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曹家逆子1405魏延袭新野

2021-12-26 07:30:31全勇08:19 2.9万
6元开会员,免费听
购买 | 0.10 喜点/集
声音简介

《延禧攻略》中,魏璎珞是如何实现的逆袭呢?

魏璎珞刚进宫的时候就是一个小宫女,但是依然没有放弃自己,一直努力提升自己,所以才会获得了很多人的喜欢。

曹魏和战国时代的魏国

貌似没什么关系吧

蜀汉大将魏延宁愿被冤杀,为何都不投奔曹魏呢?

因为他没有想过投降曹魏,当时魏延受到刘备重用,一直想做一番事业,所以没有投降曹魏。

三国演义中 魏延

魏延(?-234年),字文长,义阳(今河南桐柏)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刘备器重。刘备入川时因数有战功被任命为牙门将军,刘备攻下汉中后又将其破格提拔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镇守汉中,成为独当一方的大将。魏延镇守汉中近十年,之后又屡次随诸葛亮北伐,功绩显著。期间魏延多次请诸葛亮给他统领一万兵,另走一路攻关中,最后与诸葛亮会师于潼关,如同韩信的例子,但诸葛亮一直不许,因而认为自己无法完全发挥才能,心怀不满 。与长史杨仪不和,诸葛亮死后,两人矛盾激化,相互争权,魏延败逃,为马岱所追斩,并被夷灭三族。

魏延儿子是谁

 我只找到了他的一个儿子姓名魏猛  魏延当初给儿子起名字的时候可能希望他将来能继承父业勇冠三军,但谁成想这个魏猛却天生一副小胳膊小腿,打小娇生惯养,细皮嫩肉的,根本不是习武的料。后来请来私塾先生想教他学文,意思是说当不成将军好歹也弄个参军之类的,可一年之内请了十六个师傅,没一个能教得了。军师曾经说过,魏猛是典型的朽木不可雕也。

魏延有几个孩子

按照《三国志》陈寿所述原文,是这么说魏延的下场的“延(魏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杨仪)遣马岱追斩之,致首于仪,仪起自踏之,曰:‘庸奴!复能作恶不?’遂夷延三族。”

魏延有几个儿子?

  至少有两个,长子魏昌,次子魏荣。   魏昌作为魏延长子,随其父与诸葛亮参加六出祁山的北伐战争,在第六次北伐过程中,诸葛亮不幸病逝于五丈原,并做下了弃魏延于汉中的决定。魏延气愤,先于大军南下,由于与杨仪积怨太深,便一路烧栈道、毁浮桥,以致杨仪于死地。这时两人互相诬其对方谋反,但大家都不相信魏延,杨仪便把握时机,派出王平与马岱追杀魏延。王平追上魏延,说了魏延的不对(当然他并不想谋反),魏延的士兵就觉得再跟着他不对,就一哄而散,仅剩数十名亲将与魏昌跟随魏延。马岱斩杀魏延,并消灭其残部,魏昌就死了。   朝廷下令夷魏延三族,其弟魏容受牵连被诛,魏氏灭门,后平反昭雪,于汉中为魏延建墓。

三国魏延

子午谷奇谋在当时应该是可行的,毕竟曹魏方面在子午谷并没有派重兵把守,夏侯茂又不是大将之才,突袭过去,成功的可能性很大。但话说回来,问题是也有不确定因素,万一攻不下来,郭淮的部队近在咫尺,跑过来增援的话,魏延的5000士兵将全军覆没。诸葛亮的谨慎不是没道理。 最后说一句,战场上形势是不可预料的,错过一次机会,就很难有第二次机会了。当魏军知道蜀国的计谋后,很快就向子午谷附近派了重兵把守,可惜蜀国再也没有冒险的机会了,诸葛亮终其一生都没有越过陈仓这道防线。

关于魏延的四字成语

刚愎自用 [拼音]gāng bì zì yòng [释义]愎:任性;刚愎:强硬回执;自用:自以为是。十分固执自信,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出处]《左传·宣公十二年》:“其佐先谷,刚愎不仁,未肯用命。”《尚书·仲虺之诰》:“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例句]他一生谨慎,说话不能说是字字珠玑,但也都是字斟句酌;为人处事从不刚愎自用,更不会做抱薪救火的蠢事。

魏王的魏王武延基

武延基,武承嗣之子,继承魏王位。武则天以张昌宗、张易之兄弟为面首,他和老婆永泰郡主、懿德太子李重润话及二张,有不满之意,有人把这事告诉了武则天,被武则天下旨令其自杀。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