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入门】开方用药,脉诊重要?还是舌诊重要?

2022-03-14 09:17:32张宝国官方频道15:11 4198
声音简介

中医基础脱口秀「中医入门」,中医小白神必备,国学与中医自由转换,历史与现代无缝穿行,理论与临床紧密结合......来,听听大家的心声:"学中医想入门,听这个就够用了”、“听了这个专辑,我自学中医开窍了”、“能遇到有理论有临床,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课程太不容易啦,听起来不累,还能学到真东西”、“免费课程做的这么好,感恩感德”......本专辑由张宝国主讲,公众号「光明远」,张宝国VX「jianghutcm」。


今天讲一个比较入门的东西,讲讲脉诊、舌诊,到底哪一个重要?有的人会说都重要,但是还得是望、闻、问、切四个方面给信息综合到一起,然后做判断,这个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不一定是那么回事。脉诊、舌诊肯定重要,甚至临床当中,大多数的病例,我们光看脉象、舌象,就能作为辨证论治的依据。可是有人又说,古人讲可以“舍脉从症”,也可以“舍症从脉”,但是这两方面留存下来的病历资料不多,非常有限,那么初学者一旦遇到疾病了,在辨别的时候就不知道怎么下手了,包括有的时候大家习惯性的思维也会在这里边起到相反的作用。比方说在临床工作当中,病人出现的症状与脉象、舌象不相符,这个时候怎么办呢?今天呢我通过一个具体的病例跟大家来分析一下。

男性,36岁,患者腹泻腹痛两个月,加重五天,自己说打进记事起,从小消化功能就不太好,吃点东西吃得不对了,一桌人都没事,自己可能就开始呕吐、反酸了,就算不吐不反酸,肚子里也是不舒服,肚里咕噜咕噜响,有肠鸣音,两个月前突然间就肚子疼了,泻下物像水一样,但是颜色是淡黄色的。他到医院也查了,啥也没查出来,什么痢疾、肠炎都定不下来,因为在化验的时候什么没找到。既然到医院了,那就治吧,治了一个来月也不太明显,怎么办?那就换中医,找中医治了大概一个月才有点好转。

刚发病那会儿,一天腹泻10次左右,中药用了不到一个月,一天三到五次了,这个挺好,这是有进步的,但是肚子该疼还是疼,该拉稀还拉稀。这个就很纠结了,36岁的大男人,整天状态不好,所以必须得治,怎么查都查不出病因,化验也查不来东西。他来的时候我问他什么时候肚子疼?他说每天黎明前,天明鸡叫那会儿肚子就疼,然后肚子里咕噜咕噜响,然后就赶紧跑厕所拉稀,一天拉三到五次,天天这样,已经两个多月了。我问他肚子疼不疼?他说小肚子疼,不舒服。我再问他这段时间有没有贪嘴?他说有,有的时候看见油炸的东西也想吃两口,吃完了拉得更多了,甚至有的时候吃什么拉什么,中医叫顽固不化。还有一个就是凉了不行,脚底的鞋底薄一点不行,穿衣服薄一点不行,他的肚子受风不行,家里冰箱一开门的凉气也不行,他的肚子就疼了,就赶紧去拉稀了。并且每天下午肚子就胀,胳膊、腿、四肢乏力、头晕耳鸣、腰酸腿软、睡眠特别差。

我看他的脉象,脉象洪滑,舌头是舌鲜红、苔黄、厚腻。这个怎么说呢?如果不看舌脉的话,这就是气虚、寒凝、阳虚的证象,但是一看舌头,又是红舌黄厚苔,脉象是洪滑,这个对不上号,是吧?舌象脉象跟这个表现的症状对不上,怎么回事呢?你得推敲,又吃凉的、油腻的,就会出现腹泻加重,分析舌象。脉象都是假的。什么是真的?表现出来的症状是真的,就是脾肾阳虚是真的。

我再分析一下,鸡鸣腹泻、小腹隐痛、进食油腻、寒凉腹泻加重、顽固不化、四肢乏力,脾肾阳虚。你看这个就像破案一样,你得拨开层层迷雾找到真相,既然是脾肾阳虚,怎么办呢?用附子理中汤,加上四神丸,两个方子一起,党参10克、黄芪10克、附子5克、苍术15克、炮姜10克、甘草10克、破故纸15克、吴茱萸15克、煨肉蔻15克、五味子15克、诃子10克、米壳10克、地榆10克、苦参10克、陈皮10克、山药20克。先给7副药看看效果行不行,一天一副药,这药不怕煎,分早晚两次空腹服用。

他吃了7副药后感觉特别好,然后正好赶上有事去外地,他在当地造访,又抓了3副药,一共喝了10副药,现在每天腹泻一次两次,而且肚子的胀也减轻了,这都是好事。这回再看看脉,脉不是上一次的脉了,这回脉有点沉,舌头还是红的,苔是黄腻的,但不是厚黄腻苔了,变薄了。这是好事,但是下午还是会腹痛,下午五六点钟,六七点钟,这个对应酉时属肾,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加干姜10克、肉桂5克、覆盆子10克,温阳益精。再来7副药,他把7副药喝完之后,腹泻停止了,腹胀消失了,脉是很柔和的,平缓有力,舌红、苔白、略有一点黄,没有别的症状了。怎么办呢?他是有要求的,虽然没什么症状,但还是觉得不放心,因为这个病这么多年了,从小脾胃就不好,拉稀拉了两个多月,快三个月,好不容易好了,他想好好调,那么就改方了,改成参苓白术散加附子5克,又给开了10副药,方子是这样的,白扁豆10g、白术15g、茯苓20g、甘草10g、桔梗10g、莲子10g、人参10g、砂仁5g、山药25g、薏苡仁20g、附子5g。

我们在听节目的过程当中如果有想说的话,想问的事可以通过评论来实现,如果身边有人也需要这个内容,你可以转发一下。再有就是关注的事,点关注不迷路,下回还能继续听。另外大家可以关注公众号“光明远”阳光的光,明天的明,永远的远,这个号每天都有内容在持续更新,方便大家了解最新的动态,点赞、关注、评论、转发,这几个动作一气呵成,感谢各位的支持和捧场。

参苓白术散是《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里的,这个方子治脾胃虚弱、饮食不尽、多困少力、中满痞噎,它治呕吐、泄泻的效果非常好。这个方大家一看它平淡无奇,它的药性平和,但是这个病,用这个方效果很好,甚至有的人问自己可不可以不煎汤熬药,就买点参苓白术散?可以,没加附子的话,劲小一点。他又用了10副药,这回全好了。

中医治病,其实关键是看准了,看舌象、看脉象,在中医的诊病当中当然非常有地位。大多数情况下看脉象是可以的,但是有的时候就拿这个病来讲,凭脉辩证,脉红滑、舌红、苔黄、厚腻、实热,但是你看舌象、脉象,跟他的症状比,这就是假象,实际是脾肾阳虚,包括后期的这个调整,有参苓白术散,这个也是补中有和的这么一个方。治脾胃大虚而饮食难化,滋生痰饮,阻碍中焦通行,是这么一个思路。

有的人会问,说自己的脾胃不好,但是不拉稀、不腹泻、不肚子疼,就是没有胃口,吃完了就腹胀,不消化,到饭点不知道吃,吃完了更难受。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可以用多仙膏,效果就很好,多仙膏不仅解决脾胃消化的问题,它让你胃口好,而且多仙膏还对调整大家的睡眠、调整大家的情绪非常好,因为现代人的睡眠差的太多了,睡不着的、睡着容易醒的、睡醒了不解乏的、全是梦的,包括现代人压抑、郁闷的情绪、焦虑的情绪,那么通过多仙膏解决情绪的事、睡眠的事、脾胃的事,一举三得,所以这也是一个好办法。因为多仙膏是独家膏方,大家在选的时候要选准了,用的时候一般来讲十天、八天效果就已经很好了,然后自己下一步再做调整就可以了。

各位,音频到这儿就结束了,大家可以在音频下方留言,我们可以交流探讨,或者你的问题很长很多,那么你可以通过公众号去继续保持联系,把你想听的,想问的,把你关注的事情,展开去探讨分析,各位我们下期接着聊。


中医舌诊脉诊

我是购买了这几本中医舌诊的书,感觉还不错。 【观舌养生——舌诊入门一学就会】 【阴平阳秘——王彦晖谈中医调理】 【临床实用舌象图谱】 【中医舌诊健康养生】里面有很多学习舌诊知识的内容和视频,还有【每周一舌】的分享案例相结合,应该是对学好中医舌诊脉诊的很有帮助!

中医舌诊脉诊

我是购买了这几本中医舌诊的书,感觉还不错。 【观舌养生——舌诊入门一学就会】 【阴平阳秘——王彦晖谈中医调理】 【临床实用舌象图谱】 【中医舌诊健康养生】里面有很多学习舌诊知识的内容和视频,还有【每周一舌】的分享案例相结合,应该是对学好中医舌诊脉诊的很有帮助!

为什么中医的舌诊、脉诊这么重要?不学它,行吗?

中医的四大法宝望闻问切,舌诊和脉诊又是其中的重要两项,如果这些都没有了的话,不学习的话,那么中医基本上也没有什么可学的了,所以必须要会。

中医不号脉只看舌诊准吗?

古人对中医的四诊做了概括:“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 不是望闻问切都必须做全套的。每个医生都有自己的诊断方法。当然,中医难学,好中医难寻,看病须谨慎。

中医舌诊难学吗?该怎么入门?

中医是四诊合参,舌诊只是忘诊里的一部分,想学好的话尽量成体系的学

我想学中医诊脉,有没有最好的中医脉诊书或中医脉诊

建议看《临证脉学十六讲》,比较靠谱一些。没有说玄乎的东西。姚梅龄老师的。

中医舌诊是什么

舌诊的内容主要包括望舌质和望舌苔两个方面: 望舌质可以推测脏腑虚实和气血盛衰 望舌苔可以推测病邪性质、深浅和邪正消长的情况 一、舌神 1、荣舌 主要特征是“红活”:颜色红润、运动灵活 临床意义:舌有神气、正常舌象或病情轻浅、预后良好 2、枯舌 特征:颜色晦暗、运动不灵活 临床意义:舌无神气、病情较重或预后不佳 二、舌色 1、淡红舌 特征:舌体颜色淡红润泽、白中透红 临床:心气充足、胃气旺盛、气血调和、常见于正常人或外感病等初起,病情轻浅的阶段 2、淡白舌 特征:又称“淡舌”,舌色比正常舌色浅淡,白色偏多,红色偏少 临床:主气血两虚、阳虚。淡白舌常见于贫血、重度营养不良、慢性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 形成原因: 气血不足,舌部血脉充盈不足 阳气不足,不能温运血液上荣于舌 阴虚内寒,筋脉收引,气血不能上荣于舌 3、枯白舌 特征:舌色淡白,全无血色,且无光泽 临床:精血亏耗,全身极度虚损,常见于消耗性疾病后期 4、红舌 特征:舌色较正常舌红,呈鲜红 临床:主热证 5、绛舌 特征:舌色较红舌更深红或带暗红色 临床:主热入营血,耗伤营阴 6、舌尖红 特征:舌尖部色红或有红点,甚至红碎 临床:心火旺或心肺郁热 7、舌边尖红 特征:舌色淡红或稍红,舌边尖部红色尤为突出 临床:多提示外感表证初起,心肺有热,或心肝火旺 8、青紫舌 特征:全舌青色或紫色,或舌中泛现青紫色,甚则颜色青紫或紫黑 临床:主气血运行不畅、血瘀 9、淡紫舌 特征:舌色淡白而泛现青紫色 临床:阴寒内盛、气血不畅或气血亏虚而兼有瘀血 10、瘀斑舌 特征:局部出现青紫色斑块 临床:脏腑或局部气血瘀滞 11、瘀点舌 特征:青紫或紫黑色瘀点,多见于舌尖、边部 意义:脏腑或局部气血瘀滞 淡红 舌苔 运动 气血不足 贫血

中医舌诊是什么?

舌诊的内容主要包括望舌质和望舌苔两个方面: 望舌质可以推测脏腑虚实和气血盛衰 望舌苔可以推测病邪性质、深浅和邪正消长的情况 一、舌神 1、荣舌 主要特征是“红活”:颜色红润、运动灵活 临床意义:舌有神气、正常舌象或病情轻浅、预后良好 2、枯舌 特征:颜色晦暗、运动不灵活 临床意义:舌无神气、病情较重或预后不佳 二、舌色 1、淡红舌 特征:舌体颜色淡红润泽、白中透红 临床:心气充足、胃气旺盛、气血调和、常见于正常人或外感病等初起,病情轻浅的阶段 2、淡白舌 特征:又称“淡舌”,舌色比正常舌色浅淡,白色偏多,红色偏少 临床:主气血两虚、阳虚。淡白舌常见于贫血、重度营养不良、慢性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 形成原因: 气血不足,舌部血脉充盈不足 阳气不足,不能温运血液上荣于舌 阴虚内寒,筋脉收引,气血不能上荣于舌 3、枯白舌 特征:舌色淡白,全无血色,且无光泽 临床:精血亏耗,全身极度虚损,常见于消耗性疾病后期 4、红舌 特征:舌色较正常舌红,呈鲜红 临床:主热证 5、绛舌 特征:舌色较红舌更深红或带暗红色 临床:主热入营血,耗伤营阴 6、舌尖红 特征:舌尖部色红或有红点,甚至红碎 临床:心火旺或心肺郁热 7、舌边尖红 特征:舌色淡红或稍红,舌边尖部红色尤为突出 临床:多提示外感表证初起,心肺有热,或心肝火旺 8、青紫舌 特征:全舌青色或紫色,或舌中泛现青紫色,甚则颜色青紫或紫黑 临床:主气血运行不畅、血瘀 9、淡紫舌 特征:舌色淡白而泛现青紫色 临床:阴寒内盛、气血不畅或气血亏虚而兼有瘀血 10、瘀斑舌 特征:局部出现青紫色斑块 临床:脏腑或局部气血瘀滞 11、瘀点舌 特征:青紫或紫黑色瘀点,多见于舌尖、边部 意义:脏腑或局部气血瘀滞 淡红 舌苔 运动 气血不足 贫血

请医生看舌诊

指导意见:你好,根据你的情况描述,建议加用口服健胃消食片治疗 追问:具体吃那几种药,再问一下医生我这算什么病 追问:具体吃那几种药,再问一下医生我这算什么病

中医舌诊。。

病情分析:舌苔厚白是明显的脾胃虚导致的症状,一般可以健脾养胃,如常用的补脾益肠丸,肠炎宁胶囊.指导意见:注意饮食易消化,尽量流质,有助于养胃.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