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382期:惊人的28个社会潜规则,与人交往,大有用处

2021-10-25 09:30:00有书12:16 8725
声音简介


这个世界是依靠多种多样的规则维系运转的。


比如法律、道德所维系的社会大规则,还有一些是人与人交往中的“潜规则”。


这里说的潜规则,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都约定俗成,但是又不便明言的规则。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在社会关系中游刃有余,成为更受人欢迎的人。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看看,有哪些常见的潜规则值得我们学习。


 01 


除非特别亲近的人,否则不要费尽心思劝别人。


网上有个微博“口水大战”结果统计,大意是经过一顿猛烈辩论之后,所有人都没有被对方说服,反而更强化了自己的观点。


现实中也是这样,如果你强行说服对方,他会觉得你高高在上;


如果他听了你的,做失败了,他会觉得都怪你;


如果他听了你的,做成功了,他大概率会觉得自己很优秀。


做成了没回报,做不成有损失,你何必呢?


 02 


领导跟你好好商量的事情,多半就是最后决定。


跟你好好商量的事情,潜台词就是已经决定了,只不过不好直接说给你。


天下没有无缘无故说给你听的话,如果你三番两次不当回事,领导多半会疏远你。


 03 


你做任何事都会有人跳出来说三道四,有道理就听一听,没道理就笑一笑。


几乎你公开做任何事,都会有人跳出来说三道四,各种指责你做得不行。


不是说不接受别人的建议,而是有很多负面建议,根本就不具备建设性,很容易让你偏离方向。


很多事情其实选A或者选B都可以,关键的是你要付出代价去摸索。


就算有时候听了谁谁的建议,少踩了几个坑,拉长时间线之后也会再补上。


 04 


不要妄图用小恩小惠,撬动巨大的利益。


老有人跟我说:

“等我有时间去北京,能不能请你吃个饭,或者喝个咖啡,我有很多事情想要请教你。”

我当然很感谢他们的错爱,但说实话,现在没人会贪图这一顿饭和一杯咖啡。


其实放在很多领域也一样,如果你想得到一个比较大的利益,就要给出一个别人无法回绝的报酬。


 05 


人们往往是双标的,对实力强的人尤其宽容。


比如乔布斯天天穿一样的衣服,人们会觉得他自律且励志。


如果你天天穿一样的衣服,人们只会觉得你脑子不正常。


 06 


可怜别人不要当众,提供帮助也要尽量私下。


对待一个不如你的人,最好的方式就是平等相待,甚至高看一眼。


 07 


千万不要相信任何非对称风险的建议。


所谓非对称风险,就是当对方给你一个建议,你会承担巨大的风险,但是对方几乎没风险,甚至旱涝保收。


比如别人鼓动你去创业、投资,失败了你会面临巨大风险,但对方什么风险都不承担。


 08 


一个人成就的上限,是他对标的那个人。


要谨慎选择偶像、竞争对手,因为你会跟他们越来越像,这是潜意识的行为,但他们也会成为你的天花板。


所以一定要向最优秀的人学习。


 09 


不要因为细节全盘否定人。


以前读杂志,会看到用细节否定人的文章,比如面试者没捡地上的垃圾,就被面试官判定没有责任心,其实根本就是扯淡。


不喜欢小动物,不代表没有爱心;喜欢说脏话,不代表没涵养;嘴上喜欢争高下,不代表不会为朋友两肋插刀。


人是很复杂的,不要因为一个细节否定一个人,但可以说你因为一个细节不喜欢某个人,这是两种处世思路。




 10 


不要公开说你的喜事或者坏事。


因为90%的人根本不在乎,剩下的10%不是嫉妒,就是为你的不幸感到高兴。

 11 


要主动帮助别人,但要帮有价值的人。


要帮助那些心怀感恩的人,一旦发现对方过度索取立即撤出。你只是个好人,但不是360°奶妈。

 12 


焦虑并不完全是一件坏事。


因为只有想变好的人会焦虑,混吃等死的人不会焦虑。


但是不要跟别人反复说你的焦虑,会放大它。

 13 

不要总是传播负面情绪,大家都已经很辛苦了。


再好的朋友听多了也会厌烦,有些事情就是要自己消化,毕竟你是个大人了。

 14 

很多人以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在我的实践中发现,耻辱才是最好的老师。


很多人都是因为自卑,或者某次被羞辱的经历,才奋发图强的。


兴趣很容易消退,但是这种耻辱却可以驱动你30年。

 15 


除了原则问题,不要跟人争论。因为我们争论的不是真相,而是观点、视角,甚至是价值观。


《洞穴奇案》这本书中,一个法律案件可以有14种法律观点,哪怕完全相悖的两种观点也各有道理。


而且不要相信所谓的理越辨越明,很少有人会被别人说服。

 16 


不要过度深入别人的亲密关系。


有很多这样的新闻,一男子看到路边有个丈夫在打妻子,他冲上去把丈夫打了一顿。


结果丈夫和妻子一起把他打了一顿,留下他满脸问号:不识好人心,我帮你,你怎么还打我?


其实这种情况很常见,有父母说自己孩子不好,如果你也附和他们「是真的很差」,那说不定也会被打。


不要低估亲密关系的力量,对方会认为这是我们的家事,我们可以吵可以闹,但轮不到外人插手。


遇到这种事情,制止就好,起码不要太过入戏。

 17 

经济、地位差很多的人,很难成为朋友。


物质决定意识,每个人的视野、观念,都会受到经济水平的影响,两个相差很多的人,往往很难互相理解。

 18 

不要费尽心思去思考谁是好人或者坏人。


想想第16条,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没有好人或坏人,只有做了好事或者坏事的「人」。

 19 

一定要学会赞美,不管是人前还是人后,都能让你交到朋友。


有人会说我不会夸人,最高评价就是「还不错」。


这样的人以为吝啬赞美,就能凸显自己的高标准,其实都是愚蠢,或者自视甚高而已。


当然也不要尬吹,凡事过犹不及。




 20 

相比「面面俱到」、「八面玲珑」的人,我更喜欢跟真实的人交朋友。


有很多人在刚见面的时候,就热情的不正常,而且能说会道把你捧得非常舒服。


这种人很难交朋友,因为人的热情是有限的,他向每个人均分自己的热情,就说明他在表演,他的内心防御比一般人高得多。


不是说这种人不好,只是处事方法不同,他们的性格和阅历,决定了你很难跟他们交朋友。

 21 

不要试图依赖任何人,任何人都不如你自己可靠。

不要把赚钱、成长的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


没有人会全心愿意为你付出,你要想实现自己的目标,最靠谱的就是靠自己。


比如很多人的朋友发达了,他也未必会带你赚钱,因为他说不定还有其他亲戚、好友需要安排,或者他觉得与其让你赚,不如自己赚。

 22 


不是每个问题都要解决,不是每个坏人都需要对付,不是每次吃亏都需要还击。


否则你会被「事情」牵着鼻子走,永远都在被动回应问题。


有些事情可以放过,集中精力解决最重要的事情。

 23 


不经意说出来的话可能是最想说的话,酒后吐的很可能是真言,生气后说出来的多半都是压抑很久的话……没有平白无故说给你听的话。

 24 

要接受朋友不多这件事。


我以前组织过一些活动,我问一些群友为什么要参加活动,他们说是来结交朋友的。


其实人越长大,就越应该坦然面对没什么朋友这件事,因为需要操心的事情太多了,工作、家庭、副业,哪有那么多时间交朋友。


你又不是幼儿园小孩,也不需要那么多朋友,有几个真正的朋友就够了。


而且如果你变优秀了,自然会有人乐意接近你。

 25 

不要羡慕别人,也不要嫉妒别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要吃。


不要觉得别人过得容易,也不要羡慕别人的成功,因为「众生皆苦」。


每个人的痛苦都是守恒的,你羡慕别人是因为你只看到了光鲜得意的一面,没看到他背后的付出。


何况虽然你有很多地方不如他,但你也有很多地方很不错,与其羡慕别人,不如挖掘自己的人生。

 26 

任何时候,家人才是最重要的。


很多人宁可跟狐朋狗友出去喝酒胡侃,也不愿在家里陪伴家人,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家才是你永远的港湾。


尤其是男生,什么时候意识到这一点,说明真正成熟了。


很可惜有的男人,直到六七十岁需要人照顾了,才明白这一点。

 27 


不要执着于跟老朋友「走散」。


步入社会之后,你会发现越来越多的老朋友不再联系了。


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需要操心的事情,你们的生活、工作也都发生了变化,渐渐就没那么多话可以说了。


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没有人能一直跟上你的步伐,与其强行拉着旧友上路,不如把回忆尘封起来。

 28 

要独立思考,不要让别人牵着你的鼻子走。


我们这个世界太多元了,很多理论和观点放在一种情境下是对的,但可能放在另一种情境下就是错的,还有很多别有用心的人夹带私货。


所以不要被任何人的观点牵着鼻子走,永远要思考:


这个观点、知识放在我身上是否适用;


我能不能通过改进让它适用我的生活;


如果完全无法适用,我该如何变得更好……


要做到独立思考很难,但这是你无论如何都要解决的问题。


永远不要迷信任何人,包括你自己。


当然了,以上我说过的所有东西,也可能都是错的。


如果你觉得不错,点个转发、在看吧。






儿童社交“潜规则”

儿童社交“潜规则”一定要尽早告诉孩子 要对同学朋友进行分类 第1.学习型朋友 学校里面总是有各种的兴趣小组,这是通过共同的兴趣爱好,将孩子们聚拢在一起的良好途径,也是孩子们进行学习交流的良好场所,是同学们相互交流学习经验,共享学习成果的大好机会。 当然,这种学习,不仅仅是文化学习,也可以扩展到其他的兴趣爱好,画画、书法、音乐、体育等等,只要性相近,就可以形成交往的小圈子。 第2.榜样型朋友 朋友之间有着相对较近的兴趣爱好,同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所以,我们可以告诉孩子们,在与同学相处的时候,需要更多地去看到同学的长处。 特别是这些同学身上独有的一些优良品质等等,我们都要以他们为榜样,讲这些好的品质特性,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驱使自己不断前行,成为自己学习的动力。 第3.娱乐型朋友 有一些同学,似乎并没有非常特别的交集,也不会有很多共同的爱好,但是,在一些特定的时刻,我们很喜欢这些同学的表现,觉得跟他们在一起玩就会有很多的快乐。 比如唱歌跳舞的时候,就会很愿意和他们一个队比如踢球比赛的时候,也很愿意和他们在一边。伍。 第4.临时性朋友 孩子身处学校这样一个大集体当中,不要说和所有同学建立良好关系,就是能够把全班同学的关系都处理好,也是不太可能实现的事情。 所以,在很多时候,孩子可能就和一些同学,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了一些关联,在短时间内成为合作伙伴,从而成为朋友。但是一旦任务完成,这种关系自然也就终止。 告诉孩子交友的基本原则 原则1.不刻意讨好同学 在和同学相处的过程中,有些孩子可能特别在意别人的反应,所以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别人的好感,从而使得彼此间的关系能够更加紧密一些 有时候,一些孩子甚至会违背自己的意愿,违背自己一向的原则,刻意去讨好同学。这种交往方式,只会让孩子失去自我。 原则2.要敢于拒绝他人 当其他同学提出了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时,我们一定要告诉孩子,对于这些大胆地说不。因为真正的朋友,彼此之间必定会有着相近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他们不会强迫他人违背自己一贯的原则,也会理解你的难处。所以,大胆地说不,可以帮助孩子认清谁是真正的朋友。 原则3.不要保守坏的秘密 在孩子们的眼里,告密者无疑是可耻的,也可能会被其他孩子所嫌弃。但是,我们一定需要告诉孩子这样一个原则。 我们需要的是怎样的朋友,是一心向上与人为善的,还是不思进取胡作非为的。弄清楚了这一点,也就知道掩盖他人的错误,其实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原则4.远离一味索取的人 朋友之间必须充满着各种情谊,而且这种情感的付出,必须是双向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友谊更加纯粹,友谊也会更加地牢固。 如果有一些朋友,他们总是对你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希望你能够给予他们帮助,但是需要他们付出时.却推三阻四,那就马上远离他们。 原则5.失去朋友并不可怕 我们总是教育孩子,要珍惜和朋友之间的友谊。但是,孩子在交友的过程当中,他们最初的判断也许可能并不全面。 所以在相处的过程里面,孩子可能会发现原来自己和朋友并不那么融洽。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我们可以劝导孩子,我们可以中断这个关系,重新去寻找友谊 原则6.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是很多人对于朋友的基本要求。所以,父母一定要告诉孩子,只有自己足够优秀,才能和同样优秀的人做朋友。 所以,我们需要给孩子努力提升的空间,给他们不断地提升自己知识、能力、兴趣的可能性。

大学生社团有哪些常见的“潜规则”?

都说步入大学就相当于是步入了一个小的社会。我觉得这句话说得还是挺有道理的。 上了大学,很多人会选择加入社团,以此来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并且通过社团的学习,增加一些做人做事的经验等等。 我因为误打误撞进了一个部门,运气还好没有遇上特别过分的"潜规则"。 但是我闺蜜的运气就不是那么好了,因为各种因素,她的高考志愿填到了省外,她想大学生活应该过得更有意思一些,便加入了一个学生社团。 招人进去的时候说的都很好听,说是进了社团后会有很多别人没有的福利,在待遇上他们的社团也会比别的社团更好。 我闺蜜觉得听着很好的样子,就加入了那个社团。一般入社之后就会按照能力的高低来分配职务。但是他们的社团就显得比较迷醉,在开学没过多久,上一届的社长就退了下来,在新一届新人里面推选,按道理来说应该是有能者居之,但是让大家都没想到的是,最后社长的位置给了一个平常社团有事情,大家都忙着做事,而他则是能不动手就不动手的那种。 后来,闺蜜听别人说那个人正好跟上届社长有亲戚关系,所以社长的位置就是他的。 我当时听了就觉得挺不公平的,但是闺蜜说也没办法呀,待了一段时间之后,闺蜜觉得没什么意思,就退了社团。 我还是比较庆幸,自己到了一个比较公正的部门。

社会上的潜规则有哪些?

社会上的潜规则有哪些?潜规则太多了,我慢慢摸索吧!

男女交往有哪些潜在规则?

‍‍‍‍‍‍作为一个男生,潜规则就是永远不要评论女友外的其他异性,问就说没注意不知道没仔细看;永远不要说前任,问就说前面是玩玩没认真,这次是真爱;永远不要说女友哪里不够美,真觉得哪里不美就花钱买化妆品或者衣服补救哪里,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毕竟我被揍得不少。 ‍‍‍‍‍‍

10条高情商社交潜规则,你都知道吗?

我知道的,人前不能说的话,人后也不要说,别人可以自嘲,但是你不能附和,不要高估你和任何人的关系,与人交往的时候,交浅别言深,黄金有价情无价,东西多少都要记得还,不要帮朋友做任何的决定,其实是最好的朋友,别人给你看手机照片的时候,不要左滑右滑,拒绝别人的时候可以选择沉默。

你知道在社会中都有哪些潜规则吗?

首先就是学历比较高的话,就业机会比较多,还有就是长得比较漂亮,然后在市场上受关注程度也是比较高的,而且做任何事情都会有一定的优势,而且有关系的话,可以选择的机会也比较多。

《惊变28天》 和惊变28周有什么区别?

惊变28天和惊变28周区别是主演不同,剧情不同,上映时间不同,人物刻画不同。惊变28周是惊变28天的续集,可以两个都看了。惊变28天的主人公是一个年轻自行车信使,在影片中车祸中受伤,当他从昏迷中醒来时,世界已经变了,影片中的主人公在经历了灾难的洗礼之后变的坚强,追捕的吉姆决定进行复仇并救出她们。 惊变28天和惊变28周的区别内容 主演不同,惊变28天是油亚力克斯嘉兰编辑,希里安墨菲,布莱丹格里森娜,奥米哈里斯等主演惊变28周罗温乔夫编剧,萝丝拜恩,凯瑟琳麦克马克,杰瑞竖枯米雷纳等参加主演。剧情不同,惊变28天主要讲述了自行车快递员吉姆于危急时刻幸被施莲娜和麦克搭救,他也才知晓伦敦发生的一切,当三人费劲千辛万苦找寻到拯救未来的一线希望时,才发现真正恐怖的还不是病毒。 惊变28周讲诉了地球上最后的英国人,希望从幸存者身上提取血清研制对付病毒的疫苗,然而,新的灾难也就此降临,已经饱受册基摧残与折磨的人类将面临更加恐怖和凶州纤谨残的杀戮。上映时间不同,惊变28天上映时间是2002年11月1日,惊变28周上映时间是2007年5月11日。 人物刻画不同,惊变28周的主人公是丧尸病毒爆发后的幸存者,影片中与妻子等几人躲在郊区的房子里,丧尸入侵房屋后,主人公在不得已情况下他抛弃了妻子独自逃生,后来得知妻子没死,与其相聚后被携带病毒的妻子传染了病毒,转化为丧尸。

成年人社交有哪些规则?

成年人社交规则是圈子不同,别强融;自嘲没问题,但别贬低别人;虽然累,但要少对别人讲;相聚分离都有时,要接受且看淡;不要随便评价别人。 一、圈子不同,别强融   你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你也融不进一个不属于你的圈子。其实我们不需要去羡慕别人,更不需要把别人的“好”或“坏”强加给自己,那样到头来什么都得不到,自己也不像自己了。   是你的,不用争,不是你的,争也没有用,社交关系上,这一点尤为明显。很多人总是以为主动敬两杯酒主动买两次单,就可以换取好印象、好人缘,实际上这是最脆弱的,也是最无用的。   努力的方向如果错了,就是在原地踏步,甚至是在倒退。所以与其试图强融不属于自己的圈子,倒不如沉下心去默默努力。   二、自嘲没问题,但别贬低别人   一个人开玩笑说自己的黑料,别人会觉得你在幽默地自嘲,但如果你用同样的语气去评价别人的缺点,那就叫冒犯。你所谓的玩笑,对别人来说不一定好笑。   人家也许表面还笑眯眯地看着你,心里却可能已经将你拉进了黑名单。不说,是给彼此留情面。同样地,不说,很多时候也是关系中最重要的分寸感。   三、虽然累,但要少对别人讲   大梦尘世间,各扫门前雪。没有谁过得是容易的,其实大多数人真的就只能看看别人的热闹,因为日子终究是自己过。   所以,不要逢人就吐露自己的难过,更别期待别人会对此有什么样的感同身受,因为没人有义务分担你的艰难,更没有人真正能够对你感同身受。   没有谁喜欢和一个低气压、负能量的人在一起。生活已经很难了,没有谁喜欢一个愁眉苦脸、不停抱怨的人,也没有谁能够真的拯救你。   四、相聚分离都有时,要接受且看淡   以前在某个瞬间突然想到某个人,会觉得有一点难过,因为明明曾经是那么要好的关系,怎么现在就再也没了联系。   但是现在,开始淡然地接受一些关系的疏远了。很少再问为什么,毕竟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说出确切的理由。相遇有时,分离同样也有时,可以回头看,但没办法重新走,所以纠结来纠结去,也没什么意义,一程山水一程人。   五、不要随便评价别人 不要随便评价别人,尤其是在人后。百分之八十的概率你说的话会被传回当事人的耳朵里,而且很有可能被歪曲。

你知道哪些社会中的潜规则?当你遇到潜规则的时候会怎么做?

没有爽快的答应,其实就是拒绝,老好人当不起,该黑脸时就戚伍蚂黑脸,多点人情味,少点套路,定期联系好友,不要橘察忽视他们能为你创造的高埋价值。会根据具体的情况来作出反应。

成人世界的人际交往中,都有哪些潜规则呢?

1、不随意探听别人隐私。每个人都有自卜碰举己的隐私,就像上了锁的日记,不想被人触碰,更不想为人所知。2、开玩笑型碧适度。玩笑开得好,可以活跃气氛,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交际氛围。但如果吵银没有拿捏好分寸,玩笑开过了火,则会适得其反,伤害感情。3、得不到回应的问题,就不要问第二遍了,对方已经拒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