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红_pd 2021年6月17日 19:05

2022-07-24 00:04:59周红_pd34:55 26
声音简介

2021-05-20

完成了积极学习指导师中高级班线下课,收获最大的三个点: 1,幸福定定定,因为老师帮助我们把学习这件事抽丝剥茧,找到了底层逻辑,此刻脑海中想象到那个头顶元认知,脚踏优势风火轮的卡通人!所以身,心,都更能定住了,我放下了曾经的恐惧,焦虑,我想这对我孩子的学习是最大的支持! 积极学习的“三力”模型提醒我,在家庭教育当中,一定是个人成长第一位,夫妻关系第二位,孩子是第三位。当家长把洪荒之力都使在孩子身上,方向就错了。先问问我们自己是否活出了积极的品质?我身边有位朋友,是深圳十峰的践行者,夫妻都喜欢爬山,基本每周都去爬山,她家的孩子也从小就养成了坚毅的品质。所以说言传身教,父母自身的生命状态对孩子影响非常大。 2,快乐收收收,收来自保军老师的品质,思维和知识,收来自全国各地优秀指导师们的智慧!自己的感知更敏锐了,有了成长型思维,总能在别人身上看到好的地方去学习。 3,成长变变变,高级班最后一天现场模拟考核后,春阳老师对我两句鼓励的话,增加了我的信心。刘萍老师组织5月12日到她公司去开了第一场沙龙,让我突破了自己。再加上昨天刚上完的心理咨询师线下课,让我走进了心理咨询这个巨大的神秘的行业。感谢我生命中遇见的各位老师! 接下来我要复盘,整合自己所学,反思自己心态上变化了,最近孩子有了一些可喜的变化,自信心也多了一点。每天都在与孩子相处之中去体会,去反思。同时逐步做不同形式的输出,实践,把积极学习的精神传递出去。 另外不得不提的就是早起读书营对我的帮助非常大,这些非常落地的,来自很多老师的经验,每天持续给我们赋能,真好。 还有一个想法就是组织班级里,目前学习上遇到困难的一些孩子,把这些孩子的家长组织起来,一起活动,一起读书,一起成长,孩子到了四年级,伙伴之间的影响很大,所以想把这个小团体建立起来,无论是对家长还是孩子,都会受益。 昨天接了一个山东二年级的孩子个案辅导,跟家长做了第一次沟通,希望近期把这个个案做好。

2021-05-06

红色上旺演讲稿追寻先贤足迹,传承红色基因。大家好!我是红领巾讲解员叶钧铭。    上旺村——隶属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上旺是我的家乡。  “四周环山一条溪,荒山秃林无粮地,十户人家九户穷,挑脚抬轿做长工”这首打油诗是旧社会对穷苦上旺的写照。从1958年起,上旺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上旺精神陈列馆,每次有游客来,讲解员王慧芬都不厌其烦地讲述着这个村子的历史。 “八把山锄创大业”的故事,是上旺人心中最自豪的一段过往。走进村口的上旺精神陈列馆,迎面便是写着这7个大字的主题墙。“这里曾是‘江南大寨’的先进典型,是全国农业战线上的标兵。这也是上旺人举全村之力,聚万众之心,战天斗地,风餐露宿,抒写的一曲迎难而上、自强不息的壮丽乐章。”虽然王慧芬的普通话不够标准,但她的讲解富有感情。她带着游客行至展览的重点处,便会停下脚步,提高音量,并用手指轻轻地敲一下玻璃橱窗。 “王金友是我的姑父。‘上旺’原先叫‘上王’,改三横王为日字旁旺,寓意着上旺在中国共产党的光辉照耀下,越来越兴旺。”上旺精神不仅仅是一种时代的符号,更是一个无声的宣言,是上旺人一笔无价的精神财富。不管时代如何变迁,但有一种东西它永远不会变,那就是信仰的力量。按照现在流行的说法,当年的党支部书记王金友打造的这个“红村”,同时也是一个“网红村”。“曾有86个国家和地区的友人来上旺参观,少说也有几十万人次。”韩跃进说。上旺精神是上旺文化的灵魂,是上旺发展和进步的动力。如何让这份精神代代传承,以奋斗指数换取幸福指数,是现任上旺村党总支书记韩友法特别关注的问题。“上旺的红色过往让这里成为一个养心的好地方,在新一届村两委会班子带领下,一条融入红色教育的养心乡村游路线逐渐明晰起来。”韩友法告诉记者,在这颗“红心”的吸引下,许多单位将党员活动安排在了上旺。从上旺精神陈列馆出来,王慧芬带着参观者参观了当年全省新农村建设样板房——十三排。“这‘十三排’的建房过程,可谓是千辛万苦。当时公路不通,没有机械设备,全靠‘下磨脚底上磨肩’,翻山越岭五里路到富盛船埠头挑砖、挑瓦、扛水泥。后来,为了节省开支,村里还办过砖瓦厂。”韩跃进说,上世纪70年代,“十三排”建成时曾经轰动一时,让很多来访者啧啧赞叹。近年来,上旺村发挥自然生态优势,以“村美、景怡、人和”为目标,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村民的幸福指数也越来越高。“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好。”一方桃源:绿水青山更衬“红”除了红色精神,上旺的“红”还依托于一片绿水青山,那是“红”“绿”交织出来的美丽。不远处,曾经留下来自86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友人足迹的上旺接待站也即将迎来变身。“我们已经将这里外租,计划发展一个高端民宿——花田美宿。”谈起未来,韩友法充满了信心。王金友,男,1932年生,绍兴县富盛镇上旺村人。从农业合作化时期起,历任互助组长、初级和高级农业社主任。公社化时任中共上旺大队支部书记。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任中共绍兴县委副书记兼红山公社党第第一书记、县革委会主任、中共浙江省委常委兼绍兴县委书记、绍兴地委农工部副部长等职。80年代起任绍兴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直至退休。上旺村属贫困山村,从1958年开始,王金友带领群众,发扬“八把山锄,艰苦创业”精神,在11座“癞头山”上陆续开发出568亩茶园,修筑茶园梯坎167条,使荒山丘陵成为“层层梯茶绕山转”的优良茶园,茶叶总产量由1958年的12担,增加到1969年的1051担,造田70多亩,粮食亩产提高到700多公斤,加上茶叶奖售粮,在人均2分2厘田的上旺村,实现了粮食自给,并拥有集体积累18万元,彻底改变了“过路凉亭”苦山村的落后面貌,成为绍兴地区农业学大寨的典型。1970年2月,浙江省革命委员会号召“学大寨,学上旺”,1970年至1975年,全省共有51个县干部2033批,1346****人到上旺参观。江苏、安徽、江西等省干部63批14488人到上旺考察,并先后有阿尔巴尼亚、澳大利亚、美国等47个国家和港澳同胞96批、1284人到上旺观光,联合国也派代表前去访问。外国专家称赞上旺是中国山地种茶的一大创举。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人民掀起了建设新世界的热潮。成立的五十年代后期,在当地村民王金友带领下,以“八把山锄创大业”的精神,勤劳致富,终于把穷山恶水改造成“青山绿水好地方,山上是银行,平川是粮仓”的新农村,当时村民想把这个兴旺的事业长留,就把“王”字改成了“旺”,寓意兴旺!    五十年代后期,上旺村民在王金友的带领下,以“八把山锄创大业”的精神,治理穷山恶水,改溪造田,开荒种茶,改造环境,村庄发生巨变,经济有了发展,人民生活有了改善,那时人们在“王”字边加了个“日”字,意使其更加兴旺。六七十年代,上旺人拆旧建新,移房造田,植树造林,成为以茶叶生产为主,粮、农、林、牧业全面发展的新上旺,多次受省委、省政府表彰。七十年代末,创办了上旺丝织厂、茶叶精制厂等企业,开始从农业逐渐向工业之路发展,受到国务院嘉奖,称之为“青山绿水好地方,山上是银行,平川是粮仓”的时代新农村。王金友,这个传奇性的人物只是上旺村的一个普通农民,曾以村(当年叫大队)党支部书记的身份先后出席中共第九、第十、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被选为第十一届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他前后担任了省、地、县的不少职务。虽然官做大了,但他参加劳动的传统却始终不丢。当年在参加完“中共九大”回来,下车后,走了20多里路,没有休息,就同社员们一起干活,边劳动边宣传“九大”精神。这真是工作开会,开会工作,两不耽误。据说到现在白发苍苍了,还在田间山头转。他不但勤劳还节俭,他总是戴着乌毡帽,身穿对襟袄,一副农民相。在1969年要去参加“九大”,还是这副打扮。有人曾提醒他说:“你是去北京开会,怎么还是这副农民打扮?”他却笑笑说:“我是个农民,就得像个农民嘛!”后来村里条件好了,有些人想摆阔气,讲排场,曾对他说:“现在上旺名气大了,参观的人多啦,大队得造个漂亮的大礼堂、招待所才行!” 而他却说:“日子越过越好的时候,还得勤俭节约,否则就会败家!”他在这些虚面上不舍得花钱,但是在为人们的生活上却又无比的慷慨。在1968年到1970年的三年中,上旺大队统一规划,集体出资,先后共建二层楼房13幢,每幢10间,按人口多少分配给社员免费居住。至1972年,新建社员住房达到200多间,有80户社员率先住进新楼房。1979年,上旺村率先实行老年社员退休制度,对60岁以上男社员每月发养老金12元,55岁以上女社员每月发10元,并随集体经济的发展,不断调整养老金数额。那个年代那是不得了的事。1981年6月,红山公社上旺大队建成全县农村第一座电视转播台。这就是一个农民的作风,这就是一个老前辈的谆谆教导。这也许是我今天学大寨的精华!我们书比他要读的多,但是缺了淳朴!我们现在的事业没有他做得大,但是缺了纯真!旅游可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但是我认为旅游的最大目的是对自己有帮助!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旅途中有人有景有文化!千万不要旅游完了回来说那个山太好看了,那个水太清了!当然这也是一种心身的愉悦!但是如果能让我们更进一步的对旅游的深意!那就更好了!现在有很多人去香港,去泰国,去韩国,在好些人心目中可能就是去虚荣旅途,因为除了说去过,可能没有学到对自己真正有用的东西!上旺其实对看景的人来讲,没有太多,但是我之所以要写,我觉得这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励志的旅途!这样的地方有着精神的文化,不但可以让我们更进一步的了解红色革命的文化!还有对一些当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怀念!遥想当年王金友带着15个人,而且这15个人中,最老有72岁,最小只有13岁,还有8把破锄头,让一个穷山村变成了当时富有美丽的模范村!让村民在当时都住上排屋!让近百万名省内外干部群众到上旺参观学习,让86个国家和地区的友人莅临上旺考察访问!这样的事迹与国与民都是有贡献的,这样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与传承!尤其是当年开始的时候,无所作为的懦夫懒汉思想牢牢在当地村民的心里扎根,觉得上旺自古这样,穷了几百几千年了,怎么可能改变,于是没有多少人支持,在这样的情况下,王金友一马当先,立誓一定要改改这个陈旧顽固的思想!在现在有多少人其实还是这样,话说得超前,事办得落后,懦夫懒汉思想还是存在!有句话说的好:苦不苦,想想革命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这位老前辈的带领上旺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真的让人钦佩!想想当年15个人只要8把锄头开始,后来带领村民,用三年时间硬生生的开出荒地560亩。这样的意志与决心,真是个传奇了!《愚公移山》只是神话,南泥湾是当时革命需要,可以说是屯田制的延续,说白了,就是命令式的执行。而王金友却基本上是一人之力,说服村民,以小成大,慢慢脚踏实地,艰苦创业,以实际行动完成了村民脱贫致富的事业!这对我们现在创业人士是一种鞭策与鼓舞。时代在变,但是精神不变!“上旺精神”应该发扬光大。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这两个词谁也说不清晰。但是从“凉亭苦上旺”到“农业学大寨,江南学上旺”,这个过程中,我感觉到人的力量其实是很大的。现在在绍兴只要上了年纪的老一辈,尤其是当年的知识青年,基本都知道上旺。想想当年,上旺是何等的辉煌,何等的荣耀。时过境迁的今天,不知道还有多少人知道“上旺”这个名字。这是谁的问题?难道不应该深思吗?西周尹吉甫曰:“天定胜人,人定亦胜天” 这是最好的解释。愿老前辈的“旺”字能延续下去!如今,在奔赴全面小康的路上,上旺人传承“上旺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正在续写新的篇章。一面旗帜:信仰的力量不会变在上旺,“曾经”这个词,有着特殊的温度。辟荒山、种茶树、建水库、改农田……上世纪

东莞电台107.5周日17点到19点的主持人是谁?

东莞广播电视台交通音乐频道节目表 看链接. 我也喜欢这个电台的节目.晚上10-11点木凡的天空也很好. 17点到19点是方超主持. 11点半到13点的也是方超.

东莞电台107.5周日17点到19点的主持人是谁?

东莞广播电视台交通音乐频道节目表 看链接. 我也喜欢这个电台的节目.晚上10-11点木凡的天空也很好. 17点到19点是方超主持. 11点半到13点的也是方超.

张丽花了一周的时间读完了一本故事书。第一天她读了19页,接下来的4天每天读17页,最后的两天读了5

2021-05-05【舜】“象耕鸟耘”

据传说,舜在历山(千佛山)耕种田地时,他的孝德与大忍,连天帝都被他感动了,于是命大象为他耕地,让鸟儿为他捉虫除草,助他的粮食大丰收,即有“象耕鸟耘”这一典故。  相传在尧治理天下的时候,人人安居乐业,家家孝慈礼敬,天下一片太平景象。但在历山这个地方,却住着一对出了名的坏夫妻。男的是个老糊涂,原配妻子死后又娶了后妻,对后妻生的儿子象和女儿嚣很好,却对前妻生的孩子舜很不好。  后母简直把舜看做眼中钉,一点都容不下舜,坏的给舜吃,烂的给舜穿,还让舜住在不避风雨的破烂小屋中。 弟弟象是个粗野傲慢自私自利的家伙,只有小妹妹嚣多少还有点善良之心。  舜在这样的家庭里生活,不但得不到温暖,还常常遭到父亲的打骂。心肠狠毒的后母,总想找机会杀死舜。 但舜一点也不怨恨他的父母,反而依然非常孝敬父母,爱护弟妹。  尽管如此,夫妻俩也没有丝毫悔意,反而变本加厉。舜在家中实在待不下去了,只好一个人搬到了历山脚下,盖了一间草屋,开垦了一片荒地,一个人过起了日子。  但他心里依然想着父母和家庭,每遇荒年,他总是暗中拿些粮食去接济他的父母。  舜在耕地时,常常为自己得不到父母的爱心而发愁,经常责问自己有哪里没做好,有时候竟仰天大哭起来。  乡里人都说舜是不堪父母的虐待才痛哭的,舜却说:“我不是为我的劳苦而哭的,我哭的是怎么我不能让父母为我高兴起来呢?”  听了舜的回答,人们都夸奖他,说他是个天下少见的孝子。一传十,十传百,由近到远,舜的孝名被传到了四面八方。  在他德行的感化下,那些过去争夺地界的农民,就都能够和睦相处了。  后来舜又到雷泽去打鱼,那些为争夺渔场而打得头破血流的人也都能和睦相处了。  无论舜走到哪里,他崇高的德行都能感化他周围的人。大家都喜欢他,都愿意跟他住在一块儿。  过了一年,他住的地方便成了村庄;到了第三年,那里就成了一个小镇了。  当时,帝尧的年纪已经大了,正在天下寻找贤人,准备把帝位禅让给贤人。  各地的族长们都推荐舜,说他既孝顺又有才干,可以做继承人。 于是尧就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做妻子,并把自己的帝位禅让给了他。

05年的时候自己在外面工作那时候17岁很辛苦每天晚班上...

指导意见:病例分析:我的赵连皓专家网站里文章可以看看,希望有帮助意见建议:目前还没有根治的方法,中医治疗较佳,可以给您提供方案参考

我想给孩子取个名字,不知如何是好,2011年01月17 日早上5:05分出生,女孩

欣冉 或者 欣苒

一个人的梦想与情怀 2021-06-05

一个人梦想与情怀 最近,衡水中学学霸张锡峰在《超级演说家》的一场演讲,引来无数人的争议,可以说是一场轩然大波。争议的焦点源于一句话“我是来自乡下的一只土猪,也要励志去拱大城市的白菜”。咋一听,确实让人有点难理解。   于是,我看了他的整场演讲,总体感觉是很励志的。于大部分人而言,一个出身贫寒的人,读书成了跳出农门、改变命运的最重要途径,甚至是唯一途径。他的这种想法,存在于很多人心中,只是没有表露出来,或者说没有机会在《超级演说家》这样璀璨的舞台说出来。   一部分人只看了截取的片段视频,就大肆攻击,就断章取义,借题发挥,以此来黑化衡水中学,黑化衡水学子,我以为这对于一个高三学子来说,对于一所学校来说是极不公平的。   2011年高考前 , 衡水中学 一个 名叫李松 的学生 ,他接受了媒体的采访。镜头前的李松说: “ 高考很严峻,你多拿一分,就可以在全省压倒一千人,或者更多人,所以每一分钟,都对我们都很重要。 ”   在他发言后的10 年,李松虽然没考上当年志在必得的清华大学,却成为了一名外交官。10年后他再次发言,是以常驻联合国的外交官身份,祝福自己的母校以及老师们的。   衡水中学,每年高考上清北人数高到达100多人,上985、211高校实属基本目标。这其中,在生源方面,会存在掐尖,好苗子聚拢现象。但不可否认的是,老师和学生为了理想和目标全力以赴的奋斗。   当然,我并不举手投足赞成衡水中学及其学生发言方式。   就在前几周,我们正好上“演讲”单元,我还特意给学生播放了张锡锋关于“青春与梦想”的视频。那还在读高一的张锡锋,眼中有光,嘴角不时带着笑意,极其幽默,肢体语言恰如其分,演讲内容层次分明,演讲范十足。我和同学们都惊呼他的才能和天赋。   然而,在最近的这场演讲中,从风格看,的确判若两人。明明想表达励志,却有点面目狰狞、愤世嫉俗的味道。我想引起波澜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我是来自乡下的一只土猪,也要励志去拱大城市的白菜”。把自己比喻成“土猪”,把城里的某某比喻成“白菜”,确实不当。这不是让经过奋斗在城里扎根的人躺枪吗?谁愿意说自己原来是只“土猪”呢?而城里的某某愿意说自己是“白菜”吗?   所以,言辞的合适显得极其重要。不能为了演讲的效果,或达成某种目标而显得狂妄,或充满火药味。   这个时候,有人将中国学生何江在哈佛大学毕业演讲——《蜘蛛咬伤轶事》拿出来对比。以下为何江的演讲词: 蜘蛛咬伤轶事 在我读初中的时候,有一次,一只毒蜘蛛咬伤了我的右手。我问我妈妈该怎么处理---我妈妈并没有带我去看医生,她而是决定用火疗的方法治疗我的伤口。 她在我的手上包了好几层棉花,棉花上喷撒了白酒,在我的嘴里放了一双筷子,然后打火点燃了棉花。热量逐渐渗透过棉花,开始炙烤我的右手。灼烧的疼痛让我忍不住想喊叫,可嘴里的筷子却让我发不出声来。我只能看着我的手被火烧着,一分钟,两分钟,直到妈妈熄灭了火苗。 你看,我在中国的农村长大,在那个时候,我的村庄还是一个类似前工业时代的传统村落。在我出生的时候,我的村子里面没有 汽车 ,没有电话,没有电,甚至也没有自来水。我们自然不能轻易的获得先进的现代医疗资源。那个时候也没有一个合适的医生可以来帮我处理蜘蛛咬伤的伤口。 在座的如果有生物背景的人,你们或许已经理解到了我妈妈使用的这个简单的治疗手段的基本原理:高热可以让蛋白质变性,而蜘蛛的毒液也是一种蛋白质。这样一种传统的土方法实际上有它一定的理论依据,想来也是挺有意思的。但是,作为哈佛大学生物化学的博士,我现在知道在我初中那个时候,已经有更好的,没有那么痛苦的,也没有那么有风险的治疗方法了。于是我便忍不住会问自己,为什么我在当时没有能够享用到这些更为先进的治疗方法呢? 蜘蛛咬伤的事故已经过去大概十五年了。我非常高兴的向在座的各位报告一下,我的手还是完好的。但是,我刚刚提到的这个问题这些年来一直停在我的脑海中,而我也时不时会因为先进科技知识在世界上不同地区的不平等分布而困扰。现如今,我们人类已经学会怎么进行人类基因编辑了,也研究清楚了很多个癌症发生发展的原因。我们甚至可以利用一束光来控制我们大脑内神经元的活动。每年生物医学的研究都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突破和进步---其中有不少令人振奋,也极具革命颠覆性的成果。然而,尽管我们人类已经在科研上有了无数的建树,在怎样把这些最前沿的科学研究带到世界最需要该技术的地区这件事情上,我们有时做的差强人意。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世界上大约有12%的人口每天的生活水平仍然低于2美元。营养不良每年导致三百万儿童死亡。将近3亿人口仍然受到疟疾的干扰。在世界各地,我们经常看到类似的由贫穷,疾病和自然匮乏导致的科学知识传播的受阻。现代社会里习以为常的那些救生常识经常在这些欠发达或不发达地区未能普及。于是,在世界上仍有很多地区,人们只能依赖于用火疗这一简单粗暴的方式来治理蜘蛛咬伤事故。 在哈佛读书期间,我有切身体会到先进的科技知识能够既简单又深远的帮助到社会上很多的人。本世纪初的时候,禽流感在亚洲多个国家肆虐。那个时候,村庄里的农民听到禽流感就像听到恶魔施咒一样,对其特别的恐惧。乡村的土医疗方法对这样一个疾病也是束手无策。农民对于普通感冒和流感的区别并不是很清楚,他们并不懂得流感比普通感冒可能更加致命。而且,大部分人对于科学家所发现的流感病毒能够跨不同物种传播这一事实并不清楚。 于是,在我意识到这些知识背景,及简单的将受感染的不同物种隔离开来以减缓疾病传播,并决定将这些知识传递到我的村庄时,我的心里第一次有了一种作为未来科学家的使命感。但这种使命感不只停在知识层面,它也是我个人道德发展的重要转折点,我自我理解的作为国际社会一员的责任感。 哈佛的教育教会我们学生敢于拥有自己的梦想,勇于立志改变世界。在毕业典礼这样一个特别的日子,我们在座的毕业生都会畅想我们未来的伟大征程和冒险。对我而言,我在此刻不可避免的还会想到我的家乡。我成长的经历教会了我作为一个科学家,积极的将我们所会的知识传递给那些急需这些知识的人是多么的重要。因为利用那些我们已经拥有的科技知识,我们能够轻而易举的帮助我的家乡,还有千千万万类似的村庄,让他们生活的世界变成一个我们现代社会看起来习以为常的场所,而这样一件事,是我们每一个毕业生都能够做的,也力所能及能够做到的。 但问题是,我们愿意来做这样的努力吗? 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我们的社会强调科学和创新。但我们社会同样需要注意的一个重心是分配知识到那些真正需要的地方。改变世界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要做一个大突破。改变世界可以非常简单。它可以简单得变成作为世界不同地区的沟通者,并找出更多创造性的方法将知识传递给像我母亲或农民这样的群体。同时,改变世界也意味着我们的社会,作为一个整体,能够更清醒的认识到科技知识的更加均衡的分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而我们也能够一起奋斗将此目标变成现实。 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这些,或许,将来有一天,一个在农村被毒蜘蛛咬伤的少年或许不用火疗这样粗暴的方法来治疗伤口,而是去看医生得到更为先进的医疗护理。 何江在整场演讲中,既有叙述被毒蜘蛛咬伤后火疗的云淡风轻,又有对世界医疗资源均衡分配的至诚呼吁。有人就说:同是从农村走出来,何江读书目的那是因为情怀,而张锡锋则是干掉别人。也有人说:这不能直接比较,他们之间的差别,那是隔了一个世界一流大学呀。 所以,个人的梦想与情怀,自然会有云泥之别。 在此,我不做比较,且说说自己的成长经历。 我生在桂林一个极偏远的村庄,不,应该叫做大山中。在我读大学时,附近两个队的人,每人凑500元,自修一条公路到队上。那时修路的动力是“要想富,先修路”。无论如何,总算是通马路的地方了。 所以说,直到上大学,我才真正离开山村,有机会走进城市看看。 考大学,这是我和家人的一种愿望,谈不上梦想。因为,我立志走出农村的契机,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那时,我读初中,正逢放假,回到家,大约上午11点多。遇到妈妈正去附近稻田除草。我自然跟着妈妈一起去。 直到正午12多了,我们还没拔完草,妈妈是个劳动好手,觉得留点尾巴耽误事,下午有下午的安排。 那毒辣的六月阳光,我感觉脸、手的每寸肌肤都在烧灼,还有禾苗的膈应,让人痛苦不堪。 我突然和妈妈说:“二娘(妈妈),我一定要读大学,我不想一辈子在农田里摸爬滚打”。我妈说:“只要你肯读,砸锅卖铁也会支持你读书的”。 现在看来,我读大学,哪里是什么情怀,只不过是跳出农门的唯一途径。 要说梦想,最多就是不再像父母,为了温饱,日晒雨淋,收成还有看老天高不高兴。 一个温饱都是问题的人,你要他谈梦想,谈情怀,这是让人登天吗?当然,梦想是有的,那就是吃饱饭,穿得暖。 时至今日,我似乎有点梦想,甚至有点情怀了。即便我就是个普通的老师,我也想做个自认为有点想法的老师。比如,我所教的学生不怕写作文,而是把写作当成吃饭、喝水、睡觉那么自然的事。 当然,我知道这是极难的,甚至不可能实现,但至少,我有了这样一个想法,一个追求。 所以,对于张锡峰及张锡锋似的人们,请给与他们多点时间,谁不希望自己做个有梦想、有情怀的人呢?

有什么很好听的网络歌曲 适合17--19岁听的 男女声不论

越长大越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