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集 报恩寺里有隐情 下

2022-08-31 06:00:03谢涛叔叔讲故事03:42 6.5万
6元开会员,免费听
购买 | 69 喜点
声音简介

报恩禅寺的来历和传说?

报恩禅寺,位于武汉市新洲区道观河风景旅游区青龙山南麓、道观河水库北岸,占地面积134亩,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全寺由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钟楼、鼓楼、观音殿、玉佛殿、法堂、斋堂等组成。 报恩禅寺之名,系取自《佛说心地观经》、《大方便佛报恩经》中的“报国土恩、三宝恩、父母恩、众生恩”。它始建于公元506年南朝梁代梁武帝萧衍天监年间至今已1500多年,公元1090年到南宋天佑五年,称“秦公寺”,1119-1125年南朝宣和年间,成为“神宵宫”后又按例改正,丞相李纲题匾,元朝时报恩寺一度兴盛。

寿县东禅寺为何改名为报恩寺?

  安徽寿县报恩寺是一座唐朝时期的佛寺,此寺于唐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玄装法师主持修建,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院正中是宋塔地宫,原为九级的北宋舍利砖塔,后倒塌六级,残存的三级因危及游人安全, 于1977年拆除。清基时发现了塔下的地宫,地宫有彩绘壁画及金、银棺等珍贵文物。院中有两棵千年银杏遮天蔽日,把金碧辉煌的大雄宝殿和东西廊房掩映在绿荫之中,树龄均在1300年已上,为国家一级文物。全寺总面积 14700多平方米,其规模之大,建筑之雄伟,在江淮大地上可谓首屈一指。   报恩寺坐落在城内东北隅,旧名崇教禅院、东禅寺,明洪武年间改为今名。据《寿州志》记载,此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全寺总面积 14700多平方米,其规模之大,建筑之雄伟,在江淮大地上可谓首屈一指。   走到西大寺巷尽头,这就是报恩寺了。进入报恩寺大院,越过高大红色的照壁,迈进山门,即到第一进大院,院内苍松翠柏,郁郁葱葱。院正中是宋塔地宫,原为九级的北宋舍利砖塔,后倒塌六级,残存的三级因危及游人安全, 于1977年拆除。清基时发现了塔下的地宫,地宫有彩绘壁画及金、银棺等珍贵文物。再穿过二佛殿,便来到第二进深院,两棵千年银杏遮天蔽日,把金碧辉煌的大雄宝殿和东西廊房掩映在绿荫之中。

茶恩寺的茶恩寺由来

清乾隆年间,乾隆皇帝下江南,秘密微服私访。一天傍晚,忽然风雨大作,寒气逼人。乾隆及其随同都没有料到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没有来得及做任何准备,浑身湿透。在这偏僻的深山野林里,寻找露宿的地方实属困难。正当大家失望绝望的时候,寺中传来的夜幕的钟声敲醒了大家迷茫的脑钟,点亮了大家心中的希望之灯。走进寺亩,才发现,这是一个陈旧的不能再陈旧的寺庙了,唯一的老和尚在那里敲钟念佛,微微的香火奄奄一息。乾隆由于淋雨,开始咳嗽,身体感到不适。老和尚连忙把众人请进寺中,只可惜情况窘困,没有膳食,唯一的只有一壶刚沏好的当地的老茶叶泡的茶水,老和尚盛情而又尴尬的倒了一杯茶递给乾隆。乾隆喝了寺中茶水后,顿觉神清气爽,遂欣然提笔赋诗一首:茶待八方客,恩施四海宾,晨钟驱杂念,暮鼓点迷津。并赐寺名“茶恩”。有志之士黄树清先生等辈为弘扬民族文化,重建茶恩寺,恢复古寺风貌。 茶恩寺南面朝向南岳衡山,七十二奇峰尽收眼底,脉来天马,数条大川集合寺前。秀水南来,源桂林的清澈;湘江北去,助洞庭之波澜。耳娱湘江之渔舟唱晚;目击衡阳之雁阵惊寒。湖光山色,光风霁月,暮霭朝云常自写,侧峰横岭尽来参。苏杭园林吴苑画,潇湘烟雨楚天云。山抹微云,几层缭绕面纱。烟笼古寺,一幅天开画图。天地独钟秀,鬼斧不言工,足以游目聘怀。

寺庙和灵隐寺是一个地方吗?

不是,寺庙是泛称,灵隐寺是特称,打个比方您就知道了,意思是一麻袋米,寺庙=一麻袋米,灵隐寺=麻袋里面的一颗米

情人节一个人去灵隐寺可以吗

可以的。情人节一个人去灵隐寺可以感受大自然的恢宏、可以放松心情、可以把自己的思绪抛开,融入到深藏灵山的气息中。在这里,也可以祈求爱情的幸福,让情人节的日子不再孤独。

灵隐寺的介绍

灵隐寺,又名云林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背靠北高峰,面朝飞来峰,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326年),占地面积约87000平方米。1灵隐寺开山祖师为西印度僧人慧理和尚。南朝梁武帝赐田并扩建。五代吴越王钱镠,命请永明延寿大师重兴开拓,并赐名灵隐新寺。宋宁宗嘉定年间,灵隐寺被誉为江南禅宗“五山”之一。清顺治年间,禅宗巨匠具德和尚住持灵隐,筹资重建,仅建殿堂时间就前后历十八年之久,其规模之宏伟跃居“东南之冠”2。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帝南巡时,赐名 “云林禅寺”。3灵隐寺主要由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法堂、华严殿为中轴线,两边附以五百罗汉堂、济公殿、华严阁、大悲楼、方丈楼等建筑构成。现任方丈是光泉法师4。浙江灵隐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

灵隐寺对联是什么呢?

灵隐寺对联是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灵隐寺内挂有一副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意思就是人生没有那么多的十全十美,凡是就只求一个半顺心就好。这幅对联看似简单通俗,实则写尽了人生真相。对联的点睛之笔在于那个“半”字,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文化里有一种智慧叫“中庸”,这副对联便体现了中庸之道。 中庸的解释有很多,通常认为,中庸指“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这与灵隐寺名联的“半”字内涵相似,“过犹不及”、“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其实都是强调万事有一个量度,所以人生不会事事称心如意,福祸总是相依。 自古人生最忌满 很多人的亲生经历都证明:自古人生最忌满。因为人生本来就是不完美的,如果非要去强求这些,就会跟自己或者他人较上劲,这样无形之中就会给自己加重生活的压力。 抛弃掉一切的繁杂,能够活着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何必还要为了他人刻意求得圆满。为了能在艰难的人生中幸福的活着,就不能对自己苛责,学会惜福,才会幸福。

灵隐寺对联是什么?

上联:人生哪能多如意。 下联:万事只求半称心。 赏析: 对联语言朴实,却包含哲理,写尽人生。半称心,说起简单,真正做起来一定是很难做到的。万事只求半称心,意味着做人做事要知足常乐,随遇而安。做什么事尽人事听天命。林语堂先生说,这是“中国人所发现的最健全的生活理想”。“半称心”并非是教你消极做事,生活,而是一种真正经历过生活后的豁达与智慧。“半”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人生智慧,一种心灵哲学,一种生活格局。

灵隐寺是谁的道场

灵隐寺是印度僧人慧理的道场。 灵隐寺最初是印度僧人慧理的道场,后因济公闻名,常说灵隐寺还是济公的道场。灵隐寺位于杭州西湖灵隐山麓,处于西湖西部的飞来峰旁,离西湖不远。 始建于东晋,到现在已有一千六百多年历史,是我国佛教禅宗十刹之一。当时印度僧人慧理来杭,看到这里山峰奇秀,以为是“仙灵所隐”,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 建筑格局: 灵隐寺是在清末重建基础上陆续修复再建的,寺庙占地面积约87000平方米,灵隐景区总体占地面积约2577****平方米。灵隐寺布局与江南寺院格局大致相仿,全寺建筑中轴线上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三大殿。 灵隐寺总体规划是沿中轴线形成五层格局: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藏经楼(下设法堂)-华严殿。同时向两翼布局,先后建成线刻五百罗汉堂、道济殿(现称济公殿)、客堂(六和堂)、祖堂、大悲阁、龙宫海藏(藏品陈列)。 并于原罗汉堂遗址重建五百罗汉堂,陈列平均身高1.7米的五百青铜罗汉,堂中央另建12.6米高的四大名山铜殿(已列为吉尼斯纪录 ),占地面积约87000平方米。此外,每进殿堂建有宽敞平台,美化古刹环境。

灵隐寺对联

山水多奇踪,二涧春淙一灵鹫; 天地无凋换,百顷西湖十里源。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 立定脚跟背后山头飞不去; 执持手印眼前佛面即如来。 泉自几时冷起 峰从何处飞来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