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宏、薇娅,与曾国藩的十二条军规

2021-12-21 22:08:25剑道204912:30 26.1万
声音简介

王力宏、薇娅,与曾国藩的十二条军规


大家好,欢迎大家收听剑道,我是环球时报的李剑。


今天咱们来闲聊一个话题,就是最近如烈火烹油般炙热的王力宏和薇娅的事。之所以决定蹭这个热点,是因为心里着急。我为什么着急呢?我又不需要挽救自己的形象,咱本身就形象好、气质佳;也不用一边哭一边交罚款,因为我看着她那么多罚款,我都眼晕。我着急是因为这两个大瓜一砸出来,所有的媒体、自媒体又是一拥而上,有解读刑法的、有解读税法的、有研究生理卫生的、有搞心理咨询的,还有专门练遣词造句的。其实,百花齐放是好事,咱们老说看热闹不嫌事大。但我觉得,这两个人可能曾经是好多中国青少年的偶像。从这个角度来看,事情就不那么简单了。


大家可能都知道,王力宏出身于学霸世家,他奶奶的亲爹是海军名将许凤藻,参加过武昌起义、北伐和抗日。那个离得太远,咱们就不提了。他的三个舅老爷,也就是奶奶的兄弟都是教授,他奶奶毕业于清华大学,爷爷奶奶是同学,二奶奶毕业于西南联大。他爸爸,就是这次手写控诉信,指责前儿媳妇的那位老人,是台大医学系高材生。妈妈毕业于台湾政治大学。王力宏的大哥、大嫂,表哥、表嫂,弟弟、弟妹都是耶鲁、哈佛、麻省理工、芝加哥等等这些大学的硕士和博士。据说,王力宏他妈以前包办儿子的一切事务时,连招聘都只招高学历和名校生。王力宏则是学霸型歌手,形象、气质、人设以前都很受欢迎。


而薇娅本名叫黄薇,是草根出身,以前是在动物园练摊起家的。她是直播带货大潮的幸运儿。这两个人对于孩子们来说充满了诱惑,无论是书香门第的歌手,还是白手起家的网红。


那么咱们应该怎么来看这种偶像的崩塌呢?关于具体的人、具体的事,是非自有公论。我想谈的是一个字——觉,就是觉悟的觉。这个字在中医和佛教里都很重要。什么是觉呢?我认为就是你对于自身和外界的感知能力。相关的词有很多,你比如说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感觉、直觉等等。从中医的角度来讲,现在我们最大的问题,是与生俱来的觉,出现了钝化的问题。大家想想,手机是不是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器官了,那叫拿得起、放不下。除了手机以外,我们的精神世界还面临着每时每刻都存在的各种扰动。在很多年以前,我去台湾采访。当时正赶上岛内刚刚选举完,我很兴奋,到处托人帮我联系采访对象,像什么柯文哲都联系好了,但因为种种原因最后没采成。那个时候还见了朱立伦,收到了一些县市长送来的点心。点心虽然是甜的,但心是苦的。因为作为一个记者,最想得到的是一次机会难得的采访,最执着的是自己笔下的文字。有一天本来说去两蒋园区,结果车走到一半不走了,改为参观一个小水库,那个水库来回溜达一圈十分钟,我们在那呆了一个半小时,实在是无聊,我就跟水库边上的蒋介石铜像聊了半天。之所以会这样,也是因为要去的地方从国民党执政,变成了民进党执政。总之,心里各种纠结与郁闷。后来,心境的改变发生在高雄的佛光山。它是台湾最大的佛教道场,是星云大师几十年前推着三轮车,一砖一瓦建立起来的。我去的时候,正好赶上大陆的重要人物到访,结果就听了一场星云大师的讲座。讲座结束以后,我们团的人抢着上去跟大师合影,我就出门散步。走来走去就到了一个小佛殿前,佛殿前青砖漫地,也没有灯,黑乎乎的。只有殿中有微弱的灯光和一个和尚。我当时觉得自己特别需要这种黑暗和安静,就一屁股坐在青砖上,闭着眼放空自己。后来又想到星云大师说的一句话——他说,世间纵有万千争执,当年,我从大陆迎佛骨舍利入台的时候,几百万台湾人民跪接。就算什么都被割断了,我们的文化和血脉是割不断的。在那样一个环境下,想到星云大师的这些话,我禁不住虎躯一震。现在想来,似乎是自己的觉被唤醒了。此后,心胸豁然开朗,在金门还见到了著名诗人余光中老师。余老师个子不高,特别瘦,但老人目光中的那种坚定,令我们肃然起敬。没有这种坚定,就写不出那首乡愁。


这就是觉的力量,包括佛教所说的自觉、觉他、觉醒和觉悟。特别是到觉悟这个层级,是很难依靠外力来实现的。近代以来,公认的思想家和觉悟者,是号称大清中兴第一名臣的曾国藩。曾国藩的出身不如王力宏,从爷爷那辈往上倒,整个家庭五六百年都没出过秀才。智商和情商不如薇娅,一生靠结硬寨、打呆仗,通达仕途,创立湘军,挽狂澜于既倒。他说过一句话,叫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其实,王力宏和薇娅都栽在了第三句话上,他们与天地斗巧。根本原因是复杂的外部环境使他们失去了自觉的能力,反而产生了很多错觉。


咱们这里所说的自觉,并不是自愿的那个意思,而是感知自我的能力。从小处说,你有没有感知过你的身体?从大处讲,你有没有问过自己,此生的意义。在这里,我建议大家可以试试站桩,就是练武或者强身的时候,最常见的那种,不会的人上网一搜就知道了。我以前站桩的时候,有一种和自己身体对话的感觉。问题大的时候,没站一会,就两眼酸疼、泪流不止。经常站站桩,你的觉就会变得灵敏,头脑会更加清醒。如果老刷手机,就会头昏脑胀。


那么曾国藩如何培养自己的觉呢?他给自己定下了12条规矩,专门研究曾国藩的张宏杰先生称之为十二条军规。第一是敬,就是尊敬的敬,叫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清明在躬,如日之升。清明在躬,就是光明正大,头脑清醒。第二是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验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第三是早起。第四是读书不二,就是一本书没看完,不看其他书。第五是读史,也就是读史书。这件事他一直坚持到生命的最后时刻。第六是谨言。第七是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第八是保身,所谓节劳、节欲、节饮食。第九是日知所亡。就是每天读书,记录自己的心得。第十是月无忘所能。是每月作诗文数首,以检验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养气之功。第十一是作字,就是写毛笔字。第十二是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可能有的朋友觉得这十二条军规对现代人没有什么借鉴意义,也做不到。但是我认为,咱们应该与时俱进。曾国藩这样约束自己,是为了学作圣人。我们现在基本上没有这个诉求。但是他的十二条军规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收敛心神的重要性。只有平常收敛心神,才能在关键时刻集中精力办大事。而当今社会,收敛心神和自觉又是最难的。当年,曾国藩如果不下如此苦功,就不会有后来的大彻大悟。那么心神,有收就有放。曾国藩放在何处呢?在去世的前三天,他在日记中写道:余精神散漫已久,凡遇应了结之件,久不能完,应收拾之件,久不能检,如败叶满山,全无归宿。通籍三十余年,官至极品,而学业一无所成,德行一无可许,老大徒伤,不胜悚惶惭赧[nǎn]。也就是说,曾国藩在临终之前,认为自己为官已至极品,但为学,一无所成。这就是谥号“文正,被后世称为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曾国藩。


其实今天聊这个,也是由感而发,希望大家特别是同学们,能通过这期节目,懂得什么叫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好,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欢迎大家订阅剑道,让认知,更深一点。


二十二条军规是什么

简述《二十二条军规》的主要内容

"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catch22

著名的22条军规是什么?

1、无条件执行;2、工作无借口;3、细节决定成败,4、以上司为榜样,5、荣誉原则,6、受人欢迎,7、善于合作,8、团队精神,9、只有第一,10、敢于冒险,11、火一般的精神,12、不断提升自己,13、勇敢者的游戏,14、全力以赴,15、尽职尽责,16、没有不可能,17、永不放弃,18、敬业为魂,19、为自己奋斗,20理念至上,21自动自发,22立即行动。

到底是第二十二条军规还是第二十三条军规

《第二十二条军规》和《第二十三条军规》是两本小说都是约瑟夫海勒写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暗喻“不可逾越的障碍”,第二十三条军规暗喻根本不存在

曾国藩家风家规家训

曾国藩家风家规家训: (吾)所欲常常告诫诸弟与子侄者,惟(吾祖父)星冈公之八字、三不信及余之八本三致祥而已。八字曰:“考、宝、早、扫、书、蔬、鱼、猪”也。三不信曰:“药医也,地仙也,僧巫也”。八本曰“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言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做官以不爱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三致祥曰:“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

曾国藩家风家规家训?

1·周公的《诫伯禽书》 2·司马谈的《命子迁》 3·诸葛亮的《诫子书》和《诫外甥书》 4·颜之推的《颜氏家训》 5·唐太宗的《诫皇属》 6·包拯家训 7·欧阳修的《诲学说》 8·袁采的《袁氏世范》 9·朱柏庐的《朱子家训》 10·李毓秀的《弟子规》

曾国藩的家风家规家训是什么

曾国藩家风家规家训: (吾)所欲常常告诫诸弟与子侄者,惟(吾祖父)星冈公之八字、三不信及余之八本三致祥而已。八字曰:“考、宝、早、扫、书、蔬、鱼、猪”也。三不信曰:“药医也,地仙也,僧巫也”。八本曰“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言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做官以不爱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三致祥曰:“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 曾国藩的祖父曾星冈,认为“子弟之贤否,六分本于天生,四分由于家教”,并订立家训严格要求曾家儿孙遵守。曾国藩成名后,将其祖父的家训浓缩成“四字八句”诀,即“书蔬猪鱼,考宝早扫,常说常行,八者都好;地命医理,僧巫祈祷,留客久住,六者俱恼”。古人的家训听起来拗口,乍一看还不得要领。但逐字逐句解读,这段给曾家后人带来福祉的朴素而又严格的家训却意味深长。  书,就是读书。自古至今,只有读书最能提升个人素质品质,也是让人温良恭俭让,成就儒家传统美德必经之路。 蔬,就是耕地种菜。通过下地劳动,从而自给自足。 猪,就是开圈养猪。既能调剂家庭生活品质,还能通过养猪解决一些日常必需品的费用。 鱼,就是养鱼。通过养鱼来修身养心、提升个人品味。 这四种事,其实都是百姓寻常人家的居家之事,有子孙在读书,地里有菜,田里有粮,圈中有猪,塘里有鱼,看起来就是一派耕读传家的乡村乐居图。 考,古代指及时祭祀,敬奉祖考,作为一个人要了解自己的身世,首先不能忘了先祖。 宝,就是要做到邻里和睦,与周围人和善相处、在社会上学会与人相处,那就是无价之宝。 早,就是早睡早起,让生活有一个规律,既是生活的好习惯,也会影响一个人将来工作上的良好作风。 扫,不是简单的扫地,而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一“扫”,既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性,又养成清爽端正的生活品质,还彰显了居家的品味。 这四种事,又是在居家之外,培养一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和社会认知的必备之事。

曾国藩为何能完胜太平军

这个问题很大,涉及到战略、组织、战术、技术、财力等多方面原因 先说战略,就是那句话:战略应正确而胜利 曾国藩的战略就是顺着长江节节推进,目标就是南京,不管出现什么情况,他都坚定不移地按照既有战略走,实现了聚焦。 看看他的步骤,先是江西的拉锯中获胜,获得长江中游控制权,接着攻打安庆,围了整整一年,安庆失守后,太平天国就彻底没有战略回旋余地了 反观太平天国,始终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先是西征,一度占据上风,可之后天京事变,主力回收。然后石达开转向浙江方向,再然后陈玉成经营安徽、湖北;李秀成主打浙江,大家力量分散,各管各的 再说民心,曾国藩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获得了更大的支持 三说组织,曾国藩建军的思想实际上就是儒家的裙带加戚继光的招兵。内部师生、佃户与财主的关系形成了内部军官团的稳定,按照戚继光的原则招农夫,保障了基本队伍的稳定 反观太平天国,广西老骨干逐步消耗,之后新兵太多,指挥弥散(后期几百个人也可封丞相),自然不是对手 四说战术,曾国藩讲究结硬寨,打呆账,步步为营。太平军缺乏攻坚手段,又无法通过运动战调动对方,结果就是逐步压缩 五说武器,湘军更有保障一些 综合下来,自然湘军获胜

求西点军校的21条军规、

西点军校的22条军规: 军规1:无条件执行 军规2:工作无借口 军规3:细节决定成败 军规4:以上司为榜样 军规5:荣誉原则 军规6:受人欢迎 军规7:善于合作 军规8:团队精神 军规9:只有第一 军规10:敢于冒险 军规11:火一般的精神 军规12:不断提升自己 军规13:勇敢者的游戏 军规14:全力以赴 军规15:尽职尽责 军规16:没有不可能 军规17:永不放弃 军规18:敬业为魂 军规19:为自己奋斗 军规20:理念至上 军规21:自动自发 军规22:立即行动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