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篇】父母要不要强制孩子学习

2020-03-16 06:00:10曾仕强学堂09:32 4.8万
6元开会员,免费听
购买 | 299 喜点
声音简介

父母怎么帮助孩子制定学习目标?

每天的生活是忙碌的,孩子的学习任务也日趋沉重,早出晚归的匆匆忙忙,难免让人有时会有迷失的感觉。跟孩子一起制定远、中、近期的家庭和个人的目标,明确的方向让每一天都有动力,不让日子过得有浑浑噩噩的感觉,那样是对自己辛苦付出的浪费。那么,父母如何帮助孩子制定能达到的学习目标呢?

对父母而言,有什么合适的奖励机制可以促进孩子学习?

合适的奖励机制可以激发孩子内在的积极性,到底怎么能够激发出来,这也就需要家长对孩子做出更多的了解,并且针对他的需求来做出一个有效用的刺激,毕竟每个孩子所有的爱好都是不一样的,他所关注的东西也不一样。 同样价值的经济物品,但是市场价值和实际产生的消费中却是不一样的,市场价值是人民买这个东西到底花了多少钱,举个很简单的生活中的例子,如果你的孩子是一个男孩,你给他买一个游戏机或者一个变形金刚,他肯定会感觉到比较不错的满足,但是你给他买了一个芭比娃娃,他就会不开心,因为这个并不是他想要的,虽然两者可能花的钱是差不多的,但是实际产生的作用不一样。 奖励机制,这种奖励应该是非持续性的间断的,因为这种奖励的机制它属于正常强化正强化应该是间断的,是不是得给孩子惊喜,不让孩子养成一种惯性,就是说不要让孩子觉得他学习好了就理所应当的得到奖励,不是这么回事他学习好,是他本身的执着,是他应该做的事情,学习不好应该受到惩罚,这种惩罚应该是负强化,他应该是持续进行的。做到这两点,掌握好恰当的时机,让孩子养成正确的对待学习的态度,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你的目的就达到了。 给孩子适当的奖励是可以的,但是不要让孩子养成奖励攀比的心理,也不要养成持续应该得到的心理,这种情况都应该避免,说教育孩子大家可能不懂,但是如果说一些自己生活中的,大家可能就理解了,比如说你偶尔帮父母做一次家务,你的父母会觉得你真懂事,但是如果你每天都去做,突然有一天你没有做,你父母就觉得你这个孩子真不懂事,以前都说今天怎么不做了呢,这就是一种正向的强化,应该间断的原因。

父母如何做到对孩子的学习放手?

给孩子创造一个独立的生活空间。这个空间可以是一个房间,也可以是客厅的一个小角落,原则是方便于家长看护。地面可以铺上塑胶垫,周围用简单的界限和其他空间区别开来。可根据孩子的年龄,放置孩子喜欢的图书、玩具、画笔、颜料、粘土、细铁丝等。玩具以自然类的为最好,如旧书、旧报纸、纸箱、旧零件等,也可以从大自然中采集一些植物类的枝干,注意保证孩子玩的时候是安全的,尽量少些塑料玩具。 这个空间是完全属于孩子的,他可以自由的玩耍、看书、手工制作、折叠、涂鸦、创意绘画等。小一点的孩子家长可以陪伴一起玩,稍大的孩子放手让他自己玩,不经孩子邀请,大人最好不去打扰孩子。这样孩子既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还可以充分释放自己。 为孩子创造心理上的独立空间 首先,给孩子独立思考的空间。 独立思考的能力将决定孩子走得多远多精彩。而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父母,总希望孩子不停地学习,从早到晚跟在孩子们后面,每一件事都要指指点点,根本不给孩子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反过来还抱怨孩子不爱动脑筋,懒得思考。这些家长不知道,每一个依赖性很强的孩子的身后,都有一个“不愿放手”“包办代替”的家长。正是父母这种“事必躬亲”的态度,一手造成了“懒得思考”的孩子。只有给孩子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孩子才能慢慢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他才能拥有更大的创造性。 其次,给孩子自我反省的空间。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父母特别是妈妈,千万不要唠叨起来没完,尤其是孩子一些习惯性错误或缺点,你反复地唠叨或批评,让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百炼成钢”,在你一次次的强化之下,孩子的缺点或错误不但改不了,反而被固化下来,甚至成为一种坏习惯。父母的明智做法是,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适当地给孩子提个醒,让孩子知道自己错了,让他自己去反省哪儿错了,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给孩子自省的机会,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对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抗挫折的能力非常重要。 为孩子创造自我管理的空间 自我管理要从小培养,孩子在做自己的事情的时候,家长不要指手画脚,要允许孩子做不好,无论干成什么样,孩子只要动手干,家长就给予肯定和赞扬。在你的肯定和赞扬声中,你会看到孩子的独立能力在增长。

父母控制欲强,如何让父母学会放手?

看了这个问题,我明白你可能有着控制欲比较强的父母,他们把你当小孩子,打着爱的旗号过度关心你, 甚至会入侵你的边界干涉你。你希望能让他们改变,不再这样对你。过度的干预和控制是令人非常窒息的,而且确实不利于个体独立的成长。那该如何是好?我们要先看到一个问题:父母是很难被改变的。我们拼命让父母去改变,很可能会适得其反。但我们换一个思路,不妨问问自己,我们怎么调整,会引起父母行为的改变呢? 我们先从一个小故事开始:小林是一个公务员,他在体制内工作了很久,他最近决定要辞职了。辞职去做什么,他都已经想好了,做了充分的准备。但小林的父母在老家,眼光受到局限,就认为在体制内工作才是最稳妥的,不支持小林的决定。小林因此非常苦恼,为什么父母不能支持?为什么不能理解他?为什么要控制他?好了,故事就到这里,小林的态度我们能够看到:他在等待父母的许可,他才要去做他想做的事。这其实是一个不独立的态度,因为他在等待父母允许。那为什么一定要等父母允许才可以呢?如果只是把父母的意见、父母的管制当做一个参考,最终做决定的人是你,会怎样呢?表面上是父母的控制,使你不能自由的去做你想做的事,但究其根本还是孩子在授权父母,给父母权利去管着自己。独立不是父母送给你的,不是管父母要来的,那是小孩子的态度,成年人的态度是:无论你支不支持我,是不是能允许我做,跟我要做的这件事关系不大。要想让父母放手,首先的你的态度要转变:无论父母允不允许,你要做什么还是照常做,就只是来通知父母一声。当父母看到你独立的态度,他们的管理已经不再奏效,他们的行为也会出现相应的改变。 答者:暖心理咨询师刘瑾 快来关注暖心理头条号,温暖你的世界 让我们一起温暖世界 ~

从小被父母控制的孩子长大后会怎样?

孩子总是要历练的,不能太控制他,不然孩子将来在社会上就无法独立,如果朋友越来越少,那么就会导致孩子性格上的孤僻,严重的话会造成孩子心理上的一些问题。 所以家长过分的控制会影响孩子的成长与将来。 所以给孩子一些独立的空间,不要过分管制、约束,特别是初中的孩子 有叛逆心,所以要给他们些空间,不要让孩子觉得像关在里笼中~

父母手机怎么控制孩子手机

孩子经常这样,会变得十分焦虑,甚至叛逆、不愿与现实交流;还容易结交社会上的问题少年,离家出走夜不归宿。 厌学、成绩差,会导致孩子不自信、否定自己、叛逆,甚至自暴自弃,最终出现不上学、辍学等情况! 这些都会影响孩子在学校和老师同学的相处、人际关系,自尊心受挫,丧失对学习和生活的兴趣,还会造成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孩子的问题,家长不会处理,处理不当都会导致严重后果,甚至耽误孩子一生。 因此,要解决孩子叛逆、厌学、玩手机游戏的问题,关键是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针对性的解决,彻底解决的方法,目前国内公认的,zui好的方法是六合一英才系统。通过青少年心理咨询师、问题教育专家、课业教师一体指导,由4个系统、6个阶段、30个步骤全面覆盖解决问题。一是时间短,二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为何一些父母总想控制孩子?

在父母的眼里孩子总是长不大的,不论做什么都要通过他们的经历来给点建议,但是这样的情况孩子也不一定接受,其实父母在孩子长到可以自己承担自己的过错来说,就可以适当的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处理问题,在他们无从下手后胡来找父母们商量。

为什么会被父母控制

如果你是指一般父母对孩子控制的话,其实是怕你学坏,他也许不让你玩这个,不允许你认识那个人,你玩的东西,你认识的人或许不是坏的,但父母不让你去做,就将 你会碰到坏的东西,这个可能性减到0。 这也许不会产生好的东西,但绝不会产生坏的东西。 再换个角度,你父母可能控制你的日子大概只有20年不到,也许你大学或者职校毕业工作后,你已经离开家,如果你回想过去,会发觉被控制反而更好,吃的穿的做的都会被安排好, 出来社会后就是竞争的,你可以将竞争用在社会 ,但绝不能对于父母, 或许父母让你做很多功课,不让你玩这个那个,但你可以用另外的方法跟父母说,或者尝试接受,绝不能怨恨父母。我以前欣赏一句话---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兴趣爱好你可以改变,但父母不能改变。 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你读懂了这句话,你也就长大了

父母如何控制自己的子女

父母想要控制子女财政 可以找合适的理由 比如帮忙攒钱 然后成家以后一并交还 建议 只要和子女多沟通互动 得到理解 是可以做到的 但是更建议尊重孩子的做法

你是被父母控制的孩子吗?

我从小到大都不是被父母控制的孩子,在那种很放松的环境中长大的,我的父母对我实行的是放养式管理,他们从小不束缚我,更别提什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了,也不会去太多的管我。以致于我的胆子比较大,什么都想去尝试,敢去冒险,就喜欢玩些刺激的东西。从小他们对我的各种琐事都不会管,对我的一些比较思想很少控制,不会和我说不能去这,不能去做那。导致我比较有主见,对一些事有自己的看法,和想法。这已经形成一种习惯了。他们也知道我不会去做什么出格的事,所以对我很放心。也因为这样让我觉得我的性格很奇葩,随时随地想起做什么就做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会想太多。想旅行会立马出去,即使我出去一趟没钱了,穷的连饭都没得吃了,但我还是愿意那样去做,注重享受过程,结果不管。同样我也是那种坐不住的人,就喜欢到这到那玩,天性就是玩,并把所有的都归化好,我所接触的人也是那种父母控制不多的孩子,比较疯,比较能玩的人,同样我的性格也是比较汉的,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不喜欢和温暖,柔柔弱弱的人玩,我怕我一控制不住,就把她的胳膊弄残了。也同样在生活中很没有安全感,很倔,记得小时候妈妈打麻将很少管我,我的爸爸也经常不在家。每次都记得妈妈玩到半夜才回家呀,但我就是倔,我从不去找她,我就门口等她,小孩子的那点心思,认为她看见等她这么迟,她以后会早回一点。所以从不找她,结果一如既往的迟回。所以她不回家我总不能在外面挨饿,挨冻,就会四处去同学家给自己找归宿,想想还是很辛酸的。但照样还是可以活出自己的精彩。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