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律启蒙·六鱼1

2017-10-23 06:17:37雪er蜜朵01:57 3.3万
声音简介

蜜朵讲故事微信公众号请搜索miduoread。我家宝宝2016年11月末出生,现在快1岁了,本专辑是跟蜜朵讲给宝宝的,留作纪念。宝妈宝爸如果有时间也一定要如此呦,当然网上资源肯定比父母们丰富,适当的听一些也可以的。在讲的同时,可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各种场景,也许每次讲的都不一样,即兴发挥比固守成规效果好很多呢。

六鱼-《声律启蒙》

无对有, 实对虚, 作赋对观书。 绿窗对朱户肆老, 宝马对香车。裂消升 伯乐马, 浩然驴, 弋雁对求鱼。 分金齐鲍叔, 奉璧蔺相如。 掷地金声孙绰赋, 回文锦字窦滔书。 未遇殷宗,胥靡困傅岩之筑; 既逢周后,太公舍渭水之渔。 终对始, 疾对徐, 短褐对华裾。 六朝对三国, 天禄对石渠。 千字策, 八行书, 有若对相如。 花残无戏蝶, 藻密有潜鱼。 落叶舞风高复下, 小荷浮水卷还舒。 爱见人长,共服宣尼休假盖; 恐彰己吝,谁知阮裕竟焚车。 麟对凤, 鳖对鱼, 内桥逗史对中书。 犁锄对耒耜, 畎浍对郊墟。 犀角带, 象牙梳, 驷马对安车。 青衣能报赦, 黄耳解传书。 庭畔有人持短剑, 门前无客曳长裾。 波浪拍船,骇舟人之水宿; 峰峦绕舍,乐隐者之山居。

声律启蒙中,"六鱼"其二

律诗一般只用平声韵,古体诗则可用仄声韵。诗韵如下: 上平声15韵: 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

《声律启蒙•上卷》六鱼(2)

宋代以策论考取进士,限一千字,称为"千字策〃,古代的书信称为"八行书"。孔子的弟子有若和战国时赵国的蔺相如相对。凋谢的花儿上没有了飞舞嬉戏的蝴蝶,茂密的水草中有穿梭的鱼儿潜藏其间。落叶在秋风中上下翻飞,荷叶浮在水面上,卷起来又舒展开来。孔子出门遇雨,有的学生让他跟子夏借伞,但孔子不愿意,他说,子夏家里不富裕,我怕我去借伞,他因贫而惜物,这样就彰显别人的短处了;晋阮裕有一辆好车,任何人借他都会借给,但有一次,一个人的母亲去世安葬时想借他的车子,怕他不借就没有开口。阮裕知道后,就把车子烧了。 短褐 :古代平民穿的粗毛或粗麻织的衣服。 华裾 :裾,衣袖和衣襟。华裾,指华美的衣裳。 六朝 :有南六朝(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均建都于今南京)和北六朝(魏、晋和北朝的后魏、北齐、北周,以及隋,均建都于北方)之分,今一般泛指三国至隋这段时期内南北两方的各个朝代。 天禄、石渠 :西汉长安皇宫之内的殿阁名,殿阁内收藏国家图书典籍。 千字策 :指策论,宋代庆历之后考试有策论,字数限为一千字。 八行书 :旧时笺每页八行,故称书信为八行。 有若 :字子有,孔子弟子。 相如 :战国时有蔺相如,西汉有司马相如。 爱见 人长,共服宣尼休假盖 :宣尼,孔子字仲尼,西汉平帝元始元年追溢孔子为褒成宣尼公,简称宣尼。《孔子家语》载:孔子出门遇雨,有学生让他跟子夏借伞,孔子不愿意,说:“子夏家里不富裕,我怕我去借伞,他因贫而惜物,这样就彰显别人的短处了。” 见,表现、显示。长,长处、优点。服,叹服、心服。假,借。 恐彰已吝,谁知阮裕竟焚车 :阮裕,东晋哲学家,阮籍的族弟。《晋书·阮籍传》附《阮裕传》:阮裕有辆漂亮的车子,只要有人来借,他总是高兴地答应,从不吝啬。有个人母亲去逝想借车办丧事,因忌讳不吉利没敢开口。阮裕听说后长叹道:“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把车烧掉了。彰,使……明显。 读了《三字经》《千字文》《笠翁对韵》三本国学启蒙读物,感觉《三字经》说教太多,《千字文》受“一千个不同的字”的限制,浅白顺达差强人意,还是《笠翁对韵》好,不但自带美感还真正寓教于乐,是我这个不小的朋友的最爱。 与《笠翁对韵》类似的还有一本《声律启蒙》,是清朝康熙年间进士 车万育 所编。进士,那是通过县考、省考、国考层层选拔,是可以参加殿试冲状元的,无疑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可巧,《笠翁对韵》的作者李渔也是康熙年间人,只是他没有功名,是位民间戏剧家。 一位居庙堂高高在上,一位处江湖深浸地气,同样编纂儿童启蒙读物,他们会有什么不一样呢?越想越期待了,我们赶紧来体察一番吧! 对音韵平仄不甚了解,只知道读着悦耳顺畅,是遵循古人演练定的格式,这次也不妨跟着学习一下。 相较于《笠翁对韵》每韵2-4段不等,《声律启蒙》每韵3段,每段平仄基本格式为: - 平对仄,仄对平。仄仄对平平。 平平对仄仄,仄仄对平平。 -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对平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晕了……同以前一样。把这格式丢一边,先学啥是“平”啥是“仄”。一番查证,原来……还是蛮简单的嘛! 平仄 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切韵》《广韵》等韵书, 中古汉语 按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归纳出平、上、去、入( 不同于我们现代的汉语拼音四声 )四种声调, 二元化 分类,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统称为仄声。 现代普通话汉语拼音的四声“āáǎà”,我们小时候学习称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其实它们有专业的称谓。第一声叫 阴平或平调 ;第二声叫 阳平或升调 ;第三声叫 上声或上音 ;第四声叫 去声或去音 。这样一对照,我们 普通话的一声、二声即为“平”,三声、四声即为“仄” 。是不是很简单!(中古汉语中的“入”声,已并入其它声调。) 我国幅员辽阔,多民族交融,方言无数,口音更是千差万别,平仄的判别并不是那么容易。想起黛玉教香菱学诗: 我们初学者切记切记,不要被音韵平仄这些东东缚住了。 《声律启蒙•上卷》一东(1) 《声律启蒙•上卷》一东(2) 《声律启蒙•上卷》一东(3) 《声律启蒙•上卷》二冬(1) 《声律启蒙•上卷》二冬(2) 《声律启蒙•上卷》二冬(3) 《声律启蒙•上卷》三江(1) 《声律启蒙•上卷》三江(2) 《声律启蒙•上卷》三江(3) 《声律启蒙•上卷》四支(1) 《声律启蒙•上卷》四支(2) 《声律启蒙•上卷》四支(3) 《声律启蒙•上卷》五微(1) 《声律启蒙•上卷》五微(2) 《声律启蒙•上卷》五微(3) 《声律启蒙•上卷》六鱼(1)

《声律启蒙》

是训练儿童应对、声韵的启蒙读物,分上下两卷。包罗天时,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的虚实应对。从单子对到双子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再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朗朗上口。

声律启蒙是什么书

声律启蒙是是古代教小朋友学习吟诗作对的启蒙读物。古人写诗,讲究押韵,就是每句话最后一个字的韵要相同:比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光和霜的韵相同,都是ang,这样读起来就朗朗上口,听上去也非常悦耳。 为了让初学写诗的小朋友掌握汉字的韵,清朝的车万育就在前人的基础上,把相同韵的汉字集合在了一起,组成歌谣,编订了这本《声律启蒙》。《声律启蒙》按照韵律编排,读起来朗朗上口。全书分为上下两卷,一共三十个韵,每韵有三则,总共九十则。每一则的内容都由多个对子组成。包括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和十一字对,音韵协调,朗朗上口,读起来如唱歌一般,读者可以从中体会语音之美、修辞之美。和其他全用四言、七言句式写成的唐诗宋词相比,《声律启蒙》更显音韵之美。 《声律启蒙》总共有8270多个字,2118个单字,学完相当于小学6年级的识字量了。不仅如此,《声律启蒙》的内容更是丰富多彩,它包含了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历史、典故、神话传说等等,有300多个人名、地名、历史故事,可谓包罗万象、纵横古今。 因此,读《声律启蒙》不仅能增强小朋友们对音律、节奏的感受,还能了解丰富的历史知识、自然知识、典故、神话等等,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国学启蒙好书。

声律启蒙是什么

声律启蒙是古代教小朋友学习吟诗作对的启蒙读物。 《声律启蒙》是古代教小朋友学习吟诗作对的启蒙读物。 古人写诗,讲究押韵,就是每句话最后一个字的韵要相同:比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光和霜的韵相同,都是ang,这样读起来就朗朗上口,听上去也非常悦耳。 为了让初学写诗的小朋友掌握汉字的韵,清朝的车万育就在前人的基础上,把相同韵的汉字集合在了一起,组成歌谣,编订了这本《声律启蒙》。 《声律启蒙》按照韵律编排,读起来朗朗上口。

声律启蒙的内容是什么?

如何进行声律启蒙?

声律启蒙

什么是声律启蒙

《声律启蒙》是清朝康熙年间车万育所作。《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分为上下卷。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