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儿童版09_袁绍战公孙,孙坚击刘表

2024-02-10 21:10:21千尘讲故事02:24 5.1万
声音简介

袁绍磐河战公孙 孙坚跨江击刘备

《三国演义》第七回  袁绍磐河战公孙 孙坚跨江击刘表 这一回大意思:袁绍磐河战公孙,袁绍让公孙瓒攻击韩馥,而自己趁势夺取了冀州,公孙瓒要求分地盘,袁绍却杀了他的弟弟,于是两家开始打仗;孙坚跨江击刘表,袁术向刘表借粮,刘表不给,袁术就撺掇孙坚去打刘表,并且说当初孙坚得了玉玺回江东,刘表阻截他是刘表自己的主意,于是孙坚开始攻江夏,但是被黄祖的军队射死。

孙坚为何跨击刘表

《三国演义》第七回“孙坚跨江击刘表”,描写孙坚自东吴出兵,跨过长江攻打襄阳的刘表,却不幸被射杀身亡的故事。战前孙坚“差黄盖先来江边安排战船,多装军器粮草,大船装载战马”,杀到荆州地带,先命孙策“登舟杀奔樊城”,与刘表的大将黄祖打了一个前哨战,将其击败。黄祖“弃却樊城,走入邓城。”之后丢盔弃马,再失邓城,逃回襄阳。孙坚遂“命黄盖将船只进泊汉江”(即汉水),“兵分四面,围住襄阳攻打”。刘表派吕公突围向袁绍求救,却在岘山意外地射杀了孙坚。这半回故事写得气势宏大,一波三折,水陆并战,惊心动魄。     然而,据史料记载,孙坚击刘表只是一场典型的陆战,并没有动用水军“跨江”击刘表。     《三国志》记:“卓寻徙都西入关,焚烧雒邑。坚乃前入至雒,脩诸陵,平塞卓所发掘。讫,引军还,住鲁阳。”,“初平三年,术使坚征荆州,击刘表。表遣黄祖逆於樊、邓之间。坚击破之,追渡汉水,遂围襄阳,单马行岘山,为祖军士所射杀。”     《资治通鉴》记:初平二年,“术使孙坚击刘表,表遣其将黄祖逆战于樊、邓之间,坚击破之,遂围襄阳。表夜遣黄祖潜出发兵,祖将兵欲还,坚逆与战,祖败走,窜岘山中。坚乘胜,夜追祖,祖部曲兵从竹木间暗射坚,杀之。”    两书除年代记载相差一年,对战役的进程记载大致相同。从地理上看,孙坚是从鲁阳(今河南平顶山西鲁山县)出兵,南下攻打襄阳(今湖北襄樊市)的。战役过程是先在樊城与邓城之间击败黄祖,然后追击渡过汉水,抢占了襄阳南部的岘山制高点,形成包围襄阳的态势   依《三国演义》第八回描写,“孙策换回黄祖,迎接灵柩,罢战回江东,葬父于曲阿之原。”此处“回江东”三字,证明孙坚此战是从江东出兵的。“江东”即指后来三分天下的“吴”都“建业”(今南京),东汉时属“丹阳郡”。“曲阿”即今江苏丹阳市。自建业到沿水路西征,先要经过江夏(今武汉),行船500多公里,然后才能顺汉水而上,再行船150公里,北攻襄阳。而史料记载此战孙坚自鲁阳出兵,南下攻打襄阳一路都是陆地,进攻距离只有150公里,大概相当于武汉到襄阳的距离。而自南京到武汉这500多公里的水路,是罗先生让孙坚在小说里多跑的。进军的方向,也从北南下,改为自东征西,再从南北上,完全相反。小说描写的“跨江”,跨的也不是史实中的汉江(汉水),而是天险长江了。     史实是“南下攻襄阳”,《演义》写“北上攻襄阳”,若按《演义》的进军方向,依照严格的地理,唯一打法是自长江西进,然后在江夏(今武汉)自长江进入汉水北上,到岘山以东登陆,占据岘山制高点,舰队沿汉水北上控制水面,小部分兵向北阻击樊、邓,主力从岘山向北主攻襄阳,汉水登陆舰队东、西夹击辅攻襄阳。但如此打,演义所描写的以江水为障碍,以樊、邓为屏障,黄祖依这个形势打前哨战,就不可能出现了。另一个打法,是按演义描写,樊、邓两地根本就是刘表驻军,孙坚也不先抢岘山,如果那样,刘表就可以用樊、邓两地兵马,与襄阳兵马夹击汉水上的孙坚,这是孙坚钻口袋找死去了,也不可能。总之,只要从江东水军出兵,按实际地理是无法打出演义所描写的这一仗的。 结论是:《演义》作者为了强调“三分天下”小说主题,诱导读者很早就认同吴军水军厉害,在此故意模糊了地理概念,颠倒了樊、邓两城与江水(实战中的汉水)的位置,把汉水模糊地改成长江,这样孙坚登陆后就可以先把位于襄阳“南部”的樊、邓两城拿下,直逼襄阳,再把本在襄阳南的岘山,移到襄阳北,然后再写孙坚进兵岘山合围。另外,小说写刘表派人去请袁绍救兵,突围到岘山意外射杀了孙坚,这也是史料中没有的。如果真是向袁绍请救兵,应该向北突围,而不是向南突围。把地理位置一改,吕公向北突围在岘山射杀了孙坚,就合理了。小说就是这样把按照地理形势不可能发生的一场战役,全部合理化了  罗贯中为突出主题和塑造人物,经常会使用此一类移花接木、混淆虚实的创作手法。现今的诸多学者,面对当代的创作,一定会无视艺术创作的规律,站出来挑剔文学创作者的此类“硬伤”。这样的学者,多半也都是无知的“噱者”。

“孙坚跨江击刘表,袁绍磐河战公孙”是什么意思?

袁绍磐河战公孙,孙坚跨江击刘表”主要内容如下: 袁绍与公孙瓒战于磐河,公孙瓒败,被赵云所救。赵云因绍无忠君救民之心,弃之而投奔公孙奔公孙瓒。公孙瓒不重用赵云。刘、关、张前来助公孙瓒,与赵云相见,甚敬重,不忍相离。 袁术向袁绍要马不得,向刘表借粮不能,使书叫孙坚伐刘表,已伐乃兄袁绍。孙坚伐刘表,刘表先败,后听蒯良计,在砚山用矢石打死孙坚。孙策用黄祖换父尸后回江东。 袁绍介绍 袁绍是东汉末年群雄之一,官至大将军、太尉,领冀州牧,持节总督幽青并冀四州。封邺侯,是东汉西园八校尉之一、十八路诸侯的盟主(其史书为十三路),左将军袁术之兄,也是三国时代前期势力最强的诸侯。 袁绍出身名门望族,自曾祖父起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称。

简述孙坚跨江击刘表

坚欲杀表反被表杀

孙坚跨江击刘备是什么意思

是跨江击刘表吧..... 三国志中据《三国志·吴书·孙破虏传》:“初平三年,(袁)术使(孙)坚征荆州,击刘表。表遣黄祖逆于樊、邓之间。坚击破之,追渡汉水,遂围襄阳,单马行岘山,为祖军士所射杀。”

孙坚跨江击刘备

袁术向刘表借粮,刘表不给,袁术就撺掇孙坚去打刘表,并且说当初孙坚得了玉玺回江东,刘表阻截他是刘表自己的主意,于是孙坚开始攻江夏,但是被黄祖的军队射死。

公孙瓒被袁绍击败后,刘备是怎么做的?

刘备直接背叛了公孙瓒转投入了袁绍的麾下,说明刘备个人还是比较喜欢在袁绍这里担当职位的。

刘备刘表刘璋,袁绍袁术,公孙康公孙度分别是什么关系?

刘备刘表刘璋,只是同姓而已!同姓宗亲... 袁绍袁术,异母同父兄弟 公孙康公孙度应该是兄弟吧

为什么汉末大将孙坚要离开袁术?

因为袁术不守信用,没有实现他对孙坚的诺言,让孙坚觉得这个人不可靠,他就走了。

孙坚死后,孙策有一段时间投奔了袁术?

对,18路诸侯,袁术是盟主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