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879期:你能控制野心,才能控制人生

2020-06-07 08:30:02有书12:56 3591
声音简介




有书君说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原指司马昭谋权篡位的野心,连路人都知道了。

比喻阴谋家的野心非常明显。


这个成语出自《汉晋春秋》。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背后的历史故事。


司马昭,是司马懿的第二个儿子。


他是中国历史中著名的野心家。

 

他凭借实力,攻灭蜀汉,奠定晋代霸业。

 

但世人都说司马昭很虚伪。

 

原因就在于,他故作姿态,来掩盖自己的野心。

 

夺得权力之后,他又表现出另外一副面孔。

 

司马昭的野心,是如何一步步被人发现的?




虚假忍让,故作姿态

 

三国末期,烽烟四起,群雄争逐进行到白热化时期。

 

一场大变革正悄然兴起。

 

嘉平元年,在司马懿杀掉大将军曹爽后,魏国正式进入司马氏专权国政的时代。

 

只是,司马懿没来得及好好享受权力。

 

嘉平三年,73岁的司马懿病逝。

 

他的大儿子司马师以抚军大将军的身份辅政,独揽朝廷大权。

 

这时,常年跟着父亲和哥哥征战沙场的司马昭,已经成为能够独当一面的将领。

 

他先是讨伐孙吴,又与蜀将姜维斗智斗勇,再跟哥哥司马师谋划定策,废曹芳,立曹髦为帝。

 

正元二年,哥哥司马师因眼疾在许昌去世。

 

司马昭接过了哥哥的大将军印。

 

接下来,司马昭和魏帝曹髦展开博弈。

 

魏帝曹髦本想趁机夺回兵权,他命令司马昭镇守许昌,想把司马昭留在许昌,而让尚书傅嘏带领军队回京。

 

司马昭胆子颇大,先斩后奏,自己率军回到京师。

 

他用这样的方法脱离困境,到洛阳后,保住了大将军的官位。




这下,魏帝曹髦没台阶下了。

 

他顺势封司马昭做了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等官,辅助朝政。

 

要知道,能坐上这样高的官位的人,还能获得一项特权,那就是带着剑穿着鞋子上殿。

 

古代臣子上朝时,都需要脱鞋,再解下佩剑,最后迈着小碎步进入殿室。

 

现在,司马昭有特权,就不用遵守这些君臣之礼了。

 

但,他做了一个决定,坚决辞让,表现出不接受的样子。


为什么司马昭会这样?

 

他用这样的方法,来巩固自己忠臣的形象,在朝堂终站稳脚跟。

 

之后几年,司马昭开始表演一出出“辞让不受”的戏码。

 

他屡立战功,一边凭实力让曹髦给自己封官,一边又不接受。

 

甘露元年六月,司马昭又升官了。

 

他被晋封为高都公,封地方七百里,被赐予九种礼器,正式晋号为大都督,并且,他又获得允许带剑穿鞋子上殿的特权。

 

但这次,司马昭又没有接受。

 

甘露三年,司马昭灭了诸葛诞,还抵御了吴军,立下赫赫战功。

 

司马昭凭借实力让魏帝曹髦不得不封赏,但他还是推辞了九次,做足了姿态。

 

面对权力的诱惑,司马昭表面上次次辞让,实际上是为了收拢人心,保全自己。




擅于伪装,摆脱非议

 

在一次次的作秀中,魏帝曹髦被迫配合。

 

魏帝曹髦眼见自己的权力一天天失去,连国家政事也不能自己做主,他经常担心被废受辱。

 

所以,他不再配合司马昭作秀,并决定在殿上召集百官废黜司马昭。

 

然而,司马昭位高权重,不是说废就能废的。

 

甘露五年五月的一天夜里,魏帝曹髦召见侍中王沈、散骑常侍王业、尚书王经,跟他们商议对付司马昭的计策。

 

魏帝曹髦生气地说:

“司马昭的篡位之心,连路上的行人都知道! 我不能坐等被废掉,现在,我亲自率领你们去讨伐他。”

但,魏帝曹髦不知道,侍中王沈、散骑常侍王业早就叛变成司马昭的人了。

 

计划败露后,魏帝曹髦率领军队准备杀进司马昭所在的府邸。

 

他到达南门后,发现权臣贾充带着兵前来劝阻。

 

他怒火中烧,呵斥道:


“我是当今天子!你们突然进入宫廷,是要弑君吗?


我要讨伐的人是有罪之人,你们只要敢抵抗,那就灭族!”


这时,权臣贾充不但没有感到害怕,他嚣张地说:

“弟兄们,司马公平时养活你们,正是为了今天啊!”


一声令下,宫变爆发,两军交锋。

 

就在兵荒马乱中,太子舍人成济刺杀魏帝曹髦。

 

戈刃从背上穿出,魏帝曹髦在车中驾崩。

 

听到这个消息,司马昭首先表现出吃惊的样子,他扑倒在地上,一脸后悔的样子,大喊:


“天下人该怎么议论我啊!”


紧接着,司马昭把仆射陈泰叫到一个幽静的房间,跟他商量对策。

 

陈泰说:

“现在,只有腰斩贾充,才能向天下人略表歉意,洗去自己的弑君之罪。”


最后,司马昭没有杀贾充,而是把弑君的罪名扣在了太子舍人成济身上,并将他斩杀。

 

接下来,司马昭又开始“演戏”了。

 

在太后面前,司马昭装出心痛的样子,哭着说:


“我本想舍弃自身,听候陛下裁决,但我考虑到陛下想谋杀太后,才动的兵。

 

我已经命令将士不得伤害任何人,并曾连续下令,不得接近天子的辇车。

 

可谁知,太子舍人成济私自闯入兵阵,才导致陛下被杀。

 

现在,我已将他军法处置,还应该逮捕成济的家属,交给廷尉治罪。”


太后相信了他的话,下令诛灭了太子舍人成济三族。

 

太子舍人成济,本是司马昭的利刃,却为司马昭背上弑君的千古骂名。






野心显现,攻灭蜀汉

 

魏帝曹髦驾崩后,司马昭与公卿们商量,立燕王曹宇之子常道乡公曹璜为天子,改元景元。

 

景元四年夏,司马昭准备讨伐蜀国。

 

这一次,他终于不“装”了。

 

司马昭的野心开始显露出来,他决定使用“逐个攻破”的谋略。

 

司马昭仔细分析局势,判断出应该先讨伐蜀国,再讨伐吴国。

 

他的看法是这样的:


“自从在寿春平定叛乱以来,士兵已经六年没有战事了。

这段时间用来制造兵器,修缮盔甲,准备对付吴国和蜀国。 

如果要先灭吴国,就要造战船,开水道,大略计算一下,这些准备需要十万人花上一百几十天才能完成。 

另外,南方地势低下,气候潮湿,必然会发生瘟疫。 所以,现在应该先攻蜀国,灭掉蜀国后修养三年,再借助巴蜀的有利地势,从水路、陆路一起进军吴国。 

这就像春秋时期晋国灭掉虞国和虢国,秦国吞并韩国和魏国那么容易了。”

为了实现野心,除了谋略,还少不了狠厉的手段。

 

景元四年八月,魏国大军准备从洛阳出发。

 

就在振奋军队士气的时候,将军邓敦提出,不能讨伐蜀国。

 

司马昭怎么扫除阻碍的?

 

他将将军邓敦斩首示众。

 

此后,野心在前,任何人都不可阻挡。

 

九月,司马昭派天水太守王颀和蜀国姜维正面交锋,让陇西太守牵弘在前面截击,金城太守杨欣进军甘松。

 

十一月,司马昭又派魏国将领邓艾率领一万余人,从阴平越过绝险的大山,进入江油,在绵竹大破蜀军。

 

邓艾杀死诸葛瞻,把他的首级传往了京师。

 

这一战之后,蜀国实力大幅度缩减,司马昭将三分之一的天下收入囊中。

 

熊熊野心,是司马昭真实欲望的写照。

 

凭借野心,司马昭攻灭蜀汉,扩大版图,把晋国霸业的基础打得更加牢固。




景元五年三月,魏元帝曹奂再次下诏书,拜司马昭为相国,封为晋王,赐九件礼器。

 

这一次,司马昭没有再辞让。

 

但,他和父亲司马懿一样,无福享受拥有的权力。

 

咸熙二年八月,55岁的司马昭还没来得及好好看看他打下的江山,就病死了,葬于崇阳陵。

 

实现野心,是要付出代价的。

 

正如清初大家王夫之所说:

“己谋逆而人成之,事成而恶其人,心之不昧者也。”


纵观司马昭这一生,他为掩盖野心故作姿态,为实现野心而背上弑君的千古骂名。

 

对于每个人来说,野心既能激发迈向成功的动力,也会带来祸患和危机。

 

所以,把握野心的关键在于,如何适度控制,而不迷失本心。








谁控制过去就控制未来谁控制现在就控制过去哪一页

第87页。 这句话是乔治?奥威尔在其作品《1984》中提出著名的奥尔森预言,即在未来社会中,政府如何监控人们的一言一行,以达到思银歼想控制的目标。 故事发生在1984年的大洋国。大洋国的统治阶级是内党,内党的领袖是老大哥。老大哥从闷搏则不露面,他的大幅照片户蚂棚内户外却到处张贴,一双有神的眼睛,紧町着臣民。

想控制自己却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成语

  【成语】: 不由自主   【拼音】: bù yóu zì zhǔ   【解释】: 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

自我体重都控制不了的人,怎样控制自我的人生

要说你是人,

事前控制和事后控制、哪个重要、为什么

事前控制重要,立足于防止发生。事后控制就成立补救了,是止损的

怎么控制自己的控制欲?

要让自己的内心静下来,好好的用大脑思考,这样才能够控制住自己,也才能够控制自己的欲望。

怎么控制身上的仙人:身上有仙家的人怎样控制自己的意识。

遇事别找借口就行

求主角能力以控制他人为主(即主要能力是控制别人)的玄幻小说

异世之王者无双

什么是事前控制 事中控制 事后控制

事前控制,是在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之前,从价值管理的角度,进行不同方案的选择、可行性研究以及对效益的评价。具有典型意义的事前控制包括预测控制和十划(预算)控制。事中控制:一种对进行中的生产系统作日常性控制的控制方式.事后控制方式起到亡羊补牢的作用,难免有为时已晚。

是大脑控制人,还是人控制大脑呢?

人控制大脑,比如,你的大脑倒是想继续学习,可你的手不愿意。比如你想锻炼,你的脚不愿意,所以大脑是控制不了人的~

控制了货币,就控制了什么

谁控制了货币谁就能控制(支配)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