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丨③文艺复兴:做音符的主人

2021-06-25 00:40:07书杰12:44 5.1万
声音简介

导论共4期节目,本期为第3期。


文艺复兴音乐概论 




公元14-16世纪,欧洲的社会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当时的知识分子精英开启了一场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运动,这就是文艺复兴。


在恢复古代经典的过程中,人们发现了“人的精神”。人的思想解放,不再完全受制于“蒙昧而黑暗”的中世纪宗教统治,人们开始以平等、博爱的理念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开始肯定人自身的价值、尊严和高贵。


文学上有彼得拉克的《十四行诗集》、但丁的《神曲》、薄伽丘的《十日谈》、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唐》,还有莎士比亚的戏剧;绘画上有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雕塑上有米开朗琪罗的《大卫》;哲学上有皮科的《论人的尊严》。



 彼得拉克、《蒙娜丽莎的微笑》、《大卫》、莎士比亚


这些都充分表明:人们开始用自己的眼睛捕捉世间万象,有了对生活的真切感受。一曲曲人性的赞歌,也让当时的人们内心生发出一种“生之喜悦”的滋味。


01 音乐的文艺复兴:做音符的主人



音乐史上的文艺复兴要略晚于文化史(文学、绘画和雕塑等),一般指的是1430-1600年前后这段历史时期。


因为古希腊古罗马并没有留下太多实际的音乐作品,人们不能直接“再现”古代音乐的原貌,只能通过对古希腊哲学家、戏剧家和音乐理论家著作的研究,去重新“发现”音乐。正是通过研究,人们感受到了古代人对音乐的坚定信念,那就是:音乐具有着巨大的表现力。


而中世纪以来,音乐走向了最深的低谷,音乐的力量被教会压制。于是,在人文主义思潮影响下,音乐家开始注重音乐自身的表现力。


虽然这一期并未完全摆脱宗教影响,但音乐不再是仅仅作为宗教仪式的工具和附属品,而逐渐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而存在了。无论是宗教题材还是世俗题材,音乐中有了更多人的情感色彩:自由、积极、带有世俗色彩的音乐逐渐取代了保守、低沉、宗教色彩厚重的宗教音乐。


可以说,人文主义者做出的“从神全面回到人文精神的努力”,使得音乐也开始有了自己的声音。“做音符的主人”成为了这一时期音乐家的思想转向。音乐作品有了更大范围的表情,逐渐朝着美的方向发展。


接下来,我们从宗教音乐、世俗音乐和乐器三个维度对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做一个了解。



02  宗教音乐:16世纪的马赛曲


△马丁·路德


在宗教音乐方面,不得不提的一个人物就是马丁· 路德。


或许大多数朋友都知道,马丁·路德领到了一场宗教改革运动。但少有人知道,马丁·路德也是一位颇有素养的音乐家,他自己也能创作音乐。自然,对音乐的改革也成为宗教改革中的一部分。


于是,马丁·路德对新教的音乐仪式做了大胆的改革。经改革后的“圣咏”叫“新教圣咏”,也称“众赞歌”。这是一种新型的会众演唱歌曲形式,由所有信徒一齐演唱的赞美诗歌调,歌词是运用民族语言德语演唱的分节体诗歌,篇幅短小,更加朗朗上口。起初是单声部,后来出现了复调谱曲。


当时,非常著名的一首众赞歌叫《上帝是我们的坚固堡垒》,就是由马丁·路德作词,约翰·瓦尔特作曲的。这首歌也被恩格斯称为“16世纪的马赛曲”。


我们来听听这首歌感觉一下:同为宗教歌曲,这首歌和我们之前听的中世纪圣咏之间有什么不同。


【音乐播放:《上帝是我们的坚固堡垒》】


怎么样,是不是跟我们之前听的圣咏的感觉不太一样了。同为宗教歌曲,圣赞歌是不是听起来更加悦耳了?多声部的合唱给旋律增加了许多美感,音乐节奏也更加明快艳丽,不像之前圣咏歌曲那么冷淡和平静。这就是文艺复兴时期宗教音乐发生的一个变化。

因为众赞歌大多是选用古老的圣歌和民歌作为曲调,作曲家开始借用世俗歌曲的旋律来创作宗教音乐。这样做有一个好处,就是音乐旋律更加朗朗上口,所有阶层的人都可以广泛传唱。而这,正是宗教改革者希望看到的。


众赞歌后来成为了宗教音乐创作的素材来源。比如,巴洛克时期的巴赫就创作了大量以众赞歌为素材的音乐作品,并将众赞歌推向了顶峰。而19世纪浪漫主义作曲家门德尔松的《第五交响曲》,也因完整采用了马丁·路德的《上帝是我们的坚固堡垒》这首歌的旋律,而被称为《宗教改革交响曲》。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宗教音乐发生的变化,并非意味着宗教神圣性的崩塌,而是说宗教对人的束缚力量逐渐减弱,人们开始注重个体的主观感受。这也正是文艺复兴思潮下,对“人的解放”的一种体现。


03  世俗音乐:牧歌


在世俗音乐方面,这一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世俗歌曲叫牧歌。


牧歌诞生于意大利地区,是一种以较高水准的诗歌为词谱写的复调音乐,是一种为几个独唱声部而写的作品。歌词大多是关于爱情的。牧歌的演唱方式更加丰富,除了复调模仿的演唱方式外,还发展出了带有伴奏的独唱、重唱的形式。


牧歌中,每一句歌词都有其自身的音乐表现。比如“痛苦”、“死去”或“悲惨的命运”这样的歌词,作曲家都会用一种扭曲的半音阶或尖锐的不协和音加以表现。也就是说,这个时期,牧歌的音乐旋律自身带有了人的情绪变化。



△杰苏阿尔多


我们来听听杰苏阿尔多的作品《我哀伤地死去》,去感受一下音乐里的情绪。


【音乐播放:杰苏阿尔多《我哀伤地死去》】


怎么样,这种剧烈的变化节奏,是不是带给人一种紧张感,从而增强了戏剧性的表达。

当然,除了杰苏阿尔多,还有一位作曲家蒙特·威尔第也有必要提及,他横跨了文艺复兴和巴洛克两大历史时期。他的创作使牧歌从多声部模仿转为了独唱、重唱加伴奏的形式,并且以宣叙调旋律追求戏剧的表现力。


可以说,蒙特威尔第的牧歌创作也为他后续的歌剧提供了经验。今天,我们就不放蒙特·威尔第了,在第一篇章巴洛克音乐中,我们会去好好欣赏他的歌剧作品。


下面,我们去说说文艺复兴时期的乐器。



04  乐器



在声乐艺术繁荣的背后,乐器逐渐开始摆脱对声乐的依附,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因为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的提升,手工业发展迅猛,乐器的制造自然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器乐的种类也逐渐增多,主要分为三类:管乐器、键盘乐器和弦乐器。


最常使用的管乐器就是竖笛,它的音色十分甜美柔和,还有横笛、肖姆双簧管、木管号、小号、古长号等。键盘乐器有管风琴、古钢琴和大键琴。而在弦乐器中,有鲁特琴和维奥尔琴。


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鲁特琴,是当时风靡一时、流行最广的一种乐器。标准的鲁特琴是梨型的,有11根弦,用手指拨弦发声。特琴的音色十分的恬静,给人以宁静的美感。


我们耳边听到的,就是鲁特琴的音色。


 05  文艺复兴小结


在鲁特琴优美的音乐中,我们总结一下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


一个总的特征就是:在人文主义思潮影响下,音乐家从对上帝的永恒崇拜转向了对人自身感受的关注。音乐不再仅仅是与来世对话,而是注重与听众对话。


因此,相比于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增强了人的色彩,有了一些节奏和曲调的变化,多了一些明快的情绪,但总体来说在仍然没有完全摆脱宗教氛围,作品是理智与情感并重的,在克制中带有一种典雅的质感。


可以说,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方音乐走出黑暗的中世纪,迈向璀璨的巴洛克时期的重要过渡阶段。正是文艺复兴揭开了巴洛克大幕,此后近代音乐掀开了崭新的篇章,迈向了一个庄重、绚丽、宏伟的辉煌阶段。古典音乐的黄金时代,真正来临。


下期节目,我们就去梳理巴洛克时期以后古典音乐的发展流向。


我是书杰,下期见!

文艺复兴的故事01:文艺复兴是什么

文艺复兴是盛行于14世纪到17世纪的一场欧洲思想文化运动。 文艺复兴是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促进了人民的觉醒,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做了必要的思想文化准备。文艺复兴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动员和准备。——常识历史篇。

文艺复兴时期的知名作家

但丁、莎士比亚

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运动是欧洲由中古向近代转型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展示了资产阶级在上升时期的革命热情和首创精神。

文艺复兴主要内容

1.资本的原始积累:文艺复兴运动作为一场弘扬新兴资产阶级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在传播过程中为早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奠定了深厚基础,也同时为早期的资产阶级积累了原始财富。文艺复兴运动首发于意大利,后经传播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出现了著名的城市如罗马,佛罗伦萨,威尼斯以及尼德兰等一系列新型城市,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茁壮发展,资本也开始源源涌入新兴资产阶级的囊中,为同时进行的新航路开辟,宗教改革以及今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提供了必要条件。 2.人性的探索及发现:文艺复兴运动使正处在传统的封建神学的束缚中慢慢解放,人们开始从宗教外衣之下慢慢探索人的价值,作为人,这一个新的具体存在,而不是封建主以及宗教主的人身依附和精神依附的新时代。文艺复兴运动充分的肯定了人的价值,重视人性,成为人们冲破中世纪的层层纱幕的有力号召。文艺复兴运动对当时的政治,科学,经济,哲学,神学世界观都产生了极大影响。是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一场革命风暴,也被称为“出现巨人的时代"。 3.消极影响:文艺复兴运动在传播过程过程中因为过分强调人的价值,在传播后期造成个人私欲膨胀,物质享受和奢靡泛滥,有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文艺复兴时期名人的小故事

达芬奇 1452年4月15日22时30分,在意大利佛罗伦萨附近的海滨小镇——芬奇镇的一个名为安奇亚诺的小村庄里,一个叫列昂纳多·达·芬奇的小私生子诞生了。他的父亲是佛罗伦萨有名的公证人,家庭富有。达·芬奇的童年是在祖父的田庄里度过的。孩提时代的达·芬奇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兴趣广泛。他歌唱得很好,很早就学会弹七弦琴和吹奏长笛。他的即兴演唱,不论歌词还是曲调,都让人惊叹。他尤其喜爱绘画,常为邻里们作画,有“绘画神童”的美称。 皮耶罗确信儿子有绘画天赋,便将小芬奇送往佛罗伦萨,师从着名的艺术家韦罗基奥,开始系统地学习造型艺术。此时的达·芬奇只有14岁。当时,皮耶罗受一位农民的委托,要画一幅盾面画。他听说儿子会画画,想试试儿子的画艺,便将这任务交给了小芬奇。小芬奇凭借自己丰富的想象力,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画成了一个骇人的妖怪美杜莎。这幅作品完成后,小芬奇请父亲来到他的房间。他把窗遮去一半,将画架竖在光线恰好落在妖怪身上的地方。皮耶罗刚走进房间时,一眼就看到了这个面目狰狞的妖怪,吓得大叫起来。小芬奇则笑着对父亲说:“你把画拿去吧,这就是它该产生的效果。” 韦罗基奥的作坊是当时佛罗伦萨着名的艺术中心,经常有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在这里聚会,讨论学术问题。达·芬奇在这里结识了一大批知名的艺术家、科学家和人文主义者,开始接受人文主义的熏陶。达·芬奇在20岁时已有很高的艺术造诣,他用画笔和雕刻刀去表现大自然和现实生活的真、善、美,热情歌颂人生的幸福和大自然的美妙。 达·芬奇并不满足他的这些才干,他要掌握人类思想的各个领域。他眼光独到,做事干练,具有艺术的灵魂。有一次,他在山里迷了路,走到了一个漆黑的山洞前。他在后来回忆这段经历时说:“我突然产生了两种情绪——害怕和渴望:对漆黑的洞穴感到害怕,又想看看其中是否会有什么怪异的东西。”他一生都被这两种情绪所羁绊——对生活的不可知性或无力探知的神秘感到害怕,而又想把这个神秘的不可知性加以揭露,加以研究,解释其含义,描绘其壮观。 米开朗琪罗 米开朗琪罗是意大利伟大的雕塑家、画家,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三杰”之一。他在不到30岁时完成的代表作《大卫像》,举世闻名、影响深远。 米开朗琪罗从小就对艺术很有天赋,但父亲希望他学习拉丁文和意大利文,以便将来有所成就,光耀门庭。然而,令父亲失望的是,这位宝贝儿子却不喜欢读书。他上课时根本不认真听课,倒是对画画十分热心,经常背着老师偷偷画画。有时,他画得太入迷老师在台上到底讲了什么一点也不知道。老师提问他,自然也就答不上来。 米开朗琪罗对画画的钟爱,与他的童年生活有关。他出生不久,父亲因为丧妻,移居到佛罗伦萨,就把他寄养到乡下一个石匠家。锤子和凿子是他玩耍的工具,伴随他的是石头和敲击石头的声音。除此之外,很难见到其他东西。刚会走路,他就拿着一把小锤子到处敲敲打打,被邻居们戏称是小石匠。成年后的米开朗琪罗戏称自己的雕刻天才来源于小石匠的恩赐。然而,在人们眼里,雕塑和画画一样,是雕虫小技,难登大雅之堂,也没有什么前途。对于一个出身名门望族的人,从事这样的“小技”是不可想象的。父亲把他从寄养的人家里接回来,送到学校里接受良好的教育,就是为了他将来有个好前程。当父亲了解到他的学习情况后,大伤脑筋,想出种种的办法来督促他学习。比如,儿子回家后,检查当天的学习情况;学习有所提高时,就给他一点奖励;学习不好时,就给以相应的处罚……但是,所有努力都难以奏效,儿子还是不喜欢老师教的内容,就是喜欢画画。渐渐地,他的学习成绩没有什么起色,倒是画技日益提高,画画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 面对这样的结果,父亲实在无可奈何。没过多久,父亲就想通了,儿子的选择对家庭来说并不是一件荣耀的事,可又有什么办法改变它呢?既然他热衷于画画,而不安心于读书,那就顺其自然。否则,对自己、对儿子都是勉为其难,恐怕到头来两人都得不偿失。想到这里,父亲叹了口气,开始为儿子寻找新的老师。 13岁时,米开朗琪罗终于被父亲送到一位画家那里学习画画。对于父亲,这是无奈的选择,而对于米开朗琪罗而言,则是如鱼得水的事。他高兴极了,兴致勃勃地跟着父亲去拜了画家为师。在这位画家的精心指点下,他如虎添翼,进步很快,最终成为后世公认的艺术大师。 米开朗琪罗的父亲是一位很理性的父亲,他没有因为儿子违背自己的意愿而大伤脑筋、大发雷霆;当知道儿子的选择已无可挽回时,毅然站在儿子的立场中去,积极为他寻找老师。试想,如果他不这样做的话,结果恐怕是“两败俱伤”了。

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是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14-16世纪),产生的新生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这场运动冲破了中世纪基督老文化的重重樊篱,打开了中世纪的神权统治,为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从观念形态上开辟了道路,它的指导思想是“以”为中心的人文中心。它是在欧洲封建社会解体、资本主义萌芽的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

文艺复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文艺复兴是在14世纪至17世纪初,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及其代表人物对长期束缚它们的封建主义和神权思想日益感到不满。于是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开展的一场关于文学、艺术、哲学、自然科学以及政治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等领域的反封建、反教会斗争的新思想新文化的革命运动。 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资产阶级思想体系被称为人文主义,它的斗争锋芒直接指向了中世纪封建主义世界观,强调用人性,而反对神权——主张一切以人为中心,反对神的绝对权威;主张个性解放而反对禁欲主义——肯定现世生活,赞成追求自由和幸福;强调理性反对蒙昧主义——颂扬理性知识,重视人的聪明才智;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要求建立一个中央集权的、以民族为基础的统一的国家。 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有: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 文艺复兴兴起的背景: 1、经济上:14世纪,随着工场手工艺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关系已在欧洲封建制度内部逐渐形成。 2、政治上:欧洲各国大众表现了要求民族统一的强烈愿望。封建割据已引起普遍不满,民族意识开始觉醒。资产阶级要求维护自身经济政治利益,打破旧观念 3、文化上:意大利保留了较多的希腊罗马文化;大批学者逃亡意大利,带去大量古籍;中国的造纸术和印刷术传到欧洲,为文艺复兴创造了客观条件。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的作品有 ( )

B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文学。A项为法国文学的作品,DE两项为西班牙文学的作品。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的作品有______

B

文艺复兴

14~16世纪,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目标。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