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秋到战国 第二章 01管仲相齐

2023-11-24 11:05:28易中天10:04 11.7万
6元开会员,免费听
购买 | 199 喜点
声音简介

管仲相齐的故事有哪些?

管仲清楚地看到当时周王室衰败,但是影响力还在,因为毕竟天下各国都是周王分封的诸侯,在讲究仁义的古代,等级森严,礼义廉耻不可不顾,否则便师出无名,大家都不会信服的

齐桓公和管仲之间关系的成语

成语是: 任人为贤

齐桓公和管仲之间的成语

老马识途 【解释】:老马认识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出自】:《韩非子·说林上》:兄雹“管仲、隰巧卖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译文】:管仲、隰朋跟随齐桓公去北边伐竹,春去冬回来,迷失了道路。管仲说:老马认识路,就放开老马,跟着马。于是找到了路。 【近义词】:识途老马、轻车熟路、谙熟门路、驾轻就熟、久经沙场 【反义词】:乳臭未干、少不更事、初出茅庐、暗中摸索、不知所以 扩展资料: 近义词:驾轻就熟 【解释】:驾:赶马车。驾轻车,走熟路。比喻对某事有经验,很熟悉,做起来容易。 【出自】:唐·韩愈《关石处士序》:“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造孝尘逗父为之先后也。” 【译文】:如果马儿驾轻车,熟路,而王良、造父为他先后啊。 反义词:不知所以 【解释】:以:原因。不明白为什么是这样。指不知道原因。 【出自】:唐·张彦远《法书要录·购兰亭序》:“遽见追乎,不知所以。” 【译文】:突然看到追吗?不知道为什么。

管仲见齐桓公原文?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为宰,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者,则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宽惠柔民,弗若也;治国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结于百姓,弗若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弗若也;执包鼓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焉,弗若也。桓公曰:“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是以滨于死。”鲍叔对曰:“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桓公曰:“若何?”鲍子对曰:“请诸鲁。”桓公曰:“施伯,鲁君之谋臣也,夫知吾将用之,必不予我矣。若之何?”鲍子对曰:“使人请诸鲁,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请之。’则予我矣。”桓公使请诸鲁,如鲍叔之言。      庄公以问施伯,施伯对曰:“此非欲戮之也,欲用其政也。夫管子,天下之才也,所在之国,则必得志于天下。令彼在齐,则必长为鲁国忧矣。”庄公曰:“若何?”施伯对曰:“杀而以其尸授之。”庄公将杀管仲,齐使者请曰:“寡君欲亲以为戮,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犹未得请也。请生之。”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齐使受之而退。

管仲和乐毅为什么齐名?

因为管仲成就了齐国,乐毅险些灭掉了齐国,所以管仲和乐毅齐名。 诸葛亮在世的时候,曾自比管仲乐毅,将这两人抬到了相当高的位置。管仲自不必说,他曾帮助齐桓公成就了春秋霸主之位,其推出的政策让齐国持续强大了上百年。而乐毅他究竟有哪些成就可比管仲。 如果说管仲成就了齐国,那么乐毅就是那个毁掉齐国的人。管仲是文臣中的翘楚,而乐毅则是武将中的魁首。乐毅最是擅长的是以弱胜强,这个能力在同时期恐怕也只有白起能与他相比了。 毅擅长以弱胜强;乐毅曾以战国七雄中军力最弱的燕国军队,把当时与秦国战力相当的齐国军队打得体无完肤,当时除了两个城邑外,齐国所有的城邑都被乐毅攻了下来。如果给乐毅足够的时间,齐国必然会提前退出战国争雄的舞台。 管仲: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颍上人 。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周穆王的后代。 齐僖公三十三年,开始辅佐公子纠。齐桓公元年,得到鲍叔牙推荐,担任国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对内大兴改革、富国强兵;对外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被尊称为仲父。 齐桓公四十一年病逝。后人尊称为管子,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保护者、华夏第一相。

管仲和乐毅为什么齐名?

原因是:管仲成就了齐国,乐毅险些灭掉了齐国,所以管仲和乐毅齐名。 如果说管仲成就了齐国,那么乐毅就是那个毁掉齐国的人。管仲是文臣中的翘楚,而乐毅则是武将中的魁首。乐毅最是擅长的是以弱胜强,这个能力在同时期恐怕也只有白起能与他相比了。 因为乐毅曾以战国七雄中军力最弱的燕国军队,把当时与秦国战力相当的齐国军队打得体无完肤,当时除了两个城邑外,齐国所有的城邑都被乐毅攻了下来。如果给乐毅足够的时间,齐国必然会提前退出战国争雄的舞台。 当时的情况是,齐尽王仗着齐国强盛,把每个诸侯都垂涎的宋国灭了。而宋国是全天下最富裕的地方,因为宋人善于经商,所以宋国积累了大量的财富。齐国灭了宋国,独吞了宋国的所有国土和财富,其他诸侯没有分到好处自然是不愿意的。 乐毅正是利用这点,先是找到与宋国接壤并且早就垂涎宋国国土和财富的楚国、魏国和赵国,打着为宋国报仇的名头游说他们联合进攻齐国。然后又通过赵国的关系游说秦国的穰侯,许给秦国好处,请秦国出兵。各路诸侯一拍即合,纷纷同意一起合纵进攻齐国。 管仲的轶事典故: 管仲有位好朋友鲍叔牙,两人友情很深。他们俩一起经商。在经商时赚了钱,管仲总是多分给自己,少分给鲍叔牙。而鲍叔牙对此从不和管仲计较。对此人们背地议论说,管仲贪财,不讲友谊,鲍叔牙知道后就替管仲解释,说管仲不是不讲友谊,只贪图金钱。 他这样做,是由于他家贫困,多分给他钱,是我情愿的。管仲三次参加战斗,但三次都从阵上逃跑回来。因此人们讥笑他,说管仲贪生怕死,没有勇敢牺牲的精神,鲍叔牙听到这讥笑后,深知这不符合管仲的实际情况,就向人们解释说,管仲不怕死。 因为他家有年迈的母亲,全靠他一人供养,所以他不得不那样做。管仲同鲍叔牙的友谊档举清非常诚挚,他也多次想为鲍叔牙办些好事,不过都没有办成;不但没有办成,反给鲍叔牙造成很多新困难,还不如不办好。 因此人们都认为管仲没有办事本领,鲍叔牙却不这样看,他心里明白,自己的朋友管仲是个很有本领的人。事情所以没有办成,只是由于机会没有成熟罢了。在长期交往中,他答厅们两人结下了深情厚谊,管仲多次对人讲过:生行前我的是父母,知我的是鲍叔牙。

齐桓公为什么称管仲为“仲父”

管仲是中国春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曾经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尊王攘夷,使齐桓公成为了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很尊敬他,由于其名仲,因此以“仲父”称之,意为“仅次于父亲的人”,那么“仲父”这个名称如何产生,历史上只有管仲这一位“仲父”吗? 中国古代兄长之间以“伯、仲、季”排行,老大称“伯”,老二叫“仲”。《说文•人部》:“伯,长也。”“仲,中也。”后来指月份也有“仲季”之说。所谓“仲父”就是仅次于父亲的人。在中国古代讲究三纲五常,父为子纲,父亲在家长制度下非常有权威。对于自己尊敬的人“以父事之”,但又不能认别人为父亲,所以“仲父”一词已经是非常高的尊崇了。 吕不韦也当过“仲父”。他原来是一位韩国商人,投机政治后一跃而成了秦国宰相。按理他已位极人臣,权倾天下了,可他并不满足,非逼着年幼的秦王赢政封自己为“仲父”。但是“仲父”这个称号应该是帝王自愿给的,自己硬要来的,终归是个祸患,最后吕“仲父”被毒死,成为所有“仲父”中命运最悲惨的一位。 西周初年的姜尚姜子牙,帮助周文王、周武王父子伐商灭纣,开创了周朝800多年的基业,他就被周武王亲切地称呼为“尚父”。楚汉相争时,项羽的谋士范增被称为“亚父”,其实和“仲父”含义完全相同。“亚”是第二的含义,都是尊称。三国时期东吴的大臣张昭,位高权重,被人称为“江东仲父”。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主刘禅称为“相父”。 可见君主对臣子的极大荣誉便是称“父”,意为值得尊敬的长辈。其中又以“仲父”的称呼为多,表示仅次于父亲的人。

齐桓公和管仲是什么关系 齐桓公和管仲之间

很明显,齐桓公和管仲是君臣关系。可以说,齐桓公得到管仲辅佐,真是如鱼得水。

管仲相齐桓公得到什么启发

齐桓公在管仲的协助下 成就了春秋霸业 要是没有管仲齐桓公就不能成就霸业

齐桓公任用管仲的故事

春秋时期的管仲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他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齐桓公的霸业。但是管仲以前曾是齐桓公的政敌。齐桓公名小白,其前任是他的兄长齐襄公。齐襄公是一个丧失人伦的衣冠禽兽,把齐国搞得一塌糊涂,使齐国政治潜藏着极其管仲像深刻的危机。诸公子纷纷逃亡,以避灾难。公子小白与心腹鲍叔牙投奔莒国,弟弟公子纠则同心腹管仲投奔了鲁国。不久,国内发生政变,齐襄公被杀。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得知消息后,分别由他们所居的国家派遣军队,护送他们回国。两兄弟谁先回到齐国,谁就能成为国君。为了帮助公子纠夺得齐国君位,管仲单人匹马驰向通往莒国的大道,奋力追赶上了公子小白。他假装恭顺,上前拜见小白,乘小白不注意,突然猛发一箭,直向小白心窝射去,小白大叫一声,口吐鲜血,从车上栽了下来。管仲大喜过望,急忙策马而逃。管仲赶上公子纠的队伍后,把事情对公子纠讲了。他们以为政敌已除,于是便从容不迫地向齐国进发。但是当他们赶到齐国首都临淄时,却得知小白已经登基为国君了。   原来小白并没有死,那一箭正射在他腰带的铜钩上,便幸运地躲过了劫难。小白知道管仲是有名的神射手,于是急中生智,咬破舌尖,大叫一声,口吐鲜血,栽下马去,瞒过了管仲。然后他们抄小路疾驰回国,抢先登上了国君的宝座。鲁国军队见小白捷足先登,便用武力攻打城门,哪知齐国早有防备,鲁军大败而回。   小白即位,是为齐桓公。齐桓公即位以后,要封鲍叔牙为相,鲍叔牙却向齐桓公极力推荐管仲,他对齐桓公说:“管仲之才,胜我百倍,君若欲大展宏图,非管仲莫属。”齐桓公也知道管仲是旷世奇才,又见鲍叔牙竭诚推荐,于是决定捐弃前嫌,重用管仲。为了能让管仲回国,齐桓公派人对鲁国国君说,杀掉公子纠,缚送管仲回国,以报一箭之仇。若不应允,即兴兵伐鲁。鲁国弱小,只得照办,杀了公子纠,把管仲捆绑起来,装入囚车,送回齐国。管仲自知道有鲍叔牙自己一定不会死,果然当他被押进宫廷时,齐桓公快步走下座位,亲自为他松绑,当即拜他为宰相。齐桓公的这一举动使管仲深受感动,从此他尽心辅佐齐桓公,大刀阔斧进行改革,结果齐国大治,国力大增。管仲又建议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存邢救卫,九合诸侯,最后终于称霸天下,成为春秋时期五霸之首。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