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文采贼差的西游,凭什么入围四大名著?

2020-01-01 00:00:27开浩御书房24:03 8.7万
声音简介

前言


转眼间,西游也要迎来了结局。相信听完前面几讲的听官们,也能感受到开浩所讲解的西游记和儿时看的86版西游记有些不同。86版的西游记看完,只是觉得很燃;而听完开浩解读的西游,更像是在照一面镜子。有的人,听完笑了;有的人,听完哭了。

 

本讲呢,开浩准备最后再给大家一个干货大礼包。比如说,悟空、八戒、沙僧在取经路上到底经历了什么,才能重回仙班的?他们的法名是否另有深意?贯穿始末的终点“灵山”到底在哪里?取经之路是为了取经,还是别有用意嘛?

 

听完本讲,你就知道为什么这本一直被开浩吐槽文采不咋地的书,却能被选为四大名著的原因了。


西游记没有文采,只有内涵


开浩团队一致认为,要论文笔的实力,四大名著中如果吴承恩先生排第三,那绝对没有人能排第四(你看看他写的诗真是小学生打油诗水平),那么有些小伙伴就不同意了,“开浩,西游记好歹也是本四大名著之一,你说他文笔不好,那你来写啊?”您别着急,西游这本书一直秉承着“文采不够,内涵来凑”的特点,能读懂的人,自然就收获了一本无上的修心之书。

 

内涵具体体现在哪呢?接着往下听,您就明白了。


西游记的N个内涵


看书跟看电视剧是不一样的,86版的西游记,看完爽一爽,大家鼓鼓掌,也就结束了。看原著可不一样,不拿着放大镜把自己当福尔摩斯,还真找不到吴承恩先生藏在字里行间的“内涵”(信息点)。这个过程其实很不容易的,加上故事很枯燥,想要把西游讲好,着实让开浩头痛了好一阵子。

 

在前面的几期节目中,我们也分析了几个“内涵”(透过现象,看本质)。比如说取经小团队成员们的身世背景,以及取经路上遇到的妖怪们和菩萨之间的关系,这些藏在书中的信息点,给了我们很多启发。

 

但是除此之外,我还要跟你说一些你可能不知道的其他内涵:

 

除了用取经之路映射个人成长的思路,网上的很多七七八八的鸡汤说西游是职场什么的,我们之前也辩驳过,就不一一赘述了。

 

除此之外,西游还有什么五行学说,什么中医理论等等,我见过比较好玩的一个版本,就说取经团队成员,其实合起来是一个人,唐僧代表了我们每个人都有的弱点,胆小怕事,唯唯诺诺,悟空代表人心,你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取经路途十万八千里,我们想到哪里,心一秒就能到。

 

八戒代表我们的欲望,贪财好色,好吃懒做,沙和尚和白龙马代表人的行为,所以说啥是啥。

 

这个解读好不好呢,当然好,可是开浩有一个更有意思的内涵解读,这个解读,在最后一讲展示给大家。


名字里暗藏玄机?


这一讲呢,我们从大家容易忽视的小细节来分析分析。如果不是仔细看原著,可能连开浩也会忽略这些小细节。比如说,取经团队一行人的名字,其实本身就是文化密码。

 

在这三个徒弟中,最先拥有姓名的是我猴哥。大家都知道,我猴哥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天为父,地为母。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猴哥一直自称俺老孙,因为没有姓名。后来走出花果山后,拜师学艺时的师父赐了他一个名字。

 

猴哥这名字起的看似特别随意,猴哥当时的师父,也就是传说中的菩提祖师呢,看了看当时的辈分排序,轮到我猴哥刚好是个“悟”字。于是便取了“悟空”这个名字,寓意是希望他能领悟到“空”的境界。

 

这名字,真的是随手给的吗?我们在第五讲分析猴哥的时候说到了,猴哥一开始为了长生不老去求学,但由于炫技被逐出师门,后来因为技艺高强被天庭录用。但在天庭呢,郁郁不得志,一气之下,一抡金箍大闹天宫,结果强行劳改(被压在五指山下)。

 

这么看来,菩提祖师在一开始收悟空为徒的时候,是不是也料想到,这皮猴的性格,迟早得出事,所以名字中其实带着对他的期许,希望他能四大皆空。

 

西天取经一路,悟空不仅是掂量清楚了自己的重量,也在取经路上变得有人情味了。要知道猴哥可是个暴躁的皮猴的形象,刚踏上取经路,就杀了不少妖怪和强盗,那金箍棒一起一落,真的是莫得感情啊。后来,走着走着,猴哥就开始考虑唐僧的感受了,抡起棒子前还会思考一下,这一棍是抡了还是不抡呢,后果是什么,对方到底该不该死。

 

林庚先生在《<西游记>漫话》中也提到了,唐僧一行人在取经路上遇到的种种危险与劫难,可以分为两类,一些是各路的妖魔的打劫,一些则是孙悟空的见义勇为,主动去降妖除魔的。比如说,唐僧团队在经过一个叫做比丘国的地方的时候,发现国王听信妖言,抓了全国的一千多个男孩,想将男孩的心肝作为药引。这本与唐僧团队无关,毕竟我们熟悉的情节就是,妖魔抓了唐僧,然后猴哥救唐僧。这比丘国,也没人要吃唐僧,本来安安静静的打个卡(唐僧团队得集邮打卡国)就可以撤了,但猴哥出手了。

 

猴哥是怎么见义勇为的呢?猴哥潜入王宫,拆穿妖怪阴谋,揭穿妖怪真面目,让国王明白真相,最终解救了这一千多个男童的性命。

 

莫得感情的降妖机器,竟然还会见义勇为,变得有血有肉?这是不是也表明,唐僧这一路不杀生的唠叨,其实猴哥多少也有一点听进去。

 

猴哥还有个别名,叫孙行者,行者,走路的人。这也是一条线索,猴哥的改变,是来自取经路上的每一步(毕竟到一个地方,都有“惊喜”)。

 

取经路上的猴哥,不仅有血有肉,会哭会笑,还会捉弄人,人物形象变得饱满了,不再是那个莫得感情的吃桃机器。经历越多,心智变得越来越成熟,后来,猴哥甚至还当起了唐僧的心理老师,每次鼓励灰心的唐僧,“关关难过,关关过”(不行还有俺老孙给你托底)。

 

听到这,你是不是知道猴哥名字里暗藏的信息了呢?悟空,又叫心猿,有个成语叫做心猿意马,就是说我们躁动不安的内心,西游记也用了这个概念,所以,这只猴子代表我们人的内心,修炼内心,需要走遍千山万水,去历练,去经历,所以悟空又名行者,而心的最高境界,佛家叫空,四大皆空的那个空,就是接受任何变化,承认任何变化,就是我们常说的佛系,碰到任何事情就是“都行”、“可以”、“没关系”,而且内心真的能接受这些,不是简单的敷衍。这就是一种境界,那么到达这种境界,最好的方式就是经历很多很多事情,见怪不怪了。所以,心的历练,就是行万里路,所以说行者,而心的目的,就是悟空,故曰,行者悟空。

 

那么,八戒和沙和尚的名字又是怎么来的呢?又有什么寓意呢?

 

八戒的名字是唐僧给起的,一开始他不叫八戒,他叫猪刚鬣,因为被贬下凡,投错猪胎,长得一头猪脸,所以名字就是根据长相起的。后来,遇到菩萨,菩萨给他取了个名叫猪悟能,并且让他戒行,断了五荤三厌(五荤三厌是指修道修佛的人斋戒不吃的东西,具体不细说了)。

 

正式进入唐僧团队后,唐僧给他取了个小名叫八戒,估计一来觉得“悟能”这名字有歧义(无能),二来是希望八戒能像个僧人,持戒修行(像个出家人履行八大戒律:戒杀生,戒偷盗,戒淫欲等),毕竟猪八戒在七情六欲面前,就会忘记自己的身份(对美色毫无抵抗力,美色当前,什么都是浮云)。

 

当然了,尽管唐僧一路上八戒,八戒的叫,我们的猪刚鬣,在一开始呢,还是一如既往,肚子该饿的时候还是饿,看到美女的时候,还是哈喇子流一地,甚至还会卖队友。

 

经历过跟师父一起被抓,也知道自己常常会中美人计,坑队友。这一路的经历,使他提升了防范意识,后来,与妖艳动人的蜈蚣精姐妹花过招的时候,拿起钉钯打怪时,可是眼睛都不眨一下。这时候的八戒,开始学会了正视自己的欲望,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了(感受到菩萨取名的用心良苦了吧)。

 

总结一下,我们的欲望,就像是一头好吃懒做,个头很大,丑陋不堪的臭猪,所以,修炼这头猪,要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故曰:悟能,就是领悟能做和不能做的事儿。修炼欲望,要持戒,故曰八戒,所以,修炼欲望,就是八戒悟能的过程,这便是八戒名字的含义。

 

再来说说这个戏份最少的沙和尚,作为全场最可有可无的角色,是不是很多听官都不知道沙和尚的名字呢?

 

沙和尚的本名叫沙悟净,这个名字也是菩萨取的,原著是这么写的,沙和尚认领取经名额的时候,菩萨看了流沙河里翻滚的泥沙,一指,那你要不就姓沙吧,叫沙悟净吧。碍于是菩萨,沙和尚也不好说什么,只能默默收下这个名字,当然悟净肯定心惊胆战的,幸好你没指着狗屎给我取名字。

 

听完开浩前面分析的,你们也知道,观音这个起名大师,起的名肯定不是随便指着一堆黄沙就瞎起的。我们在第七讲分析沙和尚的时候也说过,沙和尚是凭着自己做了三千件好人好事的功绩实打实进入神仙体系的,后来因为小事被贬,内心对结果是不服气的,开始疯狂吃人报复社会。而取经之路对于沙和尚来说,是一场重拾信仰之旅,那如何重拾信仰呢,就是卑微到泥土里,那不就是沙嘛。

 

这一路,沙和尚是最稳的队友,深藏功与名,从不出风头,在团队要瓦解或者大师兄、二师兄吵架的时候才会发声,而且注意这个,我们的内心,经常会和我们的欲望打架,你想去云南,可你要加班搞定工作,所以你会痛苦,代表心的悟空和代表欲望的八戒关系总是见不得离不开,而沙和尚总在调节。作为调节的那个人,首先自身就得做到内心清净,没有杂念,故曰悟净,净就是不去想去不了的云南,也不感慨做不完的工作,而是在云南就好好玩,在工作就认真工作。

 

悟空、悟能、悟净,这三个看似随意起的名字,其实暗藏深意,就跟很多父母给自己的孩子起名,都是带着期许,希望孩子以后能成为怎样的人。在起名的同时,也默默的传达了修行之路上的本质(修行的本质就是修心:正视自己,控制欲望,保持心净)。

 

说到这,肯定有听官要问,那白龙马叫什么名字呢?为什么开浩在解读《西游记》的时候总是忽略白龙马呢?作为脚力担当,他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

 

最后一讲了,要郑重其事的说一下白龙马(这个比沙和尚还要不重要的角色)。

 

白龙马呢,原来是西海龙王敖闰的三太子,名叫敖烈,劳改前就是个熊孩子,烧了玉帝赐给他父亲的宝贝——明珠(这个堪比,熊孩子烧了爸妈的婚戒),被惩罚择日处死,后来遇到菩萨,顺利成为取经一员。

 

但他,不识好歹,在唐僧取经的路上吃了唐僧的马,最后被观音施法变成了唐僧的坐骑,因为长得白,又是由龙变成马,所以名字就是“白龙马”。

 

这白龙马呢,取经路上,除了吃草,驮着唐僧,被沙和尚牵着,没故事,也没亮点(就出场一两次,故事也没啥可讲的)。一直重复相同的行动是单调无趣的,对西游团队唯一的贡献也就是脚力,换做普通的马匹也能胜任(真实的可有可无的存在)。但是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白龙马,既是龙,又是马,龙马同在的成语叫做龙马精神,是说我们做事情有干劲,我们总是忽略了一如既往的像一匹马一样赶路,就像是我们老是想成功是机遇,是开悟,但是很少有人专心致志的赶路,所以,白龙马从来没戏,从来被人忽略,从来不值一提,和每个人的行动一样,这是你必须做的,不要彰显,也不要炫耀,踏踏实实去做。这是作者想要提醒大家的。


“灵山”到底在哪?


悟空、悟能、悟净,光几个名字,就藏着这么多的信息量,那在西游记里,贯穿始末的的“灵山”难不成也另有深意?

 

原著中,唐僧团队的取经的终点站是灵山(佛祖居住的地方),唐僧团队的目的就是取得真经,到达灵山也就意味着唐僧团队取得成功。

 

就像原型故事中唐玄奘到天竺取经一样,很多人认为西游记里的灵山也是真实存在的一个目的地。但是如果你听完下面唐僧和悟空的一段对话后,这个设想就崩塌了。

 

前面我们也提到了,悟空在取经路上充当着唐僧的心理老师,为他加油打气。有几次,唐僧还陷入被妖怪抓走的恐惧中,一想到下一站说不定又在哪被抓,心神不宁的问悟空说道:“悟空啊,你说咱们什么时候才能到终点啊?” 悟空呢说了这么一句话:“只要你见性志诚,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后来还有一次,直接念上了一首诗:“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这两句话的意思其实都一样,都在传达这么一个信息,心之所向便是终点,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个终点,也就都有灵山,只要你心中有佛,哪里都是灵山呀。这就像是我们现在常说的,心中有梦,哪里都是舞台。

 

那些西天取经路上遇到的妖魔,不过是将内心的心魔具象化罢了,看似是一条取经之路,实则是一场战胜心魔的修心之路。

 

到达灵山的时候,也是修炼圆满之际,而关于灵山,还有一个概念,西游中描写心有一句诗,叫做灵台方寸山,这句诗不就是灵山的简称嘛,所以,灵山是我们心之所向,是我们的梦想和目标。到了灵山的悟空,就是内心得到实现的我们,回头一看九九八十一难,就是一段挑战自我的过程。


西游总结


《西游记》到这里,也就要落下帷幕了。在这里呢,开浩想跟大家谈谈做西游节目的感受。

 

1.首先,西游是四大名著中最难讲的一本书

 

相信很多听官跟开浩一样,都是看着86版的西游长大的。这是一本熟书,就是大家都很了解,没什么好讲的,加上故事性也是四大名著中最差的一本,所以,讲的过程,非常困难。

 

2.我们一直在想,包括现在也还在想,西游到底讲了什么。

 

总结西游全篇,我们一直在强调“自省”的重要性,其实这个很空,但是很重要。所以,难度就来了,我们都是故事脑,好话耳,图片眼,但是同时是暴力嘴,啥意思呢?我们的大脑爱接受故事胜过道理,我们的耳朵爱听好话胜过批评,我们的眼睛爱看图片胜过文字,但是,我们不满意,通常马上都会说出来。

 

所以,开浩一直小心翼翼的讲西游,生怕有讲不到位的地方,让各位听官不舒服,西游是修心之路,讲西游,也是开浩的修心之路。

 

虽然有若干不确定,但有一点,我们团队一直很坚定的把持着,那就是:《西游记》是一面镜子,因为我们在唐僧师徒的身上或多或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事实上,我们也在用这个角度去讲师徒四人,去讲妖魔鬼怪。

 

我们现在每个人面临的挑战和诱惑,丝毫不输于西游世界。我们会看到这样的一个现象,好多带着名校头衔和科班出身背景的毕业生,在走出学校的象牙塔时,高不成低不就。这时候我们也会像唐僧那样的迷茫,理想和现实之间的鸿沟该如何跨过;在团队配合时,我们总是自大的认为,只有自己才是对的,当嘴巴子挨的多了,像猴哥一样,学会了按照规矩办事,也就明白人生就是这么一回事,不总是要争个高低,配合很重要;现在的社会越来越好,我们逐渐的有了金钱的积累,但是很容易被七情六欲缠身,少打游戏少买不需要的东西,只有持戒,才能像八戒一样,最终修成正果;当我们前行很久时,又不免忘了,当初自己在学校里的那份赤子之心,你的梦想是买车买房还是造福人类改变这个世界?于是就要像沙和尚那样,努力找找自己的初心,重拾信仰。

 

西游的那些妖魔鬼怪,原来他们就在我们心里,如何打败他们,是我们一生的课题。

 

大家小书出品的百讲中国文化西游,到今天全部结束,感谢大家的订阅收听点赞留言转发,我们水浒,再见。

历史上著名的采花贼有哪些?

我知道的有 田伯光 出自 笑傲江湖 其他就不知道了啊 呵呵

一本关于采花贼的老武侠小说,一边是采花贼,一边是大侠,女的成立一个联盟来对抗这个采花贼

堕落三部曲之我欲成魔

采花贼是什么意思

现代话讲就是强奸犯

采花贼是什么意思?

就是非礼女孩子吧

关于采花贼的小说

你是想要那种挺 YY的类型吧? 那么 很纯很暧昧,很纯很暧昧前传,极乐宝典,娇艳都市,狩猎花都都不错

入围的入围与入闱

入围 rù wéi 1. 入选、被录取。如:“初选有十五名入围。” 2. 中奖。如:“他买了五张马票,就有两张入围。” 入罩衫闱 rù wéi 1. 科举时代应考或监考的人进入考场。《聊斋志异·卷九·于去恶》:“七月十四日奉诏考帘官,十五日士子入闱,月皮闷激尽榜放矣。” 2. 进入闱场。燃袜如:“命题、印题人员均已入闱。”

谁知道突入采访,外围采访,隐性采访的区别与运用

突入采访就是直接突入“敌营”采访外围采访就是在外面等待机会采访隐性采访就是暗地下采访应该是这样

什么是采花贼?

采花贼是什么意思。。 个人理解有两种吧: 1、霸王硬上弓 2、俘获美人心 但最后都是以抛弃的形式结尾,估计就是楼主说的采花贼了。 采花贼在

采花贼是什么意思。

个人理解有两种吧: 1、霸王硬上弓 2、俘获美人心 但最后都是以抛弃的形式结尾,估计就是楼主说的采花贼了。

采花贼是什么意思?

就是说一个贼在翻围墙时不小心踩到了围墙旁边的花,这就是“踩花贼”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