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行017 绿端砚和宋代鎏银流星锤2

2021-12-03 17:12:22苏丽羊07:23 1万
声音简介



银鎏金原理?

鎏金是一种金属加工工艺,亦称“涂金”、“镀金”、“度金”、“流金”,是把金和水银合成的金汞剂,涂在铜器表层,加热使水银蒸发,使金牢固地附在铜器表面不脱落的技术。 所谓“银鎏金”,即在银质器具上以鎏金之法加以装饰。 925银因为非常容易氧化,所以经常用镀白金或黄金、铂金来作保护,且此也提升了外观的亮度。但因为它只是表面镀了金层,所以它的生命力远不及白金。镀白金或黄金、铂金的表面处理是一项相当专业的工艺,概分为直镀或镀若干层的,除直接影响光泽度与质感,镀后抛光技术更直接影响成品的优劣。

鎏银是什么意思

鎏银的意思是镀银或包银的行为或过程。 鎏银指的是镀银或包银的流程,鎏银技术是一种热加工技术,这种技术自汉代就开始出现,它虽然本质上可以说是一种镀银的技术,但是鎏银的工艺和镀银的工艺有一点不一样,因为鎏银技术是将纯银研磨成细粉,再经过高温处理,然后把银刷在器具表面,所以鎏银是纯银。 鎏银也叫镀银,是一种热加工技术,汉代就已应用,用纯银研磨成细粉,然后采用特殊的鎏银工艺将银刷在器具表面誉拍磨的,工艺特点是极稀薄,成本较低,具有杀菌效果,用来保存食物,缺点是时间长了会磨损掉。 鎏银过程 1、将黄金锻成金箔,剪成碎片,放入坩埚内加热至400oC左右,然后倒入汞,以搅动使金完全溶解于汞中,然后倒入冷水中使冷却,逐成为银白色泥膏状的金汞庆斗合剂,这种液体俗称为金泥,此一工艺过程通称“煞(杀)金”。 2、用磨炭打磨掉铜饰件器表面铜锈后,用涂金棍沾金泥与盐、矾的混合液均匀地抹在被器物表面,边抹边推压(现代匠师称此手法为“拴”,三分抹七分贺备拴),以保证金属组织致密,与器物粘附牢固。此一工艺过程通称“抹金”,涂在欲镀铜饰件表面。

端砚的故事

端砚,中国四大名砚之一。那你知道它名字的由来吗? 传说,端州有个梁秀才,日夜苦读,却年年落榜,于是忧思成疾,一病不起。临终前,他把自己的一块端砚和旧书给了儿子,并表示希望儿子能够继承父志,考取功名。从此,他的儿子日夜苦读,用着他父亲留下来的端砚,每天练字,写文章。 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儿子中了举人。21岁时,他带着那端砚和父亲的期望进京赶考。 考试时,天寒地冻,滴水成冰,考场上,很多人的墨都结成了冰,唯有他的端砚,依然如常,只见他下笔行云流水,一挥而就。 最终,他如愿以偿,金榜题名,进士及第,实现了父亲的遗愿。 提起考试,他总说:“没有了那方端砚,就没有他的现在”。 于是,他将那方端砚珍藏,并作为传家宝传承,从此,端砚的名声大噪。

端砚的成名有怎样的传说?

话说唐贞观年间,有一年,一位广东的举子上京应试,当时京城长安正值大雪纷飞。考试那一天,这位举子带着端砚进了考场,因天寒地冻,手脚都有些麻木了。 考试开始了,考生在考场里都在紧张地磨墨,但刚磨好,蘸墨挥笔之际,墨汁却冻结成冰,弄得他们无计可施,只好拼命地向砚台呵气,写写停停。 监考官见状也直摇头,爱莫能助。就在这时,一个监考官却像发现奇迹似的,站在广东那位举子面前,只见他按笔疾书,砚里的墨汁不仅没有冻结,还油润生辉。 监考官越看越感到惊奇,考试刚结束,他马上从这个考生手里将砚拿出过来,左看右看,并亲自蘸墨挥笔,写出来的字墨迹鲜艳夺目,监考官爱不释手。 监考官一问,才知道这是端州出产的砚台。这位监考官将此砚视为奇宝,并立即启奏皇上。皇帝看过后,试用了一下,果然不错,龙心大悦,于是便将端砚列为贡品。从此,端砚也就名扬天下了。

端砚有哪些?

端砚坑口众多,石质差异也非常大.一般来讲,最好的端砚是上三岩,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老坑.坑仔岩.麻子坑.最常见的也是最实用的是宋坑砚,下墨快,但墨较粗.具体说清楚端砚不是三言两语的问题,总之端砚被誉为名砚之首是有道理的.

端砚是什么

应该是文房四宝中的其中之一。

有哪些有关端砚的故事

米芾爱砚 米芾爱砚几达狂颠地步。他做书学博士的时候,有一天,宋神宗与蔡京在艮岳这个地方谈论书法,宋神宗召米芾来,令他“书一大屏”,并指定要用御案上的端砚。 米芾接过文房四宝,一挥而就,字字如珠玑,获得满堂喝彩。米芾趁机捧着端砚,跪着对宋神宗请求说:“皇上,这砚您已经赐给臣用过了,现在不能够忍受再进御还给皇上吧……”宋神宗听后,哈哈大笑,随后便将这块珍贵的端砚作为奖赏赐给了米芾。 米芾捧着端砚,高兴万分,手舞足蹈,“余墨沾渍袍袖”也在所不惜。宋神宗见状,对蔡京说:“颠名不虚得也。”米芾的“颠态”显出他对端砚的无比钟爱之情。 麻子坑的由来 清代乾隆年间,端州有个石工叫陈麻子,他不仅有采石的专长,还喜欢打猎。 有一次,陈麻子在德岩采石,突然在树丛中发现一只野兔,陈见甚喜,急起追之,野兔向一堆野草灌木丛中窜去。陈麻子拨开树丛,发现里面有一个水洞,野兔究竟哪去了?陈麻子跳下洞中,水浸到胸部。他感到很奇怪,心想难道兔子会潜到水里? 他为了弄清洞内情况,便把伙伴们叫来,齐心合力,花了20多天时间将洞水汲干,发现洞中的石同宣德岩的砚石很相似,不仅石质幼嫩,而且一块小小石璞便有石眼五颗之多。他们马上将此石雕刻成砚,并命名为“五星砚”。 这方砚台,论石质仅次于水岩、坑仔岩砚石,而高于其它各岩。因这里是陈麻子发现的,于是称此岩为“麻子坑”。从此,麻子坑以石质优良而闻名于世。

端砚怎么来的

端砚自唐朝初年开始生产。不过,当年的端砚纯粹是文人墨客书写的实用工具,石面上无任何图案花纹  端砚 装饰,显得粗陋、简朴,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云:"内邱瓷瓯,端州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   后来到了唐朝中叶,一天一老砚工路经端溪时,看见有两只仙鹤飞落溪水之中,久而不起,于是心生疑窦,张网捞捕,但捞起的却是一块石头!不过,这块石头十分奇异,上有裂缝,不时发出鹤鸣声响,老砚工顺着裂缝把奇石撬开,奇石竟一分为二,化作两只砚台,砚边各有一只仙鹤伫立在苍松之上。消息传开,砚工们纷纷仿制,或各展其艺,在砚台上雕以各种图案花纹。这大概就是端砚从实用品变为实用工艺品之始。   在唐代初期广东肇庆(古称端州)东郊羚羊峡栏柯山的端溪一带,就出现了依靠采砚石、生产端砚为生的劳动者。这里,滚滚东流的西江水,穿峡而过,直奔南海。夹岸丛山峻岭,气势磅礴,重岩叠翠。端砚名坑中的水岩(老坑)、坑仔岩、麻子坑、朝天岩、古塔岩、宣德岩就错落的分布在这风景如画的环境中。生产的端砚慢慢地成了肇庆独有的工艺美术品;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并得到达官贵人和帝王将相的赏识。宋朝开始把端砚列为“贡品”,蜚声中外。

主人公是宋砚

《桃运神戒》

端砚的识别

我想问大家谁知道山东的画家张东来先生和他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