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020:倾尽残生,完成著作

2021-10-01 20:00:00传奇人物FM12:39 2.8万
6元开会员,免费听
购买 | 199 喜点
声音简介

陈寅恪最著名的一句话

陈寅恪最著名的一句话是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如石破天惊般划亮智慧的夜空,这是当前浮躁社会所缺乏的一种精神,寻探这句话的出处,是1929年陈寅恪先生在给国学大师王国维《海宁王静安先生纪念碑铭》中写下照耀千古的名文: 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这是陈寅恪在王国维先生投水自沉后两周年写的纪念碑铭。“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陈寅恪先生的这两句话,可以作为我们读书、求知最好的座右铭,也应该是教育培养人才应当遵循的原则。这句话虽然不是说在五四时期,但却与五四精神是一体的。 陈寅恪: 陈寅恪,江西修水人,1890年7月3日生于湖南长沙。 雍正末年,陈寅恪的祖辈,便从福建上杭迁居到江西义宁,而后又经过数代人的共同努力,最终让这个家族进入了最辉煌的时期,培养出陈宝箴、陈三立、陈衡恪、陈寅恪、陈封怀等杰出人物,被世人赞誉为“陈门五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奇迹。 陈寅恪是中国现代最杰出的集多重身份于一身的百年难得一见的人物,是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历史学家、语言学家、诗人。陈寅恪出生在湖南长沙,从小就熟读四书五经,天资聪颖。陈寅恪父亲陈三立在家中开办了思益学堂,还聘请过国学大师王伯沆等人教学,在这样的环境下,陈寅恪从小就有非常好的国学功底。

陈寅恪最著名的一句话

陈寅恪最著名的一句话是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颤仔孝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如石破天惊般划亮智慧的夜空,这是当前浮躁社会所缺乏的一种精神,寻探这句话的出处,是1929年陈寅恪先生在给国学大师王国维《海宁王静安先生纪念碑铭》中写下照耀千古的名文: 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这是陈寅恪在王国维先生投水自沉后两周年写的纪念碑铭。“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陈寅恪先生的这两句话,可以作为我们读书、求知最好的座右铭,也应该是教育培养人才应当遵循的原则。这句话虽然不是说在五四时期,但却与五四精神是一体的。 陈寅恪: 陈戚锋寅恪,江西修水人,1890年7月3日生于湖南长沙。 雍正末年,陈寅恪的祖辈,便从福建上杭迁居到江西义宁,而后又经过数代人的共同努力,最终让这个家族进入了最辉煌的时期,培养出茄稿陈宝箴、陈三立、陈衡恪、陈寅恪、陈封怀等杰出人物,被世人赞誉为“陈门五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奇迹。 陈寅恪是中国现代最杰出的集多重身份于一身的百年难得一见的人物,是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历史学家、语言学家、诗人。陈寅恪出生在湖南长沙,从小就熟读四书五经,天资聪颖。陈寅恪父亲陈三立在家中开办了思益学堂,还聘请过国学大师王伯沆等人教学,在这样的环境下,陈寅恪从小就有非常好的国学功底。

史学大师、著名学者陈寅恪的学生是谁?

多。著名的有周一良,季羡林,王永兴,汪篯,胡守为,蒋天枢等。

陈寅恪有几个子女

陈寅恪有三个女儿:陈流求、陈小彭、陈美延     ——前排左起:唐筼(陈寅恪之妻)、陈寅恪。后排左起:陈小彭(陈寅恪次女)、陈流求(陈寅恪长女)、陈美延(陈寅恪三女)     陈流求,陈寅恪的大女儿,1929年出生在北京,1953年从上海第一医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重庆610纺织厂从事医疗工作,后因丈夫在成都,她于1961年从重庆来到成都,进入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科工作,一直到1992年退休。   陈小彭,学的是园艺,80年代去香港定居。 陈美延,学的是化学,在中山大学任教。陈寅恪的文稿基本上都是她整理的  

陈寅恪的介绍

陈寅恪(1890.7.3-1969.10.7),字鹤寿,江西九江市修水县人,生于湖南长沙。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与吕思勉、陈垣、钱穆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1。先后任职任教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广西大学、燕京大学、中山大学等。陈寅恪其父陈三立是“清末四公子”之一、著名诗人。祖父陈宝箴,曾任湖南巡抚。夫人唐筼,是台湾巡抚唐景崧的孙女。因其身出名门,而又学识过人,在清华任教时被称作“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著有《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金明馆丛稿》《柳如是别传》《寒柳堂记梦》等。

陈寅恪是个怎样的人

治学严谨的史学大家

陈寅恪名言

陈寅恪名言,以下列举7句: 1、千秋读史心难问,一局收枰胜属谁。 2、书上有的不讲,别人讲过的不讲,自己讲过的也不讲。 3、文章我自甘沦落,不觅封侯但觅诗。 4、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 5、春宵絮语知何意,付与劳生一怆神! 6、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7、无风无雨送残春,一角园林独怆神。读史早知今日事,看花犹是去年人。梦回锦里愁如海,酒醒黄州雪作尘。闻道通明同换劫,绿章谁省泪沾襟。 陈寅恪的简介: 陈寅恪(1890年7月3日—1969年10月7日),字鹤寿,江西省修水县人。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与吕思勉、陈垣、钱穆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

陈寅恪的恪读音

陈寅恪 按照方言应读作chén yín què,因为“恪”在义宁话(修水话)读què,陈寅恪先生的小名叫“恪儿”,修水方言中“恪”与“却”,“雀”同音,翻译成普通话里的音就念què,陈寅恪自己曾表示应按照普通话发音,念作kè,其致电牛津大学时的署名TschenYinKoh,可以证明.但是陈寅恪先生的家人、亲戚、学生、助手和文史学界人士,为了纪念陈寅恪先生,都把kè故意念成què.

陈寅恪的"恪"怎样读?

陈寅恪名字读音,按照方言应读作chén yín què,因为“恪”在义宁话(修水话)读【ko】第四声,陈寅恪先生的小名叫“恪儿”,修水方言中“恪”与“确”同音,翻译成普通话里的音就念què,陈寅恪自己曾表示应按照普通话发音,念作kè,其致电牛津大学时的署名TschenYinKoh,可以证明。但是陈寅恪先生的家人、亲戚、学生、助手和文史学界人士,为了纪念陈寅恪先生,都把kè故意念成què。

陈寅恪的"恪"怎么发音?

陈寅恪 按照方言应读作chén yín què,因为“恪”在义宁话(修水话)读què,陈寅恪先生的小名叫“恪儿”,修水方言中“恪”与“却”,“雀”同音,翻译成普通话里的音就念què,陈寅恪自己曾表示应按照普通话发音,念作kè,其致电牛津大学时的署名TschenYinKoh,可以证明。但是陈寅恪先生的家人、亲戚、学生、助手和文史学界人士,为了纪念陈寅恪先生,都把kè故意念成què。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