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历史09、河山拱戴的洛阳盆地

2021-07-20 14:08:15娱悦佳音14:00 5.1万
声音简介

今天我们谈谈天下之中的洛阳城……


有时候常常想到洛阳去走走,看看那座似乎已经被人们遗忘了太久的千年古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当下幅员辽阔的疆域面积对于洛阳来说再去谈“天下之中”是否早已不合时宜,民族的踪迹、文明的传承在那里我是否还能觅得一二,也许已经不能了。


中原自古多战事,作为帝都的洛阳自然也免不了多次被毁的遭遇,中国古代的土木建筑经过了战火和岁月的洗礼早已所剩无几,今天的洛阳城可以追思早年繁华的地方或许也不多了,残存的也可能只是那座年代顶多可以追述到金朝的老城,中唐发生的安史之乱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场巨大的历史转折,它所影响的也绝不是某一个王朝的兴衰,而是几乎彻底改变了洛阳和中国,在此以前,无论战争对洛阳的破坏有多么严重,它都能从废墟中重建起来,但那一次不一样了。


没有人能够对抗缓慢的大趋势:凋敝的西北经济、东北方向敌人的崛起以及黄河水文的恶化,都使得帝国再也不可能通过大运河去供养那座庞大的帝国都城了,洛阳和长安也再没有成为任何王朝的首都,其实不当首都也挺好的,没有那么多政治上的腥风血雨,可以安安静静得过自己的日子,就像现在一样。

天下之中都洛阳


当那位通晓天下地理大势的周公在洛阳筑工造城之时不无得意的说道:“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然后在此制礼作乐、教化人们礼仪规范,其以德治国的民本思想后来成为了儒家学说的理论根源,后来的孔子同样也是在这里学道问礼并成就于洛阳,就这样贯穿一个民族几千年发展历史的文明思想、哲学思维、道德理念、民族情感在这里一气呵成,洛阳不仅给了中国一个名字,更是华夏文明的原点,是最早的中国。


洛阳的优势在于地利而非军事险要,“东压江淮、西挟关陇、北通幽燕、南达荆楚”,正所谓水陆交通四通八达、四方入贡最为方便,而西边那位与它荣辱与共的兄弟长安就明显偏西了一点,从西周到隋唐,东、西二都各领风骚将近千年,论便利西安不如洛阳,论险要洛阳不如西安,二者相辅相成才是长治久安之道。


鉴于现在网上盛传的有关长安与洛阳的各种争议,因此在这里还是要多说两句:再中国的历史上,很多王朝出于国家管理的需要,并非只有一个首都,很多时候采用的都是双都制,从周到唐,无论是长安还是洛阳二者都是齐名的,并没有什么高低之分,所谓的陪都也是无从说起,唐朝的一位宰相杜佑,也就是杜牧的爷爷就曾在他的著作中写道:“凡周、汉、魏、晋、北魏、隋至于我唐,并为帝都”,这句话其实是很有分量的,杜佑作为一名当事人,自然比我们现代人更能深刻的领会当时的政治格局,现在有很多的网友以及学者总是针对洛阳写一些无厘头的论文以及评说,自以为比唐朝的宰相更懂唐朝的首都,非要把历史装扮成自己喜欢的小姑娘,实在是让人啼笑皆非。

河山拱戴的伊洛文明

在黄河中游,一条全长仅有四百多公里的洛河流进了黄河,虽然这条河流的长度还不到黄河的十分之一,但在洛河与黄河之间的这一区域,却有一个特殊的文化地理名词就是河洛地区,河指的是黄河,而洛就是洛水,人文始祖伏羲在黄河岸边获得灵感,并且制作了八卦图指导部落生活,大禹则在洛河边悟出了总结治水的方法,于是便留下了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的记载,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成为了中华文明最早的源流。


就在洛河的北岸,有一座古城以河为名,这里就是洛阳。

洛阳周围水系发达,其主要的河流就是洛河,它在不同的河段分别与涧河、瀍河、伊河汇合后流入黄河,我们常说“八水绕长安”而洛阳则是“五水绕洛邑”,在中国的北方,洛河是少见的冬天不结冰的河流,因此也有温洛之称,在温润洛阳的五条河流当中,对于这座城市影响最大的无疑就是洛河了,它给了洛阳城市的名字,更养育了洛阳的生命和文明。


在这五条河流中,可与洛水比肩的是那条同样发源于秦岭东侧并且斜穿整个洛阳盆地的伊水,对于整个地理板块来说,伊、洛两水实在难以分出个高下,以至于两河并流后的下游河道被合称为了伊洛河,由于伊水在其中同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伊洛二字也常常被用来代指洛阳及整个盆地,不管将这片土地用河洛、伊洛还是洛阳代指,这个洛字肯定是少不了的。


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司马迁所指的三代即是夏、商、周三个农耕王朝,二里头遗址的问世让夏王朝这个只在古籍记载中出现的国家,真实的展现在了人们的眼前,使许多在传说中未被证明的历史渐渐的清晰了起来,从此这片土地便和中华文明的起源有了千丝万缕的勾连。


但是二里头遗址本身还是有一定缺陷的,那就是从时间上来看,虽然横跨了夏、商两代,但是夏王朝是否真的存在过却还存在着很大的争议,毕竟没有像殷墟甲骨文那样直接的证据,洛阳自然也就不能被正式的确定为夏都,但是洛阳曾经矗立过一个国都级的城市确是没有疑问的,中华民族五千年之说也终于有了实证,洛阳也真正的开始了王者之地的历史。


洛阳的山脉

山水总相连,说完洛阳的水就该说一说洛阳的山了,洛阳既然被称之为盆地,那么它也就必然被一系列的山脉所包围着,这些山脉从西至东分别是崤山、熊耳山、外方山、伏牛山、箕山、嵩山以及黄河南岸的邙山,它们都是秦岭东段的支脉和余脉,箕山和嵩山甚至也可以被视为伏牛山的余脉,这些呈半圆形将洛阳盆地包围起来的山脉,不仅成为了洛阳天然的屏障,更呈现出了一种八方来朝的王者之气,所谓的河山拱戴也莫过于此了。

亡人之乡魂归之所

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旧墓人家归葬多,堆着黄金无买处,这里是全中国举世无双的墓葬天堂,更是太多帝王将相的最终归宿,邙山山峦,洛水水畔,一个个灿若星辰的名字,最后都刻在了洛阳的墓碑之上。

生于苏杭,葬于北邙,不仅是古人们的终极梦想,更是对悠悠中原情结的向往,是他们的魂归之所。

龙门石窟伊阙风云

两山对峙,伊水流于其中,望之如阙而被形象的称为伊阙,何为阙,大门也,因此被视为龙脉的熊耳山、嵩山的交汇之处又被称为龙门


让龙门得以名扬天下的是龙门石窟,它是那么的辉煌以至于世人对它研究越深就越发现自己知之越少,这是一个巨大而又不知底细的人造奇迹。


陕人白起入伊洛,尸骨成山血成河,伊水河依旧在静静的流淌着,使我们怎么也想象不到,就在两千多年以前,在这片土地上上演的那场惊天杀戮到底有多么的惨烈悲壮,白起是战神亦是屠夫,他的出现如平地一声惊雷一鸣惊人,战争的残酷是现代人无法想象的,沉睡的历史展现在世人眼前的也只不过是一个个让人波澜不惊的故事而已。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今天的龙门再也没有了政治的的纷争、战争的残酷,无数的恩恩怨怨最终也都化为了一抔黄土,沉淀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虎牢关外三英战吕布

在虎牢关前,董卓大军和关东诸侯的决战之地,三英战吕布的成名之所。

十八路诸侯联军浩浩荡荡逼近洛阳,董卓惊慌不已亲自率军前往御敌:

卓遂起兵二十万,分为两路而来:一路先令李傕、郭汜引兵五万,把住汜水关,不要厮杀;卓自将十五万,同李儒、吕布、樊稠、张济等守虎牢关,这关离洛阳五十里。


很明显在三国演义里,洛阳抵御关东诸侯的关口是两个:虎牢关与汜水关,但事实上它们是一个地方,南临嵩山、北濒黄河,其天险及筑关原理与扼守关中平原东部的潼关如出一辙,因其位于汜水镇,故又名汜水关。


可见书也是不能尽信的,但是无论叫什么名字,如果关东诸侯想要进入洛阳乃至长安与董卓决战,虎牢关都是必经之路。


最后我们一起来思考这么一个问题:

我们常说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离开了洛阳无从谈起,但是这句话又显得有点空洞,涉及到文明发展历程的问题就更是如此了,所以我们需要探讨的是这样的文明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其实洛阳包括西安的历史,在宋之前基本就是大家所熟知的中原文明的正史,所以我们可以这样去推论:在上古时期的华夏大地上,河洛文化在多元文化并存的情况下率先突变,诞生了第一个夏王朝,随后经过了夏、商、周的融合和发展之后,作为中心地区的河洛文明又影响了周边更广阔的领域,共同形成了华夏文明,并且以此为基础形成了汉民族的第一个阶段。


汉朝之后受动乱的影响,一部分中原人南渡,和早期融合了当地一些土著的南方汉人一起成为了新的南方汉人,而一部分北方的汉人又同化了北方南下的游牧民族,形成了新的北方汉人,这样一来南北的汉人就一起构成了今天的汉族,按照这个角度来看,了解洛阳的历史刚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审视中原文明历史的机会,包括汉民族的形成。


因此,若问古今兴废事,诸君请看洛阳城。

趣味历史人物故事

来源于神话故事的针言 女娲补天 精卫填海 火眼金睛 嫦娥奔月 夸父追日 八仙过海 后羿射日 来源于历史典故的针言 卧薪尝胆(勾践)闻鸡起舞(祖逖)囊萤映雪(车胤)凿壁借光(匡衡) 负荆请罪(廉颇)妙手回春(扁鹊)声东击西(孙膑)学富五车(曹植) 尊师重道(杨时)两袖清风(于谦)精忠报国(岳飞)梦笔生花(李白 完璧回赵(蔺相如) 声东击西(孙膑) 针锋尽对(重耳) 毛遂自荐(毛遂) 负荆请罪(廉 颇) 纸上谈兵(赵括) 一挥而就(曹刿) 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雄) 卧薪尝胆(勾践) 杀妻求将(吴起) 惊弓之鸟(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河洛古城在洛阳什么地方

河洛古城在洛阳市瀍河区。 河洛古城位于洛阳市瀍河区,紧邻中州路与九都路,是以河洛文化为背景,明清建筑为载体,涵盖特色餐饮、精品住宿、休闲娱乐、非遗文创等。 河洛古城介绍 河洛古城地处河南省洛阳市中州东路与二广高速交会处,占地约1000亩,总投资45亿元,目前一期一标段产品均已实景现房呈现! 作为旅游综合体项目,河洛古城以河洛文化为背景、以明清建筑为载体,规划居住、行政、商业、仔肢祭祀四大功能,具备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将成为洛阳市至关重要的旅游集散地和旅游二次消费场所!建成后将成为橘早中原地区至关重要的旅游集散地。 上下五千年,神韵河洛书!河洛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渊源之一,是中华民族的的主流文化,河图洛书开启了中华文明智慧之门,张衡发明浑天仪、地动仪、蔡伦发明圆戚雀造纸术、横穿亚欧大陆的“丝绸之路”从这里开始,沟通南北的隋唐大运河从这里起航。 河洛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应该被传承和铭记!河洛古城,一个集萃洛阳旅游资源、人文资源的全新文旅综合体,以传承、发扬河洛文化为己任,担负起了为洛阳打造历史记忆的使命!

09年洛阳牡丹节从什么时候开始?

看牡丹还是要到国花圆

洛阳名人,洛阳历史名人

洛阳是中国有名的“世界文化名城”,早在夏朝的时候便有洛阳的存在,经历了历历代代的皇都在这定居,洛阳被称为皇城的时间有着1529年,历经了13个朝代的更换。本期我带你去洛阳文化了解一下洛阳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伏羲宓妃仓颉后羿嫦娥夏桀 杜康商汤伊尹周武王周公旦周成王 周平王老子苏秦伯夷叔齐白圭 张仪吕不韦刘邦贾谊桑弘羊师史 汉光武帝董宣班超班固班彪卜式 班昭蔡伦张衡许慎张仲景马援 华佗王充皇甫嵩司马懿关羽窦宪 蔡邕蔡文姬嵇康阮籍刘禅邓艾 袁绍吕布司马师钟会钟繇马钧 司马炎左思陈寿祖逖刘琨陆机 潘岳韩寿刘徽皇甫谧裴秀石崇 绿珠桓温杜预拓跋宏檀道济高欢 兰陵王高长恭杨广韩擒虎贺若弼宇文恺 陈叔宝独孤信李世民长孙无忌王之涣宋之问 武则天太平公主上官婉儿李白杜甫李隆基 狄仁杰白居易玄奘李贺韩愈吴道子 颜真卿刘禹锡元稹刘希夷朱温李存勖 李煜赵匡胤程颐程颢赵普吕蒙正 李龟年郭丰铭司马光富弼范仲淹邵雍 欧阳修李格非文彦博尹洙藤子京

洛阳在洛河的哪个方向、?

现在的洛阳与古代洛阳有所不同。山南水北为阳,因洛阳为“阳”,所以古代洛阳位于洛河之北。而当今洛阳市地域扩大,市政府则位于洛河东南方。

有哪些很有趣味的历史书籍

梅毅的书 隋唐五代的另类历史:帝国的正午这要看你自己的喜好了。由于是中国古典书籍,所以要分白话版和原汁原味的原版。首选当然是四大名著了,然后就是《论语》啊,《春秋》《左传》《史记》,《史记》建议还是读白话吧,因为人物关系和流程太错综复杂,度百花都有点费事呢。其实我觉得,对于中国古典书籍,有很多现代人的见解也可以借鉴,并且读起来非常有意思,有深度,易理解。像于丹的《于丹心得》、易中天的《品三国》,都是不错的选择。

有哪些趣味的历史书值得推荐

《历史就这七八样》是张发财近五年来的历史专栏结集。这一次,张发财不再满足于百余字的小段子,他希望借由一篇一篇两三千字的小文章,搞搞清楚历史的来龙去脉。

洛阳的河洛文化是什么意思?麻烦解释一下河洛文化的由来。

河洛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源泉之一,是指产生在河洛地区的区域性文化,是中华民族主流文化。   河洛文化以洛阳盆地为中心,西至潼关、华阴,东至荥阳、开封,南至汝颖,北跨黄河至晋南、济 源一带。   河洛文化指的是中国古代河洛地区的文化。河洛地区指的黄河中游潼关至郑州段的南岸,洛水、伊水及嵩山周围地区,包括颍水上游登封等地,大致包括北纬34°至35°、东经110°至114°之间的地区,概言之就是今天河南省的西部地区。河洛地区南为外方山、伏牛山山脉,北为黄河,西为秦岭与关中平原,东为豫东大平原,北通幽燕,南达江淮,在古代雄踞于中原,为“天下之中”(《史记·周本记》),即所谓“中国”(西周何尊铭文),是古代中国东西南北的交通中枢,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文字的产生是人类古代社会进入文明时代最重要的标志。   河图洛书是中华文明之始。易经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论语》上讲:“凤鸟不至,河不出图。”《竹书纪年》里讲:黄帝在河洛修坛沉璧,受龙图龟书。   太极图是河洛交会的自然现象,这是因为太极图很像是黄河洛河交汇形成的旋涡,通过这个自然现象触发灵感,人族伏羲才创造出太极和八卦。   河洛地区先民们创造的河洛文化是以中原文化为代表的黄河文明的核心和发祥地,河洛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文化,是数千年来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因而河洛文化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河洛地区文化积淀厚重,历代名家辈出。这里是河图洛书的发源地,研究易经的人寻根拜祖,哪个不到河洛汇流处?这里是少林拳,太极拳,轨迹拳,苌家拳的发源地,欲学武术真功的人,舍此何求?   我们依托资源的优势,开设河洛讲坛,传承文明,开拓创新!   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核心文化   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中华民族文化,是在当今中国版图范围之内,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大量考古发现资料和古代文献记载说明,华夏文化是汉文化、中华民族文化的母体文化。华夏文化主要源自中国古代早期国家夏商文化及其更为久远的河南龙山文化,多年来的考古发现与研究已经证实,河南龙山文化是夏文   化形成的直接源头。河洛地区是河南龙山文化的重要分布地区,就这点而言,河洛地区可以说是夏文化、华夏文化的发源地及其形成、发展的核心地区,也可以说是以后汉文化、中华民族文化的发源地。   20世纪初河南安阳殷墟出土了大量甲骨,以王国维为代表的一批学者,通过艰辛努力,释读了甲骨文,利用地下出土文物与古代历史文献相结合的“二重证据法”,证明了殷墟确实属于商代晚期都城,证实了司马迁《史记·殷本纪》关于有商一代历史的基本可信。

中国历史哪些是洛阳人

和老婆红红敏智旻你

洛阳历史上都出过什么名人

很多很多的。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