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范文:扶一把老百姓

2021-10-31 10:30:00公考隔壁班王老师04:29 4381
声音简介

         “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是一个重要理论热点,也是重要的考点。不过,要想把这个考点写的既有理论的高度,又能接的了地气,就需要点额外功夫了。

         今天,我们就用一篇申论范文学一学,如何“扶一把老百姓”。

                                                                扶一把老百姓

         “我们这代人有一份情结,扶一把老百姓特别是农民。社会主义道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全面小康大家一起走!”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回顾自己在陕北黄土地上的贫苦日子和青葱岁月,“扶一把老百姓”的真挚情怀,令人感动,引人深思。

         【第一段:开头——在全国两会上,习总书记一句“扶一把老百姓”刷爆了全网也温暖了民心,这句话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通俗生动的诠释。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近年来我们学习的一个重要思想理论热点,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与此有关的文章很多,但是如果用最简单的语言解释这一思想,我们可以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与人民共享”,理解这三句话就可以基本理解“以人民为中心”。在写作时如遇这一类主题,也可直接使用以上三点作为写作基本框架。】

         一直以来,“中国号”巨轮风雨无阻的航程中,万家忧乐、百姓冷暖,始终是党和政府念兹在兹的中心议题。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制造业、货物贸易、外汇储备第一大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效卓著,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憧憬已经成为现实。“扶一把老百姓”,让亿万人民满满的获得感、稳稳的幸福感、牢牢的安全感,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承载着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第二段:中心论点段——这一段注意“总—分—总”的写作方法,第一句总结过去;第二句用我国的经济情况、生态环保情况、建成小康社会情况为例阐释“扶一把老百姓”的内涵;第三句将“扶一把老百姓”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结合在一起,提出中心论点。这段在结构上承接上一段,对“扶一把老百姓”作了深入的解释和升华,使文章立意上了一个台阶。】

          “扶一把老百姓”就是把老百姓时刻放在心中。“政如农功,日夜思之”。植根于农业社会,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对于治理最强调“用心”“上心”。耕种土地,需要精心管护、日夜操劳,才能有秋收万斛(hú)、仓廪充实。为政者也要如此,朝暮心系于民、事事行之为民,才能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对于共产党人,什么叫“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什么叫“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就是要始终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自觉,始终怀有“扶一把老百姓”的情怀,用实际行动让人民信赖、让人民满意。

         【第三段:分论点一——本文的三个分论点按照“是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逻辑写就,分论点一和二都是在解释“扶一把老百姓”是什么,第三个分论点突出写“扶一把老百姓”要怎么干,前两个分论点说理,第三个分论点提出对策,逻辑清晰、层次分明,具有很强的可模仿性。

         对于大部分考生而言,说理比提出对策更难一些,本段给了我们很好的示范:一是可以“追古”,写古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二是可以类比,比如本段写耕地要……为政也要……;三是可以设问,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有了这三句话,一个很丰满的说理论述也就完成了。大家可以对照本段细细琢磨、仿写。】 

         “ 扶一把老百姓”就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从“能吃饱肚子”,到能吃“净颗子”,再到“想吃细粮就吃细粮,还能经常吃肉”,最后是“干活挑着金扁担”……习近平总书记谈起农民的几个目标,生动说明了这样的观点: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从“吃饱”到“吃好”再到“吃得放心”“吃出健康”,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攀升,也迫切需要我们的民生改善再上层楼、更进一步。

         【第四段:分论点二——我们小时候学习写作文,最早学会的长句恐怕就是:“从……到……再到……”事实上,这个句式的背后隐藏的就是演进的逻辑。事物的发展总是有规律可循的,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再到今天,从饿肚子到解决温饱、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我们写作、特别是申论写作时最常用的逻辑结构。学会用历史的眼光看待问题,才能于发展中发现变化和进步。】

         “扶一把老百姓”要靠真抓实干。奋斗创造奇迹,实干成就伟业。在国际风云变幻中构建新发展格局,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背景下实现高质量发展,在推动绿色发展中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样的美好图景,是一点一滴拼出来、一步一步干出来的。党员干部当树立正确政绩观,崇尚实干、脚踏实地,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把每件事都往实处做、深处做、细处做,以实实在在的举措、行动、效果,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真正把“扶一把老百姓”变成实际行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五段:分论点三——这一段大家重点注意这样一段话:“在国际风云变幻中构建新发展格局,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背景下实现高质量发展,在推动绿色发展中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几天一直认真抄写的同学,可能会发现,这段文字似曾相识,在昨天的抄写中咱们就学习过。这段内容精准的说明了我们取得的成绩以及当下要做的重点工作。这段话的关键,就是可以反复使用。怎么做?

         比如今天的文章,我们要论述“以人民为中心”,那么你就可以引用刚刚这段文字后,集中论述其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如果你要论述“担当奉献”,那么你就可以引用刚刚这段文字后,集中论述其体现了“干部的担当奉献”。如此,这段话就变成了一个万用的素材,在考场上直接用,可以大量节约你的时间。】

         “与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擅天下之利者,天下谋之。”扶一把老百姓,聚一份民心、汇一份民力。亿万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答卷。

         【第六段:结尾——这一段是常见的“名言+口号”结尾,要想写出这样的结尾,日常的记忆和背诵是唯一的路径,“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虽然老套,但却便于记忆、更容易引起共鸣,彰显了集体主义的价值。】

         【本文选自2020年5月25日《人民日报》,并根据申论考试要求进行较大修改和分析,仅供学习交流使用。】


申论范文?

申论范文是申论写作重要的材料,是提高申论写作的直接方法。与其说申论范文是申论写作重要的材料,不如说申论写作离不开申论范文。 其实申论范和申论写作也是可以分开来练的,分为看和写。 看就是练内功,需要在平日不断地积累社会新闻等知识,从别人的观点里提取精华为己用。这需要在平时多看,看门户网站的新闻版块,看知名博客对热点时政的评议,看论坛里的网友不同论调的闪光。只要你能坚持,那你胸中就会逐渐地包罗万象,在作答的时候就会言之有物,就能达到申论考核所要求的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 写就是练结构。申论作为公文的形式,有严格的行文规范。在学习行文结构的时候需要找到好的范文学习,然后在申论批改标准下进行训练。我建议去中政申论在线练习,因为可以对照他们唯一的批改标准进行训练,框好自己的行文方式,就能慢慢吃透公文的规范了。

申论范文?

申论范文是申论写作重要的材料,是提高申论写作的直接方法。与其说申论范文是申论写作重要的材料,不如说申论写作离不开申论范文。 其实申论范和申论写作也是可以分开来练的,分为看和写。 看就是 练内功,需要在平日不断地积累社会新闻等知识,从别人的观点里提取精华为己用。这需要在平时多看,看门户网站的新闻版块,看知名博客对热点时政的评议,看论坛里的网友不同论调的闪光。只要你能坚持,那你胸中就会逐渐地包罗万象,在作答的时候就会言之有物,就能达到申论考核所要求的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 写就是练结构。申论作为公文的形式,有严格的行文规范。在学习行文结构的时候需要找到好的范文学习,然后在申论批改标准下进行训练。我建议去中政申论在线练习,因为可以对照他们唯一的批改标准进行训练,框好自己的行文方式,就能慢慢吃透公文的规范了。

好的申论范文

好的范文太多啦,穆松这方面还是很牛的,申论22句话写作方法就是他们总结的,好好学习,相信自己也可以写出。

跪求申论范文!

已经发送,注意查收

看申论范文有用吗?

范文有助于素材积累,有一些金句能起到画龙点睛作用,有时间的话浏览一下没什么坏处。

谁有申论范文?

网上的文章一般都是千篇一律,且毫无新意,建议可以借鉴一些历年真题的卷子及参考答案,或书籍。

百家姓中申的由来是?

申氏——申屠氏、申徒氏、信都氏、申都氏、胜屠氏、宇氏、谢氏、射氏   出自姜姓。远古的时候炎帝神农氏出生于姜水而姓姜。夏朝时,四岳之后被封于申,为侯爵位,世称申侯。申部落申人以电为图腾(吕以云,申以电,申字即闪电形,说明两族的双胞关系),曾居于陕西山西之间。周武王仍封伯夷的后人为申侯(今河南南阳市。遗址在唐河县湖洋镇苍台乡谢家庄),其子孙以封地为姓氏,称为申氏。   郡属   琅琊郡:秦始皇置,相当于今山东省东南部诸城、临沂、胶南一带。   魏郡:汉高帝初设,相当于今河北省魏县、河南省浚县、山东省冠县之间地区。   堂号   "鲁诗堂":汉时申公,博士。文帝时作《诗传》,号"鲁诗",拜大中大夫。   "忠孝堂":春秋时,白公胜叛,把左司马申鸣的父亲抓去威胁申鸣。申鸣说:"我原是父亲的儿子,现在是王的臣,怎么能不做忠臣呢?"于是不顾父亲安危,一战而斩白公胜。楚王奖励申鸣,申鸣说:"我吃了国家俸禄,遇国家有难,如果躲避,那就不是忠臣了。现在国难平了,但我的父亲因为我被敌人杀害,我如果活下去,那就不是孝子了。"说罢,拔剑自刎。世人称申鸣忠孝两全。   法家堂;琅琊堂。“法家堂”出自战国时韩国思想家、政治家申不害的典故。相传他任相十五年,终不害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其学与黄老齐名,著书二篇,号申子,为法家之祖。申氏人家为怀念此人,故以“法家”为堂名沿用至今。也有的人家以“琅琊”为堂名。

百家姓中申的由来是?

[申氏属地] 琅琊郡,现在陕西省长安县。 [申氏来历] 据《史记·三皇本纪》记载:申姓出自姜姓。神农之后申吕封于申。其子孙以国名为姓。《姓氏考略》云:“周有申伯,望出魏郡、丹阳,又楚亦有申氏。” 说到申姓的来源,这里有一个故事:相传商朝孤竹国君子朝有两个儿子,一曰叔齐,一曰伯夷。他们两人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忠孝人物,最后由于拒绝周朝的粮食而活活饿死。伯夷的后代后来被周武王封为申侯。于是申侯的后人就以申作了姓氏。 [申氏名望] 历史上优秀的申姓人物有:春秋时忠孝人物申鸣;战国时期韩国政治家申不害;明代医学家申相;清朝诗人申涵光。

百家姓中,“申”的由来?

申姓起源有三:一说申氏出自姜姓。远古的时候炎帝神农氏出生于姜水而姓姜,上古周朝子孙后裔申吕,被周王封于申(在今河北南阳市北),随后建立申国,子孙以国名为姓氏,世代相传以申氏为姓。又一说据《姓氏考略》和《元和姓纂》、《史记》等所载,商代孤竹君长子伯夷之后受封于申(今河南南阳),春秋时灭于楚,子孙以国为氏。再一说炎帝后人吕封于申地(上海市一带),后被楚所灭,后人以国为氏,也是申氏。

半月谈 申论范文宝典怎么样

申论资料 我有的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