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仁”第27集 活在真诚的世界里

2021-10-20 18:04:27玹溪_七月06:12
6元开会员,免费听
购买 | 0.50 喜点/集
声音简介

孝诚爱仁方面的家教故事

一、孝,道德之本      百善孝为先。“孝”,金文写作“”,这个“孝”字,是从甲骨文的“老”字演化而来的,“老”字的造型太有味道了,甲骨文的“老”字写作“”,金文的“老”字写作:“”,像一个长发老者,老态龙钟,需要手拄拐棍,才能独立行走。然而,这个拐杖根本不足以支撑老人的晚年生活,于是,拐棍变成了“子”,“老”与“子”结合,便构成了一个内涵丰富的“孝”字,“孝”字的构成充分体现了我们老祖宗的智慧。《说文解字》这样解释“孝”字:“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可见,这个“孝”字,讲的是“老”与“子”的关系。那么,“老”与“子”应该是什么关系呢?《诗经》上有这样一段描述:“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老”对“子”有养育之恩,“子”对“老”有赡养之责。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基本价值观。在《论语》、《孝经》中,孔子对“孝”有系统地论述,其观点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孝的意义。        孔子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利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人之行,莫大于孝”;“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夫孝,德之本也”。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不分老少、富贵、贫贱,都要身体力行。“孝,乃百行之本,众善之初也”,孝之不存,身何以修,家何以齐,国何以治,天下何以平。孟子对孝也高度重视,他说:“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孟子·离娄上》),“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万章上》),“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孟子·离娄上》),“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       2、孝的内涵      总览古人论孝,可概括为三层意义。一曰能养;二曰能敬;三曰有成。      所谓能养,就是给父母以生活保障,这是最基本的孝,小不能停留在嘴上,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保障,君不见很多嘴上说孝的人,在行动上却鲜有作为。有些人是有心而不为,有些人是有心而无力为之。生活中的“啃老”一族,不仅不能“养”,反而死皮赖脸地被养,贪婪地消费父母的怜爱之心,实在是无耻之极。何谓能养?一要看老人吃得怎么样?是温饱,还是高品质;二要看住的怎么样?是正房还是偏房,是冷是暖,是否舒适,等等。      所谓能敬,就是给父母以精神慰藉,这是孝的另一个层次。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孟子说:“孝之至,莫大于尊亲”(《孟子·万章上》)。我们常常把“孝”与“顺”和“敬”联系在一起,“孝顺”与“孝敬”是最常见的词汇。对父母的“顺”与“敬”是非常重要的孝行,老莱子娱亲的故事就是孝顺的典范。当然,这个“顺”,不是无原则的“顺”,不家不要曲解“三年无改于父之道”的初衷,也不要曲解“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告诫,在儒家的思想体系中,还有“当仁不让于师”的说法。      所谓有成,就是让父母精神愉悦。“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经》)为人子女,首先要爱护自己,不让父母担心,这是“孝”的第一个层次。古训云:“德有伤,贻亲羞”,身体“毁伤”,会让父母担忧;德行不好,后果更为严重,会让父母蒙羞。“孝”的第二个层次是“事君”,古语云:“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对上以敬,对下以慈,对人以和,对事以真。“孝”的第三个层次是“有成”,这是“孝”的最高境界。人生在世,勤奋敬业,事业有成,让父母感到荣光,是最大的孝。       3、行孝当及时       古人云:“子欲养而亲不待”。不能说,等成年后再行孝。孝,需要从小养成,并伴随终生。不孝,为诸罪之首,当受严惩。       百善孝为先,孝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  

以至诚为道,以至仁为德什么意思

做人或者做事首先要讲诚信.其次对待任何要富有一颗善良的心,感恩的心

少年神探狄仁杰27集里的童谣

七月半,开鬼门儿,鬼门开,出鬼怪,鬼怪苦,买豆腐,豆腐烂,摊鸡蛋,鸡蛋鸡蛋磕磕,里边坐个哥哥,哥哥出来上坟,里边做个奶奶,奶奶出来烧香,里边坐个姑娘,姑娘出来点灯,掉在河里回不来。七月半,打火镰儿,火镰花,买甜瓜,甜瓜苦,买豆腐,豆腐烂,摊鸡蛋,鸡蛋鸡蛋磕磕,里边坐个哥哥,哥哥出来接鬼,里边做个奶奶,奶奶出来烧香,里边坐个姑娘,姑娘出来串门,掉了脑袋回不来。

孝诚仁皇后原名叫什么

孝诚仁皇后(1654-1674),原谥“仁孝皇后”,赫舍里氏,生于顺治十年十二月十七日(1654年2月3日),崩于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日(1674年6月6日)。她是康熙皇帝的第一位皇后(元配)。

孝诚仁皇后父亲

孝诚仁皇后(1654年02月03日-1674年06月06日),赫舍里氏, 康熙帝原配妻子,满洲正黄旗人, 辅政大臣索尼孙女,领侍卫内大臣噶布喇之女,索额图之侄女

医者仁心-诚乞救老妪一命

指导意见:三十一岁,不大。可能是阴道炎或者宫颈糜烂问题,检查一下白带常规看看情况再说。保持阴部卫生,勤换内裤,不共用浴巾,毛巾,浴盆,不穿尼龙内衣内裤,内衣内裤消毒好。 追问:不是,年龄打错了,是61岁 追问:不好意思医生 追答:去医院检查一下,排除占位性疾病,这个年龄出血可能是大问题。去医院详细检查为好。 追问:对啊,在县城检查医生说是癌症 追问:明天去上海做肿瘤医院做详细检查 追问:一听说是癌症好害怕,不知道有没有的治

苏轼诗以至诚为道,以至仁为德.是不是苏轼写的

偕荒漠被仄了事屡

八年级下册27课《岳阳楼记》迁客骚人的情、古仁人的情,写两种情的的目的各是什么?

迁客骚人的情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古仁人的情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写两种情的的目的:一种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因己而悲”的感情;一种是“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因物而喜”的感情。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者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勇者无惧,智者无惑,诚者有信,仁者无敌

勇敢的人是没有什么好值得害怕的,富有智慧的人是没有什么让他疑惑的,诚实的人是因为他有信誉,仁慈的是没有什么能与他为敌的

康熙帝的元后---孝诚仁皇后

他要干吗呀?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