑。” 示例:新厂长上任不久,大刀阔斧进行改革,这家气息奄奄的工厂很快就恢复了正常生产。 2、奄奄一息 奄奄:形容气息微弱。一息:气息,从肺部呼进呼出的气。形容气息微弱临近死亡。也比喻事物即将消亡、湮没或毁灭。 出自:霍达《穆斯林的葬礼》第十一章:“抢救队员戴着钢盔,抡着铁钩、铁铲,从坍塌的建筑物下寻找奄奄一息的遇难者。” 示例:巴金《谈》:“儿子当时不过十五六岁,躺在厨房附近一张床上,已经奄奄一息了。”

病入膏肓 译文

病入膏肓 发音 bìng rù gāo huāng 释义 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与膈膜之间叫“肓”。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出处 《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示例 吾观刘琦过于酒色,~,今见面黄羸瘦,气喘呕血,不过半年,其人必死。(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二回)

病入膏肓是什么意思(图文)

      了解病入膏肓这个成语,首先要了解膏肓的意思。古时以心尖脂肪为膏,心脏与隔膜之间为肓,膏肓之间是药力不到之处。形容病情特别严重,无法医治。也比喻事态严重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这个成语出自春秋时鲁国左丘明的《左传·成公十年》,原文是:“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所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这个故事说的是春秋时期,晋景公得了重病,听说秦国有一个医术很高明的医生缓,便专程派人去请来。医生还没到。晋景公恍惚中做了个梦。见他的病变成了两个童子,正悄悄地在他身旁说话。一个说:“那个高明的医缓马上就要来了,我看我们这回难逃了,我们躲到什么地方去呢?”另一个小孩说道:“这没什么可怕的,我们躲到肓的上面,膏的下面,无论他怎样用药,都奈何我们不得。”不一会儿,医缓到了,立刻被请进了晋景公的卧室替晋景公治病。诊断后,那医生对晋景公说:“这病已没办法治了。疾病在肓之上,膏之下,用灸法攻治不行,扎针又达不到,吃汤药,其效力也达不到。这病是实在没法子治啦。”       病入膏肓这个成语在使用时,一般作谓语、定语,用于事物或人。形容人病重或事态严重到不可挽回的地步。例如:他已病入膏肓,但医生尽力挽回他的生命。病入膏肓的近义词是人命危浅。人命危浅的意思是形容寿命不长,即将死亡。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