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黄帝内经》第5集 生气通天论下

2024-03-23 18:29:48蚩萸山人29:44 14.1万
声音简介

  肺藏魄,肝呢藏魂,心呢藏神,这三个稍有不同。那如果我们把魂和魄实际上通通是以神在管,这个神呢管魂和魄,因为心是最大的,心在管魂和魄。那这个魂和魄如果我们硬要下定义的时候,所以我们说我们读《黄帝内经》读中国的文字的时候,去读图,白天看到鬼就是魄,因为白天好好的看到东西就是魄散掉了,就吓到了嘛!平时晚上你吓也就罢了,白天还吓,就是肺已经出问题了,魄已经不守了,魄汗讲的就是肺里面的汗。该汗,该流汗没有流尽的时候,形弱而气烁,气烁就是很干燥、很燥的意思,魄汗未尽,形弱而气烁。穴俞以闭,发为风疟,那俞穴本身我们所有的背后的俞穴,膀胱经的俞穴,我们是肺呀、心呀,心俞,厥阴俞呀,我们所说的肝胆脾胃三焦肾,这些俞穴,都是阳气走的地方,前面的募穴是阴气走的地方,所以阴和阳两个本身是相连贯的,互相制衡的。那如果说阳气,这个俞穴的气,阳气不行的时候,发为风疟,所谓风疟就是因为阳本身要发散出来,那你毛孔闭塞住了,阳气不能行,风就是动,风本身的风性是动,所以你看那个人抖抖抖那就是风嘛,抖就是动,本来应该不动了,他现在为什么动?那就是风的症状。那中医是用一个字来形容一个症状,那为什么要这样子?因为我们有的是去风的药,“老师我要开去风的药”,所以这有助于我们以后选择用药的时候我们会采取它。所以发为风疟。
  那中医认为就是说风为百病之始,如果说我们这里如果说介绍,风为百病之始的话,这个最早是来自外面的,所有整套的伤寒金匮他的观念里面认为说:风就是百病之始。所有的病来自伤风,来自外在的。所以我们在治病的时候,如果说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就治好,不会生后面的病,这是一个,这是一个解释。
  倒过来解释呢,当我们治脏病或者治腑病的时候,治到后来怎么出现风症,这个风不见得光光是动,比如说一个表症的现象,那在很表面的,很表很浮表的时候,走在皮肤表面上的时候,代表病要退,就是病慢慢完全好了。我们常常治症治到后来,唉就变成最表的症状,代表病快要痊愈的意思,因为它是病之始也是病之终。
  那人如果心静,保持心情安和宁静的时候,肉腠闭拒,这个都能够封闭起来,就是节气再怎么改变都不能害到你,这是按照时序来动的。如果说身体里面病久故病久则传化,上下不并,良医弗为,那病在身体里面待太久了,再好的医生也是没有办法的,就是这个意思就是这样子,我们当然医生不能说,你这个病太久了我没有办法了,你就可以回家了,也不可以这样讲,所以我们要想尽办法把他治好。
  阳续积则病死,阳气当隔,隔就是受到阻碍。阳气跟阴气的定义是这样子,我们身上里面有很多的腑,我们所谓的腑,还有脏,这个腑呢是宣泄,脏是收藏,所以我们叫收藏嘛,藏就是脏,这个泻和藏呢都是靠阳气,阳气要行,他才能够生养收藏,能够宣泄该宣泄的宣泄,该排掉的排掉,该收藏的收藏。人如果阳气是很正的时候,浊物都能排掉,好的营养通通会收藏起来,这是常人。当阳不行的时候,它管你,好坏通通累积起来,因为阳是动能嘛。没有动能推动它的时候,身体上会累积很多东西,就算你现在是新鲜的食物吃下去,那按照中医的认为呢,24小时是一个周期性循环,应该要离开你的身体里面,当你阳气受阻的时候,它没有离开来,变成36小时、48小时、72小时,还有人一个礼拜上一次厕所。那本来第24个小时之内的时候,这个食物的营养是好的东西,那在身体里面待太久了以后就变成浊了,所以五脏六腑要宣泄,能够泄出来,每天正常的大便都是阳气在走,那好的营养食物的精华呢被内脏收藏去的都是因为有阳气在那边,所以它能够收藏。那如果是阳没有办法不行的时候,东西累积在里面,肿瘤呀一些病变就这样来的,所以我们要行阳很重要,让阳气能够行,它就不会有累积。我们把一个定义"积",就是阴积,阳是无形的嘛,阴才会累积,那阴会累积呢是因为阳不行,所以我们要让阳气一行走,阴就不会累积,不会累积,这是一个。不单单是我们诊断,我们治疗也是这个法则。
  隔则当泻,当你受到阻隔的时候,要赶快把它泻出来,你不马上去治疗的时候,就会出问题。所以阳气24小时一天的变化。一日而主外,就是白天,不能讲一天,这里的意思就是白天它主外,平旦的时候,清晨的时候阳气开始升,日中,到了日中当中的时候阳气是最旺的时候,当太阳开始西下的时候,阳气开始衰,如果我们以一天,中午的时候,这个是日正当中的时候,阳气最旺,阳最盛的时候,同时在这个地方的时候,阴也开始生,因为阴和阳是相通的,当阳到极的时候开始生阴,阴就开始慢慢走。那我们如果把它画成一个圆形的时候,中间一个点,阴开始慢慢生,这就变黑了嘛,慢慢生。那如果说阴开始慢慢生的时候,到了日薄西山的时候,阳气都没了,阳气就衰掉了,阴开始稍微升一点的时候,稍微有一点阴的嘛,那如果阴很多呢,你看中间整个都是阴的对不对!这个区域整个都是阴,你把它心里面假想,通通是阴的嘛。那到了半夜的时候,阴的极,夕阳西下到了半夜啦,阴的极限的时候,当我们到阴的极的时候,阳又开始生了,阳开始一点点生起来,这一点点阳生起来嘛,有一点点阳出来,然后到这边的时候,到了卯时的时候,阳开始盛,这全部都是阳。那过去呢道家就把它变成,这个叫"四象",那个中间一点嘛,生两仪,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
  那我们在讲“着至教论”的时候,黄帝就说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这医道可以长久。在我们介绍“着至教论”的时候,我们把天纪跟人纪,听听看,看你们觉得如何。那这是一天。那如果说我们顺着这一天的24小时这种运作,知道阴阳的生长的情形的时候,所以你知道阴阳不会说瞬间,现在这个时间是阳,下面马上变阴,没有了。是慢慢慢慢慢慢开始转变,人体就这样慢慢慢慢慢慢开始转变,这样完成24小时的人体一个循环。
## 第五节 四象-阴阳与时辰之关系
  19页,我们还在那个生气通天论里面第19页,我们刚刚讲的都是阳。阴呢定义是什么?歧伯曰,阴者藏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这是阴阳,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阴呢所谓不盛阳,阳不胜阴,阴和阳是平衡的,阴如果很低的时候,阴不盛阳的意思就是阴没有办法去控制阳,没有办法去掌握阳了,我们以夫妻之间来讲好了,那太太管不了先生了,这个阴不盛及阳,这个先生就发狂了,没法控制了。那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阴就是讲五脏了,那如果说先生没有办法让太太很安心很开心,那五脏气争,太太就开始跟你争了,我们五脏,肝心脾肺肾都开始作乱,这个,所以呢圣人陈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所以我们真正的养生之道呢要把阴阳能够平衡,我们可以把它解释到夫妻之间的关系,也可以把它解释到我们个人之间的,那脏和腑之间一定是互相非常协调的,一定是互相非常协调,那这个如果不协调,我们要去做医生的就要去看哪里,哪个地方出问题,哪个地方出问题。我举个例子给你个观念,先给你个观念。
  比如说这是肝脏,这是大肠,我们大家知道肝是木啊,大肠是经啊,这两个本来是应该互相去制衡的,对不对!互相制衡就是互相不干扰,我们两个和平共处,互相合作的意思。那有一个病人呢大便不通了,便秘了,便秘了,那我们光是腑有问题,这是阳啊,我们中医认为所有的腑都是阳,脏就是阴呀,当阳有问题的时候,阳气不通了,对不对!那很多原因造成便秘呀。这个人呢比如说:肝脏在右肋这边,晚上1点到3点,凌晨的时候,醒来。我们知道了,哦,原来是肝脏就是木和金之间它不和,你要找出原因来,如果说他是便秘,睡得很好呀,但是他是3到5点,5点钟我们知道这个便秘是跟肺有关系,所以这只是一个基本大原则,让你去看,当然以后我们会讲得很详细,包括处方我们怎么用怎么用都有,一个大原则。所以我们当在表面上看到一个症状的时候,这个整篇讲的阴阳就是说当你看到一个症状的时候,你看到是腑的症状,但是这个腑和脏是相连的,阴和阳是相连的,所以我们用腑来可以看里面,知道他里面发生什么问题,所以中医的最主要就是我们如何站到外面看到里面藏什么?那最重要保养自己之道就是:当你稍微不正常的时候,先想尽办法先让它正常。不管用药物或者什么,想办法先让他正常,然后把心情要保持很好,不要随便发脾气呀这样子。
  19页的最后一段,诸位可以看风客淫气,精乃亡,邪伤肝也。中医把天地之间的风定义成,肝是风脏,肝是像木嘛,树木一样。那风在吹的时候,树木就会受到影响,所以树木会去动,本来树木在那边是百年都不会动,树木会动就是受到风,这两个,肝是风脏合并在一起。邪伤肝也。还有呢你如果吃太饱,吃太饱那你经脉力量就不够,经脉输送的力量就不够,就容易生痔疮,如果说又因为大饮,喝太多了气逆,所以我们平常喝酒喝太多的时候,短气,呼吸会比较短一点。那如果说你抬不动的东西,硬要把它抬起来,强力运作的时候,我们人出力去抬东西的时候是靠肾脏,靠肾脏,所以我们背上有大杼穴,大杼是骨会大杼,对不对!脚上有承山穴,还有绝骨穴,髓会绝骨。那承山就是能够承受一座山,为什么能够承座山,因为肩膀上有大杼,骨会大杼,所以我们当去抬重物的时候,是用骨的力量去抬的,而不是肌肉的力量,这个完全是出力出在肾脏上面,那你强力硬要去抬,肾气乃伤。这个高骨呢定义在这里,这个脊椎骨颈椎下来一直到腰椎的骨头,这一堆是最大,我故意画大一点,这里(腰椎)最大,我们称为高骨,腰椎的地方。
  这个阴阳的重点你看整个这边都在讲阴阳。如果两者不和的时候,就好像只有春天没有秋天,像有冬天没有夏天一样,这个阴阳在这里又更加仔细的再分析一下,它定义下来就是阳强,阳的强,强到什么程度?要密,就是阳能够强到密度把阴不会耗掉,不会耗损掉,这是阳的强度。有的人阳很强,但是不够密,还是会耗阴,那阴气乃绝。那阴贫阳密,精神乃至,阴阳绝离,精气乃绝。阴和阳在我们身上是互相牵制的,缺一不可,如果阴伤到了,会影响到阳,阳就无法走路,阳伤到的话阴会耗散掉,那如果说阴阳绝离,阴走阴的,阳走阳的,两个人不搭旮了,像离婚了一样或者什么,不搭旮了,这种都是很危险的状态之下。
## 第六节 伤寒论
  那我们人会生于寒热,比如说有寒热的病,中国人的观念里面漏风,就是你身体曝露在那个风吹之下.节气的改变才会产生寒热,所以说这种病是外来的。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夏伤于暑,秋为痎疟。春天的话是风的节气,夏伤于暑,秋天呢是人得咳虐,那秋天呢本秋伤于湿,上逆而欬,发为痿厥。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最后面这句话就是千古以来的争议在这里面,冬伤于寒,春必瘟病。瘟病派,就是春必瘟病,他就是开始瘟病了,这个瘟病的定义是什么?是因为冬伤于寒。所以冬天的时候伤到寒,春天才会有瘟病,也就是说瘟病本身不存在,一定要冬天伤到寒才会存在瘟病。所以我们常常看到是什么?最多的是小孩子,因为小孩子他管你,他出去玩,那个小孩子不玩是有病的。小孩子好动呀,小孩子越皮越聪明,正常,他冬天在那边跑呀跑呀玩,就出一身汗,出一身汗后,汗后当风,天气很冷呀——冬伤于寒,对不对!到了春天的时候一发,发的就是瘟病。
  那他瘟病派一看瘟病嘛,就开一些寒凉的药,寒凉解毒的药下去,“温热嘛”。那还有人说:南方无伤寒,那都不对的。因为伤寒跟你那个没有关系,不能说这个:看到的是寒热,表面上是热症就开寒凉的药,是不对的。表面上的热症是因为里面有寒在里面,是因为冬天伤到寒,所以上面那句话没了解。台湾即使是亚热带地区,台湾冬天还是很冷的,对不对!还是会伤到寒。我们有两种寒,一种寒呢是从里面发出来的,那从里面发出来,大部分人就是饮食不节,吃坏东西或者什么发生了问题了,比如说你根本没有伤于寒,可是你又喝酒喝酒里面伤于寒。那还有就是外面的,外面会伤于寒,夏天不会,夏天都伤于暑呀,对不对!冬天才会伤于寒。所以说这个我们看到小孩子最多的,原因就是在这里面,你们可以临床上看就知道,这个看起表面上是温热的病,实际上都是寒症,都是寒症。
  那你如果开一些寒凉的药下去,当场会那些发烧会解决掉,可是两三天以后又来了,不会断根,因为里面寒没有去掉,所以冬天的时候不要出汗,那你自己懂了,你现在懂了,可是你小的时候不懂呀,还管你,管都管不住,到处跑,到处跑,一定会伤到,一定会伤到,所以会很难,那我们会治伤寒就好了,伤寒弄懂,这个都不是问题。最早就出现在这边,最早。当然后来争议了几千年就是为了这个。
## 第七节 五味与五脏气色
  21页,四时之气,更伤五藏。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我们来分,酸味,苦味,甘味,辛味,咸味。把它写好一点——咸味。那我们在饮食上面呢都会有酸苦甘辛咸,不能太过。中医呢认为过与不及都不太,过也不行。如果过食酸味,产生的问题在这边就写了,肝气已精脾气乃绝,因为你过食酸味的话,津液会增加太多,木会克到土,会伤到脾脏。
  那如果吃太咸味太重的时候,口味太重,大骨伤,那个气劳短肌,会伤到我们的骨骼,因为为什么讲气劳,就是我们讲肝肾在主吸入。所以肾水伤到的话,咸味太盛的话,会影响到心脏。所以这边呢心气会抑到,受到压抑。
  那味过于甘,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你如果吃太甜的,太甜的当你吃太甜的时候,甜太盛了会伤到肾脏,肾脏伤到的时候会看到黑色,我们人呢五脏里面肝、心、脾、肺、肾,配合着五脏的颜色是青赤、黄、白、黑。常人呢这些色原来是应该存在脏里面,青色的存在肝脏里面,红色的存在心脏里面,黄色的存在脾脏里面,白色的存在肺脏里面,黑色的存在肾脏里面。当你肾脏一受到影响的时候,这个黑色的营养待不住了,往外散,看到气色就是黑色。那个病色跟黑人不一样,那个黑人我看最多了,谁有我看最多?我看最多,对不对!美国看最多,到处是黑人,你看过去那个黑人光亮亮的,那没有病的。你不要把他抓来,“你肾脏有问题”,不行的。可是你在路边吃饭的时候,台北一看,明明是我们台湾人黄种人,脸却那么黑,肾脏出问题了。那你说老师我还是不懂,你到洗肾中心,我们台北很多洗肾医院嘛,坐好了你去看,一票都是黑的,为什么?(笑)因为肾脏功能受损了,真正的人体的营养要进入肾脏的进不了,它只有反逆出来了,反逆出来,你一望眼睛一看就知道。但是他们那种黑色黑得没有亮,就是黑得好像炭,没有光亮,木炭。那个正常的黑人是黑得发亮,那个不是病,你不要跟他说病。那每个黑人见到都有病?这个人也很好玩,我们遇到黑人,因为我的外甥就是牙医,黑人的牙齿特别长特别硬,拔牙都不好拔,(笑)你看那个肾气多旺,真是人有颜色的,我那有白人啦、黄种人啦,我们诊所一票人在一起,我们像开联合国一样。那个所以真的是不一样,黑人的牙齿特别硬,骨头特别壮,特别大。跟白人不太一样,跟我们不一样。我们更强啦,可是我们黄种人克黑人,克他,(大笑)听我们的,所以他有力,我们有脑筋嘛。
  那如果吃东西过于苦味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而胃气乃厚,胃过于辛味。所以说这里主要讲的就是我们吃东西呢味道要调和,不能太辣太咸太酸太苦太甘都不好,都不行。那平均最好,像苦味的,比如说我们很多蔬菜,你如果蔬菜你不加佐味料,蔬菜原味是苦味,原味是苦味,当然那个是微苦了。那中药里面我们有大苦的药,当然我们是拿来入药的,平常拿来煮菜谁受得了?我如果拿中国的苦药来开个餐厅,我告诉你一个客人都没有,(笑)那个苦谁给你吃呀,要生病才会吃嘛。我们食物有两种,平常的饮食,这种就味道比较淡,我们用药物的时候是虚药,病人生病的时候药物味道就很厚,很厚重,那就是所谓的要治病嘛。
  那如果是我们呢调和这五个味道,人身体就不会有病变。我现在举个例:在...这是东海、南海,这是台湾,在中国大陆东南沿海这一带呢,人们呢嗜食酸,喜欢吃酸的,所以江浙菜醋放了很多,米醋,比如一天吃了两瓶醋都有呀,一家很会吃醋的。因为嗜食酸嘛,而酸是肝,所以在东南沿海这一带的人,都没有发现人家生胆结石,都没有胆结石的病,为什么?那酸的嘛,那过食,清得很干净,那也就是反过来,你不吃酸的,不吃醋,易患胆结石。西方呢大部分是西边,因为是苦寒,很冷嘛,那又没有靠近海边,吃海盐,吃那个青海的内陆湖的盐,所以住在这个青海旁边周围这一群人吃不到海盐。他吃的都是清盐,那这一带人比如苦寒,他那个天气很冷嘛,他喜欢味厚,厚味的人,吃的盐巴就很重,结果住在清海沿岸这一带吃这个内陆盐的人呢,都没有一个,没有一个人呢得到肾结石的。
  那商人一看这很好呀,对不对!这是读图嘛,从上面往下看,我们把醋拿到这里(青海)来卖,盐拿到这里(江、浙)来卖,就结束了。所以我们要不想得到胆结石,都吃酸的,不想得到肾结石,要吃清盐,清盐最好,海盐还不能预防肾结石。

倪海厦讲的黄帝外经是哪一本

《素问·五常政大论》。倪海厦讲的《黄帝外经》是《素问·五常政大论》,是《黄帝外经》其中的一篇,《黄帝外经》是中医学的经典之一,由《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组成。《素问·五常政大论》,是《素问》中的一篇,也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篇章之一。

倪海厦讲黄帝内经用的什么书

倪海夏衫巧讲黄帝内经用的过去黄皮书,这本黄皮书是很早以前遗留下来的一本记载着黄帝内经全卷的书籍,也是非常珍贵的一本书,很有派模历史参考价值的,尘塌缓所以倪海夏讲黄帝内经是用了一本黄皮书

王洪图黄帝内经和倪海厦的黄帝内经谁讲的好

王洪图黄帝内经和倪海厦的黄帝内经倪海厦讲的好。 1、倪海厦老师讲解的黄帝内经很深很透。 2、倪海厦老师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和扣人心弦的故事来讲《黄帝内经》,由浅入深,简单易懂。王洪图老师是学院派老师的讲法,对于非专业的同学,内容较为晦涩难懂。

倪海厦的相学理论

倪海厦讲福气的面相为: 1、观仪表  观察一个人的仪表是否威严,不但要看他的眼睛,还要兼看他的颧骨及神气。一个人相貌堂堂,端严有成,尤如猛虎下山,虎虎生威。一个人的威严,并不是他发怒发气时,而是在他非常平静的时候,和颜悦色的时候,也感觉到一股威严之气。这样的人,自然有福。  2、观厚实与精神 看一个人的身体是否厚实和有精神,就看他坐立时的情形。一个人的身体尤如万吨巨轮在巨浪中行驶,稳稳当当,摇不动,拉不走。不论是坐着,睡着,其精神状态清洁灵透,即使久久坐着不动,也不会困顿昏睡,而是愈有神气。其精神状态如日东升,直刺他人眼目;又如秋月明亮清辉。这样的人肯定贵而有福。  3、观头额 看一个人是否头圆额高。头是人的首脑,四肢的中枢。头要圆,额要高,圆头圆脑的人富裕长寿。头方的人,头顶高耸,贵为天子;额方而头顶突出,可为辅佐国家的栋梁之人;额头平圆的人富贵无比;头顶平坦的人福寿长远。  4、观人的清与浊 所谓清,是指一个人瘦而精神爽然,此为贵相。精神浑浊称为厚,此人定有大福。若浑浊中没有神采,叫软,此种人一定孤独无子,或短命早亡。  面相传统文化 中国古人认为:“相由心生,相随心天”。在他们眼里,人是万物之灵,相是人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也是自然宇宙的全息缩影。每个人的身上都蕴藏肴一切生命的信息,每个生命都是生物进化发展的积累。每个细胞都是全息整体,每个器官都可以解读出一个人全部的信息。特别是人的脸,生动地记录着其遗传及所有的经历。

黄煌和倪海厦的关系

都是中医药行业的大师。 倪海厦、黄煌两位大师善用甘草附子汤治疗痛风。 倪海厦、黄煌两位都是中医界大师,对治疗疾病方面颇有研究。

倪海厦伤寒论

推荐你学习《易演伤寒论》

倪海厦的老师是谁?

他的老师有很多,不知你是想知道那个。 对于成功的人,都有一个共性, 那就是,他们知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倪海厦的个人经历?

倪医师除诊疗、中药方剂研发,并盼将毕生绝学传承,1994年完成「天纪」。「天纪」运用易经的原理来解释宇宙之间包含天地万物的物性 , 内容包含八字、紫微斗数、风水地理、面相等命理 (「命、卜、相」)。 2004年下半年公开甄选「命、山、医、卜、相」中「医」(人纪)部份的关门弟子。并于2005年开始训练「人纪」,这项工作已于2007结束,内容来自生理学的黄帝内经、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药学的神农本草经,明朝杨继洲的针灸大成、北派真传的针刺手法等。 正进行汉朝医圣「张仲景」传世之作「伤寒论」英文版的翻译工作,以期造福不懂汉字但有心学习中医的欧美人士。 另外,并预计六十岁后,将毕生周游列国之观察与体会,以其天文地理知识与医学素养 , 重新编写「地理志」,俾利后生学习。 有传闻倪医师于2012年1月31日于睡梦中辞世,但没有确切的消息来源。倪医师本人也不辟谣,有人推测可能是为了更静心的撰写“地纪”工作。

倪海厦是什么下凡

倪海厦是扁鹊再世。 倪海厦,美国中医师,1954年生于中国台湾特别行政区,籍贯浙江瑞安,倪海杉,宁波象山企业家,1987年出生于浙江宁波象山。两人并没有什么关系,只是名字就差一个字罢了。倪海厦在美国创办汉唐经方中医诊所,曾任美国加州中医药大学博士指导教授与美国汉唐中医学院院长。 人物评价 只要是一个人各种看不惯,各种鄙视蔑视,那情志郁结是必然。倪是个好老师,但没有真正开悟,只是捡起了几片壳,而道是大海。他的东西值得一看,但正如他所说,不可尽信。 在倪海厦讲伤寒的视频中,他是说过这个问题的,首先,他的用药方式根据的伤寒,经方,用药的多少,都是根据伤寒的注释来的!所以听上去确实头头是道,但是实际效果就像是中医这个大行业一样,无法像西医那样一刀切,有效还是没效,所以要从辩证的角度去解读他的理论。

倪海厦的介绍

国际旅游文化发展研究会医师,研究中医达30年之久,并精通其它【命、相、卜、山】四项。 被喻为当代少见的【命、相、卜、山、医】五术兼备之旷世奇人。目前开业于佛罗里达州,2000年~2003年年底间,曾任职佛罗里达州卫生署中医委员会最高委员会委员,职掌所有医师鉴定资格 、更新执照 、 医师再教育计划等相关业务。曾治好许多西医认为不治之病,深获美国人民及州政府肯定,常被病患称为最后的希望「the last hope」。后因事务繁忙,不得不请辞该职务 。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