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27 非虚构、媒体滥用与信任关系

2020-06-23 08:00:28文化有限FM32:15 15.6万
声音简介

本期我们聊聊非虚构(non-fiction)写作:

1、什么是非虚构作品?它与报告文学、纪实文学、新闻特稿有什么区别?

2、好的非虚构作品什么样?

3、非虚构写作面临的问题


本期作品:

《血疫:埃博拉的故事》

作者:理查德·普雷斯顿


《非虚构的艺术》

作者:特雷西·基德尔 / 理查德·托德


中国纪实三部曲《江城》、《寻路中国》、《甲骨文》

作者:彼得·海斯勒(何伟)


《译文纪实》系列

出版:上海译文出版社


《读库》系列

出版人:张立宪


《正午》系列

编辑:正午故事


片头曲:Sigrid-Everybody Knows

片尾曲:靛厂



主播:超哥 / 杨大壹 / 星光


事实 真实 非虚构的区别

三者区别很大。 事实是事情的真实情况,真相必须通过事实才能找到。事实不一定是真相,但真相肯定应当是事实。真相是隐藏于假相之后的事实。假相是事实,真相也是事实。真相永远只有一个,而事实可以有多个。非虚构的内涵不复杂,通俗可理解为“用小说的技法来写真实的故事”,从而更具叙事美感和艺术性。

非虚构什么意

虚构是说凌空构作;凭空捏造。捏造创作,以不现实的假设来掩盖或回避真实再现。那么非虚构就是真实发生过的,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

非虚构写作

一、什么是非虚构类写作? 非虚构写作是以写事实为主的写作,用以引导、说服、娱乐读者,也称作说明性写作或散文。基本来说,除了小说、短故事、戏剧、诗词和剧本,其他都属于非虚构类写作。 二、非虚构写作的的基本步骤 1、知道自己想要表达什么? 2、确定目标读者 3、组织自己的想法 4、一写再写。 三、如何让内容更有吸引力? 1、先构思写什么内容 如果你在一段时间内无法落实想法,那么可以将这些想法或写做任务记录下来,这样就能促进自己写作并加深记忆。开展每项写作任务时,都必须先清楚自己的思路——你想说什么(想法);动机——为什么你想表达这个观点(告知、说服、娱乐);目标读者——你想写给谁。这三点会影响你作品的内容与风格。 2、收集素材进行研究 你作品的内容将基于你的所闻所知——你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以及思考,这些能力都与收集信息并研究的技能息息相关。 听、看、说:采访。 看、听:观察。 思考:阅读,利用现有资源以及分析。 通过采访收集素材。 通过观察积累事实。 用好现有的资源。

有没有什么好书推荐,非虚构类的

小说都是虚构的,只是多少的问题。 美国国家图书奖评奖主要分为:小说,非小说,诗歌,青年文学四类作品。每类作品由一个小组负责评选,每个小组由五人组成,其中包括一位主席,由国家图书基金会选出。每类作品将选取最佳的五本入围最后的决赛选拔。而每种类型中,最终的获奖者将得到1万美元的奖金和一尊铜像,其他16位获得提名者也将各获得1000美元的奖金和一枚奖章。 美国国家图书奖在1979年曾一度代之以美国图书奖。1964年后,全国图书奖非小说奖进一步划分为文艺、历史与传记、科学、哲学与宗教类最佳作品奖。1965年增加了翻译作品奖。1969年又增设了儿童文学奖。1972年开始颁发当代事务、当代思想、当前热点等最佳作品奖。1980年曾进一步区分小说的精装本及平装本最佳作品奖。同时为了鼓励新人增设了处女作小说奖。从1984年奖项骤然减少,到此为止,基本固定为小说、非小说、诗歌和青年文学四类奖。 美国国家图书奖是由美国出版商协会、美国书商协会和图书制造商协会于1950年3月16日联合设立的,只颁给美国公民。美国国家图书奖与普利策小说奖被视为美国最重要的两个文学奖项,它是美国文学界最重要的奖项,也是出版界的盛典。

有些虚构的故事为何还让人相信其真实信

因为在虚构的故事中,会放大一些人的心源亮理或者社会的现象,使人产生共鸣。只有像一面镜子一样映照出我们雹袭宽的生活,才显出它的合理和价值。所以,当你看到一本小说简直是写真实生活,或是写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那就是一本小说的成功禅腊性,换句话说,就是让人相信这是真的就是故事的价值。

人们如何相信了这个最大的自己虚构的故事

每个人对待爱情的态度都会不一样,各人有各自的爱情原则

不会讲故事的“非虚构”,算什么“非虚构”

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各位爱读书的小伙伴,肯定都有读到一本书,感到不满意甚至很失望的时候。书评君推出的小栏目——“霉土豆”,专门用于吐槽那些我们读到的失望之书。读到“霉土豆”的你,自然想要不吐不快,对于其它爱书人,你的意见,也是他们重要的“防雷”参考。 我们今天吐槽的这两本书,都是非虚构作品。但这两位读者读后却都感觉,非虚构作品,如果不能够很好地将事实重组,如同讲故事一般娓娓道来,会极度影响阅读体验。你如何看待非虚构与虚构作品的界限?非虚构作品的写作是否仍然需要注重故事性?欢迎跟大家分享你的看法。 本期发霉书目 挖霉人: Youth (书评读者) 发霉指数:⭐️⭐️⭐️⭐️ 发霉点:编选文章质量不一,讲故事不吸引人。 人类学家的田野笔记,一直是比田野报告更让我入迷的读物。因为其中少了些理论的架构而多了些田野的实际经验,更具实用性也更有趣味。 这本书出版时,满心欢喜地以为这本书会是中国版的《小泥屋》;兴冲冲地翻开,却大失所望。 本书选编了多位人类学家的田野故事,然而作者的水平鱼龙混杂,文章的质量也参差不一,选编更是没有逻辑。读下来还没有听我的导师上课有意思。 难道是人类学家不会好好讲故事?应该也不是。曾有机会与书中的几位老师交流,无一不风趣幽默、对田野有着自己的理解。那么,这锅谁来背?为什么一变成文字,阅读体验就变差了呢?

世界末日不可信哪只是虚构!!

不可信,就凭玛雅人所为象形文字的记录进行推论,首先不说文字破译是否有误,难道我们还要认为月食是因为条狗把月亮吃了;还要相信古人天圆地方学说。呵呵

小说虚构与非虚构结合的好处

虚构写作:凭空想象的写作,可搏迹以天马行空,想到哪写到哪。 非虚构写作:源于现实的基础写作,自己亲身经历,容易产生情感的共鸣。 个人觉得真实的故事最能打动人心,灵感的来源往往是身边的人,身边的事,素材大多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能产生情感共鸣的作品才是好作品,读者如若能通过作品找到自身的影子,那真的是很赞! 个人偏向于真实基首银昌础上的写作,者扒不失真实,点到为止,留下意犹未尽的空间感和画面感!

什么是非虚构作品?

非虚构作品就是指:一切以表现真实现实为原则的创作,表现形式包括文学、电影、纪录片、摄影等。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