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四节 会计科目和借贷记账法(3)

2021-01-10 09:00:47之了课堂30:44 4.8万
声音简介

第一章-第四节 会计科目和借贷记账法(3)

会计账户的借和贷是什么意思

1,在会计中,借方表示增加,货方表示减少,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做账时如果有增加项,就一定要有减少项,否则账就做不平。 2,左借右贷: 资产、费用、成本类,增加记在借方,减少记在贷方。 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类,减少记在借方,增加记在借方。 3,还可以这么说:凡是来源的,就记在贷方,凡是由别处来的,就记在借方。 比如,用银行存款购买一个大型机床: 借:固定资产 贷:银行存款 因为银行存款是来源,固定资产是去向。这样记忆就比较方便。

会计借贷记账法中,借和贷分别是什么意思?

简单点说,借就是来龙,即从哪里;贷就是去脉的意思,即到哪里去。综上所述,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一定就是反应他来自那里,将去那里,如:银行取现,借:库存现金 带:银行存款,现金的增加来自于银行存款的减少。

借贷记账法中,怎样辨别用哪些会计科目?

你应该看看各个会计科目的介绍,里边有他的相关核算的情况介绍,再就是可以看看别的公司的帐,那时具体的情况,好好的理解各个科目是什么意思,不要把它想的那么难,有的是很好懂的,比如应收,应付的科目,可以这样理解:本来是你应该给我(或我付给你),但是由于各种情况,并没有这样做,所以就用到“应····”这样的科目,具体的情况还的具体的分析,再给你说个例子,有的公司用柴油做动力源,那这个柴油就的以后分配到各个车间,核算成成本,而有的公司只是给汽车当燃油,就可以计入管理费用。所以不管你的会计知识或者经验再怎么强,到了新的公司都需要熟悉和适应的。看书和在现实中看到真是的原始单据是不一样感觉的,原始单据你的自己把他转换成“书本”中的文字,所以现实当中你也许可以做的更好,我这里没有什么好办法,就是多理解,多看。不要怕,不会就的问,那样学到的才更多!

会计账户中借方和贷方是什么意思?

您好,借方和贷方是表示增加或者减少,我们需要区分他是资产或负债,资产借方为增加,负债借方则为减少

借贷记账法中,什么是借,什么是贷

借方与贷方是相对而言的。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就是说发生一项业务必然引起双方额度的变化

会计记账,贷方红字,贷方蓝字什么意思

贷方红字是负数,贷方蓝字是正数 对。 同一笔数,分别记在贷方红字,贷方蓝字两个位置,就冲销为0了吗? 不是冲销为零,而是调帐的一种方式。

会计借贷记账法中的借方和贷方怎样区分?

首先我们要知道借与贷只是一种记帐符号。会计科目按其所归属的会计要素不同,会计科目可分为资产类科目、负债类科目、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成本类科目和损益类科目。在借贷记账法下,所有会计账户结构都是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但不同性质的账户,所以借贷方所登记的内容不同。 资产类 资产类账户借方记增加额,贷方记减少额,期末如果有余额要记在借方。 负债类 负债类账户借方记减少额,贷方记增加额,期末如果有余额要记在贷方。 所有者权益类 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借方记减少额,贷方记增加额,期末如果有余额要记在贷方。 成本类 成本类账户借方记增加额,贷方记减少额,期末如果有余额要记在借方。 损益类 损益类科目余额,应当在期末结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损益类科目期末没有余额。

超级网银贷记来账是不是贷款?

不是,只是普通来账

六大会计科目借贷方向是什么?

六大会计科目借贷方向: 资产类科目: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 负债类科目:借方表示减少,贷方表示增加; 所有者权益类科目:借方表示减少,贷方表示增加; 收入类科目:借方表示减少,贷方表示增加; 费用类科目: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 利润:借方表示减少,贷方表示增加。 拓展资料: 借贷记账法基本要求 第一,在运用借贷记账法记账时,对每项经济业务,既要记录一个(或几个)账户的借方,又必然要记录另一个(或几个)账户的贷方,即“有借必有贷”;账户借方记录的金额必然等于账户贷方的金额,即“借贷必相等”。 第二,所记录的账户可以是同类账户,也可以是不同类账户,但必须是两个记账方向,既不能都记入借方,也不能都记入贷方; 第三,记入借方的金额必须等于记入贷方的金额。 主要原理 任何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会引起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会计要素发生相应变动。但无论发生任何经济业务,它们对资产和负债或者所有者权益的影响不外乎是以下的几种类型。即: (1)资产和负债或者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资金总额增加。对这类经济业务,一方面要将发生的金额登记到资产类账户的借方,另一方面同时要以相等金额登记到负债或所有者权益的贷方。 (2)资产和负债或者所有者权益同时减少,资金总额减少。对这类经济业务,一方面要将发生的金额登记到资产类账户的贷方,另一方面同时要以相等金额登记到负债或所有者权益的借方。 (3)发生经营收入,一般会导致资产和收入同时增加,资金总额增加。对这类经济业务,一方面要将发生的金额登记入资产类账户的借方,另一方面同时要以相等金额登记到收入账户的贷方。 (4)发生经营费用,一般会导致资产减少与费用增加,资金总额不变。对这类经济业务,一方面要将发生的金额登记到资产类账户的贷方,另一方面同时要以相等金额登记到费用账户的借方。 (5)资产内部项目互相转化,即两个项目一增一减,资金总额不变。对这类经济业务,一方面要将发生的金额登记到某一资产账户的借方,另一方面同时要以相等金额登记到另一资产账户的贷方。 (6)负债或所有者权益一增一减,资金总额不变。对这类经济业务,一方面要将发生的金额登记到某一负债或所有者权益账户的贷方,另一方面同时要以相等金额登记到另一负债或所有者权益账户的借方。

会计科目中“贷款”是指什么?

  贷款和应收款项会计处理原则,与持有至到期大体相同。具体而言:   1.金融企业按当前市场条件发放的贷款,应按发放贷款的本金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确认金额。一般企业对外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形成的应收债权,通常应按从购货方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作为初始确认金额。   2.贷款持有期间所确认的利息收入,应当根据实际利率计算。实际利率应在取得贷款时确定,在该贷款逾期存续期间或使用的更短期间内保持不变。实际利率与合同利率差别较小的,也可按合同利率计算利息收入。   3.企业收回或处置贷款和应收款项时,应将取得的价款与该贷款和应收款项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会计分录   设置科目设置   贷款——本金   贷款——利息调整   贷款损失准备   贷款——已减值   (一)未发生减值的贷款   (1)企业发放贷款 借:贷款——本金   贷:吸收存款等   贷款——利息调整(差额可能在借方)   (2)资产负债表日 借:应收利息(按贷款的合同本金与合同利率确定)   贷款——利息调整(差额可能在借方)   贷:利息收入(按贷款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确定)   (3)收回贷款 借:吸收存款等   贷:贷款——本金   应收利息   利息收入   (二)发生减值的贷款   (1)发生减值 借:资产减值损失 同时:借:贷款——已减值   贷:贷款损失准备 贷:贷款(本金,利息调整)   (2)利息收入 借:贷款损失准备(按贷款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   贷:利息收入   同时,将按合同本金和合同利率确定的应收利息金额进行表外登记   (3)收回贷款 借:吸收存款等   贷款损失准备   贷:贷款——已减值   资产减值损失(差额)   (三)确实无法收回的贷款 借:贷款损失准备   贷:贷款——已减值   (四)已确认并转销以后又收回的贷款 借:贷款——已减值 同时:借:吸收存款等   贷:贷款损失准备 贷:贷款——已减值   资产减值损失(差额)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