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别185】 争国宝,叶恭绰与毛公鼎

2021-03-02 21:00:13涛哥说历史16:53 5.9万
6元开会员,免费听
购买 | 99 喜点
声音简介

毛公鼎是什么时期的?

毛公鼎是我国西周晚期的青铜器,它高3.8厘米,腹深27.2厘米,口径约为47厘米,重34.7公斤,造型十分端庄,且鼎内还铸有铭文,是现存青铜器中铭文最长的一篇。

毛公鼎上的内容?

鼎内铭文长达四百九十九字,记载了毛公衷心向周宣王为国献策之事,被誉为“抵得一篇尚书”。其书法乃成熟的西周金文风格,奇逸飞动,气象浑穆,笔意圆劲茂隽,结体方长。是研究西周晚年政治史的重要史料 。

除毛公鼎 还有什么鼎

殷商:“子龙鼎”“司母戊大方鼎”“双羊头鼎” 西周:“兽面纹小鼎”“井姬独柱带盘鼎”“大克鼎,又名克鼎或膳夫克鼎”“师父鼎”

毛公鼎以它鼎里面闻名于世的长篇铭文?

王曰“父歆,丕显文武,皇天引厌劂德,配我有周,膺受大命,率怀不廷方亡不觐于文武耿光。唯天将集厥命,亦唯先正略又劂辟,属谨大命,肆皇天亡,临保我有周,丕巩先王配命,畏天疾威,司余小子弗,邦将曷吉?迹迹四方,大从丕静。呜呼!惧作小子溷湛于艰,永巩先王”。

毛公鼎铭文的介绍

毛公鼎,西周晚期青铜器物,道光末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由作器人毛公(厂音)得名。直耳,半球腹,矮短的兽蹄形足,口沿饰环带状的重环纹。铭文32行499字,乃现存最长的铭文:完整的册命。共五段:其一,此时局势不宁;其二,宣王命毛公治理邦家内外;其三,给毛公予宣示王命之专权,着重申明未经毛公同意之命令,毛公可预示臣工不予奉行;其四,告诫勉励之词;其五,赏赐与对扬。是研究西周晚年政治史的重要史料。

西周毛公鼎文

周王为中兴周室,革除积弊,策命重臣毛公,要他忠心辅佐周王,以免遭丧国之祸,并赐给他大量物品,毛公为感谢周王,特铸鼎记其事。

我同桌头发天然卷,我给他起了个绰号叫勾毛,这是什么小说

七零后班主任和妈妈

我的成长故事185字

在我童年中,发生过许多有趣的事,这些事把我的童年生活装扮得多姿多彩,使我的童年充满了欢乐的笑声! 那是我五岁的一个夏天夜晚,在五楼外婆家的我,倍感凉快,便搬了一个小板凳坐在阳台上,一手托着胖嘟嘟的小脸,呆呆地望着天空,啊!深邃的天空可真 美啊!天空像一个魔术师,把那些眨着眼睛的小可爱们一会儿变到这儿,一会儿变到那儿,在深蓝色的“幕布”中上演了一出戏,我就是唯一的观众。我还挺配合他 们呢!我“一、二、三、四”的数着,仿佛在为他们的演出加油呢! 这时,外婆走了过来,用慈祥的话语对我说了一段我一生都记得的话:“星星啊,是永远数不清的,就像人一辈子要学的知识一样,是永远学不完的。上完小学上中学,上完中学上大学;学完这科学那科。你的路才开始,要做好准备,活到老,学到老。” 现在,一看到深蓝的天空,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外婆,想起外婆的那番话,也会情不自禁地伸出小手,眯起眼睛,“一、二、三、四”地数起。

毛公鼎详细介绍?

毛公鼎,西周晚期毛公所铸青铜器,鼎高 53.8厘米,口径 47.9厘米。圆形,二立耳,深腹外鼓,三蹄足,口沿饰环带状的重环纹,造型端庄稳重。饰纹也十分简洁有力、古雅朴素,标志着西周晚期,青铜器已经从浓重的神秘色彩中摆脱出来,清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岐山(今宝鸡市岐山县),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铭文长达四百九十七字,为皇皇钜制,被誉为“抵得一篇尚书”。其内容是周王为中兴周室,革除积弊,策命重臣毛公,要他忠心辅佐周王,以免遭丧国之祸,并赐给他大量物品,毛公为感谢周王,特铸鼎记其事。 其书法是成熟的西周金文风格,奇逸飞动,气象浑穆笔意圆劲茂隽,结体方长,较散氏盘稍端整。李瑞清题跋鼎时说:“毛公鼎为周庙堂文字,其文则尚书也,学书不学毛公鼎,犹儒生不读尚书也。”

一言九鼎这个故事你从毛遂身上学到什么

做人要自信,只有相信自己才能为自己创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