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正道的谋略》第三章 言必信,行必果,只是小人

2022-10-17 18:00:13任景行06:33 2.7万
6元开会员,免费听
购买 | 0.20 喜点/集
声音简介

言必行,行必果,果必信的出处

“言必行,行必果,果必信”中的“果必信”是就是说到做到的意思。 说过就要去做,既然做了就要有个结果,不能言而无信,半途而废。 言而必行。 〖出处〗《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孔子的意思是说:言必信,行必果,这种普遍得连小孩子都知道的道理一味固执。 楼主的最后的果必信不知道从何而来! 这句话告诉我们人们在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半途而废,一定要坚持到最后,无论结果如何至少我们坚持了,也不会后悔。 造句:古人曾有”言必行,行必果,果必信“的说法,我们作为现代人更应该做事不能半途而废,要坚持到底。

“言必行,行必果,果必信”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答应别人的事必须做到,做到才会有结果(效果,回报等),做到后别人才会更信任你,才会有长期的交往(交易,合作等)。 这句话出自先秦时期记录孔子语录的《论语·子路》,此句全段是: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言必信”讲的是诚信待人。这是一种做人的准则和美德。向别人说出的话或许下的诺言,必须字字千金、掷地有声、一一兑现、句句负责,绝不可言而无信。这是一份责任、一份真诚。这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对别人的尊重。“行必果”讲的是行动必须有成效。这是检验人的恒心和决心的试金石。一个人如果确定要做成一件事,不论会遇有何种困难和阻力,不论需要付出何种努力和代价,都必须要一心一意、全力以赴、持之以恒,确保要做的事高效成功,决不可半途而废,草率收场。这样说话办事的人,必然是一个成功者。 孔丘 (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字仲尼。排行老二, 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言必行,行必果,果必信的出处

言必行,行必果,果必信的意思是指说出的话一定要足以信任,行动了就一定要有结果,有了结果必定要守信。出自《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信:守信用。果:有结果。指说出的话一定足以信任,行动一定要有结果。有了结果必定要守信。 出处:《论语·子路第十三》中子贡和孔子的对话。原文如下: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译文:子贡问道:“怎样才可以叫做士?”孔子说:“自己在做事时有知耻之心,出使外国各方,能够完成君主交付的使命,可以叫做士。” 子贡说:“请问次一等的呢?”孔子说:“宗族中的人称赞他孝顺父母,乡党们称他尊敬兄长。” 子贡又问:“请问再次一等的呢?”孔子说:“说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坚持到底,不问是非地固执己见,那是普通人也应该做到的啊。但也可以说是再次一等的士了。” 子贡说:“现在的执政者,您看怎么样?”孔子说:“唉!这些器量狭小的人,哪里能数得上呢?”

言必信行必果原文及译文

原文 《论语·子路第十三》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①,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②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③,何足算也?” 注释 ①有耻:孔曰:“有耻者,有所不为。[2] ②硁硁(kēng):浅薄固执的样子。 ③斗筲(shāo)之人:”指器量狭小的人。斗,古代量名;筲,竹筐,容量不大; 斗、筲喻度量的狭小。 所谓“君子”与“小人”,其实是两个有着多种含意的概念。最早是指等级,后来又指品级。“君子”其实就是“君之 子”。君,可以是国君,也可以是家君。按照宗法制度,只有嫡子,甚至只有嫡长子,才能成为“君”。君的儿子就是“君 子”。“君”和“君子”(君之子)属于“嫡传”,因此也叫“嫡系”,又叫“大宗”。不是“嫡系”的,就叫“小宗”。“大宗”为君,其子为“君子”;“小宗”为臣,其人为“小人”。所以,小人不是坏人,只是社会地位较低的“小宗之 人”。这是等级。孔子的意思是说:言必信,行必果,这种普遍得连小孩子都知道的道理一味固执称不上君子,只能称作普 通人。有智慧的人只做最聪明的,不做“最对的”。 翻译 子贡问道:“怎样才可以叫做士?”孔子说:“自己在做事时有知耻之心,出使外国各方,能够完成君主交付的使命 ,可以叫做士。” 子贡说:“请问次一等的呢?”孔子说:“宗族中的人称赞他孝顺父母,乡党们称他尊敬兄长。” 子贡又问:“请问再次一等的呢?”孔子说:“说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坚持到底,不问是非地固执己见,那是普通人也应该做到的啊。但也可以说是再次一等的士了。” 子贡说:“现在的执政者,您看怎么样?”孔子说:“唉!这些器量狭小的人,哪里能数得上呢?”

言必信,行必果是什么意思?

言必行,行必果。——选自春秋战国思想家孔子的《礼记·中庸》 我们的先哲孔夫子告诫我们:一个人要言行一致。说了就要去做。只说不做是不讲信用的人,是缺乏高素质的表现。 言必信,行必果,讲话诚实,做事果敢。《论语·子路》:“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弟:同“悌”。 就是说到就要做到,说过的一件事,不可只是空头支票,必须去做,而且必须得到结果。 曾子是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他成了信誉的典范。《增资烹煮》的故事,也千古流传。给我们以启示和启迪:一个人如果讲信誉的话,那么,他就会立足于世上。并且可以得到人们的尊重和爱戴,反之,将一事无成,遭到人们的唾弃和指责。 历史上曾经有过这样的例子: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他的儿子跟在她的身后哭哭啼啼吵着闹着要跟她去。曾子的妻子骗孩子说:“你快回去吧,等妈妈回来给你杀猪吃。”孩子听了妈妈的话乐颠颠地回去了。 傍晚的时候曾子的妻子从集市回来,看见曾子正准备杀猪,她赶忙跑上前阻止到:“我只不过和小孩子开玩笑而已,你又何必如此认真呢?”曾子严肃地说:“大人是不可以和小孩子开玩笑的。小孩子不懂事,很多事都是向大人们学习的,今天你要不按照你说的话去做,就等于教孩子撒谎。”曾子的妻子被说得哑口无言。于是曾子杀了猪。

言必信,行必果是谁说的

孔子。 出自《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言必信,行必果。 信:说出的事一定可信,说了就一定守信用,一定办到。恪守信用。 果:光明正大,不色饶不目逃.该突然袭击的时候事先通告对手,平日不搞小动作.. 出自《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说出的事一定可信,说了就一定守信用,一定办到,这是个浅薄固执的小人呀。 【原文】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上矣.” 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①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②,何足算也?” 【注释】 ①硁硁(kēng):浅薄固执的样子. ②斗筲(shāo)之人:”指器量狭小的人.斗,古代量名;筲,竹筐,容量不大;斗、筲喻度量的狭小. 【译文】 子贡问道:“怎样才可以称得上是士?”孔子说:“做事有羞耻之心,出使外国能很好地完成国君的使命.这样的人可以称得上 是士了.” 子贡说:“敢问次一等的.”孔子说:“宗族称赞他孝顺父母,乡亲们称赞他尊敬兄长.” 子贡说:“敢问再次一等的.”孔子说:“说话一定守信,做事一定有结果,这是浅薄固执的小人啊!或许也可以算是再次一等 的士吧.” 子贡又说:“现在执政的那些人怎么样?”孔子说:“唉!这些器量狭小的人怎么能算得上呢?”

言必信,行必果出自哪的?

〖读音〗yán bì xìn,xíng bì guǒ 言必信,行必果 〖解释〗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说了就一定要守信用,做事一定要办到。 〖英文解释〗Promise must be kept and action must be resultful.也可以说 No sooner said than done. 言而必行。 〖出处〗《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示例〗我们中国人说话是算数的,从来是~。 原文 《论语》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上矣。” 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①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②,何足算也?”

言必信行必果是谁的格言

《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墨子·兼爱下》:“言必信,行必果,使言行之合,犹合符节也。”此句全段是《论语·子路》:“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联系上下文看,孔子提倡的是“言而有信、行而有果”的中庸之道,不提倡 “必信,必果”的极端情况,所以孔子说这样的人是是固执的小人啊,但是我们看下一句,“抑亦可以为次矣”,这段是子贡和孔子讨论什么是“士”,“言必信,行必果”,孔子认为这样“硁硁然!小人哉!”但是这也是一种“士”只不过是相对低一级的“士”,那么什么是士,孔子自身就是一位“士”,那么他会将自己与小人并列吗?显然不会。所以这里的小人只可以理解为是一种较低的境界的人,决不可视为是一个没有道德的小人。孔子之所以认为这样的"小人"硁硁然,是因为孔子的思想提倡中庸之道,过和不及都是不好的,“言必信,行必果"显然是一种过,不为孔子所赞同。

言必信,行必果是什么意思啊?

言必信,行必果的意思:原指固执己见,盲目相信自己的言行。后指说话一定要信实,行动一定要果断。也指说话一定要诚实守信,行动一定要有结果。 读音:yán bì xìn,xíng bì guǒ。 出处:《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例句:他这人历来是言必信,行必果,你托他办的事,他既然已经答应了,你就放心吧。 近义词:言而有信、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言出必行。 反义词:轻诺寡信、背信弃义、言而无信。 言必信,行必果造句 1、一个人要言必信,行必果。 2、他的声明中有一段是值得赞扬的,即他所说“言必信,行必果”的那一段。 3、言必信,行必果,令行禁止,是我们这所学校师生言行的基本准则。 4、如果要取得群众的信任,那就必须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5、一个领导干部要取得群众的信任,必须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言必信 行必果是谁说的

“言必信,行必果。”出自《论语·子路》。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