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与抗美援朝

2022-10-19 08:00:00党史博采30:31 6267
声音简介

抗美援朝让我明白了什么

抗美援朝的观后感悟写作,具体如下: 范文一: 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打响了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一次战役。 抗美援朝这场战争是伟大的战争、光荣的战争、胜利的战争,是永远值得骄傲、值得纪念的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国取得了无可争辩的伟大胜利! 对于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而言,无数被压迫的人民群众为此欢欣鼓舞,他们纷纷走上了争取民族独立、民主解放的革命道路,从而动摇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也改变了世界的战略格局。 但对于中国而言,1976****位牺牲烈士血洒半岛,是血与火铸就了我们这个的不屈民族。历史不会遗忘英雄的卓越丰功!更不会遗忘这个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 作为现代学子,我们应该向中国人民志愿军学习艰苦奋斗的精神,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不怕困难,努力学习,让今天中国之盛世,如昨日先辈所愿! 范文二: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打响。 于是便有了这么一个情形:在那白雪皑皑的鸭绿江面,一排排衣着单薄的志愿军队伍正徒步走过桥面,脚步铿锵而坚定。 其实,在他们心中都非常明白,此次远赴是为了保卫自己身后这片土地,而支撑着他们前行的是使命与担当、责任与理想。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信念,他们无畏艰险,不惧生死,慨然奔赴战场。 71年后的今天,我们身处于和平年代。如今的中国国力昌盛,神舟飞船不断取得突破,港珠澳大桥的惊人成就,全面小康圆满收官,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作为新一代青年的我们更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向那些革命先辈们学习,将家国责任与担当刻在心上、融进血液。也更应该牢记时代使命,不负韶华,砥砺前行,跑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接力跑,做一个时代的奋进者和奉献者。 范文三: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踏上抗美援朝战场,浴血奋战,英勇顽强,无数的志愿军英勇捐躯。“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抗美援朝战争,是伟大的战争、光荣的战争、胜利的战争、是永远值得纪念的战争!我们要铭记历史、学会感恩,关注抗美援朝老兵,是对民族苦难的铭记,对抗美援朝英雄的缅怀,对民族尊严的维护! 每一位为祖国奋战过的人,都不会被遗忘!战争的硝烟已经淡去,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很难理解战争的残酷,老兵作为战争的亲历者、讲述者,他们就在我们身边。 这些,我们的志愿军当之无愧!致敬英勇的抗美援朝老兵!

抗美援朝的作文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27日,美国政府宣布武装干涉朝鲜内政,派兵 入侵朝鲜,并不顾中国政府的多次声明和警告,把战火烧到中国东北边境,严重 威胁中国的安全。对此,中共中央作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东北边 防军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由彭德怀任司令员,于10月19日跨过鸭绿江,开赴前 线,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抗击美国侵略者 从1950年10月到1951年6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一起连续发动了5次攻 势战役,把敌军赶回到了三八线附近,扭转了战局,为停战谈判和取得朝鲜战争 胜利奠定了基础。 美国在形势更加不利的情况下,于1953年7月27日在板门店同中朝代表签订了《关于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历时3年零32天的朝鲜战争结束。中朝军队共歼敌百余万人,其中美军39万人,击落击伤敌机12200余架,击沉击伤敌舰艇257艘,击毁和缴获敌军各种作战物资无数。至此,中国人民抗美援朝运动也胜利结束

抗美援朝的故事有哪些

本文中,我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抗美援朝的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为救落水朝鲜儿童,罗盛教英勇牺牲 1952年1月2日清晨,罗盛教和战友宋惠云一起去河边练习投掷榴弹。正值隆冬季节,河面已被厚厚的冰雪盖住,几个儿童正在滑冰,笑声阵阵。忽然,传来了呼救声,有人掉进冰窟窿了!罗盛教抓起自己的帽子,往地上一扔,一弯腰,直冲过去。他一边跑一边飞快地脱掉身上的衣服,接着跳进了冰河里。 过了好一会,罗盛教才浮出河面,深深吸了口气,又钻进水里。又过了一会,罗盛教终于将落水的孩子托出水面。当那少年两臂扒住冰面往上爬时,突然,哗啦一声,冰又塌了,少年连人带冰又落入水中。这时罗盛教全身已冻得发紫,体力已快消耗殆尽, 但他却又一次潜入水中,好久,才用头和肩将少年顶出水面。这时宋惠云已将一根电线杆拖到河边,少年抱住电线杆被拉上了岸。人们急切地等待着罗盛教,然而,他却再也没有上来。为了救落水的朝鲜儿童,罗盛教英雄献身。 钟樟彩的故事 在1953年朝鲜战场夏季反击战中,志愿军某部三连接替了友军的防务,上了938.2高地主峰的前沿阵地,对面不到百米处就是美国鬼子。美军不甘心938.2高地被我友军夺取,天天向我方阵地前沿和纵深实施狂轰滥炸,隔一两天就以数十人或百余人的规模,在炮兵和坦克掩护下向刚接防的三连等阵地反击。 那时,处在山沟里的炊事班送饭到前沿阵地,即使在夜间,也是三天两头有伤亡。不要说一天三餐,一天一餐也难保证,两三天才能送上一次饭。战友们回忆说:吃饭难,还有压缩饼干可以啃几口,抵一阵子饥饿,但饮水难时刻威胁着战士的生命。 接防上阵地那天早晨,每人都背了一壶水。有的战士在通过炮火封锁区时,水壶就被敌人机枪打中,水漏光了。多数人在炎热的夏天打了一天仗,没到下午,一壶水早已喝光。到了晚上,大家渴得唇干舌燥。上阵地第四天,天刚黑下来,指导员余发荣跑到三排十班的猫耳洞, 对班长钟樟彩说:“没有水,战士们快渴死了,有的人已经接小便喝了。你负责的活动小分队,除了到敌前侦察敌情抓‘舌头’(俘虏)外,要加一项任务,就是到山沟里找水源。只要找到了水,拼上命也要把水背上来。”钟樟彩时年24岁,入朝后在烟台峰打坑道中光荣负伤,刚立过功。 指导员走后,他随即就叫战士到各班收集了30多个军用水壶,背上冲锋枪和水壶,离开猫耳洞奔往前沿阵地的山沟。在泛着少许白光的小路上,他仔细辨认路痕,确认没有埋着地雷后,加快速度走几步,又低下头仔细查看一段再走几步,就这样辨认一段走一段。 当跑下80余米时,山坡上已逐渐有些灌木和青草了,他放慢了速度,仔细搜索,特别注意听水流声音。猛然间,他发现不远处的小树丛里横着两段似原木一般的东西……他猫着腰手提冲锋枪警惕地向那两段东西走去。待走近了,才看清那是两具尸体,仔细一看,在紧靠上面那具尸体边的岩缝里, 向上喷涌着一股清水,水量还不小。他高兴极了,随即将靠近泉边的尸体移开几步,看清楚了那是个穿志愿军服装的年轻战士,身上背着枪和一些水壶,手里拿着一个军用水壶伸向喷涌的泉水。他判定这两个战士是到这里灌水时,遭敌人封锁水源的机枪扫射而牺牲的。 他怕美军机枪再次射击,不敢怠慢,连忙趴下喝饱了泉水,又急速卸下身上背着的全部水壶,很快将所有水壶灌满。水背回之后,看着连里战士轮流传递水壶,喝着那甘甜泉水时的高兴劲,钟樟彩也乐了。 自从那天背水成功以后,他又每隔一两天去背过三次水。每次都遇到定向、定点打到泉水附近的机枪子弹和炸弹,但钟樟彩都根据美军打枪打炮的规律避过去了。他也因背水荣立了三等功。

抗美援朝十大名将的故事

很多同学都知道抗美援朝,我整理了一些抗美援朝将领的故事,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抗美援朝的将领故事 1.吴国璋,志愿军第39军副军长。他是安徽人,1951年10月在朝鲜壮烈殉国。年仅31岁。 2.蔡正国,志愿军第50军军长,他是原先四野的一位名将,曾领导志愿军第40军取得了温井伏击战的胜利。到了后来,50军军长,滇军名将曾泽生回国休养。蔡正国就被上级调往50军担任代理军长职务。到了1953年,蔡正国开会的时候,美军飞机突然空袭军部,这位年轻的军长为了胜利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3.饶惠谭,23军副军长。他来自湖北革命老区。1953年3月,这位副军长为了保卫祖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4.薛建强,116师参谋长。1951年1月在突破临津江的战斗中,他不幸壮烈牺牲,年仅30岁。 5.罗春生,40军118师师长。他14岁参军,1950年10月,他以120师师长的身份入朝参战。他指挥了著名的温井伏击战,在战斗中,他指挥部队切断了敌人的退路,粉碎了敌人的进攻。到了1950年11月,他又一次率领部队和敌人展开激战,他配合友军浴血奋战,收复了朝鲜首都平壤市。他先后参加五次战役,将敌人打回38线以南。后来,他担任118师师长,在1952年5月的一场军事行动中,他被敌机炸中壮烈牺牲。 6.汤景仲是罗春生的亲密战友,牺牲时任118师参谋长。在1952年5月的一场行动中,他被敌机的炸弹夺取了生命。 7.胡乾秀,58师参谋长。1950年12月,他在长津湖战场上和美军展开血战。当时,他率领军队和敌人反复拼杀,在身边战斗兵员不多的前提下,他率领仅存的4个连队官兵和敌人展开拼杀。在战斗中,他不幸被敌人炸弹击中壮烈殉国。他以实际行动回应了中国军人保卫祖国的铮铮誓言。 8.蔡启荣,12军35师副师长。1951年5月,他为了保卫祖国壮烈牺牲。年仅32岁。 9.张庆和,空军的军官。1953年10月,他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王珩,炮兵第8师师长。1951年夏季不幸牺牲。 10.梁兴初,第38军的军长。他一共参与了四次,而且在战斗中很少失手,只要是上级交下的任务,梁兴初都可以完美的完成。他对战争的把握,以及对率军作战的天赋,让党中央的同志们都赞叹不已。 抗美援朝意义 ①抗美援朝不仅给予朝鲜人民以有力的支援,而且对于保卫新中国的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②抗美援朝对于中国恢复国民经济和开展各项建设事业直接起到了保障的作用。 ③抗美援朝战争给予美国的干涉主义以有力的打击和严重的警告,为中国争取到了相当长时期的和平建设的环境。 ④抗美援朝战争提高了全国人民的政治觉悟。 以上就是一些抗美援朝的相关名将信息,供大家参考。

抗美援朝的感人故事

邱少云 1951年3月25日,邱少云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员渡过鸭绿江。 到达朝鲜后不久,军队在一个村庄休息,遭到敌机轰炸。 全村立即成了火海,战士们立即展开营救工作。 邱少云不顾生命危险,冲进一间燃烧的小屋,一名女子不幸遇难。 邱少云抱起死者身边的两个可怜的孩子,冲出了火场。 看到美帝国主义的暴行,邱少云大发雷霆。 他决心为打败美国侵略者作出一切贡献。 1952年10月,邱少云的连队接受了从平康到金华391高地消灭敌军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不过,391高地地形独特,防守容易,进攻困难。 敌我阵地之间有一个3000多米宽的空地,是敌人的炮兵封锁区。 这种远程火炮的冲击将导致更大的伤亡,影响战斗的顺利进行。 上级决定采取秘密行动。 进攻前一天晚上,他们把部队藏在敌人阵地前,出乎意料地抓住了敌人。 生物界可以等待很长时间,在敌人的眼皮底下隐藏数百人20多个小时,没有任何目标暴露。 邱少云和战友们不怕打仗。 临走前,邱少云立下钢铁誓言:要打赢这场仗,他愿意把一切都给自己。 深夜,500多名身穿迷彩草网的士兵以雷电的速度埋伏在青蒿的空地上。 11日清晨,敌人在391高地的层层铁丝网和鱼群中,没有透露我军的秘密。 观察哨指挥员果断作出决定,命令敌人被炮火彻底歼灭。

范成大的历史背景?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 ),字至能 ,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南宋名臣、文学家。 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登进士第,累官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乾道三年(1167年),出知处州。乾道六年(1170年),作为泛使出使金国,索求北宋诸帝陵寝之地,并争求改定受书之仪,不辱使命而还。乾道七年(1171年),自中书舍人出知静江府。淳熙二年(1175年),调任敷文阁待制、四川制置使。淳熙五年(1178年),升任参知政事,此后相继知明州、建康府,颇著政绩。晚年退居石湖,并加资政殿大学士。绍熙四年(1193年),范成大逝世,年六十八。累赠少师、崇国公,谥号“文穆”,后世遂称其为“范文穆”。 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他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其作品在南宋末年即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到清初影响更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的说法。著有《石湖集》、《揽辔录》、《吴船录》、《吴郡志》、《桂海虞衡志》等。

杨过.郭靖.张三丰.张无记.王重阳.无崖子.箫峰和少林无名扫地僧谁最厉害.

应该是无名扫地僧。 萧峰的武功和他父亲萧远山在伯仲之间,扫地僧在被萧峰全力击中的同时还一招就把萧远山打的半死不活,比一招直接要他的命更难了,可见他武功比萧峰强的不是一星半点。 张无忌,杨过,郭靖,三人的内力差不多,甚至是张无忌更强,这点张三丰在第一次见到成年后的张无忌时已经有描写:这等内力修为,除了本师觉远大师,杨过,郭大侠等数人,再也没见过。而觉远的内力只是长久修习九阳真经的结果,张无忌是在长久修习之后又在乾坤一气袋中获得大幅度提升的,肯定强过觉远=杨过=郭靖=张三丰。无崖子武功虽然高,但是鸠摩智在少林寺后藏经阁动手的时候被扫地僧一言叫破逍遥派武功,可见扫地僧对逍遥派武功也是有了解的,无崖子十有八九不能胜过他。毕竟无崖子可做不到受到一招重击后还能一招毙掉一名高手的水平,因为他自己就是被武功不如萧峰的丁春秋偷袭致重伤的。 最后比较下张无忌的武功和扫地僧的。张无忌武功来自少林寺楞伽经中夹缝的九阳真经,可见最后著作这项武功的是住在少林寺的人。但是九阳真经并非佛门武功,而是道家,它和扫地僧之间很可能存在联系,也许扫地僧就是最后归隐的黄裳,既然遍悟道家典藏可以悟出九阴真经,也完全有理由可以悟出九阳真经。扫地僧肯定并非自幼在少林出家,以他见识的广泛,在金庸小说的脉络中,只有黄裳,也就是九阴真经的作者才有可能是他,而九阳真经与九阴真经的作者,很可能都是他。所以,他强过张无忌是完全可能的,所以我觉得他才是里面最强的。

为什么预测自己的命运会那么的准确

手相,面相,八字,痣相,其中以八字最准些。定数在天,成事在人。相由心生,每个时期,你的面相,手相会随着时间的进行,从而发生变化.你如果想要把自己的命运预测很准的话,要结合面相,手相,姓名,生辰八字,家居的风水,工作场所的风水,这些都是先天命运,而后天命运是人,也就是你自己可以去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未来,后天命运主要看你的修养,理想,性格,行为,言谈等等.你可以尝试改正自己的后天命运吧!

江阴周庄历史文化

  在江苏省境内有两处:一处是位于昆山境内的著名的水乡,因为陈逸飞的油画《故乡的桥》而文明的江南第一水乡;二是位于泰州市区以北20公里处的周庄。江阴没有周庄。   另外,简单介绍中国第一水乡:昆山周庄,周庄位于苏州城东南,昆山的西南处,古称贞丰里。春秋战国时期,周庄境内为吴王少子摇的封地,称摇城。北宋元佑元年(1086年)周迪功郎舍宅200余亩捐于当地全福寺为寺,始称周庄,元代中期,沈万三利用周庄镇北白蚬江水运之便,通番贸易,周庄因此成为其粮食、丝绸、陶瓷、手工艺品的集散地,遂为江南巨镇。至清康熙初年正式定名为周庄镇。   周庄镇为泽国,因河成街,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虽历经900多年的沧桑,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宛如一颗镶嵌在淀山湖畔的明珠。   周庄最为著名的景点有富安桥、双桥、沈厅。富安桥是江南仅存的立体形桥楼合壁建筑;双桥则由两桥相连为一体,造型独特;沈厅为清式院宅,整体结构严整,局部风格各异;此外还有澄虚道观、全福讲寺等宗教场所。全镇桥街相连,依河筑屋,小船轻摇,绿影婆娑,返朴归真的游人会情不自禁地吟诵:吴树依依吴水流,吴中舟辑好夷游。   古镇区内河道呈井字型,民居依河筑屋,依水成街,河道上横跨14座建于元、明、清代的古桥梁,吴冠中撰文说“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海外报刊称周庄为“中国第一水乡”。   周庄是以镇内的河道交错、古桥纵横而引来旅游者的。所谓“镇为泽国,四面环水”描述的就是周庄的风貌。   镇内小河纵横交错,呈井字状,临河形成街市,错落有致的民宅背水面街,半数以上是明清之际的建筑,据称有近百余幢古宅,60余座砖雕门楼。另外,窄直的河道上横卧着24座石桥(其中元至清古桥10余座)。古宅和古桥是周庄最值得骄傲的遗产。   曾为“江南第一富”的沈万三的旧宅沈厅,建于清乾隆七年(1742年),清末改名“松茂堂”,坐东朝西,临河跨街计有七进,间有五个门楼,熔苏、徽工匠手艺于一炉。张厅原名“怡顺堂”,是中山王徐达之弟徐逢(孟清)后裔在明正统年间所建,清初为张姓所购,改称“玉燕堂”,坐东朝西五进,正厅及后楼为明建筑,余为清代所建。另外,就是贞丰桥畔的迷楼,这里曾是南社发起人柳亚子、陈去病等人经常聚会的地方。迷楼与沈厅、张厅一起是周庄古建筑的代表。   双桥是在张厅往北在河道交汇之处由圆拱桥(世德桥)和方孔桥(永安桥)联袂而筑。双桥均建于明万历年间,俗称钥匙桥。是周庄的代表景致。   昆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周庄的古戏台上也开始增加昆曲表演的项目,这当然也是明正言顺的,因为昆曲本来就是发源于昆山的。   在周庄,万三蹄是一定不能错过的美味。在周庄古镇里,最不难看到的可能就是万三蹄了,但据说整个周庄只有两家是正宗的,所以,购买时一定要认准地方,因为出产地不一样,味道也就有天壤之别了。

不会叫的狗编个结尾

市民对爱狗人士饲养的狗的噪声、臭味等扰民现象非常反感。 晚上狗的叫声让人无法入睡,有时候狗毛从窗户里飘出来就直接粘在阳台的衣服上,令人无法忍受。 业主康先生刚从地下车库进楼道,一条大狗突然扑了上来。突如其来的袭击,把康先生吓了一跳。 李女士和黄小姐都曾被这条大狗吓过。黄小姐说:“前几个月,我抱着儿子在地下车库,狗一下子扑了上来。为了保护儿子,我把儿子举得高高的,自己吓得腿都软!” 李女士说:“有一次在一楼等电梯时,电梯门一开,狗就冲了出来,我也被吓得大叫起来。” 大家共同呼吁禁狗令!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