婷婷唱古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

2016-11-28 06:00:00婷婷唱古文03:23 73.7万
声音简介




只需用微信识别二维码观看精彩原创动画MV: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作词】:宋·辛弃疾

作曲/唱】:婷婷姐姐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说明:溪桥 一作“溪头”。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动了树梢上的喜鹊,飞离了树枝,清凉的晚风中传来远处蝉鸣叫的声音。一阵阵浓浓的稻花香扑鼻而来,仿佛在告诉每一个人,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啊,这时耳边传来了一阵又一阵青蛙的欢叫声。稀疏的几颗星星挂在夜空中时隐时现,天上落下淅淅沥沥的小雨,赶紧寻找避雨的地方。走到溪桥的时候一转弯,抬头一看,那家熟悉的茅草店家就出现在土地庙旁的树林边。

当我们身处城市,望尽繁华,

是不是总会生出向往自然的那颗心?

如果风景要在行走中品味,

那么就走走吧,走进清风,走向明月。


如同千百年前,

微雨中伴着星天行路的辛弃疾,

带着祥和的心境,走过一路的风雨,

内心的宁静与满足是人生巨大的财富。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多么清新、自然、质朴、纯净,

惬意流遍身体的每一个角落,

那是丰收的喜悦,是视觉与听觉的盛宴,是大自然的馈赠。

而这份心情,化作词章,慢慢沉淀,打动人心。

至今让人们对乡村生活最简单幸福的认知产生深深共鸣,

那就一起细细来品《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是南宋诗人吗

辛弃疾的主要的活动时代就是南宋时期,所以说他就是仿数南宋时代的诗人,而且他刚开始的时候应该笑大羡是出生在原先北宋的范围之内,后面的话也就是到了南宋,他一生大部分的时碰拍间都是在南宋度过的,所以说他肯定也算南宋诗人,其他的词写的很好,所以说他是一个比较全能的人。

辛弃疾是南宋?

正在加载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追赠少师,谥忠敏。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现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的词的基本思想内容。著名词作《水调歌头》(带湖吾甚爱)、《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满江红(家住江南)》、《沁园春》(杯汝来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著有《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公元1207年秋季,辛弃疾逝世,年68岁。 基本信息 中文名:辛弃疾 别名:辛稼轩,辛幼安 籍贯:中国山东 出生地: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 性别:男 国籍:中国 出生年月:1140年5月28日 去世年月:1207年10月3日 职业:文学,词人 代表作品:《稼轩长短句》

辛弃疾是南宋什么人?

很著名的诗人,

宋代诗人辛弃疾怎么死的?

生老病死的呗

宋飞林婷婷是什么电视剧

宋飞、林婷婷是《远方的家》中的角色。 宋飞是宋明媚儿子,玉树临风,才情兼备,坚持自己的理想,不为金钱所动,但也由此为自己的人生带来几许阴霾。因为对母亲有深深地爱,所以尤为关注老一辈的内心动态,但面对母亲用力过头的爱,也有点吃不消,内心仍显稚嫩的他,对亲情与爱情缺少几分耐心。 林婷婷是宋飞,宋飞相恋8年的女朋友,林婷婷曾为宋飞连夜赶制假账本,而且他欠林婷婷30万,不小心被宋明媚知晓。在这段感情中,宋飞因与领导之间的矛盾会将愤怒发泄在林婷婷身上,引起网友反感。 影洞颤视剧介绍: 《远方的家》是由刘佳、梁冠华、吕中、刘端端、海天、秦焰、吴玉芳领衔主演的都市情感剧。该剧讲述了宋明媚因偶然机遇巧合,决定为了儿子扎根北京,与富伯恒上演了一出又一出嬉笑怒骂的悲喜故事纳仿败。 刘佳饰演宋明媚,宋飞的母亲,四川人。已过天命之年,依旧风姿飒爽,纵然离乡千里,仍旧热心不减。她独自将英雄的遗腹子带大,饱尝人情冷大察暖,但仍对生活充满热情,对儿子宋飞爱的深厚又不失严厉,就是有点用力过头,母子关系因此间隙渐宽,北京之旅的她将面对亲情、友情、爱情的三重考验。

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写声音有什么作用?

1、这四句里每句都有声音(鹊声、蝉声、人声、蛙声慧毁),以前州备声音衬托深更半夜的悄静 2、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迹兆然,生动逼真。

辛弃疾 《西江月》

你要问什么?

西江月 辛弃疾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全词描写了江南农村 (时令和时间)的景色,抒发了词人 的心情。 (2)词中写到“稻花香里说丰年”,你认为是谁在说丰局裤年呢?(至少答出两种说法) 参考答案: (1)夏夜(同时扣住“夏”和桐丛简“夜”两个元素即可) 闲适(或:淡泊、喜悦、欣慰、怡然自得)(2分。每空1分) (2)答案郑唤示例:①乡村纳凉的人们(村民);②词人(作者)与同伴;③夜行人;④蛙儿们(2分。两种说法各1分)

西江月辛弃疾

1.见 现 xiàn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2.别枝:旁枝 3.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茆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大意】 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正在栖息的鸟鹊,它们离开枝头飞走了。在清风吹拂的深夜,蝉儿叫个不停。稻花香里,一片蛙声,好像是在诉说好年成。不一会,乌云遮住 了月亮。只有远方的天边还有七八颗星星在闪烁,山 前竟然落下几点雨。行人着慌了:那土地庙树丛旁边过去明明有个茅店可以避雨,现在怎么不见了?他急急从小桥过溪,拐了个弯,茅店就出现在他的眼前。 【注释】 ①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在山乡夜行中所见所闻。明月清风,惊鹊鸣蝉,稻香蛙声,溪流小桥,构成了江南山乡夏夜一幅优美动人的画面。而贯彻全篇的却是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丰收的喜悦。作者善于抓住夏夜山乡的特点,又理解农民对丰收的热望,加上笔调轻快,语言优美,音节和谐,使人读了这首词仿佛临其境,馀味无穷。 ②《西江月》: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③黄沙:黄沙岭,在信州上饶之西,作者闲居带 湖时,常常往来经过此岭。 ④别枝:旁枝。 ⑤旧时茆店:过去很熟悉的那一所茅草店。 ⑥社:土地庙。社林:土地庙周围的树林。 【简析】 词的上片以鸟惊、蝉鸣、蛙噪这些山村夏夜特有的音响,把黄沙道写得生机勃勃,颇不寂寞;词的下片以轻 云小雨,天气的突然变化,和旧游之地的突然发现,表现夜行乡间的轻松和饶有兴趣。上下片都写的情真 景真,笔调轻快,是一支醉人的乡间夜行曲。

辛弃疾是南宋还是北宋

辛弃疾是南宋人。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居士,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的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并称为“苏辛”,与李清照并称为“济南二安”,其代表作有《清平乐》、《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 南宋(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是中国古代上承北宋下启元朝的朝代,由赵构创立,定都临安,与北宋统称为宋朝,共传5世9帝,享国152年。 辛弃疾的早年经历 辛弃疾生于宋高宗绍兴十年(金熙宗天眷三年)五月十一日(1140年5月28日)卯时,祖上为狄道人,自始祖辛维叶时迁居济南历城。出生时,北方就已沦陷于金人之手。他的祖父辛赞在靖康之变、宋室南渡后“累于族众”,无法南下,遂仕于金朝。尽管如此,辛赞却一直希望有机会能够拿起武器和金人决一死战,他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 同时,辛弃疾也“两随计吏抵燕山,谛观形势”,不断亲眼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辛赞对辛弃疾寄以殷切的期望,曾两次让辛弃疾至金都燕京参加进士科考试,借机侦察金人形势,以图恢复。这一切使辛弃疾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养成了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