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先做人,修身先修口

2024-01-05 21:33:31日行一善共修平台07:50 8.6万
声音简介

言、行、意谨慎的贤人,才真正能保护我。



人是为了欢喜才到人间,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会说话的人,首先考虑到的是,一句话说出来,是为了传达自己的意思,也是希望对方能欢喜接受,所以要学着说好话;会说好话的人,才能带给对方欢喜,也才能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人。


妄言是人生的一种邪见。有些人说话,没有事实根据,就胡乱下结论。妄言的人,难以赢得别人的尊重。因为在别人眼里,妄言就是待人不真诚。说话,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艺术,更是沟通人际往来的工具。


古今中外对说话的重要性有不少至理名言,例如《论语》云:‘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丧邦。’西方谚云:‘上天给人二目、二耳一口,要人多看多闻而少说。’孙子亦言:‘赠人益言,贵比黄金;伤人之言,恶如利刃。’因此说话要合乎初衷,要恰到好处,更要适可而止;切勿因失言而取祸,更勿因多话而令人生厌,或因说虚妄之言而被人瞧不起,乃至因轻言而为人所辱。”可见,不知道事实就妄下结论,会被人视为不真诚,无法赢得真正的友谊。


春秋时期,楚国叶县有一位名叫沈储梁的县令,大家都称呼他叶公。叶公听人说“龙”是瑞兽,他根本不知道龙长得什么样子,就说自己很喜欢龙。于是,和龙相关的东西,不管是装饰品、梁柱、门窗、衣服,上面都有龙的图案,连他家里的墙壁上也画着一条好大好大的龙,大家走进叶公的家还以为走进了龙宫,到处都可以看到龙的图案!“我最喜欢的就是龙!”叶公得意地告诉大家。


有一天,叶公喜欢龙的事被天上的真龙知道了,真龙说:“难得有人这么喜欢我,我得去他家里拜访一下!”真龙就从天上飞到叶公家中,把头伸进窗户中大喊说:“叶公在家吗?”叶公一看到真正的龙,吓得大叫:“哇!怪物呀!”真龙觉得十分奇怪,说:“你为什么说我是怪物呢?我是你最喜欢的呀!”叶公害怕得打哆嗦,说:“我喜欢的是像龙的假龙,不是真的龙呀,救命呀。”叶公的话还没说完,就赶快往外逃走了!留下真龙一脸懊恼地说:“哼,叶公说喜欢龙这件事是假的,他根本是怕龙嘛!害我还飞来拜访他!”


叶公不知道龙长得什么样,就妄言自己喜欢龙,结果真龙下界,倒把叶公吓得够戗,他不敢承认自己喜欢龙的事实,犯了心口不一的毛病。这个故事启发我们,当你不知道事情的真相时,最好不要胡乱猜测,妄下结论,因为没有事实作依据,你说出的话只能是违心的。一旦妄言被揭穿,别人自然就会轻视于你。


说话的根据是事实,没有事实的言谈,只能是“瞎扯”。一个没有事实根据,却喜欢妄谈的人,自然会受人鄙视。只有掌握了事实,以事实为根据,说起话来才会令人心服口服,才不会犯妄言的过失。


有一个业务员,曾经有一次去拜访一个客户,到客户仓库查了一下库存情况后,刚走出厂区,遇到了分管生产的厂长,他凶狠狠地说:“赶紧滚出去,快点,有什么事情去采购部”。业务员试图争辩,可是无济于事,被赶出了工厂。这件事对业务员的冲击很大,怎能受这样的侮辱,去找他们老总去,把事情闹大?是不是竞争对手下绊子抢市场?


很庆幸,在没有弄清真实情况的时候,业务员没有贸然行动。他打电话给客户工厂里的内线,了解了一下情况,原来是最近厂里老丢东西,生产厂长刚被老总批了,厂里的保卫加强了。他了解了真相后,就找了个机会,用事实跟这个厂长沟通了一下,事情也就得到解决。故事中的业务员险些犯“妄言”的错误,倘若他在没有了解事情真相前,就按照自己的想法,将情况汇报给老总,一旦真相披露,就会显得很尴尬。所以,这位业务员是聪明的,他用事实讲话,既解决了问题,又不至于犯妄言的邪见。


所谓“要修身,要先修口,不要随便恶口、妄言、绮语、两舌。”可见,了解事情的真相,再说话是何等的重要。所以,我们要使思想上没有误解,认识上没有偏差,说话就要注重事实,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先知先觉是什么意思?先知先觉是什么意思?

【意思】 1、先知先觉:知,认识;觉,觉悟;指认识事理较一般人为早的人。 2、后知后觉:汉语词语,对事情的敏感度迟钝,在别人已经了解和知道某种事物的同时,自己并没有发现,而后又察觉到就称之为后知后觉。事情总是过后才反应过来。 3、不知不觉:没有觉察到,没有意识到。

先生,先死,死先生下联是.?

上联:后来后去后去后来,兄州后来者后去,后去者后羡洞蔽来 下联:先生先死先死先生,先生者先死,先死者先生 横批:生来死去颤冲

先有蛋先啊?先有鸡先?

答案是先有的蛋,因为你的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不是先有鸡蛋还是先有鸡。、 恐龙蛋也是蛋呀,恐龙比鸡出现早多了。所以是先有蛋,后有鸡

先有的佛还是先有的人,先有的神还是先有的魔,先有的妖还是先有的鬼?

花开生两面,人生佛魔间。

我们的祖先祖先祖先祖先祖先祖先祖先祖先是谁?

是猿猴,我们的祖先由猿猴变成人,然后一代接着下一代繁殖到我们这。

这是什么成语先到先得

不胫而走bù jìng ér zǒu [释义] 胫:小腿;走:快跑。没有腿却能跑得很专快。后形容事物不属待推行;就到处流传。 [语出] 北齐·刘昼《新论·荐贤》:“玉无翼而飞;珠无胫而行。” [正音] 不;不能读作“bú”。 [辨形] 胫;不能写作“径”或“经”。 [近义] 不翼而飞 [反义] 秘而不宣 [用法] 比喻不经宣传、推广就迅速流传开来。一般作谓语、状语。

先知先得成语?

先见之明、先礼后兵、先来后到、先入为主、先斩后奏,就能想到这么多了,不知道够不够用

张先生和张先生前传讲的什么

张先生前传是一部中国古代传奇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名叫“张先生”的勇士背负着重重压力,抗击外族入侵的故事。在此过程中,他不断努力、不断奋斗,终于成功地将外族驱逐出中国,拯救了中国人民。

孩子回家后,是先玩再写作业好还是先写作业再玩?

让孩子在一个良好舒适的环境下有个愉悦的心情去学习,是每个家长都想要的营造的,但是很多家长对于孩子回家后,是先玩再写作业好还是先写作业再玩存在一定的困惑,其实我局的这个问题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可以两种方式都试一下,看看哪种方式比较适合自家的孩子,每个孩子的性格不同,合适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可以先选择让孩子到家之后玩半个小时候左右再写作业,并且提前告知小孩,让他大脑有这个意识,分清楚时间是玩的什么时间去做作业的。如果时间到了,小孩因为玩的太嗨停不下来,也不愿意接受写作业。那么我觉得就应该跟他说,他的行为是会影响到他第二天玩的时间的。例如:今天给你了半个小时先玩,玩完就得开始写作业,如果超过了半个小时,你还在玩,那么第二天你玩的时间就会被扣回来。第二天就必须写完作业才能玩了,要让孩子形成这个意识后,他就能成为习惯。 第二种方式,先写作业再开始玩。其实一回到家就开始写作业的对于小孩而言是比较好的, 因为刚下课,对于老师讲的课程内容还会有比较深刻的印象,这样子对于小孩来说做作业就显得没那么难,并且能更加快速的把作业做完,长期下去,小孩就不会觉得写作业是一件多难的事情。当然家长必要的情况下也要在孩子旁边,陪着孩子共同学习,耐心的教导孩子。 以上这两种方式都是可以的,但是千万不要,一回家就让孩子玩的时间太长了,甚至到了晚饭后再做作业,这个时候的孩子玩了一天会比较疲惫,并且久了就会形成一种惰性,最后就会不想写作业。

是先有国,还是先有家。

先有国,才有家。国的安全与稳定保障了个体的每一个家都能安稳幸福。但国是由无数个家组成的,家是国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家需要国提供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保证家的正常社会活动。国如果离开家,也就无所谓国了。没有了家的支持,国就是孤立的。 国不在了家还能在吗?几千年来改朝换代家依然在。国的改变方式和程度决定家的生活影响程度,但如果每个家庭出了问题必然影响到国的兴衰存亡,因此,两者又是相互依存的。 在我们华夏儿女的信念中,“国”与“家”是密不可分的。爱国犹如爱家,爱国胜于爱家,“以天下为已任”的这种传统感情,传统信念,已经融化在炎黄子孙的血液里。中华儿女对祖国的赤子之心,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效国之行,是任何力量也动摇不了的。 扩展资料: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家国关系: 家庭是古代中国基本的社会单元。家庭不断繁衍扩大,形成了家族、宗族等社会组织,在其内部,尤其在田产运营、族人教化、族内互助、丧葬事宜等领域产生的政治、经济特点,使中国历史上的“家国传统”包罗万象,涉及了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不仅如此,在传统中国,家庭还是连接个人与国家的重要纽带。一个人若能做到在家孝悌,尊敬长上,一般就能遵守社会准则,做事不逾矩。相反,如果家不齐,则必不可治国。 在中国历史上,家庭这一富含文化特色的社会基本单元,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扮演了复杂而正面的文化角色,它不仅关系到个人的道德养成,还涉及到国家的昌明隆盛。“家国情怀”生生不息,渗透到中华文化的每一个方面,与每个人都密切相关。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