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期间的湘西战役

2024-04-22 01:31:21名人大讲堂20:32 1.8万
声音简介

三年不饮湘江水 十年不食湘江鱼是什么战役

是湘江战役。凤凰嘴是湘江战役中伤亡最惨重的一个渡口,一个个红军战士将年轻的生命留在了桂北大地。 湘江战役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键漏亡的一战。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与国民党军苦战五昼夜。 湘江战役,是我军历史上损失惨重的一场战役。经历此战,红军从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少共国际师损失过半,红5军团伤亡惨重,红34师几乎覆没。它是红军将士此春英勇血森亮耐战的英雄篇章。

南宋抗金站役之一

岳飞朱仙镇大捷,后背12道金牌召回痛失收复失地的机会

抗战中有哪几次本可以打赢的战役?

1937后: 平津作战——刚开始 顶住了,后面日军一增兵,加上刘峙指挥不行,一溃千里。 淞沪会战——开打的一周国军处于优势,但是由于步坦炮配合太差没能吃掉驻沪日军,给了日军登陆的据点,这可以算是本来可以赢的战役,但是于全局无决定作用,因为国军就算把日军赶下海也守不住滩头阵地。 忻口太原、南京、徐州、武汉都是国军装备太差,又搞大规模主力会战,这本来就打不赢的,当然也有台儿庄这种本来难赢但却赢了,但是于全局无决定作用。广州战役,同样的国军对于反登陆根本无计可施,更何况连计都没想出来。 相持阶段,没有什么绝对的胜负,因为只要国军击退日军都可以算作战略胜利,当然,战术失败的不胜枚举,同样的,在绝对的装备差面前,一开始就打不赢,国军只能抱也必须抱的态度应是不打输。 后期的滇缅反攻,湘西,桂柳反攻,这些战役里的国军其美援装备基本已经达到或超过了日军,所以这几场本来可以打赢但实际也打赢了。 国军那么多败仗,原因有其必然性,但也有偶然性,与其说本可以打赢,不如说本可以不打输更为恰当,这类的像中条山,常德都是比较恰当的例子。 手打

湘江战役中,师长陈树湘为什么要扭断自己的肠子?

1934 年 10 月,在惨烈的湘江战役中,中国工农红军第 34 师担任后卫任务,掩护中央红军主力突破湘江。红 34 师面对数十倍于自己的敌人英勇作战,全师 6000 余人几乎全军覆没,残部突破重围后仍坚持作战。12 月,34 师的师长陈树湘不幸被俘,不愿忍受屈辱的他竟然扭断自己的肠子,以极其壮烈的形式谱写了自己的忠诚。 部队经多日行军,来到贵州地面,前面已是黎平。这天中午大休息时,周恩来坐在路边一块大石头上正想眯眯眼歇一会儿,保卫队长走过来说:" 据后面部队报告,有两个家伙跟着我们好几天了,今天叫我们抓住了。可是,他们说有要紧事,非要见您不行。" " 你把他们带过来。" 周恩来说。 保卫队长不一时从队伍后面带过两个人来。前面那个是商人打扮,穿着纺绸薄棉袍,外套一件银灰色的大褂,满脸和气。后面那人黑瘦黑瘦,着黑棉袄棉裤,象是个仆人,但从那炯炯目光看来,又不太象。保卫队长指种周恩来,对那两个人说:" 这是我们的负责人,你们有什么话就说吧!" 那个商人打扮的人,神色激动地说:" 这下好了,总算找到你们了!" 说着,他拾起棉袍的大襟儿,拆开一条缝儿,取出一个纸条,恭恭敬敬地递过来。周恩来接过一看,立刻满脸喜色,紧紧握住那人的手:" 哎呀,原来是你们,真太辛苦你们了!" " 这没有什么,都是我们该做的事。" 那人和悦地一笑,接着指种另外一个人说," 这位是三十四师的连长高春林同志。我们全州县委听高同志讲了三十四师的情况,心里都很难受。大家认为,应当赶快让中央了解这些情况,所以就把高同志护送来了。我们在路上又是坐车,又是骑马,这才赶上你们。" 周恩来一听那个穿黑棉袄的人是三十四师的,不禁喜出望外。自从在油榨坪给他们发出最后一个电报,就再没有得到他们的消息了。周恩来无时不在念中,一直嘱咐电台,不要忘了同三十四师联系,但却音信杳然。今日一见高春林,几乎将他拥抱起来,一连拍打着他的肩膀说:" 小伙子,你是三十四师的吗?现在怎么样?" 高春林由于过分激动,竟呜呜地哭起来,一句话也说不出了。 " 唉唉,不要这样!不要这样!讲讲情况,你们师现在还有多少人哪?" " 就 ...... 剩下我一个人了 ......" 他哭着说。 " 怎么?剩下你一个人?" " 是的。" 高春林说," 我们全师五六千人,一连守了几天,就伤亡了两三千人。可是我们不能退呀!陈师长对我们说,为了掩护党中央,就是死了也要顶住。等中央纵队过了江,我们已经被包围了,再撤也撤不出来了。" " 不是让你们突围吗?" " 是的,我们接到了军委的电报,就开始突围;可是敌人的兵力太厚,突了几次都没有成功。最后一次,陈师长要我们彻底轻装,把所有文件都绕毁了,不管干部、战士,每人一枝步枪,都上好刺刀,他自己也拿着一枝步枪,上了刺刀,亲自在前面领着我们,硬是拼了出来。可是只杀出来二百多人,其余的又被敌人打回去了,师政委也牺牲了 ......" " 出来以后,你们到哪里去了?" " 我们按照军委的指示,到兴安东南的山区开展游击战争。可是敌人又跟着追了上来。这地方尽是瑶族,话又不懂,没法开展工作,粮食问题无法解决,我们就困在大山上了。这时候,陈师长就对我们说:" 朱总司令当年在湘南、江西,也不过几百人,后来还是站住了,咱们也要学他。没有吃的,这山上不是有草吗!咱们就吃草。我们真的在山上吃了三天野草。......" " 后来呢?" " 后来实在坚持不下去了,陈师长就找我们开会商议,大家觉得还是到汉族地区好些,于是就决定突围向道县前进。这时我们还有五挺重机枪,因为子弹不多了,陈师长让在山上埋了两挺,机枪射手们临走舍不得,还在山上哭了一回。这次突围又打了两仗,等到了道县,已经剩下八九十人了。" " 你们为什么要去道县?" " 这是我们的来路,究竟熟悉一些。如果实在没有办法,我们就回到江西,回到老苏区去。我们到了道县山区不久,那天来了一个小学教员,原来是县委同我们取联系来了。我们都高兴坏了,以为有了希望;谁知道敌人又来包围我们,又来了好几千人。这一天打得好激烈呵!我们边打边向东撤,中午还有五六十人,到下午就剩下十几个人了,重机枪带不动,陈师长就让我们破坏了两挺,最后留下了一挺 ......" " 电台呢?" " 电台早就砸了 ...... 等到黄昏,就剩下师长陈树湘、他的警卫员和通讯员,还有我一共四个人了。敌人一看只剩下我们几个人,就疯狂起来,吼叫着往上冲,要抓我们活的。这时陈师长就对着敌人骂道:‘白狗子,不怕死的,你们来吧!’说着一卷袖子就抱着那挺重机枪打起来。霎时间就把冲锋的敌人撂倒了一片。敌人就干吼吼叫不敢往上冲了。没想到,这时候,陈师长的腹部也负了重伤,肠子流出来了,连重机枪腿也泡在血汪里了 ......" 高春林激动得声音有些战抖,停了停才说下去:" 我们几个一看不好,就赶过来给他包扎,眼看着敌人又冲上来。他把我一推,瞪了我一眼,说:‘快打!’一面就自己镇静地把肠子塞了进去。我抱着机枪把敌人打下去了。警卫员给师长包上伤,师长就望着我们说:‘我有一个要求,你们能答应我吗?’我们都流着泪说:‘师长,您有什么要求,你就尽管说吧!’他微微一笑,指指自己的头说:‘你们赶快补我一枪,行吗?你们要知道白狗子抓住我活的,是会得到很多赏钱的,如果是死的,就不那么值钱了。’我们哭着说:‘师长,我们死就死在一块儿吧,你说的这个办法,我们实在不能执行。’他看看我们,样子很不满意,就斥责说:‘你们这样就是对同志的爱护吗?’说着,要拔警卫员的短枪,警卫员哭着跑到一边去了。天渐渐黑了下来,师长把我们叫到身边,又说:‘现在情况就是这样,我是不可能出去了,你们赶快乘夜暗突出去吧,出去一个就为革命保存一颗种子。你们只留给我一颗子弹就可以了。’他不说这话还可,还没说完,他的警卫员和通讯员就哭起来,我的心里也难受极了。这时候,师长就拉着我的手说:‘高连长,你比他们大几岁,也比他们懂事。今天我死了,只是小事一件,不算什么。遗憾的只是中央给我们的任务没有完成。另外,我们三十四师今天全军覆没,连个汇报情况的都没有,这是叫人十分难过的。’说着,他又紧握着我的手,望着我说:‘高春林同志,你能突出去给中央送个信吗?你能接受我最后给你的任务吗?’我一想,他的意见也对,不然,全军会怎样议论我们三十四师呢!我一定要赶上部队,给中央汇报:我们全师是打到了最后一个人,最后一枝枪,我们没有一个人向敌人投降!" 周恩来的大眼睛里充溢着明晃晃的泪水。他轻声地问:" 陈树湘呢?他后来怎么样?" " 我借着夜暗突围以后,第二天就听说他们三个人被俘了。敌人用担架抬着陈师长,想回城献功。象陈树湘这样的人,怎么能够忍受这样的屈辱!在担架上他想死也没有别的办法。眼看天快亮了,他就悄悄解开衣服,撕开警卫员给他扎上的绷带,用手伸进伤口,把自己的肠子扯了出来,用尽平生气力把自己的肠子扯断,咬断,等到敌人发现,他圆睁着眼骂道:‘白狗子,我让你们领赏钱去吧!’说过,微微一笑,就很快闭上了眼睛 ......" 周恩来一向有极强的抑制力,这一次却抑止不住,倾泄了大串的眼泪。 那位穿银灰色大褂的来人补充道:" 陈树湘同志的事,我们在全州也听说了。这都是抬担架的老百姓传出来的。老百姓还说, *** 有这样的人,怎么会不成功呢!关于陈树湘的消息,报上也登了,我来的时候,还带了两份报纸。" 说着,他掏出两张长沙版的《大公报》,周恩来接过一看,其中一则的标题是《生前与死后原住本市小吴门外》:伪师长陈树香在道县被我军击毙各节,已志前报。陈树香原名树春,长沙人,住小吴门外瓦屋街陈宅。现年二十九岁。母在,妻名陈江英,年卅,无子女,行伍出身,原由独立第七师叛入匪军,本年始充师长。此次自赣省兴国出发,全师步枪四千余枝,轻重机枪四十余挺,在后担任掩护部队。因掩护渡河,被国军截断去路,故而回窜,所率百○一团,仅剩重机枪五挺,步枪三枝。昨在八都被击溃后,只剩重机枪一挺,步枪三枝。因该师长负伤甚重,于上午八时许行抵石马乡毙命。 另一则的标题是《陈树香之首级解省悬挂示众》。周恩来看到这里,心里登时一震,眼睛在题目上停住,呆了好几秒钟。接着看下去的时候,眼睛有些模糊,句子在断续地跳动:追剿司令部 ...... 将伪三十四师师长陈树香首级篾笼藏贮 ...... 悬挂小吴门外中山路口石柱之上示众。并于其旁张贴布告云:为布告事,据湖南保安司令部呈,俘获伪第三十四师师长陈树香一名 ...... 自江西兴国出发,迭被国军击溃 ...... 经派员解至石马桥,伤重毙命 ...... 呈由衡阳本部行管饬收该匪陈树香尸体拍照,并割取该匪首级转解注明核办 ...... 合将该首级示众,仰军民人等一体知照 ...... 下面还登有一张图,正是陈树湘尸体的拍照。周恩来看到这里,眼睛发黑,一点也看不见了。他把报纸交给警卫员,由悲痛转为愤恨,喃喃自语:" 走着瞧吧,我们是不会便宜他们的!" 他沉默了一会儿,极力让自己平静下去,然后抬起头来,对全州县委派来的同志说:" 我十分感谢你们。你回去有困难吗?" " 没有困难,我带的有路费。" 那穿银灰色大褂的人说。 " 你打算怎么样?" 周恩来望着高春林问。 高春林目光坚毅地说:" 我既然赶来,就是要继续干下去。" " 好," 周恩来握着他的手说," 那你先住在司令部等待分配。前面就是贵州,我相信,我们是能够打开新局面的!" 出发号响起来了,它的声调仍然是那么悠扬嘹亮。尤其在这幽静的深谷里,即使号音停下之后,仍然响着久久的回音,好象千山万壑都在有意应和似的。这支负载沉重、饱经忧患的队伍,又在举步前进了 ......

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湘江战役有多惨烈?

渡过湘江后,红军人数由长征开始时的8.6万人到湘江战役结束后减至3万余人,其中红五军团第34师损失殆尽,红三军团第6师第18团也牺牲惨重。湘江上遍布着红军官兵的尸体,他们的鲜血染红了湘江水。战士成批倒下,碧绿的江水被红军战士的鲜血染得通红。鲜血染红了湘江。从此,当地有了“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的说法。 一、湘江战役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与敌军苦战五昼夜,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敌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老蒋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是,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部队指战员和中央机关人员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 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我军与优势之敌苦战,终于撕开了敌重兵设防的封锁线,但付出了巨大的代价。5军团和在长征前夕成立的少共国际师损失过半,8军团损失更为惨重,34师被敌人重重包围,全体指战员浴血奋战,直到弹尽粮绝,绝大部分同志壮烈牺牲。 红军同敌军进行了五天五夜的激战,经过红军官兵的浴血奋战,最终突破了敌军的湘江封锁线。然而红军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当时敌军的飞机不时盘旋俯冲,用机关枪对正在过江的红军进行扫射,湘江上遍布着红军官兵的尸体,他们的鲜血染红了湘江水。战士成批倒下,碧绿的江水被红军战士的鲜血染得通红。鲜血染红了湘江。从此,当地有了“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的说法。 二、湘江战役的影响 湘江战役的巨大牺牲,让广大干部和战士对王明军事路线的怀疑和不满到达了极点,纷纷要求改换领导。可以说,湘江惨胜直接导致了遵义会议的召开。而“遵义会议”上,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肯定了我党游击战争的正确思想,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从此中国革命一个杰出人物正式登上历史舞台,标志着中国红军翻开崭新的一页。 1934年11月-12月,湘江和潇水之间,中共和红军从死亡线上走了出来。让我们记住这些英雄的名字:彭德怀,聂荣臻,邓萍,董振堂,左权,李天佑,黄克诚,陈光,杨成武,耿飙,黄劲功,李英华,易荡平,陈树湘等。湘江战役是红军辉煌的英雄诗篇。 历史是有情的,它没有让红军5万多将士的血白流。谁会想到,当初只剩下三万多人的中央红军,最后绝地反击,惊天逆袭。

红军长征湘江战役作文

红军长征湘江战役作文如下: 1934年11月,连续突破三道封锁线的中央红军经过湘江流域广西灌阳、全州和兴安境内时,再次遭到国民党数十万军队重兵围追堵截。面对生死存亡,红军将士浴血奋战七昼夜,最终以折损过半的惨重代价突破湘江封锁线,粉碎了敌人的企图。 在湘江战役中,中央红军在灌阳新圩、全州觉山铺和兴安光华铺等地,分别依托阵地对敌人展开了顽强的阻击战。新圩—光华铺—觉山铺,构成了中央红军血战湘江的三大阻击战场:在新圩阻击战中,红五师及红十八团以巨大的代价,确保了中央机关和后续部队安全。 该团1000多名指战员几乎全部壮烈牺牲;光华铺阻击战中,红三军团挡住了桂军4个团的进攻,以牺牲近1000人的代价,完成了保护界首渡口安全、阻击桂军北上会合湘军封锁湘江的艰巨任务。 觉山铺阻击战则以2000余名红军战士的热血和生命为代价,成功掩护中央红军渡过湘江,成为了湘江战役中敌我双方投入兵力最多、伤亡最惨重的一场血战。 这三场战斗为红军强渡湘江争取了时间。1934年11月27日到12月1日,中央红军先后从全州县的大坪、屏山、凤凰嘴和兴安县的界首等四大渡口渡过湘江,冲破了敌人的第四道封锁线。 在湘江战役中,那些有名和无名的红军烈士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诠释着“湘江战役精神”,为二万五千里长征铺垫了前进的道路。 红一军团二师五团政委易荡平、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是数万红军战士中的几个代表。他们在那场生死之战中的悲壮故事被桂林人所铭记和传诵——易荡平是红一军团二师五团政委。1934年11月30日,为掩护军委纵队渡过湘江,红一军团在觉山铺开始了对湘军三个师的阻击战。 敌军在10多架飞机掩护下,攻势越来越猛。红一军团的前沿阵地相继失守。作为政委的易荡平身负重伤,倒在血泊中。当敌人逼近时,他毅然命令警卫员向自己开枪。警卫员不忍心,易荡平却一把夺过警卫员手中的枪,射穿了自己的头颅,时年26岁。

有人称湘州之战是史上最搞笑的战役,那么湘州之战到底发生了什么?

因为他们在不断的使用无间道,所以在很多人的眼中看来就特别的搞笑。

岳飞在抗金中重要的两场战役分别是什么

郾城战役、朱仙镇大捷

三湘电有二湘少一湘进有三湘出只有二湘什么原因

感觉像绕口令

战役小说名,人物及什么战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著名战役。1942年10月23日,在埃及阿拉曼地区,英国第八集团军在蒙哥马利指挥下对隆美尔统率的德、意联军“非洲军团”发起攻击,两军激战十二天,英军获胜,德、意军被迫退到突尼斯边境。 阿拉曼位于埃及北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北非地区的主战场。1942年10月底至11月初,英国军队在此给德意法西斯军队以沉重打击,史称阿拉曼战役。这次战役以英军胜利告终,扭转了北非战争的格局,成为法西斯军队在北非覆灭的开端。 1940年7月,意大利乘英法在西欧失败之机从埃塞俄比亚进犯东非英军。1941年1月,英军对意军发动进攻,收复了东非的失地,并在北非重创意军,俘敌13万。2月,德国隆美尔将军率德国非洲军团进入北非地区增援意大利军队。在德意联军的攻势下,英军开始从利比亚败退。1942年7月,德意联军自利比亚突入埃及,进抵距开罗只有350公里的阿莱曼地区。但由于盟军控制了地中海的制空、制海权,驻北非德军因兵力及装备补给不足而无力继续向前推进,被迫转入战略防御。 与此同时,英国在美国的支援下不断加强其在北非的军事力量,积极备战。经过周密的准备,英军第8集团军司令蒙哥马利决定于10月下旬发动代号为“捷足”的反攻,在突破德意军的防御地域后,迅速向西挺进,占领利比亚昔兰尼加和的黎波里塔尼亚全境,配合即将在北非登陆的英美联军,将德意军全部逐出北非。 1942年10月,德意军队在北非共驻军12个师,10万余人。他们防守在阿莱曼西南从地中海沿岸至卡塔拉盆地之间的地带。而英军此时在北非已拥有11个师和4个独立旅,总兵力达23万。 10月23日夜,英军向德意军阵地南北两翼发起进攻。25日,英军在战线北部突破敌军防御阵地。28日,英军调集主力在北部战线继续猛攻,迫使南线德军增援。 德军北上增援后,英军立即集中兵力于11月2日凌晨在南线发动代号为“增压”的战斗,攻击德意军结合部,并突破敌方防区,向西挺进。11月4日,隆美尔在战局不利的情况命令向西撤退,4个师的意大利军队随即向英军投降。 至此,阿莱曼战役以英军的胜利宣告结束。在这场战役中,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英军阵亡将士达7000多人,而德意军伤亡及被俘人数近6万。 阿莱曼战役是北非战局的转折点。此后,德意法西斯军队开始在北非地区节节败退,直至1943年5月被完全逐出非洲。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