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1孝文帝迁都(1)

2023-06-19 05:40:29新史官10:32 1万
6元开会员,免费听
购买 | 0.30 喜点/集
声音简介

北魏孝文帝迁都从哪迁到洛阳?

平城南迁至洛阳。 孝文帝迁都洛阳是由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孝文帝发动的迁都行动,正式完成于太和十八年(494)。目的是实行汉化,是北魏实行汉化最重要的措施。这个行动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和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北魏政权。 北魏长期都于平城,平城偏北地寒,六月风雪,风沙常起,恶劣的气候环境,难以适应经济的发展;偏北的地理位置更不利于北魏对整个中原地区的统治,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 迁都后续 南伐萧齐:洛阳位居河南,距离南齐较近,需要北魏时常南下以保证南部的安全。太和二十一年(497)六月,孝文帝一行渡渭水入黄河,东还洛阳。返京后的第三天,即下令征发冀、定、瀛、相、济五州兵卒二十万,准备再次大举南伐。太和二十三年(499)孝文帝南伐时病死。

为什么北魏孝文帝要迁都到洛阳

原因是: 1)政治上,平城保守势力大,改革会受阻。 2).经济上,平城经济落后,粮食供应困难。 3)军事上,受北方强敌柔然的侵扰,很不安全。 4)地理上,平城地理位置遥远,经略南方有困难。 5)洛阳是历代帝王建功立业的场所,汉文化积淀深。 魏孝文帝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是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北魏王朝的第七位皇帝,原名拓跋宏,后改为元宏。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即位时仅5岁,公元490年亲政。亲政后,进一步推行改革:公元495年(太和十九年)孝文帝从平城迁都洛阳;496年2月2日 (农历正月初三),北魏改拓跋姓为元氏。此外,鼓励鲜卑和汉族通婚;评定士族门第,加强鲜卑贵族和汉人士族的联合统治;参照南朝典章制度,制定官制朝仪。孝文帝的改革,对各族人民的融合和各族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本文复制)

北魏孝文帝是从哪里迁都到洛阳的?

平成 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将国都由平城南迁至洛阳。

为什么北魏孝文帝要迁都到洛阳

1:定都洛阳可以更好的吸收学习汉文化.2:洛阳是中原古都,定都洛阳,也更好的兼并中原! 3.政治上,平城保守势力大,改革会受阻。 4.经济上,平城经济落后,粮食供应困难。 5,军事上,受北方强敌柔然的侵扰,很不安全。 6.洛阳是历代帝王建功立业的场所,汉文化积淀深。

魏孝文帝为何迁都洛阳

一、迁都的自然因素 平城位于我国北部地区,地势高寒,气候偏寒,不利于农业生产,加之北魏时期水旱疾疫之灾不断,如:天兴五年十月“牛大疫,死者十八九,官车所驭巨犗数百,同日毙于路侧,首尾相属,麋鹿亦多死。”承明元年,发生疫情,耕牛死伤大半,影响了农业生产。408—415年、425—464年及500—511年风霜雨雪不断,《魏书·灵征志》记载几次异常的酷寒,如“世祖始光二年十月,大雪数尺”;雨雪之外还有干旱。《魏书·食货志》:“显祖即位,亲行俭素,率先公卿,思所以赈益黎庶。至天安、皇兴间,岁频大旱……” 二、迁都的文化因素 孝文帝拓跋宏“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才藻富瞻,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孝文帝本人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对汉文化十分喜爱。但是平城的勋贵仍保持着古老的鲜卑传统,拒绝变革,胡汉矛盾尖锐。北魏王朝因鲜卑人数远较汉人为少,欲收长治久安之效,须赖汉人辅助,所以孝文帝致力于汉化改革,以笼络汉族士大夫阶层。汉人之经济、文化、政治中心均在中原,如果要彻底汉化,势非南迁不可,而且也只有消除胡汉间的矛盾,才能巩固北魏政权。在他亲政的前后几年中,所作的许多改革,在平城受到保守势力的阻碍,迫使他放弃以平城为基础的改革计划,另寻适合改革的理想环境。洛阳自古以来,即为中原重镇,可利用其文化性格以从事鲜卑之汉化。孝文帝迁都洛阳的最初动机,即因为洛阳所表现出的文化传统所吸引。

怎么翻译“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出自《史记》卷八十四《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译文:汉文帝也非常喜欢他,对他破格提拔,一年之内就升任太中大夫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从平城迁都到洛阳,平城是今天的那里?

今山西大同北

孝文帝的故事

即北魏孝文帝(467—499在位),名拓跋宏,是北魏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北魏的第6位国君。年幼的拓跋宏由祖母抚养并代为摄政。 公元471年,拓跋宏才5岁的时候,献文帝就把皇位让给了他。北魏拓跋家一直引用汉武帝的老办法,“立其子杀其母”,就是在立儿子做太子的同时,杀掉太子的母亲,以此来防止吕后那样的悲剧重演。拓跋宏的生母也是这样被杀死的。孝文帝拓跋宏是北魏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北魏的第6位国君。年幼的拓跋宏只能由祖母抚养。所以在471年至490年的20年间,政权一直由太皇太后冯氏把持。 公元490年,24岁的拓跋宏开始亲政,他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汉化改革。孝文帝当政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迁都洛阳。

孝文帝

实行均田制,迁都洛阳,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促进北方经济恢复,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进程和民族大融合。

孝文帝的简介急用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467-499)是一位卓越的少数民族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他崇尚中国文化,实行汉化,禁胡服、胡语,改变度量衡,推广教育,改变姓氏并禁止归葬,提高了鲜卑人的文化水准,是西北方各民族陆续进入中原后民族融合的一次总结,对中国起了重要的作用。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