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讲丨中国古代的大规模屠杀——长平之战

2023-06-23 10:33:31围炉Talk13:24 25万
声音简介

本节概述 

        为什么长平之战杀了四十万已经放下武器的俘虏,并且全部活埋?因长途异地作战,获胜后不能据守,俘虏无法带回,又不愿释放以增加敌方人力。在缺粮情况下,无论采取何种办法都会导致本身的供应困难,甚至威胁自身的安全。在冷兵器时代,无法使用金属武器快速杀死大批俘虏,只能采取活埋。先秦、秦汉之际、东汉末三国、十六国、五代十国期间都曾发生大规模屠杀俘虏和平民,缺粮是主要原因。蒙古军南下或西征之初尚无长期占据的目的,曾大规模屠杀俘虏与平民。


本节内容 

        公元前262年,也就是秦昭王四十五年,秦国的大将白起进攻韩国,攻占了野王,完全封锁了韩国和上党郡之间的交通线。上党的郡守冯亭他不愿意投降秦国,就依附赵国,赵国派大将廉颇驻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县西北)抗拒秦兵,双方相持了一年,廉颇在打了几个小的败仗以后,就采取坚守不出,以逸待劳。

        到了秦昭王四十七年,秦国采用范雎的计谋,派人到赵国去行反间计,就散布谣言说:“廉颇仗打得不行,也快要投降了,其实秦国最害怕的那就是赵括,如果赵括去取代廉颇的话,那么秦国就会退兵的。”赵王就相信了这些谣言,所以就任命赵括为统帅,取代了廉颇。赵括其实是只会空谈,根本没有带兵的经验,又不体恤将士,所以他贸然出兵进攻,结果大败被包围了。

 图:长平之战行军示意图

        秦国知道这场战争非常重要,所以征发了国内十五岁以上的男子通通调集派到长平,这样团团围住了赵国的军队,赵兵粮道也被他切断了,饿了四十多天,最后只好苦战突围,赵括自己战死,四十万军队全部投降。秦国的大将白起就决定把这些降兵统统“坑杀”,也就是全部活埋,仅仅挑出两百四十人,小弱的人让他们回赵国去报信。

        赵国前后丧失了有四十五万的兵力,而秦国的军队经过这番苦战也是死者过半。

        对于这个战争的真实性历来是有争议的,总认为不会一下子活埋了那么多的人。这一点,这些年在高平这一带已经发现了大批的古代的尸骨,经过鉴定基本上就可以肯定,那就是当时赵国的军队。

        为什么采取这种活埋的办法呢?其实大家知道,在冷兵器的时代,要杀个人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就是对方没有抵抗能力,最彻底的那就是砍头,这个人总保证杀掉了吧。但是,当时还没有很好的钢,一般的刀砍不了几个人它本身就卷口了,就没有办法继续用了。

        所以你想要把四十万人全部杀掉,最方便的办法就是活埋。特别高平这一带本身有地势起伏,有山区,这样呢只要找个合适的地点,把这些人推进去,那就可以大规模的扑杀。

        选择这样的方法,在当时来讲,也是大规模的快速屠杀大量的俘虏的这样一种(途径),可以说是唯一有效的途径,所以我们看到这样的记录不止这一次,这一次不过是人数最多而已。

 图:被掩埋的人类骨架(非长平之战)

        为什么那么残酷?要把这么多的已经投降的赵国的士兵全部都杀掉?当然这里有白起个人的残暴的一面,但是背后真正的原因也是秦国跟赵国之间你死我活的一场斗争。

        因为秦国这个战争,离他自己的根据地,它的本土有相当的距离。另外一方面,经过这一场激烈的战斗,赵国本身那些士兵已经饿了四十多天了,没有粮食了;而秦国自己呢,要保证那么多(你看它国内十五岁以上的男子都出动了,自己也是死者过半)要保证这些粮食供应也是相当艰巨的,可以说也是尽了全力了。

        在这种情况下面,这四十万俘虏怎么办呢?要把他们押送回本国,那么你路上除了要防范他们(四十万人你要送的人)以外,也还得路上给他们吃饭,你总不能都饿死他们。这样的粮食那是没有办法提供的,秦国自己也已经到了差不多要粮尽的程度了。

        如果释放了他们呢?如果这些俘虏释放,让他们回赵国,一方面,在当时粮食的供应已经断绝情况下面,未必都回得去。但是另一方面,回去的人不就加强了赵国的实力吗?无论赵国这些人用来继续打仗或者用来从事生产,那都可以使自己的国力至少能够保存相当一部分,对秦国自己也是不利的。

        在这种情况下面,尽管我们在道德上可以谴责白起的残暴,但是从当时的情况来分析,他站在秦国的立场上面,为了秦国的利益,这也许也就只能做这样一种很残酷的选择。

        所以我们看到历史上面经常在这种大的动乱中间,或者在大饥荒的条件下面,战争就变得相当的残酷。

        比如说,项羽后来面对章邯带来投降的二十万秦兵,他怀疑他们是不是可能要作乱,所以也在一个晚上把二十万人统统都活埋了。因为当时项羽决意要跟刘邦争夺谁先进咸阳,这种情况下面我们可以肯定他自己携带的粮食也是不多的。当时要消化掉二十万降兵,带着走不可能,安置在那里他也不放心,所以在这个情况下就借口他们要作乱,就把他们也统统用活埋的手段全部杀了。因为一个晚上你要用冷兵器的,就拿刀砍,恐怕杀不掉的,只有诱骗他们,然后采取活埋的手段才可以一下子杀掉那么多人。我们(往往)只看到比如项羽在进攻的过程中间经常采取屠城的办法,其实我们仔细看,刘邦也曾经采取这样的办法。

 图:项羽、刘邦灭秦之战要图

        又比如说蒙古军队在南下西征的过程中间,也曾经做出一个很残暴的决定,就是说如果路过的那些城,三天之内不投降的,那么在攻下来以后就要屠城。为什么这样做呢?其中一个原因或者主要的原因,因为当时蒙古的军队是没有一个稳定的后方的,比如他在灭金朝的过程中间,从蒙古高原下来一路南下,后面并没有一个巩固的后方,西征的时候更是这样。

        那么他觉得如果你自己投降了,他可以军队继续往前进攻,这里的人因为投降了,他可以比较放心;如果你没有投降,三天以后是他进攻打下来的,那么他就觉得这些俘虏留在后边,他是不放心的。如果带着走,一方面要分散自己的兵力,另外一方面也还是没有办法解决他们的粮食供应。他因为自己没有稳定的后方,也没有充足的粮食供应,所以就采取这样一种残暴的手段,消除后患。

        相反的,我们看到如果在统一过程中的战争,特别是到了统一战争的后期,获胜的一方往往要为今后着想,而且另一方面他们在胜券在握的情况下面,一般都能保证有稳定的后方,同时也能解决这些俘虏或者投降的人的粮食供应,所以就会采取比较温和的办法。

 图:忽必烈灭南宋之战要图

        比如说忽必烈在下诏灭南宋的时候,他在“平宋诏书”里面就提到了:要保护农耕、商业,保护农商。同时也没有发生什么大规模的屠杀,因为他知道这些地方以后就是他自己的统治地区。另外他灭南宋的时候,在淮河以北大片的地方,已经建立了一个自己稳定的统治区域,所以他推进的时候就可以采取这种(方略),一方面比较相当稳妥,另一方面他可以对招降的、自动投降的、服从的,他不需要再采取那种措施,就是一些俘虏他也能够比较有办法来处置。

        另一方面,我们看到像历史上一些大动乱期间,比如说五胡十六国期间,南北朝中间有几次大规模的战争相互争夺,五代十国时候,都曾经出现大规模的屠杀,在这种情况下,俘虏往往是屠杀的对象。所以这些我们除了要看到当时战争的实际情况以外,还要从根本上面来分析,那就是哪一种手段才是当时他们在这种大动乱,特别在粮食非常缺乏的情况下面,在双方极度恶化的争夺下面,采取这种措施的根本原因。


长沙是杀羊,杀牛的屠宰场在哪里?像西长街那种大规模的?

在红星冷链后面。。。长沙市洞井镇闭凯白田村 我们已经搬到那里去烂脊了 若要羊的轿历唤话可以找我

狼人杀这几个模式的规则是怎样的?

嗯,我有完整版,点击我的头像~~

二年级丨作文发明遥控飞机航模馆?

 今天老师给我们看了神州十号升天后,在太空给我们上了一课,我们看地津津有味,我们很羡慕,长大了也想当宇航员,去太空给学生们上课。   看完神州十号,老师就开始教我们做航模,做航模的过程中我们遇到很多困难,我们请老师给我们解决了问题,我们慢慢地把航模做成功了,航模可以飞的很高很远,我们大家都很开心。

我好想对你说丨丨丨这个是啥意思?

这个好像就是他想说的一些话,可能就隐藏在这里面,可能他不好意思去说,所以才这个样子的。

规模是什么意思

就是车子的大小尺寸体积

规模的意思

指事业、工程、运动、机构等所包含的范围。

什么是规模?

就是达到一定程度以后,才算是规模,不管是什么行业,如种地人家一百亩你是一千亩就是达到一定的规模了…

电影版啊童木是那里拍的

香港,中美合拍的,特效是香港公司做的,和做忍者神龟是同一家公司

广义的特殊儿童包括哪些

广义的特殊儿童除了以上三种儿童外,还包括智力超常儿童、有品德缺陷的问题儿童和精神病儿童。 目前,我国对特殊儿童设有相应的专门教育机构,如盲童学校、聋童学校、弱智儿童学校等,此外还有工读学校、儿童精神卫生中心等机构。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特殊教育会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特殊儿童的受教育权利也会越来越多地得到保障。 简单的来说特殊儿童就是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而言,特殊儿童则是那些由于生理的、心理的、社会文化特点,使其心理健康较正常儿童更容易受影响的儿童。

孩子多动症的小测试

测试小孩子是否患上多动症可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行为确认,多动症起病于7岁前,症状维持的时间较长,活动过度、好冲动,情绪起伏大,注意力上产生障碍等来判别。但是建议最好要到当地正规的儿科医院进行检查,确诊,明确病情,以免耽误病症。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