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队伍怎么做到刚柔并济?【曾国藩与弟书】

2023-06-16 20:38:13赵玉平10:53 1.5万
6元开会员,免费听
购买 | 199 喜点
声音简介

名人曾国藩刚柔并济的故事

名人曾国藩刚柔并济的故事   兵无常势,文无定法。遇方则方,遇圆则圆,方圆兼济,必有方圆人生。这种性格属于善变型,能因人、因势、因时而变,极尽中庸性格之精髓。   曾国藩曾写过一联:“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表达了刚柔、方圆兼济,正是这种性格使他游刃于天地之间。   据说,当年曾国藩平定太平军后,进京面圣,北京万人攒动,皆想一睹这位盖世功臣的风采,许多精通相术之人更是不会错过给这位湘军统帅相面的机会。可是,令人失望的是:曾国藩竟是一个其貌不扬的糟老头!令相术之人费解的是曾国藩本应是奸臣短命之相,为何会有这等荣耀的命运?   的确,在曾国藩的身上,虚名与实利都得到了集中的体现,他这一辈子实在没有白过,吃喝玩乐占了,叱咤风云占了,行权用势占了,建功立业占了,舞文弄墨占了,寿终正寝占了。总而言之,功名利禄四字全占了,可谓占尽了令人羡慕的一切好处。   曾国藩在攻打太平军的12年历程中,并非一帆风顺,他数次战败,两次投水自杀,还有一次因害怕李秀成的大军袭击而数日悬刀在手,准备一旦失败,即行自杀。他虽然忠心耿耿,还是屡遭疑忌。在第一次攻陷武汉之后,捷报传到北京,咸丰帝大为高兴,赞扬了曾国藩几句,但咸丰身边的近臣说:“如此一个白面书生,竟能一呼百应,并不一定是国家之福。”咸丰听了,默然不语。   曾国藩也知会遭人疑忌,便借回家守父丧之机,带着两个弟弟(也是湘军重要将领)回家,辞去一切军事职务。过了近一年,太平军进攻盛产稻米和布帛的浙江,清廷恐慌,又请他出山,并封他兵部尚书头衔,有了军政实权。不久,慈禧太后专权,认为满人无能,就重用汉人,为曾国藩掌握大权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历史契机。   曾国藩急流勇退的方式进一步获得了清廷的信任,取得了大权,在进攻太平军胜利以后,他仍然小心翼翼。由于曾国藩的湘军抢劫吞没了很多太平军的财物,使得“金银如海、百货充盈”的天京人财两空,朝野官员议论纷纷,左宗棠等人还上书弹劾。曾国藩既不想退出财物,也不能退出财物,在进京之后,因怕权大压主而退出了一部分权力;因怕湘军太多引起疑忌而裁减了4万湘军;因怕清廷怀疑南京的防务而建造旗兵营房,请旗兵驻防南京,并发全饷;并且还盖贡院,提拔江南士人。   这几策一出,朝廷上下果然交口称誉,再加上他有大功,清廷也不好再追究什么,反而显示了他的恭谨态度,更加取得了清廷的信任,清廷又赏予太子太保之衔,赏双眼花翎,赐为一等侯爵,子孙相袭,代代不绝。至此,曾国藩荣宠一时。   曾国藩性格中的“方圆”,也可理解为“刚柔”。“刚”让他四次抗旨,以保湘军。曾国藩刚练水勇时,水陆两军约有万余人,这时若和太平天国的百万之师相抗衡,无异是以卵击石。因此曾国藩为保护他的`起家资本,曾四次抗旨朝廷。   “刚”是曾国藩性格的本色,如果他一味的刚硬下去,恐怕是确如相术之人所言,在攻克金陵之后便会命丧黄泉。然而,性格是可以改变的。虽然人们常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对一位勤奋读书的人来说,书里的真知灼见的确能令他时时惊醒,事事警惕,只要他持之以恒,性格无疑是可以改变的,理想性格无疑也可以锤炼而得。   曾国藩刚柔、方圆兼济的个性不是天生的,正是经过读书实践锤炼而得。正如他自己所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可以改变。”而所读不仅为有字之书,更为社会人生的无字之书。 ;

应柔则柔,当刚则刚,刚柔相济。

细嗅蔷薇,却心有猛虎 有人说:男人的温柔细腻会让女人着迷;而女人豪迈刚烈却会让男人沉沦。 巾帼英雄,从来都是雌雄同体的象征,既有力量,又不失温柔;既杀伐果断,又慈悲为怀。 她懂得隐忍,在人生的黑暗处蛰伏,期待着光明的来临; 她信奉忠义,哪怕刀剑加身,亦临危不惧; 她明悟人心,知道人情冷暖,进退有度; 她相信爱情,愿意与爱人生死与共,两不分离。 她的胆识,让敌人闻风丧胆;她的气节,让后世倍加推崇。她的刚烈,天下皆知;而她的温柔属于爱她的人。 世事万象,都需要刚柔相济,纵使风骤雨急,亦可谈笑自如。 而我们在生活中,也一样需要刚柔并济,因为无时无刻,我们不面对着形形色色的人、奇奇怪怪的事,可能是每天上下班路上的寻常琐碎,可能是日常工作中的得意和糟心,也可能来自婚姻家庭、朋友相处…… 无论哪种情况,我们都要:应柔则柔,当刚则刚,刚柔相济。 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细嗅蔷薇时,心有猛虎卧。温柔不失果敢和自立,勇气中带有细心和从容,一生欢喜,也一生自由。

以柔克刚,刚柔并济

用著名作家鲁迅的话说:“古之成大事者,必是 北人南相悔陆,南人北相之人 。” 用哲学家周国平的话说:“最优秀的男女是雌雄同体的。” 这一点,其实就是老子所倡导的“以柔克刚、刚柔并济”的思想。 《道德经》第28章的这句话便是最好的说明:“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用白话文理解:深知什么是刚强,却安守雌柔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溪涧。甘愿告岩做天下的溪涧,永恒的德性就不会离失,回复到婴儿般单纯的状态。 这里,老子所说的 “知其雄、守其雌”其实就是雌雄同体。而一个雌雄同体之人,为何就能常德不离,成为厉害之人?不外乎以下三个原因: 01 所谓的雌雄同体,即为刚柔并济碧友顷 古语有云:“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阴阳万法,皆自无极。”在天地初开时,一切皆为混沌,但阴阳结合,合为二气,又生成万物。 我们看一个简单的太极图,黑色部分是白点,白色部分又是黑点,这便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两极,从来不是单独存在的,只有两者协调才能稳定。 在老子看来,柔弱与刚强,亦如一阴一阳,一正一奇。两者不是对立面,而是刚柔并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刚柔并济是什么意思。

意思:刚强的和柔和的互相配合。 读音:gāng róu bìng jì  出处:汉·王粲《为刘荆州与袁尚书》:金木水火以刚柔相济,然后克得其和,能为民用。 翻译:金木水火用刚强的和柔和的互相配合,互相克制得到和平的结果,再为民所用。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 引用: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凡为将者,当以刚柔并济,不可徒恃其勇。 例句:百炼成刚,百柔为水,水能克刚,刚柔并济。 扩展资料 近义词: 1、恩威并施 [ ēn wēi bìng shī ] 恩:恩惠;威:威严;施:用上、施展。其意指:恩惠和威严同时使用。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周鲂传》:“赏善罚恶,恩威并行。” 翻译:赏赐善人善事,惩罚恶人恶事,恩惠和威严同时使用。 例句:他对手下人恩威并施。 2、软硬兼施 [ ruǎn yìng jiān shī ] 软的手段和硬的手段一齐用(含贬义)。 出处:张扬《第二次握手》:“接着;这位神甫满脸堆笑;帮着苏凤麒一唱一和;软硬兼施地劝告苏冠兰结婚。” 例句:敌人的威胁利诱,软硬兼施,都丝毫不能动摇刘胡兰的坚强意志。

刚柔并济

在文学的创作中,刚强的风格和柔和的风格互相补充,两者皆不可偏废,阳刚和阴柔都是美的,但是二者应该相济互补,融合得恰到好处,否则便会发生偏执,走向极端。

刚柔并济形容什么样的人

刚柔并济原来是指武术运用的人,善于利用自身的条件,能够以柔克刚,以刚对柔,说明这个人对于武术的要领领悟得十分到位,能够自如的把武术套路与自身的体能条件结合起来,达到克敌制胜的目的。 而在我们生活中,则主要指某个人能屈能伸,不以一时的得失来论成败,对待问题能够分清是非,站稳立场,不阿谀奉承,不趋炎附势,但是却能把握时机反败为胜,掌握主动。在大是大非面前,既能表明立场又能说服反对者,可谓不激化矛盾,又能化干戈为玉帛!这才是真正的刚柔并济的运用!

刚柔并济什么意思

刚柔并济的意思是刚强的和柔和的互相配合。 成语拼音:gāng róu bìng jì。 成语解释:刚柔相济,汉语成语,解释:刚强的和柔和的互相调剂。 成语出处: 1、汉·王粲《为刘荆州与袁尚书》:“当唯义是务,唯国是康。何者?金木水火以刚柔相济,然后克得其和,能为民用。” 2、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凡为将者,当以刚柔并济,不可徒恃其勇。 成语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指刚强的和柔和的互相配合。 成语示例:日月合而为明,是说刚易折,柔易弯,刚柔相济,一张一弛才是学习、生活的好方式。 刚柔并济造句 1、为人处事须刚柔相济,事情才可能处理得最好。 2、丈夫性情刚强,妻子温厚,他俩可说是刚柔相济。 3、现代企业既能制定出刚柔相济的企业战略,又能把握住形成胜势的四大要素,还能讲究比翼双飞的运作艺术,就一定能够不断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实现市场最大化,从而保证企业效益最大化。 4、刚柔相济,一张一弛。苍松弱草,各雍风姿。高大弱小,各有情智。海涛拍岸,浪大涌泚。刚烈臣服,最为明智。 5、他们从事的工作是刚性的,音乐则是柔的,刚柔相济,一张一弛,渐臻佳境。 6、父母希望他长大以后能刚柔相济,一张一弛,所以取名张亦弛。

成语刚柔相济?

刚柔相济,拼音是gāng róu xiāng jì,意思是刚强的和柔和的互相调剂。

刚柔相济

方剂用药配伍法。刚指刚燥之品,多具温阳,燥湿之功;柔乃阴柔滋润之品,多具滋阴润燥作用。刚燥太过则伤津耗阴,阴柔滋润易呆滞脾胃,壅中滞气,刚柔相济能优势互补。方如黄土汤用药刚柔相济,刚药温阳而不伤阴,柔药滋阴而不损阳,共呈温阳健脾,养血止血之功。

柔济并刚成语?

刚柔相济   gāng róu xiāng jì。   成语解释】:刚强的和柔和的互相调剂。   成语出处】:汉 王粲《为刘荆州与袁尚书》:“当唯义是务,唯国是康。何者?金木水火以刚柔相济,然后克得其和,能为民用。”   成语造句】:凡为将者,当以刚柔相济,不可徒恃其勇。(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   成语使用】: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指刚强的和柔和的互相配合   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反义词】:以柔克刚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