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辱不辨,寡言不争

2023-09-03 09:47:20淡茗素酒03:45 2360
声音简介

《道德经》--忍辱不辩,寡言不争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一语出自于《道德经·第八十一章》,原文是“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意思是说:诚实的话不一定动听,动听的话不一定诚实。世间的好人不会花言巧语,能言善辩的人不一定是好人。聪明的人不一定博学,见多识广的人不一定真正聪明。人生的修行重在于行,而不在于辩。   真理没有必要每天去争辩。一天到晚争论不休,也未必就能辩论出来真理。一切真理与正道,只有真正用心去实修,才能真正领悟。   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在《论语·学而》中又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由此看来,在人生中应该少说多做,这一点孔子与老子的主张是完全一致的。   因此,不管是人生的修行还是一般的社会活动,做任何事情都应该脚踏实地,不能只说动听漂亮的话而没有实际行动。   细思之,善良而有能力的人不需要去与别人辩论什么,不会只用言论去证明自己是正确,即使面对诽谤或人身攻击,他也能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的无辜和清白。   忍辱不辩的人往往都是在埋头做事,他必定有一颗与世无争的心。与此相反,那些天天与别人辩论的人并不是真正有能力的人,尽管他们在与别人辩论时处处表现自己的能力,然而真正善良的人不需要用花言巧语去赢得别人赞许,空谈而没有实际行动的行为将一事无成。   修口德就要先远离高谈阔论,不对他人评头论足;真诚待人,与人为善,遇到磨难时忍辱不辩,才是正人君子之所为。   

什么样才叫忍辱?

受了委屈往肚子里咽

忍辱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忍受耻辱。

佛教中说的个人修行中忍辱,忍辱忍什么

别人吐口水到你脸上,你不擦风干

有哪些忍辱负重的成语

忍辱负重 [读音][rěn rǔ fù zhòng] [解释]为了完成艰巨的任务,忍受暂时的屈辱。 [出处]《三国志·吴书·陆逊传》:“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 [近义]含垢忍辱委曲求全卧薪尝胆忍辱含垢忍气吞声降志辱身 [反义]忍无可忍报仇雪耻报仇雪恨

成语忍辱负重什么意思

忍辱负重 【拼音】:rěn rǔ fù zhòng 【释义】:为了完成艰巨的任务,忍受暂时的屈辱。 【出处】:《三国志·吴书·陆逊传》:“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 【例句】:胡仇叹道:“‘~’。郑兄,真不可及!”

忍辱负重是什么意思?

忍辱负重,为了完成艰巨的任务,忍受暂时的屈辱。 【拼音】rěn rǔ fù zhòng 【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吴书·陆逊传》:“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 白话释义:国家之所以委屈大家来服从与我, 是因为鄙人还有些本事,为了完成艰巨的任务,能够忍受暂时的屈辱。 【例句】 1、许多好同志即使在蒙受不白之冤的情况下,仍能忍辱负重,一如既往地为革命工作。 2、为了完成国家交给我的任务,我只能忍辱负重。 扩展资料 一、忍辱负重的近义词 1、含垢忍辱 [ hán gòu rěn rǔ ] 释义:形容忍受耻辱。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曹世叔妻传》:“谦让恭敬;先人后己;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忍辱含垢;常若畏惧,是谓卑弱下人也。” 白话释义:谦让恭敬,先人后己,做善事不张扬,有不足也不辩解,忍辱负重,容忍不足。常怀有谦卑畏惧之心,对待地位低下人也是如此。 2、委曲求全 [ wěi qū qiú quán ] 释义:勉强迁就,以求保全;为顾全大局而暂时忍让。 出处:宋·欧阳修《滁州谢上表》:“始终爱惜;委曲保全。” 白话释义:自始至终爱护珍惜,为顾全大局而暂时忍让。 二、忍辱负重的反义词 1、忍无可忍 [ rěn wú kě rěn ] 释义:指再也忍受不下。 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孙礼传》:“宣王曰:‘且止;忍不可忍!’” 白话释义:宣王说道:“还是打住吧!再也忍受不下!” 2、报仇雪耻 [ bào chóu xuě chǐ ] 释义:指报复冤仇,洗刷耻辱。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八回:“主女琼英,素有报仇雪耻之志。” 白话释义:主女琼英,一向有报复冤仇、洗刷耻辱的志向。 参考资料来源:

忍辱重负的意思

你说的是不是下面这个词 在汉语辞典里有“忍辱负重”一词,词义是:能不避怨谤,忍受屈辱,担负重任。

忍辱负重类似的成语

上面 你的要求太抽象了,是要励志一类的还是想说干大事者不拘小节或者是要历史故事有关的成语呢呢? 猜几个卷土重来投笔从戎破釜沉舟白手起家闻鸡起舞死灰复燃死里求生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磨杵成针悬梁刺股忍气吞声、含垢忍辱发愤图强、宵衣旰食、励精图治 发愤图强如果是要与历史故事有关的打开这个网页:希望可以帮到你哦

忍辱:偷生

D 解析: 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忍辱偷生指忍受羞辱,苟且求生,二者为方式目的的对应关系,且忍辱可以达到偷生的目的。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舍本逐末指抛弃主要的,而去追求次要的,二者为并列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B项:抱薪救焚指抱着柴火去救火,二者为方式目的的对应关系,但抱薪不能达到救焚的目的,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触景生情指看见眼前景象而引发内心种种情绪,二者为因果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凿壁偷光指的是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凿壁是为了偷光,二者为方式目的的对应关系,且凿壁可以达到偷光的目的,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