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尽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2021-02-21 10:27:02智慧经典09:20 48
声音简介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的小故事。

翻译】   父母叫我们,要马上答应,不能够迟缓。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立刻行动,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这是对父母的一种恭敬。   【说明】   孩子对父母讲话的态度,对小孩一生影响很深远。当他在与父母应答之间所形成的是孝心、恭敬心时,就为他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果父母叫我们时拖拖拉拉,那就是一种傲慢,恭敬心就没有了。子游问孔子:以很丰厚的生活奉养父母,这个算不算是尽孝呢?孔子说:“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如果对父母没有恭敬心,那么养父母跟养狗、养马有什么区别呢?哪能叫尽孝呢?所以孝第一要培养的是敬,一切人伦之道都是以爱敬心为基础的,孝必定要跟恭敬心联系起来。当一个人在家里养成了这种对父母温和柔顺的态度与恭敬的存心后,踏入社会,他的这种修养一定会引起大家对他的重视和尊敬,www_***_org这种恭敬的存心就是他幸福成功的源泉。   【详解】   从第二条开始,所指的是从小我们在家里,应当如何扮演好一个好的子女。从哪里开始?就从父母跟子女的应对开始。‘父母呼’,“呼”就是叫唤的意思。‘应勿缓’,“应”就是回答,“勿”就是不可以,“缓”就是迟缓。也就是听到父母他在呼唤、叫唤我们的时候,应该要立即的回答。   末学也曾经指导儿童读经,讲到《弟子规》中,“父母呼,应勿缓”的时候,也会问他们:当父母叫你的时候,你都怎么回答?答案就有三个:我在、我在这里、干嘛。以回答父母叫他,回答“干嘛”的最多,几乎占了三分之二。我再问他们:如果在学校老师问你、叫你,有没有人敢回答“干嘛”的?没有一个小孩子举手。他们纷纷的说道:我们才不敢,老师!他不是妈妈,也不是爸爸。可见从小,小朋友在家里,做父母的的确也不注意,他们的回答是不是有礼貌。我们晓得,在家里不懂得礼节,不懂得礼貌,出外怎么会有礼节?怎么懂得要尊敬别人?所以,在第一句“父母呼,应勿缓”,做父母的也往往忽略掉,他跟子女的应对当中是怎样的情形。

《弟子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意思是什么?

释义:父母亲的叫唤,应该立即应答,不应迟缓,父母亲叫你做的事情,应该执行而不该懒惰对待,父母亲的教诲,需严谨听从,父母亲的责备,不能顶嘴,应该顺承。 出处:清代·李毓秀《弟子规》 原文(节选):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译文: 如果父母呼唤自己,应该及时应答,不要故意拖延迟缓;如果父母交代自己去做事情,应该立刻动身去做,不要故意拖延或推辞偷懒。 父母教诲自己的时候,态度应该恭敬,并仔细聆听父母的话;父母批评和责备自己的时候,不管自己认为父母批评的是对是错,面对父母的批评都应该态度恭顺,不要当面顶撞。 扩展资料: 现实意义: 孩子对父母讲话的态度,对小孩一生影响很深远。当孩子在与父母应答之间所形成的是孝心、恭敬心时,就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如果父母叫孩子做事时拖拖拉拉,那就是一种傲慢,恭敬心就没有了。孝第一要培养的是敬,一切人伦之道都是以爱敬心为基础的,孝必定要跟恭敬心联系起来。 当一个人在家里养成了这种对父母温和柔顺的态度与恭敬的存心后,踏入社会,这种修养一定会引起大家重视和尊敬,这种恭敬的存心就是幸福成功的源泉。

弟子规中父母呼应勿缓是什么意思

父母呼,应勿缓的意思是:父母叫你,你不能拖拖拉拉,慢慢腾腾,缓,慢慢腾腾的意思。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父母叫你,不要慢慢吞吞;父母要你做什么,不应该懒洋洋的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的解释

在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中,常常会听到一些家长抱怨说孩子总是不听他们的话,反应说老师说一句好过他们说十句。 表面上听起来好像是孩子很听老师的话,但是细想一下,这样其实真的很好吗?毕竟老师不可能陪着孩子一辈子,而家长却可以是孩子一辈子的老师。 《弟子规》里有言:“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意思就是为人子女就本应该听从父母的话的!而在家长的反应中,孩子不听话,这不恰跟他们学习的所相反了吗?或者说孩子们只是迫不得已死记硬背地去记住这些而并没有真正去这样做的。 小学的孩子年龄小,可塑性也强。如果小小年纪都开始不听父母的话了,那么上了初中、高中……父母还能说得动他们吗?这不得不让人担忧!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间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我想,只要用心去教育,孩子肯定还是会听父母的话的。孩子成长的道路上需要父母的正确引导,当然了他们也有自己的个性发展。只要他们所做的是正确的,我想孩子应该能够做得更好,甚至更加优秀

读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有感

父母叫孩子,作为子女的应该马上答应,并及时来到父母身边;父母的要求,只要是合理、能够达成的,就应该努力实现。比如说,老人想定期的和子女聚一聚,子女就应该设法办到,而不是有了孩子忘了娘。。。。。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有关的小故事

这不是三字经吗,现代的当代的案例小故事太多了,要教育孩子可惜现在的独生子女不听你那一套了,唉悲哀啊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是什么意思?

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 这句话出自清朝李毓秀的《弟子规》。它是依据孔子教诲编成的学童生活规范,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撰而成。全文共360句、1080个字。核心思想是儒家的孝悌仁爱。 扩展资料: 赏析 赏析 《弟子规》全书以通俗的文字、三字韵的形式阐述了学习的重要、做人的道理以及待人接物的礼貌常识等等。《弟子规》总叙中说:“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里面有七个科目,即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前六项属于德育修养,后一项,即学文,属于智育修养。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是什么意思?

释义:父母亲的叫唤,应该立即应答,不应迟缓,父母亲叫你做的事情,应该执行而不该懒惰对待,父母亲的教诲,需严谨听从,父母亲的责备,不能顶嘴,应该顺承。 出处:清代·李毓秀《弟子规》 原文(节选):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译文: 如果父母呼唤自己,应该及时应答,不要故意拖延迟缓;如果父母交代自己去做事情,应该立刻动身去做,不要故意拖延或推辞偷懒。 父母教诲自己的时候,态度应该恭敬,并仔细聆听父母的话;父母批评和责备自己的时候,不管自己认为父母批评的是对是错,面对父母的批评都应该态度恭顺,不要当面顶撞。 冬天天气寒冷,在父母睡觉之前,应该提前为父母温暖被窝,夏天天气酷热,应该提前帮父母把床铺扇凉;早晨起床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请安问好;到了晚上,应该伺候父母就寝后,再入睡。 出门前,应该告诉父母自己拍局春的去向,免得父母找不到自己,担忧记挂;回到家,应该先当面见一下父母,报个平安;虽然子女有出息,父母会高兴,但是父母辈对子女最大的期望不是你多么有出息,而是你平平安安稳稳当当,一生没有灾秧。所以,居住的地方尽量固定,不要经常搬家,谋腊者生的工作也不要经常更换。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康熙年间,统治阶层出于长久统治的目的,主动追求对传统思想文化的认同。《弟子规》正是在这种文学氛围下,写作而成的。其原名《训蒙文》,后来贾存仁将其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 二、赏析 《弟子规》全书以通俗的文字、三字韵的形式阐述了学习的重要、做人的道理以及待人接物的礼貌常识等等。《弟子规》总叙中说:“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袭耐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里面有七个科目,即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前六项属于德育修养,后一项,即学文,属于智育修养。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