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黄帝内经》第4集 生气通天论上

2024-03-22 17:44:35蚩萸山人30:07 17.8万
声音简介

  如果是是正常,太少呢阳不及,太过呢阳太盛,从脉也可以找出阴阳的平衡点。那如果说我们从这个角度来看的时候,当我们的阴脉太盛的时候,那阴太多了太盛的时候,会顶到阳,阳会往外渗,本来只有9分,现在超过了手腕横纹头,超过1寸都要往上走。当然超过了我们称为溢脉,就是太满了嘛,溢出来了,溢出来的原因呢是因为阴太盛,把阳往外,就是我刚刚讲的,阴太盛的时候,阳就虚掉——溢脉。
  还有一种情形呢是阴虚,阴如果太虚的时候,这个脉呢会加长,所以如果我们摸到此脉超过1寸,哇怎么那么长那么长,这个往下走,超过1寸的距离以上的时候,我们称为覆脉。所谓溢脉呢,往上走;覆脉,往下走,这个就是阴阳所谓的相隔的这里讲过,反顺为逆都是内格,两个都会分开来的现象。那你不管是摸到溢脉或者是摸到覆脉,这个我们过去都称为胃气已无,已经胃气没有的脉。这是我们所谓的脉诊来看阴阳。
  在中医的观念里面认为就是说:我们人能够吸入,就是因为肝肾,就是阴。吐出呢是阳,这是心肺。所以说寸脉的地方是阳,所以心肺的位置,我们查寸都是上焦,上面的地方。那尺的部位呢都是指下焦的阴的地方,那呼和吸之间呢就是脾,脾胃属土,所以中间的这个部位呢都是讲脾胃胃气的地方,能够受纳五谷,能够藏胃气的地方,呼吸之间,所以一个是呼,一个是吸。
  那介绍到这里的时候你只要心里有这个观念就好了,慢慢慢慢我们再深入的时候,再细谈这些观念,那这是我们诊脉,脉诊在阴阳上面摸的时候,一模就摸到了。那所谓这根阳脉没了,阴脉没了,你现在知道怎么摸了,那我们后面的浮、沉、滑、涩,我们来决定它,到时候我们要介绍到这边的时候,我会告诉各位怎么叫浮、怎么叫沉,怎么叫滑,怎么叫涩。
  那如果说你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时候,从脉上就可以摸得出来,过犹不及,溢脉、覆脉都是过,太过的脉。那这里呢我就是跟诸位讲,什么叫做格,格就是溢和覆,超过了。

# 第三篇 生气通天论
  那我们继续介绍下一章节呢叫做"生气通天论",就是第三章。这个第一段呢所谓人的生之本呢,就本生于阴阳,天地阴阳之间是"六合",所谓中国人会去讲"六合",就是天地上下左右四方"六合"。那所有的我们五脏六腑的经络所有的通通跟天气都相通到的,中医的观念里面很简单,就是认为人和自然就是相通的,所以说我们一定要顺乎自然。那这个西方医学呢就不管,不管这些,他都是看形嘛,看人家就是看验血报告,中医不认为是这样的,中医认为说一定要跟自然界相通,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这个邪气伤人都是决定如何人长寿短命,长命短命的地方,那这个基本上原则呢就是我们这个这样讲。
  我们为什么说要通天气,嘴唇、下巴、眼睛、脑袋瓜后脑,脖子。我们人吸气中医的观念里面,顺着督脉从后方这是脊椎骨,脊椎骨,顺着这个气脉一路往下走,用黄色的来表示,一直下及到命门的地方,命门呢我们现在都知道在第14椎的位置是命门。命门呢到关元中间,你把它假想成一条线,当然这个经过小肠,经过肾脏经过小肠,假想成一条线,这是吸。吐的时候回头走任脉出去,不管是鼻子也嘴巴也就是从任脉出去,这是吐。所以人的一个周期呢,吸气的时候要吸到这边,吐气的时候从这边出来,所以一直是小腹在振动的,小腹在振动。那由于这个天阳进来的时候,在身体里会产生热,就是如果以西洋人来说的话,就是氧气嘛,会产生这个热,那这是肾脏是先天之本。那也意味着跟天气相通,讲了这个生气通天就在这里。为什么说生气通天,生气了,人生命之本,跟天地的气是相通的。
  那中医的认为是这样子,那西方没,就是肺在那边呼吸,呼吸就是肺嘛,他就没有想到是这样子过程,所以西医治不好肺病,当然治不好肺病了,因为你只知道肺嘛,你没有兼治其它的脏腑,所以你永远是控制,治不好的。这就是生气通天论。
## 第一节 阳气论
  15页就是介绍阳气,这一章这一段落呢,什么叫阳气,大家讲,阳气听上去好像天空和太阳的一样,如果失了阳气,人会折寿,所以呢天运当以日先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这个我们怎么解释呢?这样子。这是神阙,肚脐的位置。中医的观念里面是这样子,这个小肠的募是关元嘛,当我们的这个食物进入胃里面,到胃里面咀嚼了以后呢再进入小肠,小肠因为里面非常多的火,那小肠的火是来自心脏,心跟小肠是相通的,心之火能够下沉到小肠,是因为有肺在管它,所以肺好像一个鼓风一样,把这个热往下挤,挤到小肠里面去,那小肠里面非常热的时候,当食物的残渣跟水分进入大肠以后,你看火在下面烧,这个食物的残渣跟水在这里走,那这个水因为遇到火了就气化了,好滚呀,所以你一吐气的时候是蒸汽呀,这个水会从大肠里面再回到肺里面去。当然回到肺里面去的时候,这个是肺里面的气之所在。
  那中医的观念里面,肺主皮毛,所以全身上下的皮肤里面的津液呢是来自肺,肺里面的气呢是来自大肠,大肠的津液呢里面的水呢是来自食物的水,食物的水。那我们平常的喝的水,比如说我们在吃饭,你在吃这个吃餐点,这边在喝水,那这个水跟食物的水不一样,我们人,人体非常精密,当你一喝水下去这个水到了胃里面去以后就消化掉了,蒸化掉了,因为胃在这个小肠跟这个心脏的中间,非常的热,下去就散发掉了,发散掉了。那食物里面很多水呀,你吃那个蔬菜里面水,肉里面米里面都有水分嘛,如果没有水的话你咬不下去的,很硬的,对不对!但是这些水分呢,就混在食物,因为它混在食物里面,蒸煮就没那么快,一定要到小肠里面去,消化到大肠里面才第二次蒸化,所以食物里面的水会从大肠里面回到肺里面去,回到肺里面去。这个时候的阳气它就会走表,阳气阴而上,,阴而阳,所以能够卫外。如果说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如果说阳气你失掉,温度你很寒冷的时候,就是里寒很盛的时候。这个时候所谓里寒呢,吸纳小肠的火呢温度不够,我们称之为"里寒",里寒很盛的时候,阳气就不会那么走表,也不会上来,也不能卫外。这个起居如惊,神气乃浮,这个时候因为阳气不能够固表,不能够定在身体里面,这时候神气就会很浮动,这是第一个情形。
  如果说呢太热,刚刚是因为冷,太热,我们有寒热嘛,如果是太热的话,津液伤到了,汗烦则喘喝,肺里面的津液不够了,这个时候呢讲话,就话比较多,话很多。那这就是我们所谓的体若燔炭,汗出而散,在中医讲就是阳明症,伤寒论就是从这里出来,阳明症。因为津液受伤里面的热,所以这个时候病人出现的是什么?纯热症,纯热症,纯热症的话病毒在阳明上面。阳明就是大肠是阳明;胃是阳明。我们是两个是阳明的地方,那你津液丧失掉以后,呈现的就是胃跟大肠纯热的现象,因为津液没有了,这是阴于热。
  那你要知道它的起因是阴于热,这个时候里面的我们把这个干燥的,因为它没有水了嘛,太热了,我们把干燥的食物层清掉以后,津液它自己就会回来,自己就会回头,但我们这里只是讲原则,那张仲景从这边领悟到阳明症我们怎么治,病怎么发的。如果说...这个我们可以这样做,这里面可以这一段里面很重要,你把那个阴于寒呢,上面写个1,第一个原因正常的阳是胃外的,然后第一个伤到阳的呢是阴于寒,第二个伤到阳的呢是阴于暑,就是太热了嘛,第三个伤到阳气的呢,就是阴于湿,如果说你湿受伤,这个久坐湿地,湿非常的盛的时候,伤到阳气的时候,阳是诸阳会是头,所以头好像戴帽子一样,像东西绑到一样。病人会来跟你讲:哎哟!我怎么搞的,像头上有个东西绑到,象绳子一样。那个‘必胜’、‘忍’,绑个绳子头顶上箍子绑到,病人发这种病,这就是阳气受到湿伤,湿太盛是会伤到头面,阳气受到湿伤的时候就会有这种现象。
  当然了以后呢我们会有很多处方治症,但是你要知道这个病原从这里来的,最早的《黄帝内经》里面就有解释到,那我们知道它里面湿伤,把湿一去掉阳气就回头了,就好了。然后湿然不攘,大筋緛短,小筋弛长,就会造成这个人有这种症状,我们书上有解释的我们就尽量能够看书就可以了。緛短为拘,弛长为痿,拘挛,肌肉都萎缩掉了,因为主经呢是比较,正经很长的,在主位上面,它很多的孙络、脉络都停留在肌肉里面,所以肌肉会萎缩掉,那大筋会缩短,这个是湿伤。
  那第四个会伤到阳气的呢,气阴于气,伤到阳气,那这时候病人会产生肿的现象,所谓我们有气伤跟形伤。我们所有十二经脉里面呢,脉有脉气,气伤到的时候,我们还有形。脉的气受伤的时候,就是气就巡行的速度。那么如果受伤,这个时候呢人的形就会改变,形就会变肿。所以当你看到一个人形,外形变了,本来这个人的形状是这样子,然后突然变了,变得臃肿了,我们知道他气伤到了。那有的人是形受伤以后伤到气,什么叫形受伤伤到气?一撞到,撞了好痛呀,形受伤了对不对!伤到气了,过一下再肿起来,这就是先痛后肿,那就是形先受伤嘛,那有的人是气伤到了肿起来了,比如说他也没有什么撞击受伤,全身就开始肿,阳气就不行了,那我们要开一些阳气的药发散掉他的水分,蒸发掉,对不对!这个基本上的观念要有。
## 第二节 阳气精绝症状、湿热与疣
  16页,这一段讲的就是:阳气如果受到损害的时候,它的主要症状。你看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就是阳气本身呢,行的速度会很快的,它不会停留在一个地方的,一直在循环一直循环不断的动,不断的动。那如果说过于操劳,阳气不够的时候,阳气会耗损掉嘛,因为你耗损太多过损,这个时候人对阳气呢就会累积,在身体里面没有动能了,比如我们这样子讲,一个循环是个圆形的,他人是一个圆形不断的循环,那你有一段受伤了,他前后不能够相气的时候,它会停滞下来,停滞下来的时候,就会使人煎厥、昏厥啊,病人就不出汗了,那这个眼睛就看不到了。比如说:你看我眼睛,你可以看到我的瞳孔,看到里面的,里面一些白色的还有一些褐色的,可是呢你看不到我的视力如何。所以我们阳气有阳气我们才能够有视力,那阳气一散掉一惊厥的时候眼睛就看不清楚,所以最后在诊断的时候记得,所有官能上五官上面,我们的耳朵能够听,嘴巴能够尝味道,鼻子能够闻香臭,眼睛能够看得清楚,都是因为有阳在里面才能够有这个作为。那如果阳受伤的话,阳气不行的时候,比如说这个人跑来,我耳朵听不到,我们知道,耳朵肾脏在管嘛,他阳不行了,我们就要把肾阳补过来。眼睛看不清楚,原来眼睛很好呀,突然瞬间失明了,那么阳气短暂的受伤,有的人不是说要等到很老了,变成白内障,有时候车祸或意外怎么样,突然眼睛失明,我们知道眼睛的功能都没问题,你去查他眼睛都很可是他视力看不到,这就是阳气就煎厥在里面,被阻绝掉。我们如何让他阳气恢复,视力就会恢复。
  那第二行你看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那你一生气的时候,我们人生气需要很多的能量才能生气,这个时候阳气整个往上冲,冲到整个头面上来的时候,眼睛也红了,整个脸都变红了很生气。那这个时候就会产生昏厥的现象。很多人就是一动怒一发脾气当场就中风啊当场就发心脏病。那有的人阳气不足的时候伤到筋络,伤到我们筋络,那造成,我们的筋,筋骨的筋,如果阳气不够的时候,我们就没有办法控制它,手就在抖,没有办法控制它,它不听你的话,这就是所谓阳,所以中医的观念就是你能够指挥它能够有运动,那个都是神不是形,你看到的手是形嘛,但你不能动,他的阳有问题。简单讲就是这样子。
  这个里面有一点很好玩,他说汗出偏沮,使人偏枯,当你阳气受损的时候,那你汗不断流出来,接着会萎缩,你看那个萎缩病的人,肌肉都是萎缩掉了,他汗一直会流不止,不容易止汗,我们这堂课上到这里,我们休息一下。
  下面一句话就是解释了一个很简单的病,汗出见湿,乃生痤疿就是我们所谓的疣。当你出汗的时候,你看皮肤上身上都是疣,疣哪里来的?就是你流汗出来的时候,又遇到湿气。比如说现在外面是阴雨蒙蒙,那你在跑步流汗,外面就接触到湿气,那这个湿气跟你的汗停留在皮肤表面上一段时间以后产生的就是疣,当然了疣不是什么重病,大的问题,但是中医的定义是这样的,疣这么来的。那当然了西医说这个什么病毒样子,所以你一定要记得,当你汗流出来的时候,要拿毛巾擦干,所以你如果运动或者怎么样,你带个毛巾,汗流出来马上把它擦干,不要在皮肤上停太久,当你汗水流出来的时候,遇到外面的空气里面的湿气,那比如说我们到西头,西头去晚上那个露营,早上起来的时候阴雨蒙蒙很漂亮,对不对!你在山里面走又流汗,又接触到外面的雾气湿气产生就是疣,中医的定义是这样子。
  那高梁之变,足生大丁,那就是吃太好的食物,吃太营养的,脚就会生那个丁疮、脓疡。受如持虚,劳汗当风,寒薄为皱,郁乃痤,那这种皮肤病呢通通是属于这种流汗的时候,遇到的这个湿气或者遇到寒气,遇到湿气呢生的疣,遇到这个寒气的话,皮肤上起一些红疹好像青春痘一样这种皮疱,化脓呀。这个举例给你听,比如说有的人呢奇怪老师我这个屁股上都生疮,生那个痘子,生很大的痘子,因为他平常坐那面坐很久,那坐汗很多呀,是不是流汗,那流汗,那他坐的地方又比较潮湿,就开始生。所以说你们如果坐在那边的时候,常常要站起来,坐一个小时呀站起来走一走,不要坐太久。那如果你坐很久的话,会出汗,出汗后再遇到如果你的环境里面比较潮湿,这是。还有一种呢太冷,你一出汗又遇到冷也会,这里面有受湿有受寒都有。
## 第三节 阳气之开合
  17页,这个呢阳气者这一段呢提出来就是:运动呢,早上做运动,晚上不要做运动。而你晚上在那边运动那边打易筋经不所以少林寺的和尚都是清晨起来在练易筋经,没有人晚上在练的。阳气,如果你把阳气练得很纯净,就会有神。柔则养经,阳气很柔和的时候,经络,我们的经都会很柔和,而不会抽筋呀。开阖不得,寒气从之,那如果说阳气该开的时候不开,该阖的时候不合,寒气从之乃生大偻,就是会得佝髅,弯,就是人弯过来,这就是阳气呢开合不好,寒气趁这个阳虚的时候跑到身体里面来。
  这些所谓陷脉为瘘,留连肉,腠俞气化薄,传为善畏及为惊骇,这个呢都是,当阳气不守的时候,邪气传到身体里面去——传到脏里面去的时候,传为善畏及为惊骇,情志上面有问题,我刚刚讲过,过喜、过怒、过忧、过悲、过恐,这些都是内脏在管。那如果善畏及为惊骇,内脏脏器受伤了,脏器受了伤。那脏器这个我们的阳气还有一个“营”气,阳呢我们也可以称为"卫"。中医呢在《黄帝内经》里面常常用"营卫"这两个字。卫呢,讲的就是气;营呢,讲的就是血。讲的就是血这两个东西,那气和血这两个字平衡的状态之下,如果我们摸脉,诊脉,当你摸到脉的时候,你要去摸他的血的时候,你是摸他的脉,这个脉很粗一个,你摸上去的时候是感觉他的脉里面的东西,这是摸他的血。脉外是气,外的外面是气,脉内是血,所谓脉外呢你就感觉到他的动能,他的强度,他的弹性,柔和最好,刚强都不行。柔和代表阳气很顺,阴阳很调和的时候才会这个脉。那里面如果老师我按一下,这个脉好像菜市场卖的那个三芯葱,很贵的那个葱。葱绿的地方中间是空的,对不对!那是中空的脉嘛,如果脉像葱白的部分——摸到葱白的部分那中间是实。你摸摸葱你就可以虚辩证实出来了,就可以知道脉里面的情形如何。如果你说:老师我摸不出来没关系,你抓把葱来,眼睛闭起来,摸到葱的叶子跟摸到葱白的地方,你都分不出来的话,那这是没有办法!人的脉就跟那个一模一样。一模,“老师这个是实的葱,那个是虚的葱”,那就是葱的叶子的地方。
  所有身上的肌肉里面产生的痈疽,比如说我们产生的脓疡,化脓一块。包括比如说我们的那个褥疮,病人躺在那边躺很久,那个中风的病人躺在那边两个礼拜,忘掉给他翻身,医院里面常常会这样子,因为医院里面他只有号码,没有人啊,对不对!那忘了那个人是中风的,躺在那边不动,那个人也不懂呀,就一直面朝上躺在那边,躺了两个礼拜以后后面就生个大疮出来得褥疮了,褥疮以后大到可以开门一样打开来,打开来里面都烂掉,然后再换药,褥疮呀,为什么会这样子?就是阳气不行,因为躺在那边嘛,阳气不行,阳气不行的话阴就会累积在那边,阴跟阳是平行的,当你阳气不动的时候,阴就会累积在那边,那累积久了以后里面的湿就很多,化脓了,这个生病变。
## 第四节 神(心)、魂(肝)、魄(肺)
  这里的中医讲的魄,就是讲的肺,中医认为。

倪海厦讲的黄帝外经是哪一本

《素问·五常政大论》。倪海厦讲的《黄帝外经》是《素问·五常政大论》,是《黄帝外经》其中的一篇,《黄帝外经》是中医学的经典之一,由《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组成。《素问·五常政大论》,是《素问》中的一篇,也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篇章之一。

倪海厦讲黄帝内经用的什么书

倪海夏衫巧讲黄帝内经用的过去黄皮书,这本黄皮书是很早以前遗留下来的一本记载着黄帝内经全卷的书籍,也是非常珍贵的一本书,很有派模历史参考价值的,尘塌缓所以倪海夏讲黄帝内经是用了一本黄皮书

王洪图黄帝内经和倪海厦的黄帝内经谁讲的好

王洪图黄帝内经和倪海厦的黄帝内经倪海厦讲的好。 1、倪海厦老师讲解的黄帝内经很深很透。 2、倪海厦老师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和扣人心弦的故事来讲《黄帝内经》,由浅入深,简单易懂。王洪图老师是学院派老师的讲法,对于非专业的同学,内容较为晦涩难懂。

倪海厦的相学理论

倪海厦讲福气的面相为: 1、观仪表  观察一个人的仪表是否威严,不但要看他的眼睛,还要兼看他的颧骨及神气。一个人相貌堂堂,端严有成,尤如猛虎下山,虎虎生威。一个人的威严,并不是他发怒发气时,而是在他非常平静的时候,和颜悦色的时候,也感觉到一股威严之气。这样的人,自然有福。  2、观厚实与精神 看一个人的身体是否厚实和有精神,就看他坐立时的情形。一个人的身体尤如万吨巨轮在巨浪中行驶,稳稳当当,摇不动,拉不走。不论是坐着,睡着,其精神状态清洁灵透,即使久久坐着不动,也不会困顿昏睡,而是愈有神气。其精神状态如日东升,直刺他人眼目;又如秋月明亮清辉。这样的人肯定贵而有福。  3、观头额 看一个人是否头圆额高。头是人的首脑,四肢的中枢。头要圆,额要高,圆头圆脑的人富裕长寿。头方的人,头顶高耸,贵为天子;额方而头顶突出,可为辅佐国家的栋梁之人;额头平圆的人富贵无比;头顶平坦的人福寿长远。  4、观人的清与浊 所谓清,是指一个人瘦而精神爽然,此为贵相。精神浑浊称为厚,此人定有大福。若浑浊中没有神采,叫软,此种人一定孤独无子,或短命早亡。  面相传统文化 中国古人认为:“相由心生,相随心天”。在他们眼里,人是万物之灵,相是人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也是自然宇宙的全息缩影。每个人的身上都蕴藏肴一切生命的信息,每个生命都是生物进化发展的积累。每个细胞都是全息整体,每个器官都可以解读出一个人全部的信息。特别是人的脸,生动地记录着其遗传及所有的经历。

黄煌和倪海厦的关系

都是中医药行业的大师。 倪海厦、黄煌两位大师善用甘草附子汤治疗痛风。 倪海厦、黄煌两位都是中医界大师,对治疗疾病方面颇有研究。

倪海厦伤寒论

推荐你学习《易演伤寒论》

倪海厦的老师是谁?

他的老师有很多,不知你是想知道那个。 对于成功的人,都有一个共性, 那就是,他们知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倪海厦的个人经历?

倪医师除诊疗、中药方剂研发,并盼将毕生绝学传承,1994年完成「天纪」。「天纪」运用易经的原理来解释宇宙之间包含天地万物的物性 , 内容包含八字、紫微斗数、风水地理、面相等命理 (「命、卜、相」)。 2004年下半年公开甄选「命、山、医、卜、相」中「医」(人纪)部份的关门弟子。并于2005年开始训练「人纪」,这项工作已于2007结束,内容来自生理学的黄帝内经、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药学的神农本草经,明朝杨继洲的针灸大成、北派真传的针刺手法等。 正进行汉朝医圣「张仲景」传世之作「伤寒论」英文版的翻译工作,以期造福不懂汉字但有心学习中医的欧美人士。 另外,并预计六十岁后,将毕生周游列国之观察与体会,以其天文地理知识与医学素养 , 重新编写「地理志」,俾利后生学习。 有传闻倪医师于2012年1月31日于睡梦中辞世,但没有确切的消息来源。倪医师本人也不辟谣,有人推测可能是为了更静心的撰写“地纪”工作。

倪海厦是什么下凡

倪海厦是扁鹊再世。 倪海厦,美国中医师,1954年生于中国台湾特别行政区,籍贯浙江瑞安,倪海杉,宁波象山企业家,1987年出生于浙江宁波象山。两人并没有什么关系,只是名字就差一个字罢了。倪海厦在美国创办汉唐经方中医诊所,曾任美国加州中医药大学博士指导教授与美国汉唐中医学院院长。 人物评价 只要是一个人各种看不惯,各种鄙视蔑视,那情志郁结是必然。倪是个好老师,但没有真正开悟,只是捡起了几片壳,而道是大海。他的东西值得一看,但正如他所说,不可尽信。 在倪海厦讲伤寒的视频中,他是说过这个问题的,首先,他的用药方式根据的伤寒,经方,用药的多少,都是根据伤寒的注释来的!所以听上去确实头头是道,但是实际效果就像是中医这个大行业一样,无法像西医那样一刀切,有效还是没效,所以要从辩证的角度去解读他的理论。

倪海厦的介绍

国际旅游文化发展研究会医师,研究中医达30年之久,并精通其它【命、相、卜、山】四项。 被喻为当代少见的【命、相、卜、山、医】五术兼备之旷世奇人。目前开业于佛罗里达州,2000年~2003年年底间,曾任职佛罗里达州卫生署中医委员会最高委员会委员,职掌所有医师鉴定资格 、更新执照 、 医师再教育计划等相关业务。曾治好许多西医认为不治之病,深获美国人民及州政府肯定,常被病患称为最后的希望「the last hope」。后因事务繁忙,不得不请辞该职务 。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