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住建委:试行存量房交易“连环单”业务并行办理|2022-09-24

2023-11-20 13:22:24Wind万得08:51 3.7万
声音简介

●热点聚焦

北京市试行存量房交易“连环单”业务并行办理,以提高存量房屋交易效率,支持购房家庭合理住房需求。“连环单”是指在同一时期内,购房家庭先出售名下住房,再次购买住房交易业务。

中国香港自9月26日起机场入境检疫改为0+3,即取消酒店强制检疫,只需3日医学观察;取消来港前核酸检测要求,只需24小时内快测结果。上述措施公布后,去哪儿平台上国际飞往中国香港的航线瞬时搜索量增长4倍。

欧盟将于下周正式公布定“能源系统数字化”计划。该计划将要求欧盟在2030年前在基础设施方面投资5650亿欧元,以实现其绿色计划,并结束对俄罗斯化石燃料的依赖。

●环球市场

美国三大股指全线收跌,录得连续第四日下跌,道指跌1.62%,标普500指数跌1.72%,纳指跌1.8%。雪佛龙跌6.51%,波音跌5.36%,领跌道指。万得美国TAMAMA科技指数跌1.96%,特斯拉跌4.59%,亚马逊跌3.01%。中概股多数下跌,优客工厂跌41.29%,尚乘数科跌10.09%。

欧股收盘全线下跌,德国DAX指数跌1.97%,法国CAC40指数跌2.28%,英国富时100指数跌1.97%。

●宏观

人社部等四部委印发通知明确,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政策到期后,可允许企业在2023年底前采取分期或逐月等方式补缴缓缴的社会保险费,补缴期间免收滞纳金。

●国内股市

高频交易相关传言引发市场震动,A股三大股指走出过山车行情,上证指数收盘跌0.66%报3088.37点,深证成指跌0.97%,创业板指跌0.67%;全天超4200股下挫。多数行业跟随指数下杀,稀土永磁板块午后大涨,大金融集体红盘,白酒、地产龙头相对抗跌。北向资金净卖出逾5亿元,连续4日净卖出。

港股震荡走低,香港恒生指数跌1.18%失守18000点关口,创近11年低位;科技指数跌2.29%,国企指数跌1.32%。医疗股领跌,热门科技股多数下挫,原材料板块跌幅居前。南向资金净买入超28亿港元,中国移动、腾讯控股分获净买入8.65亿港元、5.18亿港元。

昨日一则高频交易相关传言影响A股市场,相关传言显示,证券系统反采暂停新增。但多家券商反馈没有收到与反采相关的通知,同时多家量化私募人士也表示,暂未收到券商相关方面的通知。

Wind数据统计显示,下周共有83家公司合计110.09亿股限售股陆续解禁,按9月23日收盘价计算,解禁市值为1496.97亿元。其中,双汇发展解禁468.15亿元,传音控股解禁231.17亿元,中国人保解禁150.38亿元。

●楼市

银保监会透露,国家开发银行已于22日向辽宁省沈阳市支付全国首笔“保交楼”专项借款,支持辽宁“保交楼”项目。

北京第三轮集中供地落下帷幕,18宗涉宅用地全部成交,总成交金额500.29亿元。

上海第三批集中供地首日,27宗地块成交金额约760.6亿元,平均溢价率为1.35%。

●产业

国办印发《关于深化电子电器行业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全流程优化电子电器行业生产准入和流通管理。其中提出,将锂离子电池纳入强制性认证管理;加大基础电子产业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基础电子企业上市融资。

据乘联会初步推算,9月狭义乘用车零售市场在195万辆左右,同比增长23.3%,其中新能源零售在58万辆左右,同比增长73.9%,渗透率约29.7%。

●海外

英国政府抛出史上第二大规模减税计划,总价值450亿英镑,包括削减国民保险、取消将公司税上调计划、取消45%最高税率、大幅削减购买房地产印花税等。

欧元区经济活动9月份加剧收缩,9月制造业PMI初值为48.5,创27个月新低;服务业PMI初值为48.9,创19个月新低;综合PMI初值降至48.2,创20个月新低。

英国9月制造业PMI初值回升至48.5,但服务业PMI初值降至49.2,创去年1月来新低。英国9月Gfk消费者信心指数-49,刷新纪录新低。

●国际股市

消息称由于多家小盘股IPO后暴涨暴跌,纳斯达克交易所正加强对小市值公司IPO的审查。纳斯达克中国首席代表郝毓盛表示,美股IPO市场今年开始降温,体量普遍低于1亿美元。

●债券

银行间主要利率债收益率普遍上行2bp左右,唯有1年以内的短券收益率小幅下行;国债期货全线收跌,10年期主力合约跌0.19%。银行间流动性整体偏松,月内到期资金利率大致持稳,跨月的14天期利率小幅走高。地产债多数下跌,“20阳城04”跌超56%。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8月末,境外机构在中国债券市场托管余额为3.6万亿元,占比为2.5%。

●外汇

周五在岸人民币兑美元16:30收盘报7.1104,跌294个基点,本周累跌938个基点。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9920,调贬122个基点,本周累计调贬615个基点。


央行发布《2022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指出,将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一步推进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进一步便利境外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投资,丰富可投资的资产种类,便利境外投资者特别是央行类机构更多配置人民币资产。

韩国养老基金与韩国央行时隔14年重启外汇互换交易,额度为100亿美元,以转移该基金的部分外汇需求,支撑迅速走软的韩元汇率。

北京三环内住的都是些什么人?

三环内住户 1:老北京人,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占多数 2:在北京创业的富豪,明星 3:外来误工人员租客

北京北三环租房

我朋友在南三环有房子出租,是两居中的主卧。好像是在首都医科大学那边

杨紫住北京几环

三环。杨紫,女,1992年11月6日出生于北京市,中国内地影视女演员,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2010级表演系,居住在北京三环以内。杨紫2005年主演情景喜剧《家有儿女》被观众熟知,2012年凭借惊悚悬疑片《守株人》获得第14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金凤凰奖新人奖。

北京首都机场里有哪些餐厅是24小时服务的

门口有标示24H营业

24小时城市书房存在问题

安全、丢书、图书损坏等。24小时城市书房自开放以来,为广大市民阅读、学习提供了场所,是一项极具意义的惠民工程,截止2023年6月7日,24小时城市书房因处在发展阶段,设施等不够完善,存在问题有:安全、丢书、图书损坏等。

北京西交民巷住的是什么人?

在北京西交民巷,以前住的是外国人,中国人是不可以入内的,自打新中国成立以后,那里住的都是普通的居民

北京电影学院09校花

不对,是楚依媺,楚依媺最棒。我爱你。

我是石家庄的09年元旦想去北京玩2天。给点建议

大概要3000左右

在北京租房,房东不是北京人,怎么申请居住证啊?

在北京租房,房东不是北京人,你可以和房东的租房合同先公证一下,然后去派水水所当地的辖区办理,暂住证就可以了了

再次请问古代家臣

家臣制度,是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起源。 古代家臣,指诸侯、王公的私臣。 春秋时各国卿大夫以上都有臣属。卿大夫家的总管叫宰,宰下又有各种官职,总称为家臣。后亦泛指诸侯、王公的私臣。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叔孙氏之司马鬷戾言于其众曰:‘若之何?’莫对。又曰:‘我家臣也,不敢知国。’”《史记·孔子世家》:“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 。”《汉书·儒林传·张山拊》:“德配周召,忠合《羔羊》,未得登司徒,有家臣,卒然早终,尤可悼痛!” 唐初语言文字学家、历史学家颜师古 注:“家臣,若今诸公国官及府佐也。” 范文澜 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四章第一节:“强宗所依靠的力量,主要是士。这种在卿大夫家里任职的士也叫做家臣,家臣对家族效忠。” 宰相,是从国君的家臣发展起来的。宰,本是君主的总管家。 夏、商两代。(商)国君称“后”称“王”,手下主要官员称“史”、“巫”。商后期王族长老称“父师”、“少师”,对王负有辅佐之责,如箕子、比干。管理家务的臣仆称“臣”、“宰”、“尹”等。 西周到春秋时期,国君称“天子”、“天王”。王位继承人称“太子”、“东宫”。王妻称“后”。(《诗·小雅·北山》曰: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诸侯的封地叫国,大夫的封地叫邑,王室是中央政府,而国和邑是地方政府。中央政府中除王以外,三公(太师、太傅、太保)职务最高,王年幼或缺位时他们可以代王行事。以卿士为首的政务部门管理军事、行政、司法、外事等职,以太史为首的教育文化部门管理神事、教育、秘书、历法等职,金文并称之为“卿士寮”、“太史寮”。卿士之下有司徒、司马、司空三大夫,司徒掌管土地和役徒,司马掌管军赋和车马,司空掌管筑城修路等重大工程。太史之下有内史、御史、太卜、宗伯、乐师等职,内史掌管策命卿大夫之事,御史掌管档案,太卜掌管占卜,宗伯掌管祭祀礼仪,乐师掌管音乐与教育。临时设置的辅导君主礼仪的称“相”,总管王家事务的称“宰”或“太宰”、“冢宰”,负责王宫警卫并教习武艺的称“师氏”或“师”,王宫的卫士称“虎贲(bēn)”,王的近臣称“小臣”。地方政府设置大约与中央政府相同,不过,执政的卿由周天子任命,并世代相袭。 战国至清末。此时期的特点是:①君主的地位极大地提高了,权力高度集中;②在国家机构中,巫史和宗室贵族不占重要地位,而君主的臣仆和侍从上升的主要地位;③统治的地区越来越辽阔,机构也越来越庞大,职务上的分工也越来越细,变化复杂。 关于“士” “士”,多为卿大夫的家臣。“士”是古代统治阶级中次于卿大夫的一个阶层。为商、西周、春秋时期贵族中最低阶层。春秋末年以后,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统称。战国时的“士”,有著书立说的学士,有为知己者死的勇士,有懂阴阳历算的方士,有为人出谋划策的策士等。如:荆轲为燕太子丹刺秦王、冯谖客孟尝君、苏秦连横等。 士,是作为封建社会中最基础的贵族,也是最高级的百姓。 大约在西周时期,才出现了作为一个社会阶层的士,士阶层应是周代宗法制度的产物。现代历史学家一致认为(理论上的理想状态):周代每世卿大夫以嫡长子继承父位仍为卿大夫,其诸弟为士;士的嫡长子仍为士,其余诸子为庶人。至此士成为一个群体名词,有着鲜明的阶层特点,但基本上这只是一种血缘上的划分。贵族的庶孽无疑是士的一个重要来源。纵横捭阖的张仪出身于"魏氏余子" 。余子即支庶。范雎原也是"梁余子" 。商鞅原是"卫之诸庶孽公子也"。 "韩非出自"韩之诸公子" 。贵族、官宦的庶孽、后裔大部分落入了士这个阶。 士的另一个来源就是从下面升上来的。这种情况早在春秋时已出现,到了战国更为普遍。《墨子·尚贤上》说:"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所谓"举之",首先指选拔为士。有的从学的人第一步是通过学而为士。宁越是由学而为士、由士而为公侯师的典型。 士的发展与官僚队伍的发展成正比。士是官僚的候补者,官僚队伍的扩大,势必引起士队伍的扩大。战国时期是官僚制度普遍推行时期,它是推动士队伍发展的一个强大动力。 儒家学说中儒出身于"士",又以教育和培养"士"("君子")为己任。"士"者"仕"也。孟子说:"士之仕也,犹农夫之耕也"(《孟子·滕文公下》),意思是说,士出来任职做官,为社会服务,就好像农夫从事耕作一样,是他的职业。荀子在讲到社会分工时,也把"士"归于"以仁厚知能尽官职"(《荀子·荣辱》)的一类人。所以,从这一角度来讲,原始儒家学说也可以说是为国家、社会培养官吏的学说,是"士"的文化。原始儒学的主要内容都是关于"士"的修身方面的道德规范和从政方面的治国原则。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