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 30 嘉靖革新

2023-05-02 09:21:15文柏讲堂08:58 5.2万
声音简介

靖西的历史沿革

靖西的历史沿革如下: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派尉屠睢率五十万大军平定岭南,在岭南置桂林、南海、象三郡,今县境属象郡,郡治临尘在今崇左县境。 秦末代理南海尉赵佗兼并三郡,建立南越国,县地属南越国。 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平定南越,今县境属益州刺史部南部牂柯郡句町县地,牂柯郡治故且兰,句町县治在今云南省广南县境,古为句町国,汉武帝时灭,置句町县。 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以建宁、牂柯郡为兴古郡,今县境属蜀汉益州南部兴古郡句町县地,郡治宛温在今云南省砚山县。 南朝420年至589年宋今县境属宁州兴古郡,郡治漏卧在今云南省罗平县;南朝齐复置句町县,今县境属兴古郡句町县地,郡治西中在今云南省文山州;南朝梁大宝后废句町县,今县境属兴古郡,郡治西中;南朝陈时今县地属北朝后周南宁州,州治味县在今云南省曲靖县。 隋大定元年(581年)今县境属南宁州总管府地郡级政区,治所昧县在今云南省曲靖县。 唐开元二年(714年)后今县东境始置归淳州,隶邕州都督府,府治宣化在今广西南宁市。 元和初(806年)后,归淳州更名归顺州。 五代十国(907年至960年)广西地区先是北部属楚国,南部属南汉。 后来南汉并吞了北部,于是全属南汉,今县境属南汉兴王府,治所番禺在今广州市,县东部置温州,西部置安德州,均隶邕州建武节度使。 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年)进兵广州,消灭南汉,统一岭南,在羁縻地区实行土司制度。 景炎二年(1277年)江西广信府广丰县人张天宗起兵抗元失败,率众南来顺安州贡峒,更名顺安峒。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进兵广西,十六年(1279年)南宋灭亡,今县境属湖广行中书省,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从湖广南部地区分置广西行中书省。 明洪武元年(1368年)元朝灭亡,广西行中书省改为广西布政使司洪武九年改承宣布政司,镇安路改为镇安府,府治从感驮岩移至冻州在今德保县境。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南明永历十五年明朝灭亡,统一全国,今县境置归顺土州,初隶思恩府,雍正七年(1729年)改土归流,因去思恩遥隔,复隶镇安府。 光绪十二年(1886年)归顺州升为归顺直隶州,属太平思顺道,道治今龙州县,小镇安厅改为镇边县,与下雷土州原属镇安府,均属归顺直隶州。 民国元年(1912年)6月废归顺州,置归顺府。 镇边县改隶省,湖润巡检裁销改为团,下雷土州改设弹压,均属归顺府。 民国二年(1913年)6月废归顺府置靖西县,以旧城名靖城与位广西西部而名,初隶镇南道道治今龙州县,民国十五年6月废道为区。 民国十六年下雷土州归并雷平县今属大新县。 民国十九年冬广西划为十二个区民团指挥部,靖西为第十区,区治靖西县。 民国二十一年6月又将十二个民团区并为民团六个区,靖西隶龙州区。 民国二十二年7月增设天保民团区,靖西改隶天保区,区治天保县。 民国二十六年天保区民团指挥部移驻靖西县城,民国二十九年6月民团指挥部改为广西第十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 民国三十一年3月又改为广西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辖靖西、天保、向都、镇结、龙茗、镇边、敬德等7县。 1949年12月13日,靖西县和平解放。 1950年1月18日,靖西县人民 *** 成立,隶广西省龙州专区,专署设在龙州县,后迁崇左县。 1952年,壮族聚居的广西中部和西部,建立桂西僮族自治区,区治南宁市,辖邕宁、宜山、百色3个专区,靖西隶百色专区。 1956年桂西僮族自治区改为桂西僮族自治州,专区改为地区,靖西隶百色地区。 1958年1月地区改为专区。 2015年8月1日,撤销靖西县,设立县级靖西市,以原靖西县的行政区域为靖西市的行政区域,靖西市人民 *** 驻新靖镇新华街339号。 靖西市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直辖,百色市代管。 2015年12月12日,靖西市正式挂牌。 扩展资料: 区划沿革 1996年,靖西辖8个镇、16个乡:新靖镇、化峒镇、湖润镇、岳圩镇、龙临镇、渠洋镇、安德镇、龙邦镇、壬庄乡、同德乡、安宁乡、地州乡、禄峒乡、荣劳乡、南坡乡、吞盘乡、三合乡、果乐乡、新圩乡、大甲乡、武平乡、大道乡、岜蒙乡、魁圩乡。 县 *** 驻新靖镇。 2005年6月2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政函[2005]176号)同意调整靖西县部分乡镇的行政区划: 撤销荣劳乡,整建制并入禄峒乡,禄峒乡 *** 驻地不变; 撤销三合乡,整建制并入安德镇,安德镇 *** 驻地不变; 撤销新圩乡、大甲乡,设立新甲乡,原新圩乡、大甲乡的辖区为新甲乡的行政区域,新甲乡 *** 驻原大甲乡大甲街; 撤销岜蒙乡,整建制并入渠洋镇,渠洋镇 *** 驻地不变;撤销大道乡,原大道乡大道街和弄贴村划归渠洋镇管辖;原大道乡马亮、金色、华表、仙奉、万隆、凌爱6个村划归武平乡管辖。 2014年7月24日,武平乡撤乡设镇。 7月31日,禄峒乡撤乡设镇。 2016年5月19日,地州乡撤乡设镇。 区划现况 2016年5月,靖西市辖11个镇、8个乡;分别为:新靖镇、化峒镇、湖润镇、安德镇、龙临镇、渠洋镇、岳圩镇、龙邦镇、武平镇、禄峒镇、地州镇等11个镇;同德乡、壬庄乡、安宁乡、南坡乡、吞盘乡、果乐乡、新甲乡、魁圩乡等8个乡;9个社区、254个村。 市 *** 驻新靖镇新华街339号。

靖江的历史沿革

靖江于明成化七年(1471年)建县,至今已有544年的历史。 靖江,古称马洲、马驮沙。东汉末年,靖江尚未形成陆地,只有滔滔江水中突现出一座独峙的山,名叫孤山。后来由于江潮的冲刷,在孤山脚下渐渐隆起一块块沙洲。沙洲又连成片,成了陆地,人们称之为“马驮沙”。焦山港(今东兴镇)曾发现一块断碑,可见几句碑文,“此沙是吴大帝牧马大沙……”,吴大帝即吴国国君孙权。靖江方言中,“牧”和“白”、“大”和“驮”都是谐音,说讹了,就把‘牧马大沙”误成了“白马驮沙”,久而久之,便简成“马驮沙”了。 靖江于三国·吴赤乌元年(238年)前成陆,设建制为吴国毗陵典农校尉(二级政区)延陵县暨阳乡。吴赤乌二年(239年)为吴主孙权牧马之洲,属毗陵郡。 晋太康二年(281年),属毗陵郡暨阳县(今江阴市)。 从南北朝至明初,马驮沙一地两附,南部牧马小沙隶江阴,北部牧马大沙先隶海陵后隶泰兴。 宋代以后,靖江人口有了显著增加。宋代“马驮沙”又名“阴沙”。 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金兵进犯中原,岳飞率军抵抗,而后又退到了阴沙。在这一过程中,有大批难民与岳飞一同撤退,他们来到阴沙后,见这里土地肥沃,水草丰盛,便在这里安家落户。元代属江阴州。 明洪武二年(1369年)全隶江阴。成化七年(1471年),都御史滕昭巡按南畿,谓马驮沙“地越大江,供赋税,服徭役,凡有事于邑者,多冒风涛,以奉期约为非便,而民数视昔有加……其地属金陵下流,又抗江海门户,捍全吴屹然重镇……江海多警,扼其要冲,出产类江南,田赋税亩之入重于扬州”,故奏分江阴之马驮沙。应天(南京)巡抚滕昭上书朝廷,表章中说马驮沙“居长江下游,扼江海门户,捍卫全吴,足称重镇”。 是年十一月,得到朝廷批准。为祈盼马驮沙从此河清海晏,安宁太平,成化帝同意设县,赐名靖江。“靖”,安定太平;“江”,江边城邑。 明清两朝,靖江隶常州府。 清咸丰年间,太平军进军江南,江南地区遭受破坏,战争中江南百姓有一些人逃到了靖江并经商定居。1913~1927年隶苏常道。 1949年1月28日,靖江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隶属泰州、扬州专区。1983年3月由扬州市代管。 1993年7月14日,靖江撤县建市。 1996年7月19日,地级泰州市设立,靖江改由泰州市行政代管迄今。

嘉定区的历史沿革

嘉定境内唐代时设有疁城乡,故嘉定又别称“疁城”或“疁”。嘉定区前身为嘉定县。 秦代属会稽郡娄县,隋唐时属苏州昆山县。南宋嘉定十年(1217)置嘉定县,以年号为名,县署设于练祁市(今嘉定镇)。 建县时,春申乡领6个都,临江乡领8个都,安亭乡领6个都,平乐乡领4个都,醋塘乡领3个都,共27个都。都领区(区分正副扇及中上下),区领图,图领圩。淳祐年间,春申乡易名守信,临江乡易名依仁,安亭乡易名服礼,平乐乡易名循义,醋塘乡易名乐智。 元贞二年(1296)升为州治,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复改为县。 明弘治十年(1497)县西北境分隶太仓州,尚领24个都668个图。 1645年(南明弘光元年,清朝顺治二年)清军攻破嘉定后,清军将领李成栋三次下令对城中平民进行大屠杀,死亡者至少达二万余人,史称“嘉定三屠”。清雍正二年(1724),析东境置宝山县。尚领15个都349个图。康熙十年(1671),知县赵昕赈灾,四乡分设粥厂。嘉庆十一年(1806),知县吴桓增设赈灾粥厂至31处。遂后,以厂代乡,管理地方行政事务。光绪末年(1908),全县分1区33厂。宣统元年(1909),为举办地方自治,厂改称乡,吴行厂改名吴巷乡。 民国26年(1937)8月13日,日军在上海挑起侵略战争,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八一三”战争爆发。 1958年由江苏省划归上海市,1992年撤县设区。

靖江县的历史沿革

东汉未年,这里还没有陆地,只有一片滔滔的江水,江水中突现出一座独峙的山,名叫孤山。后来由于江潮的冲刷,在孤山脚下渐渐隆起一块块沙洲。沙洲又连成片,成了陆地,对这片陆地,后来人们称之为“马驮沙”。三国时期,孙权的部队曾在这里牧过马。宋代,“马驮沙”曾改名为“阴沙”,元代又复称“马驮沙”改称“阴沙”,是因为它地处江阴之北的缘故。 晋太康二年(281年),属毗陵郡暨阳县(今江阴市)。从南北朝至明初,马驮沙一地两附,南部牧马小沙隶江阴,北部牧马大沙先隶海陵,后隶泰兴;元江阴州地。明宪宗成化三年(1467年)设县丞于此。七年(1470年)置靖江县,因具有“扼江海门户”的作用,故名“靖江”。属常州府。清咸丰十年(1860年)改隶通州,同治五年(1866年)仍属常州。民国2年(1913)属苏常道。十六年直属江苏省。二十三年至三十八年先后属江苏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八区(治泰县)、五区(治南通)、四区(治南通),为四等县。1949年先后属恢复靖江县,先后属苏皖一专署、泰州专署。1953年1月属扬州专区,1970年属扬州地区。1983年3月属扬州市,1993年8月撤县改为靖江市(县级市),仍属扬州市,1996年7月属泰州市。

嘉峪关的历史沿革

嘉峪关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又是秦朝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在这里,两千多年前开辟的中国与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丝绸古道”及历代兵家征战的“古战场”烽燧依稀可见。这里是中国丝路文化和长城文化的交汇点,素有“河西重镇”、边陲锁钥“之称。 嘉峪关市是伴随着国家“一五”重点建设项目“酒泉钢铁公司”的建设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座新兴的现代化城市。以市区明长城西端终点嘉峪关得名。原属酒泉县地,1955年发现肃南镜铁山铁矿。1958年成立酒泉钢铁公司,以原城镇为主,划出酒泉县、肃南县部分辖地,设立甘肃省嘉峪关市筹备委员会。1965年设市,197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省辖市。

永嘉县的历史沿革

永嘉县历史悠久,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 夏、商、周为瓯地。 春秋时期属越国,战国时入楚。 汉高祖时属闽越,惠帝三年(公元前192),至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属东瓯国,国都在今永嘉县瓯北镇江北,昭帝始元二年(公元前85),属会稽郡回浦县,章帝章和元年(公元87),为章安县东瓯乡,顺帝永和三年(138)析章安县东瓯乡置永宁县属会稽郡。 三国吴太平二年(257),改属临海郡永宁县。 东晋明帝太宁元年(323),分临海郡置永嘉郡,改属之。 隋炀帝大业元年(605),恢复永嘉郡。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废永嘉郡置东嘉州,隶括州总管府,析永嘉县之楠溪、西溪两乡置永宁县。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废东嘉州重隶于括州,永宁并入永嘉县。 唐高宗上元元年(674),从括州析永嘉、安固两县置温州,治永嘉。 唐武后载初元年(689),析永嘉置乐成县后,永嘉县辖境历五代、宋、元、明、清不变。 民国37年(1948),温溪、石染、西岙3乡划给青田县。 1949年5月,永嘉县全境解放。以瓯江为界南置温州市,北置双溪县,治岩头镇。9月21日,双溪县复称永嘉县,移治枫林镇,翌年6月迁治罗浮龙桥,12月21日迁治温州市区九山。 1950年5月,将原属温州市属的梧埏、永强、三溪、藤桥4个区划归永嘉县。 1958年该4个乡重归温州市,永嘉县治迁至上塘镇。 1961年,青田县西岙、石染、上横3乡划归永嘉县。 2001年,七都镇划入温州市。

嘉祥镇的历史沿革

金皇统七年(1147年)设嘉祥县,以山口镇为县城,后徙于横山之阳,大定十五年(1175年)再徙于萌山之阳(即今址)。山口镇及以后的嘉祥县治,均在今嘉祥镇内。嘉祥镇清末属在城里和坊廓里,1930年称一区。1953年辖城关镇及9个乡。1958年9月改为卫星公社,11月改称为嘉祥公社。1962年称城关公社,1980年东部成立新挑河公社。1982年改为城关镇,1984年更名为嘉祥镇。2000年11月撤销新挑河乡,合并到嘉祥镇。2008年改为嘉祥街道。

嘉靖年间有哪些知名人物

徐阶,高拱,张居正, 杨继盛 严嵩, 严世藩 海瑞 戚继光 李时珍,徐文长

嘉靖年间有哪些知名人物

1、戚继光: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蓬莱人(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微山县鲁桥镇)。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 2、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汉族,幼名张白圭。江陵人,时人又称张江陵。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开创了“万历新政”。 3、李时珍: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后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医院判,去世后明朝廷敕封为"文林郎"。 4、徐阶:字子升,号少湖,一号存斋。汉族,明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人。明代名臣,在嘉靖朝后期至隆庆朝初年任内阁首辅。

嘉靖时代?

嘉靖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熜的年号,使用时间为嘉靖元年(1522年)至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一共使用四十五年,是明朝使用第二长的年号(仅次于明神宗万历帝的四十八年)。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