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通史》:揭示“欧洲火药桶”巴尔干半岛的兴衰

2021-07-14 16:18:49喜马讲书42:49 14.9万
声音简介

揭示“欧洲火药桶”巴尔干半岛的兴衰


点击进入喜马讲书频道页>>>


“喜马讲书”重金招募撰稿人,详情点击进入>>>


精华笔记 

 

南斯拉夫曾经是巴尔干半岛上面积最大、实力最雄厚的国家。在存世的70多年时间里,它经历过二战、冷战以及数不清的波折,保持了巴尔干半岛的稳定。但1990年代初它陷入内战,并最终解体。《南斯拉夫通史》用清晰的笔触,勾勒出千百年来,南斯拉夫人的奋斗历程,以及南斯拉夫这个国家的兴衰浮沉。



第一部分,早期历史:南部斯拉夫人和巴尔干半岛。


巴尔干一词源自土耳其语,是大山多山的意思。据统计,山地占据了巴尔干约70%的面积。巴尔干主要是指前南斯拉夫联邦中的六个共和国: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马其顿、波黑和黑山,以及两个自治省:科索沃和伏伊伏丁那。


公元4到,斯拉夫部落进入巴尔干半岛,成为南部斯拉夫人。这些部落割据一方、各自为政。从公元9世纪起,一些南部斯拉夫部落逐渐发展成国家,如塞尔维亚王国、波斯尼亚王国、克罗地亚王国等。


其中塞尔维亚王国最强大。鼎盛时期,它约占巴尔干半岛的三分之二。


14世纪后期,巴尔干地区被两大强邻——奥斯曼帝国和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瓜分。形成了奥地利统治巴尔干西北部,半岛其余部分归奥斯曼帝国的格局。



第二部分,为独立而战:挣脱异族统。


17世纪后期到18世纪后期,沙俄帝国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进行了十次战争。奥斯曼实力受损,对巴尔干的控制松动。


在沙俄支持下,巴尔干各民族纷纷起义。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和黑山等相继独立,并组成了巴尔干同盟。


1912年,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爆发。巴尔干同盟获胜,奥斯曼帝国彻底退出巴尔干半岛。


1913年,因分赃不均,巴尔干同盟分裂,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爆发。塞尔维亚等国战胜保加利亚,塞尔维亚成为最强大的巴尔干国家。



第三部分欧洲火药桶:两次世界大战与南斯拉夫的诞生。


19146月,奥匈皇储斐迪南大公携夫人访问波黑首府萨拉热窝,被三名仇恨奥匈的塞尔维亚族学生刺杀。奥匈帝国认定这是塞尔维亚政府策划的,遂于728日向塞尔维亚宣战。沙俄和法国迅速做出反应,进行全国总动员。德国见状,两国宣战。英国则向德国宣战。


协约国和同盟国全面开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91811月,奥匈帝国和德国投降。原属奥匈的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宣布独立,并谋求同塞尔维亚联合。


战后,三个地区成立南斯拉夫王国。南斯拉夫王国面积24.8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200万。它得到了欧洲列强的认同。


但南斯拉夫的内政极其复杂。塞尔维亚人掌握了大多数军政资源,这引起了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的不满。南斯拉夫政局极不稳定,十余年间更换了25届内阁。


1929年美国大萧条爆发,随即扩散成全球性金融危机。受此影响,南斯拉夫工厂倒闭、出口锐减、农业歉收,经济一团糟,政局更加动荡。


同时,意大利和德国先后建立法西斯统治,并向巴尔干渗透。


19399月,德国进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414月,德军入侵南斯拉夫,其国土被轴心国分割。



第四部分,保持平衡:游走于东西方两大阵营之间。


二战中,南斯拉夫共产党组织武装,进行抵抗,收复了不少领土。


1945年,在南共主导下,成立了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南共总书记铁托,当选为联邦总理。


铁托力争在北约和华约之间搞平衡外交,获得双方的经济援助和政治支持。


这种游走于东西方两大阵营的策略,让南斯拉夫的经济模式,也显得非常独特。它既不是纯粹的苏式计划经济,也不是纯粹的市场经济,而是介于两者之间。政府创建了大量国有企业,并对经济活动进行规划和指导,但并没有消灭私营经济。


1980年,南斯拉夫的人均GDP达到2500美元,位居世界第35位。民众购买力提高25%以上,农业人口从70%下降到28%。南斯拉夫基本完成了城镇化。



第五部分轰然倒塌,南斯拉夫解体。


1980年铁托去世,由于没有人具备铁托那样的权威,地方分离主义愈演愈烈。同时,南斯拉夫经济不景气,通货膨胀率连年攀升。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南斯拉夫内部的裂缝越拉越大,呈现崩溃之势。19903月,立陶宛脱离苏联建国,苏联开始解体。这鼓舞了南斯拉夫的分离主义势力。


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率先发难,造成独立的既定事实。19919月,马其顿宣布独立,一个月后波黑独立。至此,南斯拉夫联邦只剩下塞尔维亚和黑山,以及两个自治省。19924月,南斯拉夫联邦改组为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简称南联盟。其面积只相当于南斯拉夫联邦的40%,人口为原来的45%


此后,原南斯拉夫各国之间,进行了长达数年的战争,造成数十万人死亡、上百万人沦为难民。

最终,原南斯拉夫联邦分为各自独立的6个国家,即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马其顿、波黑和黑山。南斯拉夫作为一个国家,成了历史名词。



书           名:南斯拉夫通史

作           者:马细谱

主    讲   人:刀劈三观抱老师

主讲人简介:资深媒体人、历史研究者

主           播:路琨

策 划  编 辑:李峻

总    编    辑:徐苑


巴尔干半岛有什么不同,为何自古以来称为欧洲的火药桶?

因为巴尔干半岛总是爆发战争以及各种争端,所以被称为欧洲的火药桶。

【请教】为什么巴尔干半岛会被很多人称之为欧洲的“火药桶”?

巴尔干半岛地处亚非欧三大洲交界处,地理位置重要;巴尔干地区民族众多,这里居住着土耳其人、匈牙利人、奥地利人、塞尔维亚人、希腊人、马其顿人、波兰人、捷克人、罗马尼亚人等等,各个族群宗教信仰各异。不同的民族文化、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导致巴尔干地区各民族之间摩擦不断。

被称作欧洲火药桶的巴尔干半岛,为何它一直会是多战之地?

因为巴尔干地区民族种类多,信仰不一样,容易发生摩擦。

巴尔干地区为什么会陈伟欧洲的火药桶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巴尔干问题成为了各种势力斗争的焦点,它主要是由于巴尔干民族主义的发展和列强的干涉造成的。 当巴尔干问题日益变得尖锐时,欧洲其他几个大国纷纷介入,最初是德国和英国,随后是意大利和法国,最初是以第三者身份介入,最后成为直接参加者。

20世纪初,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火药桶”的主要因有

意识形态问题。

欧洲四大半岛

巴尔干半岛、亚平宁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伊比利亚半岛

欧洲四大半岛是哪四个?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挪威、瑞典 伊比利亚半岛——西班牙、葡萄牙 亚平宁半岛——意大利 巴尔干半岛——希腊、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马其顿、塞尔维亚、黑山...

欧洲地图中相对应的半岛有哪些

欧洲南部有三大半岛,自西向东依次是: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北部有斯堪的纳半岛。

非洲面具的特点?

  非洲面具本身有很多种形态,大体可分为四类:一类是象脸一样只遮住面部,一类是被顶在头上的,还有一类是套住整个头部,最后一类是一块被绑在头上的平板,或很长很高、或很宽很大。不论哪种面具,大多都是用一块完整的木头制作的。   不论是绘制还是雕刻,大胆的图案是非洲面具设计的一种有力的表现因素。大多图案倾向于采用对称的几何型,如平行的线条,矩形、之形、十字、曲线和螺旋线。图案通常被赋予了特定的信息。表现刺青的痕迹或者文身花样装饰在面具脸部,能够标示社会地位或是具有某种魔力及宗教力量。各种编结的发型装饰头顶。不同的几何图案有时用于区分男性和女性面具。隔行排列的十字和几何图案时常作为非洲面具上的细节装饰。由于伊斯兰信仰在非洲的传播,从一些图案中也可以看到伊斯兰文化影响。   非洲面具所采用的原材料各种各样,主要是木头,也有青铜、黄铜、红铜、象牙、陶土。通常使用贝壳、色彩的珠子、骨头、动物毛皮和植物纤维进行装饰。使用木材制作面具主要有两个原因:在森林中有着充足的树木。同时,人们认为树木具有灵性,是面具中的神灵居住的地方。砍伐树木之前,砍伐者为向树木之神表达敬意会献上祭品,请求它允许砍伐。这种仪式常见于许多古老的文化中。木制的面具通常会使用从蔬菜、植物的种子、树干、土壤和昆虫中提炼的天然颜料来上色。有时也会洒上一些牺牲的鲜血以提升他们的魔力。

柴郡为什么那么多表情包

碧蓝航线基本上锁定了每个季度都会有新的彩皮舰娘,其中有小猫咪表情包,是柴郡,一年至少出4位建造彩,这还不算上科研、改造还有复刻的彩皮舰娘。 它总是带着平静、诱人的微笑来掩盖自己胆怯的个性。 这只猫首次出现在爱丽丝在树林被凶险的野兽袭击之时,他通过舔来净化爱丽丝手臂上的伤口。 爱丽丝带他出席了“疯帽子”的茶会,而胆小的他却在“红皇后”控制地下世界的时候背弃了朋友。 受到“疯帽子”指责的柴郡猫最后凭靠自己的能力和拼命鼓起的勇气重新赢得了朋友们的尊重。 它从容优雅与幻化无常,淡定自若。它是一种精神、一如果态度。 红虎斑异国短毛猫 相似度:4 性 格: 易于相处,安静,很少发出喵喵的声音,不喜欢孤独。感情丰富,需要主人的关怀。 参考原型:红虎斑异国短毛猫肥嘟嘟的体形,一身的短毛及面部轮廓。它也是大名鼎鼎的加菲猫的原型喔! 英国短毛猫 相似度:4.5 性 格: 沉着、稳重,个性温驯可爱,悠闲,温驯而坚毅。 参考原型:英国短毛猫与柴郡猫具有十分神似的面部表情,嘴巴的笑容,加上灰灰的短毛,你是否在其中看见总是咧着嘴笑的柴郡猫的影子呢? 美国短毛猫 相似度:3.5 性 格: 独立、开朗、乐观、积极,勇敢和吃苦耐劳,性格温和,和蔼可亲。 参考原型:美国短毛猫身上的斑纹,特别是蓝斑的美国短毛猫,你会很容易发现这可是跟柴郡猫的身体具有一模一样的花纹喔!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