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矛盾中争取主动——读《矛盾论》有感

2021-12-31 23:41:39声搏新06:51 8.9万
声音简介

在矛盾中争取主动——读《矛盾论》有感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句格言激励着我们在求学时立争上游。实际上这个道理不只适用于学习,也适用于一切矛盾。处在矛盾中,如果我方不争取主动,不能成为矛盾的支配者,那么矛盾的对方就会成为支配者,而使我方陷入被动。

无论什么矛盾,矛盾的诸方面,其发展是不平衡的。有时候似乎势均力敌,然而这只是暂时的和相对的情形,基本的形态则是不平衡。既然不平衡,那么矛盾着的两方面中,必有一方是主要的,另一方面是次要的。主要的方面,就是矛盾中的支配者。矛盾的主要方面,占据了支配地位,也就决定了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但是,矛盾的统一性说明,矛盾双方的支配与被支配地位并不固定,而是可以发生转化。即使初期看起来对比悬殊的矛盾双方,其中被支配的一方依靠正确的认识和不懈的努力,也能逐渐变被动为主动,最终成为支配者。

革命斗争中的某些时候,困难条件超过顺利条件,在这种时候,困难是矛盾的主要方面,顺利是其次要方面。然而由于革命党人的努力,能够逐步的克服困难,开展顺利的新局面,困难的局面让位于顺利的局面。一九二七年中国革命失败后的情形,中国红军在长征中的情形,都是如此。在相反的情形之下,顺利也能转化为困难,如果是革命党人犯了错误的话。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的胜利,变为失败了。一九二七年以后在南方各省发展起来的革命根据地,至一九三四年都失败了。

这里困难条件和顺利条件之间的矛盾,实际上是革命理想和现实条件之间的差别造成的矛盾。

在用矛盾方法分析社会群体之间的关系时,我们知道,群体之间的差别造成矛盾,有差别就有矛盾,群体越大越明显。大到阶级就是阶级矛盾。

对于单个群体以及个体,愿望和现实之间的差别也造成矛盾。这一点对于个体尤其重要。因为个体之间的差别虽然可以很大,但是多数个体之间没有直接联系,也就没有直接影响,所以不构成矛盾。而个体的愿望和现实之间的差别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几乎每一个人,从而形成了最具有实际意义的矛盾。

愿望想要做成某件事,实际条件限制做成这件事,于是就构成了很多对矛盾。我们要想实现愿望,是应该争取主动,成为矛盾的支配者,还是随波逐流,任由矛盾的对方成为支配者?显然是应该像逆水行舟那样力争上游,争取主动,而且还应该从树立愿望的时候就开始。

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提示我们不能只想到美好的愿望,还应该对限制条件做好心理准备。计划目标一定会遇到矛盾,或者说遇到障碍。出发前如果一厢情愿地只看到前景,看不到障碍,等到途中突然撞上了障碍,免不了会惊慌失措,不得不打一场无准备之仗。

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影响最大,而且还会规定和影响其它矛盾的发展走向。这提示我们找出影响最大的限制条件,它构成了我们的主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矛盾的性质,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这提示我们分析主观能动性与客观限制条件之间的强弱对比,哪方在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这决定了愿望距离现实是越来越近,还是渐行渐远。

矛盾的双方会互相转化,这提示我们即使处在不利局面,只要我方是主要方面,矛盾的性质就是积极的,矛盾就会向有利方向发展。努力改进自己的一方,使得自己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矛盾的支配地位,最终不利局面也会转化为有利局面。

矛盾的双方会互相转化,同时也提示我们,即使处在有利局面时,也不能忘记障碍。我方可以由被支配地位转化为支配地位,矛盾的对方同样可以实现这种转化。如果我处在有利局面时沾沾自喜、放松了思想,可能不知不觉中,矛盾的对方成为了支配者,障碍逐渐超过了动力,目标则越来越远。

树立愿望的时候,不忽视障碍的存在;分析每一个障碍,找出主要障碍;比较我的动力和主要障碍,明确哪一方是支配者;改进我的行动,使我方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时刻审视障碍,防止矛盾的对方转化为主要方面。面对愿望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以逆水行舟、力争上游的决心,始终争取主动,我距离目标就会越来越近。

矛盾论读后感怎么写

矛盾的资料怎么写?、

矛盾论讲的是什么?

矛盾论讲的是简带什么? 答:1、矛盾在本质上属于事物的属性关系。这种属性关系是事物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关系 2、《矛盾论》阐述唯物辨证法,特别是阐述它的实质和携旅核心——对立统一规律的重要著作 3、一把菜刀能帮助我做饭同时也能伤着我辩咐凳 是矛盾

矛盾论的写作时间?

1937年8月

什么是矛盾论

其实跟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本质意思一样,说明任何事情不要偏过度,,

矛盾论读后感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

什么是矛盾论?

矛盾的原理还是什么?

矛与盾 你会怎么介绍矛与盾

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赞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十分坚固,任何东西都不能穿透它。”又炫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锋利,什么东西都能穿透。”有人问:“用您的矛戳您的盾,怎么样呢?”那个人回答不出来了。

《矛与盾》中卖盾与卖矛盾自相矛盾的话

《矛与盾》的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牌非常坚固,什么东西都刺不进去。”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什么东西都能刺穿。”有人说:“用您的矛刺您的盾怎么样?”这个人被问得没话可说了。 说的是一个人同时夸耀自己所卖的矛和盾,因自相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

矛盾啊矛盾

不理他是最好的办法。所有的事都不理他。

矛盾论中矛盾即事物,也是过程,是什么意思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矛盾贯串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 事物发展过程的根本矛盾及为此根本矛盾所规定的过程的本质,非到过程完结之日,是不会消灭的;但是事物发展的长过程中的各个发展的阶段,情形又往往互相区别。这是因为事物发展过程的根本矛盾的性质和过程的本质虽然没有变化,但是根本矛盾在长过程中的各个发展阶段上采取了逐渐激化的形式。并且,被根本矛盾所规定或影响的许多大小矛盾中,有些是激化了,有些是暂时地或局部地解决了,或者缓和了,又有些是发生了,因此,过程就显出阶段性来。如果人们不去注意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人们就不能适当地处理事物的矛盾。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