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粟小传

2024-02-22 21:22:56潇金04:30 1.1万
声音简介

刘海粟是什么成语?

沧海一栗 解 释 沧海:大海;粟:谷子。 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出 处 宋·苏轼《前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用 法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指微不足道的事 示 例 丁玲《牛棚小品》:“我们只是~,不值得哀怨! 近义词 九牛一毛、太仓一粟、微不足道 反义词 恒河沙数

刘海粟是什么成语?

中文名:沧海一粟 外文名:a drop in the ocean 拼音:cāng hǎi yī sù 出现作品:《牛棚小品》 分享 简介 解 释:沧海:大海;粟:谷子。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 沧海一粟用 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指微不足道的事 示 例:丁玲《牛棚小品》:“我们只是~,不值得哀怨!” 近义词:九牛一毛、太仓一粟、微不足道、屈指可数、廖若星辰 反义词:恒河沙数 语法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指微不足道的事 歇后语:麦粒掉进太平洋里,沧海一粟 灯 谜:洋籼

刘海粟出自什么成语

风卷残云 任重道远 沧海一粟 秀外慧中 大智若愚

刘海粟取自什么成语?

李慧中,秀外慧中金石开,金石为开刘海粟,沧海一粟彭德才,德才兼备焦若愚,大智若愚王任重,任重道远沈采,神采——神采英拔、神采奕奕、神采焕发、神采飞扬、神采奕然

刘海粟取自什么成语?

沧海一粟。。

刘海粟取自什么成语?

是:沧海一粟

刘海粟取自哪个成语?

海粟二字取自成语沧海一粟[cāng hǎi yī sù],意思是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出自宋·苏轼《赤壁赋》。

刘海粟的黄山情

刘海粟平生十上黄山。他这样描述自己对黄山的爱恋:“黄山为天下绝秀,千峰万嶂,干云直上,不赘不附,如矢如林。幽深险怪,诡奇百出,晴岚烟雨,仪态万方。其一泉一石,一林一壑,不仅触发你的诗思,惠你画稿,提供无限美境,或使你心旷神怡,或使你无言对座,寝食皆废,终日忘机,以至阔别数十察简年,仍能保持极深印象,一朝念及,回忆便如飞流倾泻,纵使白发垂耳,心情也贴近生命的春天!”①他爱恋黄山,60余年,屡次登临,常看常新,常画常新。留下的画,包括速写、素描、油画、白描、没骨、泼墨、泼彩等形式,大则丈二巨幅,小则册页,再小如明信片,如果搜集编印成册,实为洋洋大观。但他仍感画不厌,看不足,感情之深纤蠢厚,难以言表。他说:“朝朝暮暮山常变,暮暮朝朝人不同。山越变越美,人对自然美的理解及表现手法也越变越新。”② 刘海粟画黄山,有一个以黄山为师到以黄山为友的变化过程。六上黄山之后,刘海粟刻了一方印:“昔日黄山是我师,今日我是黄山友”。他解释说:“从师到友,反映了一个飞跃。”③又说:“这不但说明我画黄山的过程,而且也说明黄山在我艺术道路中的重要。我和黄山从师生关系,变成密友关系,我对黄山的感情越来越深了。”④在“黄山是我师”阶段,对黄山只是钟爱和崇敬,而对它的体验和认识尚很浮浅,还不能表现出它的真面目和真精神,艺术上还未进入自由境界。到了“我是黄山友”阶段,情形就不同了,这时对黄山不只是钟爱和崇敬,而是像对密友一般,相亲相知,充分认识和理解了它的真面目与真精神,对它的艺术表现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真正自由的境界。前一阶段,相当于石涛“搜尽奇峰画黄山”阶段,力求“入黄山”,重在描绘黄山的奇美绝秀,天工造化。而后一阶段,相当于石涛“不似之似画黄山”⑤阶段,力求“入黄山又出黄山”,重在表现黄山的真精神与我的真性情。刘海粟说:“入黄山而又出黄山,在我的黄山画中,有自己的影子。”⑥真正入黄山不易,而入黄山后又出黄山更难。“入黄山又出黄山”,这是黄山画艺术的至上境界。要达到此境界,非有师友黄山且献身艺术的博大情怀不行。 对黄山从师到友的变化,是画家艺术境界的升华,也是画家人生境界的完善。这种升华了的艺术丰富和净化了人生,而这种完善了的人生又滋润和美化了艺术。刘海粟晚年的黄山画达到了崇高、博大、自由的艺术境界,其奥妙在此。刘海粟在回忆十上黄山的经历时谈到:80岁的感情与70岁不一样,自然和60岁更不一样。60岁以前,自觉行动还能随心,后事还可书画家随意,对黄山的探望,犹如一般的走亲访友,相见时道声:“别来无恙!”告别时随手一挥:“再会!”并不经心,也不萦心,觉得反正常来常往,无所谓。但到70岁以后就不同了,人毕竟老了,人到古稀,来日无多,片时寸阴,自当珍惜。所以70岁后到黄山,静看、细看、默看的时间长了,从中也自然领略到黄山的无穷意味,并且僻处冷坞,可看的地方也多了,一草一木都感到格外亲切,令人留恋。他曾用题赠沈祖安的诗句来形容他晚年对黄山的感情:“与君别后常牵挂,相见何妨共夕阳。”他还打算请人刻一方闲章:“相见何妨共夕阳”,专用在黄山画上。1981年8月,刘海粟八上黄山,这时他已经86岁高龄又经历了十年最艰难的生活,对人生、对生活、对自然和对景物的观察力与联想力格外丰富。因此,面对黄山真有沧海桑田之感,对黄山之情老而弥深,也弥坚。1988年夏天,刘海粟十上黄山,因情作画,因画题诗,充分表现了他酷爱自然又超越自然,热爱人生又超脱人生,钟爱艺术又不囿于艺术的老骥伏枥、博大深沉、刚健有为的情怀。他这样抒怀:“年方九十何尝老,劫历百年亦败竖裤自豪。贾勇绝顶今十上,黄山白发看争高。”“光怪陆离真似梦,泉声云浪梦如真。仙锦妙景心中画,十上黄山象又新!”

叛逆大师刘海粟的故事的介绍

《叛逆大师刘海粟的故事》,The Story of the Painting Master Liu Haisu,1993年中国大陆上映的彩色剧情片。

刘海粟简介 关于刘海粟简介

1、刘海粟(1896年3月16日—1994年8月7日),名槃,字季芳,号海翁。汉族,江苏常州人。现代杰出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国民主同盟盟员。1912年与乌始光、张聿光等创办上海图画美术院,后改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14年秋始任副校长,1919年7月始任校长,1952年院系调整后任华东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历任南京艺术学院一级教授、院长、名誉院长,上海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英国剑桥国际传略中心授予“杰出成就奖”。意大利欧洲学院授予“欧洲棕榈金奖”。曾任第一届江苏省政协委员,第三、四、五、六届上海市政协委员,第三、四、五、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 2、早年习油画,苍古沉雄。兼作国画,线条有钢筋铁骨之力。后潜心于泼墨法,笔飞墨舞,气魄过人。晚年运用泼彩法,色彩绚丽,气格雄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