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王謜与宝塔实怜的是非恩怨(3)

2022-01-24 18:45:52思文老师12:14 41
声音简介

大家好!我是思文,继续讲历史上的和亲故事,今天要讲的是蒙古与高丽的和亲故事。


上一讲讲到高丽王謜与宝塔实怜公主回到高丽为父亲王昛奔丧,然后继承王位。在国内只待了几个月,然后又急忙回到元大都。

宝塔实怜公主与夫君王謜(璋)继位后留居在元大都,乐而忘返,这位大元朝的和亲公主,也就长期住在娘家,住在元大都,过着她自己的小日子。

公元1312年(元皇庆元年)春,元仁宗即位,这位新皇帝鉴于王謜(璋)“久留京师,国内无主”这一状况,多次当面催促他回高丽,另外皇太后也认为,王謜(璋)作为一国之主,不宜久居京师,也几次当面劝他回国。可每次,王謜(璋)都是搪塞说:找各种借口来拖延回国时间,这样一拖又是一年。

到了第二年春天,元仁宗再次催促他回国,王謜(璋)再也找不到什么借口了,就把次子王焘(蒙古名阿讷忒失里)招到元大都,上书元仁宗,请求将王位传给王焘。元仁宗见他实在无意于再当这个高丽王了,只好同意他的请求,册封王焘为“征东行中书省左丞相,上柱国”,新一代高丽王。

这一年的四月,新高丽国国王王焘上奏元仁宗,要求让上王王謜(璋)以及王后宝塔实怜公主跟他一起回国。王謜(璋)以自己已经退位为由,想继续留在元大都,但这一次元仁宗没有答应,要求他必须回国。这样在元朝当了五年高丽国王的王謜(璋)与宝塔实怜公主一起,跟着新国王启程回国。

高丽国又换了新国王,宝塔实怜公主和王謜(璋)这次回国,同样受到了非常隆重的迎接。新国王王焘指派顺妃、淑妃以及宰相百官到金岩驿迎候王謜(璋)、宝塔实怜公主一行,宝塔实怜公主所乘的两辆车子全部被“饰以金银锦绮”,跟在后面的大小五十辆车子,也都装满了难以胜数的各色敬贡之物。本来作为上王,享受着国人的尊敬,没有了政务的束缚,王謜(璋)今后完全可以在高丽过着他神仙般的子。但由于长期在元朝驻留、王謜(璋)对元朝的山山水水、风土人情、典章制度都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他早已把元朝作为他的第二故乡了,对高丽反而生疏了起来,所以他每次回国、都是住不了多长时间便又匆匆回到元朝,这一次他也只是勉强住了几个月,于公元1314年正月,王謜(璋)便又收拾行装、启程赶赴元朝,不过这一次,宝塔实怜公主没有跟他一起回来,她依然一个人留在了高丽,当然,这大概更多的原因是因为王碘的缘故吧。

公元1315年,在高丽住了一年多的宝塔实怜公主动身赴元朝,元仁宗派人去迎接,王謜(璋)也是跑了很远的路去迎接宝塔实怜公主,这恐怕是两个人结婚以来很难得的场景了,不知王謜(璋)此举是出于政治的考虑,还是出于善意,想跟宝塔实怜公主重归于好,但是不管他是怎么想的,他已经没有机会了。宝塔实怜公主回到元大都后不久,就身患重症,不幸英年早逝了。

作为一名和亲公主,作为高丽国王妃,宝塔实怜公主死后自然不能葬在元朝,还得归葬高丽。宝塔实怜公主的灵柩运回高丽时,元仁宗“命中书省御史台百官祭奠于道”。第二年,当灵柩运抵高丽时,高丽的文武百官“玄冠素服迎于郊外,葬处不明,也无谥号。至正三年(1343年),元朝廷追赠她为蓟国大长公主。”

宝塔实怜公主和亲高丽,应该算是一次失败的和亲。我们不难看出,由于宝塔实怜公主政治上的幼稚,加上女人的那种嫉妒狭隘心理,以及自私自利为所欲为的品性,自她之嫁入高丽,非但没有为元朝与高丽两方面关系的改善做出点什么,反而一直是非不断,麻烦不绝,不断地让元朝帮去她灭火。

当然,就她个人而言,作为一名和亲公主,跟那些远赴异域,客死他乡甚至血染大漠的和亲公主相比,她是幸运的。她享受着和亲公主,高丽王妃的待遇,而又能够长期生活在娘家,在亲人的关爱与护祐之下,其他和亲公主独在异乡为异客,所经历的那些艰难困苦与孤独无奈,可以说她一点也没有经历过。可能是由于品性以及政治方面的原因,她结婚后与她的丈夫关系一直不是很好,王謜似乎也不是很喜欢她,两人甚至分属不同的阵营,针锋相对,互为敌手。但当时强大的元朝足以能强有力地支撑着她,让她在高丽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让她不但可以不受欺侮与伤害,甚至可以反客为主,凌驾于众人之上。所以,她和亲高丽虽然带给元朝的是不断的麻烦,但她自己作为大元公主,高丽国王妃,日子却过得不错。就连她频频给丈夫戴绿帽子,作为高丽国王的丈夫都听之任之,奈何不得。但要是换个朝代,换个年代,如此胡闹,恐怕早就成为刀下之鬼了。

宝塔实怜公主去世以后,王謜继续留在元朝。由于对中国传统文化情有独钟,王謜曾派博士柳衍等人从江南购得18000卷图书,在元大都筑起一座万卷堂,除了不少高丽文士侍从,元朝著名文臣如赵孟頫、姚燧、阎复、李齐贤、虞集、元明善等也都曾云集其间,诗文唱和,蔚然成一时之风。因为曾参与拥立武宗,一段时间参与元廷朝政,所以王謜退位后仍不免卷入元朝廷政治纷争之中。

公元1320年(元延七年),元仁宗去世,皇太子硕德八刺袭位,是为元英宗。英宗即位后,与王謜有怨的阉人秃古思等成为新帝身边的红人,王謜预感到“时事将变”,于公元1321年4月,主动赴江南降香,希望能借南游躲过一劫,但刚到镇江,就被英宗派人逼回大都。

公元1321年12月,英宗以学佛经为名,流放王謜于吐蕃的撒思吉之地(今西藏自治区萨迦县),后又改迁脱思麻(今青海省青海湖南海南藏族自治州一带)。

公元1323年8月,元英宗被杀,泰定帝也孙铁木儿即位,大赦天下,王謜才得以被赦免召回。历尽劫难、九死一生的王謜千辛万苦回到元大都后,对于他的第二故乡元朝(中国)这片热土仍痴心不改,仍然没有回高丽的意思,继续留在元朝,公元1325年12月,王謜因病去世,时年只有50岁。

元与高丽的和亲,有这么几个特点:

第一,由于元朝把和亲作为利用和控制高丽的一种手段,高丽则把和亲作为结交大国的一种方式,各有所需,所以,双方都对和亲很有诚意,也都有积极性,只是高丽更加主动一些而已。这与蒙元与西夏、金朝的和亲时蒙元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有很大差别。

第二,在元朝与高丽的和亲中,有亲姐妹嫁给亲父子的现象,这在元朝的政治联姻中以及此前中国古代和亲历史上都是比较罕见的。比如出嫁王焘作王焘继室的金童公主与出嫁王祺的承懿公主、宝塔失里都是元顺宗之子魏王阿不哥的女儿,她们二人是亲姐妹。王祺为王祯的同母之弟。可见王焘和王祺是父子关系。

第三,出嫁高丽王的元朝公主,或因妒心太强,或者因为自己不太检点,或者因为贪得无厌,或者是任性跋扈,结果大都被高丽人所鄙视。如忽都鲁揭里迷失(安平公主)在王距的另一位王妃贞和宫主向她敬酒时,王距回头看了一眼,安平公主就大骂王距,并准备回到元朝。后来,安平公主先借机将贞和宫主囚禁,然后再把她移居别官,使她失去了与王距来往的一切机会。

宝塔实怜公主则因为嫉妒赵妃专宠,便想方设法打击赵妃及其亲属。她们的嫉妒心太强、不太检点都曾引起高丽人的极大反感及鄙视。另外,如安平公主的任性跋扈、搜刮民脂民膏以及喜欢摆阔,也都遭到了高丽人的辱骂和痛恨。好了,高丽王謜与宝塔实怜公主的和亲故事也讲完了,谢谢大家的聆听。



人生在世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是非恩怨?

因为这是人生

是是非非恩恩怨怨用佛家怎么说

是是非非恩恩怨怨是说任何人之间的爱恨情仇的关系,佛教把人的关系概括为四种,即:报恩抱怨讨债还债。

是非恩怨

生活在人世间,总免不了是非恩怨,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有情的世界就有恩怨。然而,如何对待是非恩怨,则是一个人智慧、胸襟和阅历的体现。 有人是非不分,恩怨不明。也就是他分不清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缺少对事物的认知,形成不了判定的标准;也分不清是恩还是该怨,眼瞎心也盲。这样的人,是愚蠢的,是薄情寡恩的,应笑姿该远离他,他自身的生活也好不到哪去。 有的人却分得非常清楚,有双明亮的眼睛,一个智慧的大脑,看得清,分得明。坚决认定是,绝不苟同非,有恩报恩,有怨报怨,活得清爽明白,活得铿锵有力。这样的人值得尊重,但也让人晌闭敬畏。能与这们的人成为朋友,一起来往的人不多,因为他太犀利、太精明。 还有的人,是非很明了,恩怨不在意。他坚决守住做人的底线,绝不混淆是非,有自己清晰正确的判断,不受外物所迷惑,也不屈从于外物的压力。但对于恩怨却不过于计较,更多的时候是施恩于他人,却不苛求他人的回报;从不宴升裂去怨恨他人,而对于他人的怨恨,则自我反思,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如若觉得荒谬,则不予理睬,也不记挂于心,更不反怨于人。这样的人,既活得有原则,又活得洒脱、活得真实。这才是人们应该追寻的生活样式。 其实,最好的生活状态是,既努力生活,认真郑重地生活,又不在意生活。认真,是指对生活的态度,而不在意是指对生活的结果。我认真地去生活了,至于生活的最终结果,我却不放在心上,这是种豁达的人生态度。这种人生态度,很少有人能拥有,更多的人是在衡量生活的结果,我得到多少,又有哪些不该失去的,失去了。在这患得患失中,生活变得寡淡无味。 所以,做一个生活的智者,明辨是非,看淡恩怨,认真生活,拥有一个美丽、洒脱的人生。

不要说我错,不要说你对,恩恩怨怨不争是与非,这是哪首歌?

爱情这杯酒谁喝都得醉

是非恩怨对仗什么

“是非恩怨”可对仗的词汇很多,如“春夏秋冬”,“袭槐羡南拍拍北西东”,“雪月风花”,“虫沙猿鹤”,“剑戟刀枪”,“湖海江河”明顷导。

这世上恩恩怨怨是是非非又有谁能说的清吗

说不清。 但我相信这个世界上真的是有轮回的,如果被人珍惜的时候自己却不珍惜,等到想要收心的时候,也许会遇到一个虚情假意的人,亏欠一个人的,终归会在另一个人身上偿还,也许因果循环自有定数吧。 人,总是不会反省自己,当失去什么的时候总想着是除自己以外的任何事物或是人的错,不去看脚下的泥泞一直抬头望日,那么不是被光刺了眼就是深陷泥泞不得翻身,比太阳更让人无法直视的永远是人心。

是非恩怨分明的人,是好人吗?

人应该恩怨分明,这也是为人处事的准则。但是,当今的人非常现实,经济利益大于感情关系,如果一个人对于恩惠和仇恨的界限分得过于清楚,且毫不含糊,很难站住脚跟的,因此,为了适应当今的环境,人还是圆滑一点好。。

民间恩怨是非

《江湖奇侠传》总共有两部,第一部是《江湖奇侠传之木兰秋菊》,第二部是《江湖奇侠传之龙凤恩仇录》,第一部主要讲胤禛(郑少秋)奉皇命下江南除暴民,期间结识了吕留良之女吕丝丝(梁埩),还有寻回了流落民间的十七格格;第二部主要讲胤禛即皇帝位后与吕丝丝的恩怨情仇…… 非常好看的一部电视剧,特别是第二部结尾,出乎意料。

是非恩怨皆是空是什么意思?

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存在的意思 一切生 也是会一切灭的

宫廷 是非 恩怨

元品:皇后(一名) 正一品:贵妃、淑妃、德妃、贤妃、温妃(五妃,各一名) 从一品:惠妃、丽妃、华妃、柔妃、昭妃、宸妃(六夫人,各一名) 正二品:封号妃(五名) 「皇子妃等级排位表」 正三品:皇子正妃(一名) 从三品:皇子侧妃(两名) 正四品:皇子偏妃(三名) 从九品:皇妾(二十四名)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