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梁惠王篇 96 特立独行于滔滔浊世的孟子

2023-06-20 15:56:26南怀瑾大学堂05:02 2843
6元开会员,免费听
购买 | 499 喜点
声音简介

孟子 梁惠王

自己看书咯~~~

孟子梁惠王上讲什么?

孟子抓住了梁惠王渴望称王天下,建立霸业的心里,集中阐述了“保民而王,莫之能御”的仁政思想。 孟子以设问的手法引人就范,以日常习见的小事喻说道理,环环相扣,生动有趣,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充分反映了孟子的语言风格,表现了孟子的机敏和雄辩。

孟子梁惠王下主要讲了什么五十字

孟子告诉梁惠王,一个君主应该善于把自己的快乐和自己的臣民分享,这也是仁德的一个表现。

谁有孟子见梁惠王读后感

今天看到《梁惠王章句上》中的“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感触很深。 上学时期已经学过,现在再读更为朗朗上口,但读的过程中,我有一种心里受到压迫的感受,这种感觉从何而来?为何会有?又如何解决呢? 从何而来?“狗吃人吃的粮食却不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也不知道发放粮食;人死了,就说:‘这不能怪我,只能怪岁月不好(收成不好)。’这和将人刺死却说:‘不是我干的,是兵器干的’有什么不同呢。大王不怪罪岁成的时候,天下百姓就会都归心于你。”看到这个对话,我就想起那么多留守儿童的种种问题,父母总是说,不是我不想把孩子带在身边,只是因为没钱。不是我不想孩子好,只是我没时间学习。不是我不想学习,只是我没有精力。而等到孩子种种迹象出现的时候,又把当初为自己找的借口再次搬来当挡箭牌。 为何会有?想到这些,我心里很堵,为自己,也为周围的人。因为自己曾经就找过这样的借口,止步于更系统的学习。而周围确实有不少朋友根本没有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以为还有时间等得起,拖得起。殊不知,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早已快马加鞭了。等我们醒悟的时候,已经难以追上了。 如何解决?“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对我们而言,就是不再怪罪时间、精力、金钱的时候。对于大部分的家庭来说,经济不是压力的时候,要克服的主要是拖延和惰性。对于一部分有经济压力的家庭来说,根据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地先跟上最基础的,保证思想是正确的。路还漫长,谁说以后的路不会越走越宽呢? 今日一读,和当初上学那会,感触太不一样了。

滔滔不绝的滔滔啥意思?

滔滔:水流滚滚;连续不断的样子。像水流 一样不间断。比喻话多而又流畅。

滔滔不绝的滔滔是什么的意思

是的方式的方式的方式的发

滔滔不绝 滔滔的意思

指话很对,说不完

孟子见的是魏惠王,还是梁惠王?

梁惠王=魏惠王 战国时,魏国首都是大梁,所以魏通常也被称为梁.

滔滔不绝是什么意思 滔滔不绝的意思

1、滔滔不绝的解释:滔滔:水流滚滚;连续不断的样子。像水流一样不间断。比喻话多而又流畅。 2、读音:[tāo tāo bù jué] 3、出处:五代 后唐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 走丸之辩》:“张九龄善谈论,每与宾客议论经旨,滔滔不竭,如下阪走丸也。” 4、例句:斡离不得汪豹献了李刘隘口,无人阻当,滔滔不绝,把十万大兵尽数渡了黄河。(清 陈忱《水浒后传》第二十回) 5、近义:源源不断 6、反义:张口结舌 哑口无言 三言两语 沉默寡言 守口如瓶 噤若寒蝉 默默无言 嘿嘿无言 缄口不言 一言不发

《孟子·梁惠王上》第五段故事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 梁惠王说:“我们魏国,以前天下没有哪个国家比它更强大的了,这是老先生您所知道的。(可是)传到我手中,东边败给了齐国,我的长子也牺牲了;西边又丢失给秦国七百里地方;南边被楚国欺侮,吃了败仗。对此我深感耻辱,想要为死难者洗恨雪耻,怎么办才好呢?”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孟子回答道:“百里见方的小国也能够取得天下。大王如果对百姓施行仁政,少用刑罚,减轻赋税,(提倡)深耕细作、勤除杂草,让年轻人在耕种之余学习孝亲、敬兄、忠诚、守信的道理,在家侍奉父兄,在外敬重尊长,(这样,)可以让他们拿起木棍打赢盔甲坚硬、刀枪锐利的秦楚两国的军队了。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他们(秦、楚)常年夺占百姓的农时,使百姓不能耕作来奉养父母。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儿各自逃散。他们使自己的百姓陷入了痛苦之中,(如果)大王前去讨伐他们,谁能跟大王对抗呢?所以(古语)说:‘有仁德的人天下无敌。’大王请不要怀疑这个道理了。”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