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和合论(和之分类)(第1部分)

2022-09-19 15:56:05中行客030209:37 46
声音简介

求关于换位思考的论点10个 故事10个 名言3条 急 5月2日前要的

故事----- 他打完仗回到国内,从旧金山给父母打了一个电话,“爸爸,妈妈,我要回家了。但我想请你们帮我一个忙,我要带我的一位朋友回来。” “当然可以。”父母回答道,“你们见到他会很高兴的。” “有些事情必须告诉你们,”儿子继续说,“他在战斗上受了重伤他踩着了一个地雷,失去了一 只胳膊和一条腿。他无处可去,我希望他能来我们家和我们一起生活。” “我很遗憾地听到这件事,孩子,也许我们可以帮他另找一个地方住下。” “不,我希望他和我们住在一起。”儿子坚持。 “孩子,”父亲说,“你不知道你在说些什么,这样一个残疾人将会给我们带来沉重的负担,我们不能让这种事干扰我们的生活。我想你还是快点回家来,把这个人给忘掉,他自己会找到活路的。” 就在这个时候,儿子挂上了电话。 父母再也没有得到他们儿子的消息。然而过了几天后,接到旧金山警察局打来的一个电话,被告知,他们的儿子从高楼上坠地而死,警察局认为是自杀。 悲痛欲绝的父母飞往旧金山。在陈尸间里,他们惊愕地发现,他们的儿子只有一只胳膊和一条腿。 故事中的父母就和我们大多数一样,要去喜好面貌姣好或谈吐风趣的人很容易,但是要喜爱那些 造成我们不便或不快的却太难了。我们总是和那些不如我们聪明、美丽或健康的人保持距离。然而感谢上帝,有些人却不会对我们如此残酷,他(她)会无怨无悔地爱我们,不论我们多么糟, 总是愿意接纳我们。

论语10则课后题

1.下列加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吾日三省(xǐng)吾身 不亦说(yǖè)乎 B.人不知而不愠(yùn) 传(zuàn)不习乎 C.学而不思则罔(wǎng) 士不可以不弘(hóng)毅 D.思而不学则殆(yí)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diāo)也 2.下列加线词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学而时(时间)习之 吾日(每天)三省吾身 B.是(这)知也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不习乎 C.见贤思齐(相同)也 必(一定)有我师焉。 D.人不知而不愠(怨恨) 松柏之后凋(凋谢)也 3.下列句中“而”字的意思和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句是( )。 A.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B.温故而知新 C.思而不学则殆 D.择其善者而从之 4.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高尚的人吗? B.吾日三省吾身。 译文:我一天三次检查、反省自己。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在温习旧的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这样的人)就可以当老师了。 D.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5.课文所选《论语》10则中,关于学习态度和方法的有第 则;关于思想品德修养的有第 则;关于孔子思想体系核心的有第 则。(按课文的排列顺序填)。 6.“吾日三省吾身”中的“三”是不是实数?为什么? 答: 7.联系自身经历谈谈对“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体会。 答: 8.阅读《(论语)十则》第3、5、6、7、10则,回答下列问题。 (1)“温故”和“知新”是不是并重的?为什么? 答: (2)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相近的是哪一句? 答: (3)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什么?他说“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的目的是什么? 答: (4)哪些语句仍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 答: 9.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论语》四则 子 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 之。” (《述而》)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佞④,损 矣。” (《季氏》) 子 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⑤,月无忘其所能⑥,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张》) [注释]①友谅:与诚信的人交朋友。谅,诚信。②便辟(pián pì):习于摆架子装样子,内心却邪恶不正。③善柔:善于阿谀奉承,内心却无诚信。④便佞(pián nìng):善于花言巧语,而言不符实。⑤所亡:自已所没有的知识、技能,所不懂的道理等。亡,同“无”。⑥所能: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已懂的道理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 ②学而不思则罔 ③可谓好学也已矣 从: 罔: 好: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译文: ②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3)按要求填写下面的表格。 内 容 主 张 第一则 择师之道 第二则 交益友 拒损友 (4)联系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第④则内容的理解。 答: lO.以小组为单位,介绍并讨论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10则论语及其感悟

1、处在社交圈中是一种烦恼,而超脱出来简直是一场悲剧。 2、厌倦,就是一个人吃完盘子里的食物后对盘子的感情。 3、参加追悼会的程序常常是,先受一次深刻的人生教育,然后大家一起抽烟喝酒打牌。 4、知识是一种使求知者吃得越多越觉得饿的粮食。 5、爱情是会沉底的,在平淡的日子里,最重要的是经常轻轻晃一晃盛装爱情的“水杯”。 6、战争:用舌头解不开就用牙齿咬吧! 7、憎恨别人就像为了逮住一只耗子而不惜烧毁你自己的房子。但耗子不一定逮到了 8、每个人的一生都有许多梦想,但如果其中一个不断搅扰着你,剩下的就仅仅是行动了。 9、世上只有想不通的人,没有走不通的路。 10、幸运之神的降临,往往只是因为你多看了一眼,多想了一下,多走了一步。 11、失败发生在彻底的放弃之后。

关于论语的名人名言、名言警句10句.

第一部分: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论语中关于信的10句,,要有出处……

1,信近于义,言可复也。——出自先秦孔子《论语·学而》 白话文释义:所守的诺言如果符合于义,那么所说的话就能够兑现。 2,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出自先秦孔子《论语·子路》 白话文释义:说话一定守信,做事一定有结果,这是浅薄固执的小人吗!或许也可以算是再次一等的士吧。 3,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出自先秦孔子《论语·述而》 白话文释义:孔子以四项内容来教导学生:文化知识、履行所学之道的行动、忠诚、守信。 4,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王忠信,徙义,崇德也。——出自先秦孔子《论语·颜渊》 白话文释义:子张向孔子请教怎样去提高品修养和辨别是非,孔子说:以忠厚诚实为主,行为总是遵循道义,这就可以提高品德。 5,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五軏,其何以行之哉?”——出自先秦孔子《论语·为政》 白话文释义: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不讲信誉,真不知他怎么办。就像大车的横木两头没有活键,车的横木两头少了关扣一样,怎么能行驶呢?” 6,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出自先秦孔子《论语·子张篇》 白话文释义:子夏说:“君子在得到民众的信任之后才去役劳他们,没有得到信任就去役劳,民众就会认为是在虐害他们。君子得到君主的信任之后才去进谏,没有得到信任就去进谏,君主就会以为是在诽谤自己。” 7,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出自先秦孔子《论语·阳货篇》 白话文释义:子张向孔子问仁。孔子说:“能够在天下实行五种美德,就是仁了。”子张问.“请问是哪五种。”孔子说:“恭敬,宽厚,诚信,勤敏,慈惠。恭敬就不会招致海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会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则会取得功绩,慈惠就能够使唤人。” 8,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出自先秦孔子《论语·卫灵公篇》 白话文释义:孔子说:“君子把义作为本,依照礼来实行,用谦逊的言语来表述,用诚信的态度来完成它。这样做才是君子啊!” 9,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出自先秦孔子《论语·卫灵公篇》 白话文释义:子张问怎样才能处处行得通。孔子说:“言语忠实诚信,行为笃厚恭敬,即庾到了蛮貊地区,也能行得通言语不忠实诚信,行为不笃厚恭敬,即使是在本乡本土,能行得通吗?站宣时,就好像看见忠实、诚信、笃厚、恭敬,的字样直宣在面前,在车上时,就好像看见这几个字靠在车前横木上,这样才能处处行得通。”子张把这些话写在衣服大带上。 10,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出自先秦孔子《论语·宪问篇》 白话文释义:孔子说:“不预先怀疑别人欺诈,不凭空臆想别人不诚信,却能先行察觉,这样的人才是贤者啊。”

类比论证的例子10个是什么?

类比论证的例子10个如下: 例子1 火星与地球均有水,空气,及泥土等有利生物生存的因素。在某程度上支持宴敏火星上也有生物这结论。 然而如链,如果我们其后发现火星与地球在某些方面存在着差异,例如,火星上氧气稀薄,气压低,及气候不稳定等,在某程度上不支持火星上有生物这个结论。 不管哪种结论,都是根据和地球相类似的情况来推断的。在论证方法上,就是类比。 例子2 《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辩论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 什么时候离人远:小孩甲观点:早晨太阳离我们远一点。理由:如果物体离我们近一点,那麽看起来就大一点。太阳是物体,在早晨看起来大一点。结论:早晨太阳离我们近一点。 小孩乙观点:早晨太阳离我们远一点。理由:发热的物体离我们远渣祥孙一点,我们就会感到凉快一点。太阳是发热的物体,在早晨时,我们会感到凉快一点。结论:早晨的物体离我们远一点。 两个孩子在申诉理由时都用了类比法,都把自己的观点讲得很清楚,都具有说服力。 因此谁也没有被对方说服,连孔子也无法判断谁是谁非。当然太阳离我们远近这个物理问题在孔子的时代是没有办法解决的,我们这里只讨论类比的论证方法。 类比论证,是根据一种事物的某些特征来证明另一种事物也有类似特征的论证方法。它抓住两种事物相同或相似的特征进行类比推理,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以启发人思考。这种论证,一定要找准类比点。不管是自然现象的类比,还是古今中外事实的类比等。都要找出类比事物和所要证明道理之间的共性。 例子3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类比手法的运用:将“养树”与“养人”类比,“长人者好烦其令”与“他植者”的不善种树相呼应,点明了本文的主旨。 例子4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类比手法——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例子5 鲁迅《拿来主义》类比论证: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例子6 《红楼梦》:妙玉笑道:"……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吃这一海便成什么?"  例子7 写一本有关诗歌的书如同将一片玫瑰花瓣扔进大峡谷等待它的回音。 恰当的赞扬之于孩子就像阳光之于花儿一样。 将军之于士兵就像火车头之于车厢一样。 例子8 刘禹锡《陋室铭》类比手法的运用: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鸣。 例子9 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予,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例子10 幼稚对于老成,有如孩子对于老人,决没有什么耻辱;作品也一样,起初幼稚,不算耻辱的。因为倘不遭了戕贼,他就会生长,成熟,老成;独有老 衰和腐败,倒是无药可救的事!

10个小故事(一个故事总结5个论证的观点)

一句话总结一个故事。 倘若一个故事不能用一句话来阐述,多少说明这个故事有点问题。一句话能总结,也不是说一定是好故事,只不过,一句话总结的故事,能用这一句话来迅速判断好还是不好。 熟悉经典的故事结构,一定要烂熟于心。 这好比背诵唐诗三百首一样,甚至可以说,一个人能背诵上千篇唐诗宋词,才能理解诗词的遣词造句是怎么玩的。 所有的好故事,都基本遵循某些规律,似乎有人总结过,故事就三十六种而已。 故事讲到最后,似乎只有一个母题:救赎。 深刻的理解什么是“救赎”,才能真正理解一个故事为什么精彩,为什么让你如痴如醉。 人物一定要有两个东西:Arc,Stake。 Arc,就是著名的“弧光”,亦即,一开始的五分钟和最后五分钟,主人公必须得到一种提升,或者堕落,总之要有变化。 Stake:赌注。如果牌桌上的赌注很小,或者没有,这个牌局是没意思的,不管牌打得多好。同理,一个人要干什么事情,他愿意付出多少代价,或者他必须付出什么代价,决定着这个故事有多少分量。

于丹论语10条

于丹心语 论语部分: 1.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就是我们的天和地。 2.信仰的力量,足以把一个国家凝聚起来。 3.我们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 4.宽容一点,给自己留下一片海阔天空。 5.关爱别人,就是仁慈;了解别人,就是智慧。 6.做一个勇敢的人,用自己生命的力量化解生活中的遗憾。 7.没有道德约束的勇敢,是世界上最大的灾害。 8.勇敢有时候是理性制约下的一种镇定和自信。 9.一个有德有仁的人才能做到真正的勇敢。 10.君子之骄,骄傲的是内心的风骨。 11.人生有限,把有限的感情留在最应该使用的地方。 12.最恰当的距离是:彼此互不伤害,又能保持温暖。 13.距离和独立是对人格的尊重,最亲近的人之间也应该保持。 14.多思、多想、多看;少指责、少抱怨、少后悔。 15.过分的苛责,不如宽容的力量更恒久。 16.结交那些快乐的,能够享受生命的,安贫乐道的朋友。 17.与其与他人斗,不如跟自己的能力斗。 18.三十而立,就是建立心灵的自信。 19.物质的东西越多,人就越容易迷惑。 20.知天命就是内心有一种定力,去对抗外界。 21.耳顺就是悲天悯人,理解与包容。 22.只有建立内心的价值系统,才能把压力变成生命的张力。 于丹心语(庄子)--境界 1.眼界的高低、境界的大小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2.真正的逍遥是无羁无绊的。 3.如果我们有这样的大眼光,就会抓住我们眼前的每一个机遇。 4.一个人永远不要去羡慕他人。 5.真正的英雄是能够为自己的心做主的人。 6.觉是一个瞬间,悟是一个过程。 7.“无为而无不为”才是大境界。 8.把恩恩怨怨看小了去,把自主的灵魂放到无限大。 于丹心语(庄子)--感悟与超越 1.淡泊为大(淡泊明智),宁静致远。 2.人能够看清目的和方向是不容易的。 3.只有用心才能从细节里获得知识和感悟。 4.冠军永远跑在掌声之前。 5.留一份寂寞给生命,让生命可以开阔。 6.经历和悟性决定你的眼界。 7.人格理想的支点:依于仁,游于艺。 8.感到心理失衡是因为世界在动,而你不动。 9.生命的逍遥之境,不是人的生命凌驾于万物之上,而是用我们的心与世间万物相勾相连、水乳交融。 10.道法自然,道无处不在。 11.同样的道理,感悟却有高下之分。 于丹心语(庄子)--认识你自己 1.人最难认知的是自己的心。 2.只有自己的心清楚了,才能去善待他人。 3.不要因为世俗的标准而远离了自己的赤子之心。 4.在我们成长中一定有某种潜能从没有被开发出来。 5.心斋(审视内心、反躬自省)是认识自己、获得人生效率的好方法。 6.外在世界有多大,内心的深度就有多深。 7.你必须亲自丈量脚下的每一步路。 8.对自己的评估,只有内心能做出准确的回答。 于丹心语(庄子)--本性与物性 1.心养就是用心去酝酿。 2.让各种生命自然蓬勃,就可以构成天地和谐。 3.小的迷惑可以改变人生的方向,大的迷惑可以改变人的性情(小惑易其方,大惑易其性)。 4.我们的心应当像面镜子,看见了世界,也看见了自己。 5.真正的聪明是静下心来,听见自己本初的愿望。 6.我们的心淡然处之,很多事情就可以持久 于丹心语(庄子)--谈笑论生死 1.生和死只是一个形态的变化。 2.在生命之中每个人可以以不同的形态活下去。 3.思想的传承远远胜于一个生命。 4.对生命的解读要问问自己--我要怎么样的决断。 5.在生死的态度上,儒道殊途同归的那就是,让生命获得价值。 6.还有比生死更重要的事情。 7.对待死的态度:①不怕死;②绝不找死。 8.社会也是一个塔,每个人走进来就意味着要做社会的基座。 于丹心语(庄子)--总有路可走 1.一个人的成功在于知道自己的努力和自己的位置。 2.敢于亮出自己的弱项仍然可以得到人的尊重。 3.用辽阔的境界跟天地可以有共同的默契,用共同的默契可以获得更多的力量。 4.内心的力量就是一种和缓的对人的凝聚。 5.所谓废物只是放错地方的财富

类比论证的例子10个有哪些?

分别如下: 例子1: 火星与地球均有水,空气,及泥土等有利生物生存的因素。在某程度上支持火星上也有生物这结论。 然而,如果我们其后发现火星与地球在某些方面存在着差异,例如火星上氧气稀薄,气压低,及气候不稳定等,在某程度上不支持火星上有生物这个结论。 不管哪种结论,都是根据和地球相类似的情况来推断的。在论证方法上,就是类比。 例子2: 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辩论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 什么时候离人远小孩甲观点早晨太阳离我们远一点,理由如果物体离我们近一点,那麽看起来就大一点,太阳是物体,在早晨看起来大一点,结论早晨太阳离我们近一点。 小孩乙观点早晨太阳离我们远一点,理由发热的物体离我们远一点,我们就会感到凉快一点,太阳是发热的物体,在早晨时,我们会感到凉快一点,结论早晨的物体离我们远一点。 两个孩子在申诉理由时都用了类比法,都把自己的观点讲得很清楚,都具有说服力。 因此谁也没有被对方说服,连孔子也无法判断谁是谁非,当然太阳离我们远近这个物理问题在孔子的时代是没有办法解决的,我们这里只讨论类比的论证方法。 类比论证,是根据一种事物的某些特征来证明另一种事物也有类似特征的论证方法,它抓住两种事物相同或相似的特征进行类比推理,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以启发人思考,这种论证,一定要找准类比点。 不管是自然现象的类比,还是古今中外事实的类比等,都要找出类比事物和所要证明道理之间的共性。 类比论证方法: 许可的哨子用生活中的实物哨子来类比许多人所追求的、对其价值作出错误估价的事物,人们为了哨子而付出了过高的代价,从而论证了论点,这样通过比喻论证使所论述的道理浅显透彻,形象易懂,具有更强的说服力。 类比法也叫比较类推法,是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属性,可以推测与其类似的事物也应具有这种属性的推理方法,其结论必须由实验来检验,类比对象间共有的属性越多,则类比结论的可靠性越大。

10个悖论的名称

芝诺的飞失(否认变化) 普罗泰戈拉和他的穷学生(2个相反命题 分别确定两种结果)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