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51期:读书养才气,勤奋养运气,宽厚养大气,淡泊养志气

2021-03-08 09:30:03有书09:57 4362
声音简介




读书养才气


腹有诗书气自华,经常读书,气质自然变了,慢慢就像怀孕一样怀才了。


许多时候,你以为读过的很多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并且随时都可以用在能用到的地方。


它们虽然不能立马帮你解决问题,但能够增长你的见识,让你的谈吐更有节;


它们无法让你变得更漂亮,但能够给你增加一抹书卷气,令你的气质更出众。


读书多了,你和爱人在生活中不止有柴米油盐酱醋茶可以谈论,还有琴棋书画诗酒花可以言说。


王阳明、曾国藩,这两位学问和事功都卓有成就的大贤,其很多智慧都来自书中。


王阳明爱读书,他三十七岁被贬到贵阳龙场。


这个地方的人很野蛮,没有接受什么教化。


他想,应该教这些野人读读书。


随身行李都丢了,哪有书呢!


于是自己默写,把他读过的书一字一字地写出来,他想教野人们读《易经》,他就把整部《易经》写出来。


当然,王阳明读书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强调借读书发明我们自己的本心,读书的目的就是培养自家心体,致良知。


曾国藩则说: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
古之精于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

读书可以变化人的气质,甚至改变一个人的骨相。


曾国藩说读书与看书之不同:


“看者攻城拓地,读者守土防隘,二者截然两事,不可阙,亦不可混。”

实际是说看书是在扩大知识面,是泛读的范畴;读书是巩固、消化吸收已有的知识,是精读的范畴。






勤奋养运气


通常人们认为,运气就是靠碰的。其实不然。


所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整个《周易》都在强调“感应”。


古语也说,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


勤奋就可以养运气。


一个人勤奋,善于做好准备工作,每当时机来临,自己便会受益。


反之,一些懒惰的人,什么准备工作都不做,只知道投机取巧,机会和运气来临的时候,他们只能任其溜走,反而自怨自艾,怨自己运气不好。


《李嘉诚自传》中有一句话:


“如果你只是站着不动,自然不会伤到脚趾,你走得越快,伤到脚趾的可能性越大,但是同样,你能达到某个机会的可能性越大。”

最重要的是早上的事下午必须有决定或答复。


假如下午发生的事非常复杂,则必须24小时内答复,我的手表总拨快10分钟以便准时出席下一个约会。


将手表调快10分钟是李嘉诚多年以来养成的一种习惯。


在李嘉诚看来,这就是一种抓住机遇的表现。


在商场中有所收获的人,一定都是勤劳的、善于把握先机的人。


每天提前10分钟,就意味着每天多10分钟的机会。


在李嘉诚的眼里,什么是先机?


当一个新事物出现,只有5%的人知道时,赶紧做,这就是机会,做早就是先机。


当有50%的人知道时,你做个消费者就行了;

当超过50%时,你看都不用去看了!


这是使李嘉诚常胜不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透过这个“先机”要诀,我们不难发现,赶紧、做早等字眼无不传递着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勤奋。






宽厚养大气


层次越高的人,越是懂得宽厚,也就越大气。


层次低的人,境界狭小,不知宽厚为何物,整日数米计薪,患得患失。


曹操的曾祖父曹节素以宽厚待人闻名乡里。


一次,邻居家的猪跑了,而此猪与曹节家里的猪长得一模一样。


邻居就找到曹家,说那是他家的猪。曹节也不与他争,就把猪给了邻居。


后来邻居家的猪找到了,邻居知道搞错了,连连道歉。


曹节也只笑笑,并不责怪邻居。


《宋名臣言行录》中记载了宰相吕蒙正的故事。


吕蒙正中进士后没几年就当上了参知政事,在当时相当于副宰相之职。


有一天早晨上朝,听到有人隔帘指责他资历太浅不能居参政之职,吕蒙正装作没听见。


随行的同僚要为他追查说此话的人,吕蒙正却说:

“如果我知道这个人的姓名,我还会耿耿于怀,这有什么好处呢?
再说,不追究此事,对我也没有什么损失。”

正是因为有着这般的宽容大度,吕蒙正辅佐太宗巩固了宋初的统治,成为一代名相。


人与人之间贵在和谐,如果谴责别人的小过失,揭发别人的隐私,念念不忘别人的旧恶,将使我们的心受到挟制。


心眼狭小,更造成自己与别人相处时的潜藏危机,为自己树立更多的敌人。


相反,一个讲宽恕待人之人,心胸开阔、宽恕仁爱,他自身的修养不但臻于完美,与他人之间也是一团和气。


没有敌人,灾害自然也不会降到他的身上。


明代学者杨继盛有一次在写给儿子的书信中说:


“宁可我让人,不要使人让我;宁可我容人,不要使人容我;
宁可我吃亏,不要使人吃亏;宁可我受气,不可使人受气。
别人有恩于我,我终生不忘;别人有怨于我,我及时丢掉。
看到别人的好处,就称赞不已;听到别人的缺点,就守口如瓶。
有人向你说某人对你要感恩报答,就说他有恩于我,我无恩于他,这样就使感恩的人感受更深。
有人对你说某人恼恨毁谤你,就说他平时与我最要好,怎么会有恼恨毁谤我的道理,这样就使恼恨毁谤的人听后怨恨自然化解。”

人生在世,要活出滋味、活出样子,就不能没有肚量。而要做到有肚量,就不能不心宽。


心不宽,天地小,路就越走越窄,甚至没有出路。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男人脾气粗暴,动不动就大发雷霆。


有些男人则慈眉善目,忍辱礼让,有一副谦恭待人的好气度。


修心必先修德,修身须先制怒。


古人云:“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一个人如果能做到宽怀大度,忍辱不辩,自然就能远离是非,无忧无虑,有一个大气而又逍遥自在的人生。




淡泊养志气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国演义》第37回中,诸葛草庐中门联为:澹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总是被各种各样的欲望纠缠。



人的心,也容易成为欲望的俘虏。


所谓,心是平原走马,易放难收。还有个成语叫做心猿意马。


猿和马,都是活动迅速,难于控制的动物,古人将他们对比我们的心,可谓寓意深远。


《老子 · 第十二章》说: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人要真正立志做一件事,就要淡泊,恬淡,不能放纵自己的欲望,不该在追求感官的享乐中消磨志气。


淡泊宁静不仅是我们明志、立志的不二法门,也是一种人生境界。


老子说,清净为天下正。


俗话说,就是平平淡淡才是真。


一个人只有在淡泊、清净的状态下,才能内心超脱尘事的豁达。


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


淡泊者须有云水气度松柏精神,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繁华所诱,从从容容,宠辱不惊,淡泊宁静是修身明志的最佳心灵境界。


也只有在淡泊宁静的境界里,我们才真正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就如陶渊明,归园田居,悠然度日。


这种人生境界就如同陶渊明在《饮酒》诗中描绘的那样: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我们来到这个世上,不妨守一颗淡泊的心,不必因计较得失而设计最美的行程。


这样,即使将来归于尘土,也坦然自若。








怎样培养孩子勤奋努力

学习最终还是要靠自己。对孩子学习方面的管教则要松弛有度。如果可以听进道理的话,可以适当说些道理。如果还小的话可以适当的管一管,但是一定要给他/她休息的时间。孩子和大人一样,如果那个时候真的想玩一下的话,硬是让他/她学习,不但学习效率不好,而且不想学习的这种不好的情绪存在的时间会更久。久而久之,学习就变成一件讨厌的事了,那个时候就很难改变了。 学习效率高才是最重要的,时间不是关键。学习就想武侠里的人练功一样,要心无杂念!心情好且平静才能全神贯注的学习,效率也高. 家长应该多和孩子沟通,看看孩子是不是需要你的帮助,包括精神上的鼓励或支持,亦或者是在具体问题上的帮助。学习上有些难度可以激发孩子克服它的欲望,从而引起兴趣,但有的难度也许他/她无法应对,因而会累,不想面对。 有句话,学的时候要全力以赴,玩的时候也要痛痛快快!

培养孩子勤奋 家教感悟

1.有些事,轻轻放下,未必不是轻松。有些人,深深记住,未必不是幸福。有些痛,淡淡看开,未必不是历练。坎坷路途,给身边一份温暖,风雨人生,给自己一个微笑。生活,就是体谅和理解,把快乐装在心中,静静融化,慢慢扩散! 2.人生就是这样,想要拥有却不能够拥有,或许会使人们自暴自弃。确实失去,就要越坚强,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无法挽回过去。就让我们坚强起来,失去了一个人,至少还有其他人,不会让我们觉得寂寞的!

形容厚重修养之人的词语?

落落大方——落落:坦率,开朗的样子。形容言谈举止自然大方。 彬彬有礼——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文质彬彬——文:文采;质:实质;彬彬:形容配合适当。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家长怎样培养孩子勤奋的习惯

首先要家长以身作则,其次要跟孩子讲道理,浅显易懂的,慢慢往你想要的去赞美、引导他

夫君子之行,勤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怎么理

想怎么理就怎么理

形容人学养丰厚的成语

学识镇枯渊博、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博览群书 雄才大略、德才兼备、智勇双全、出口成章 博古通今、博学多御塌洞闻、博衫掘学多才、足智多谋 文韬武略、满腹经纶 、德才兼备

人生十个养是什么,静养心,勤养财还有八个

1、“忍”能养福; 2、“忠”能养禄; 3、“乐”能养寿; 4、“动”能养身; 5、“学”能养识; 6、“静”能养心; 7、“勤”能养财; 8、“爱”能养家; 9、“诚”能养友; 10、“善”能养德。

玩物养志的典故?

玩物丧志,意指迷恋于玩赏喜好的事物,以致消磨了志气 。玩物丧志出自春秋时卫国卫懿(yì)公玩鹤的典故。 春秋时,卫懿公是卫国的第十四代君主。卫懿公特别喜欢鹤,整天与鹤为伴,如痴如迷,丧失了进取之志,常常不理朝政、不问民情。他还让鹤乘高级豪华的车子,比国家大臣所乘的还要高级,为了养鹤,每年耗费大量资财,引起大臣不满,百姓怨声载道。公元前659年,北狄部落侵入国境,卫懿公命军队前去抵抗。将士们气愤地说:“既然鹤享有很高的地位和待遇,现在就让它去打仗吧!”懿公没办法,只好亲自带兵出征,与狄人战于荥泽,由于军心不齐,结果战败而死。人们把卫懿公的行为称作“玩物丧志”。古人有诗云:曾闻古训戒禽荒,一鹤谁知便丧邦。荥泽当时遍磷火,可能骑鹤返仙乡?

求书,类似《地下城魔王养成日志》

帝霸怎么样,

孩子喜欢养小动物怎么办?养还是不养?

首先,养小动物不是自己心血来潮,想养就养的,要和家人商量,都同意后,你再考虑养,其次,如果你决定养了,你要做好思想准备,比如,掉毛,一切的一切,太多了。最主要要坚持,给它养老送终。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