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宋代词人 苏轼《南歌子·再用前韵》

2022-03-17 12:00:00宏海文化馆03:56 1.9万
声音简介

带酒冲山雨,和衣睡晚晴。
不知钟鼓报天明。梦里栩然蝴蝶、一身轻。
老去才都尽,归来计未成。
求田问舍笑豪英。自爱湖边沙路、免泥行。

《春宵》(宋 苏轼)的赏析

  春宵   宋·苏轼   体裁:七绝   类别:记时   [原文]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亭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 ○●○○●●○   歌管楼亭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 ○○●●●○○   [注释]   (1)歌管:歌歌曲。管,笙箫。   (2)夜沉沉:夜深。   [译文]   春天的夜晚,即使是极短的时间也十分珍贵。花朵散发出丝丝缕缕醉人的清香,在月光下摇曳着朦胧的倩影。   楼台处传来清脆悦耳的歌声与箫声。夜深了,望着院中空荡荡的秋千架,我沉醉于良宵美景之中。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嘉佑二年(1057)进士,任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神宗元丰二年(1079)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三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后量移诸州。哲宗元佑元年(1086)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九年,又被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始被召北归,卒于常州。着有《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

苏轼所有词以及翻译和赏析

希望对你有帮助

苏轼的名句赏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怀念妻子王弗

求苏轼词的赏析

《百家讲坛,康震评说苏东坡》 ~~~~这本书不错~~~!!!但是不是很好买!

苏轼 海棠 赏析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苏轼在花开时节与友人赏花时的所见。首句写白天的海棠,“泛崇光”指海棠的高洁美丽。第二句写夜间的海棠,作者创造了一个散发着

苏轼《春月》的赏析

【词目】春月   【读音】chūn yuè   【释义】春天的月亮;春夜的月色。   【出处】《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四时歌春歌三》:“情人戏春月,窈窕曳罗裾。” 唐·鲍溶《归雁》诗:“喜去春月满,归来秋风清。”   【示例】元·范梈《上之日》诗:“谁念东篱山下路,再逢春月向人圆。”

苏轼的词加赏析

建议买一本苏轼诗词集慢慢品读,慢慢理会,年纪越大,越爱苏东坡。

东坡 苏轼 赏析

1.简练的刻画出了一副雨后的情景,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2.铿然是象声词,使用起来形象的描述出了用拐杖著地的声音。同时,用铿然表示作者内心的坚定,即使环境恶劣,作者也不畏艰难。

苏轼中秋月赏析

《中秋月》宋代: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译文 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 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 这首小词,题为“中秋月”,自然是写“人月圆”的喜悦;调寄《阳关曲》,则又涉及别情。记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 首句言月到中秋分外明之意,但并不直接从月光下笔,而从“暮云”说起,用笔富于波折。明月先被云遮,一旦“暮云收尽”,转觉清光更多。句中并无“月光”、“如水”等字面,而“溢”字,“清寒”二字,都深得月光如水的神趣,全是积水空明的感觉。 月明星稀,银河也显得非常淡远。“银汉无声”并不只是简单的写实,它似乎说银河本来应该有声的,但由于遥远,也就“无声”了,天宇空阔的感觉便由此传出。此夜明月显得格外圆,恰如一面“白玉盘”似的。语本李白《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此处用“玉盘”的比喻写出月儿冰清玉洁的美感,而“转”字不但赋予它神奇的动感,而且暗示它的圆。两句并没有写赏月的人,但全是赏心悦目之意,而人自在其中。 明月圆,更值兄弟团聚,难怪词人要赞叹“此生此夜”之“好”了。从这层意思说,“此生此夜不长好”大有佳会难得,当尽情游乐,不负今宵之意。不过,恰如明月是暂满还亏一样,人生也是会难别易的。兄弟分离即,又不能不令词人慨叹“此生此夜”之短。从这层意思说,“此生此夜不长好”又直接引出末句的别情。说“明月明年何处看”,当然含有“未必明年此会同”的意思,是抒“离扰”。同时,“何处看”不仅就对方发问,也是对自己发问,实寓行踪萍寄之感。末二句意思衔接,对仗天成。“此生此夜”与“明月明年”作对,字面工整,假借巧妙。“明月”之“明”与“明年”之“明”义异而字同,借来与二“此”字对仗,实是妙手偶得。叠字唱答,再加上“不长好”、“何处看”一否定一疑问作唱答,便产生出悠悠不尽的情韵。

苏轼诗词的赏析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鬃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赏析: 意气风发,豪气干云,发前人未发之语,寒风烈酒,尽洗绮罗香泽之态,大歌慷慨豪越之曲,此词也须执铁板唱来,方能入耳。气势如挟风雷,东坡为人豪爽豁达,才能作此等佳篇流传于世。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