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集 齐国名相晏婴的故事(二)

2022-11-02 17:36:00浩然爸爸讲故事06:52 6555
6元开会员,免费听
购买 | 199 喜点
声音简介

1、齐景公与晏婴的故事 2、晏婴为齐国做了哪些事

晏子进谏 在景公的时代,刑法严酷,犯点小罪,就要被砍去双脚,致使全国到处都是断足的残疾人,百姓对此早已怨声载道。晏子一直想劝说景公改变刑法,但是一直没有成功。正好有一天,景公为了显示自己关心臣子,觉得晏子的家在市场附近,狭小又吵闹,想给他换个宽敞的新住宅。晏子说,我不能搬家,这家宅是先人住过的,我与这里有感情;二是我靠近市场可以了解商业行情,再说买东西也方便。景公十分叹服,也很感动。问他:你靠近市场,知道什么东西贵贱吗?晏子立即答到:踊贵而履贱。踊是断足之人穿的鞋子,履是健康人穿的鞋子,踊贵而履贱了,那齐国成了什么景象了呢。景公猛然醒悟,立即下令减轻刑法。 齐景公爱喝酒,连喝七天七夜不停止。大臣弦章上谏说:「君王已经连喝七天七夜了,请您以国事为重,赶快戒酒;否则就请先赐我死了。」另一个大臣晏子后来觐见齐景公,齐景公向他诉苦说:「弦章劝我戒酒,要不然就赐死他;我如果听他的话,以后恐怕就尝不到喝酒的乐趣了;不听的话,他又不想活,这可怎麼办才好?」晏子听了便说:「弦章遇到您这样宽厚的国君,真是幸运啊!如果遇到夏桀、殷纣王,不是早就没命了吗?」於是齐景公果真戒酒了。 晏子数罪 齐景公特别喜欢鸟。有一次他得到了一只漂亮的鸟,就派一个叫烛邹(zhúzōu)的人专门负责养这只鸟。可是几天后,那只鸟飞跑了。齐景公气坏了,要亲手杀死烛邹。晏子站在一旁请求说:“是不是先让我宣布烛邹的罪状,然后您再杀了他,让他死得明白。”齐景公答应了。晏子板着脸,严厉地对被捆绑起来的烛邹说:“你犯了死罪,罪状有三条:大王叫你养鸟,你不留心让鸟飞了,这是第一条。使国君为一只鸟就要杀人,这是第二条。这件事如果让其他诸侯知道了,都会认为我们的国君只看重鸟而轻视老百姓的性命,从而看不起我们,这是第三条。所以现在要杀死你。”说完,晏子回身对齐景公说:“请您动手吧。”听了晏子的一番话,齐景公明白了晏子的意思。他干咳了一声,说:“算了,把他放了吧。”接着,走到晏子面前,拱手说:“若不是您的开导,我险些犯了大错误呀!” 做了哪些事; 晏子使楚  二桃杀三士   晏平仲舌战群雄   阻孔子事齐

齐景公和晏婴的故事

春秋末期,齐国国王齐景公非常器重和依赖相国晏婴,也就是晏子,国中大小事情,无论何事,齐景公都要向晏婴请教,然后才可以定夺。 一次,齐景公到渤海湾去游玩,正玩到兴头上,忽见一名侍者骑马飞奔而来报告说:“大王,大事不好了,相国晏婴得了重病,眼看要死了。恐怕您赶不上看他最后一眼了。” 齐景公听到这个消息,大失所措,下令马上回京,他挑选了最好的驭手驾车,挑选了最好的马匹拉车,急急忙忙的出发了。 在车上,齐景公不住地催促驭手:“快点,再快点!不然相国就会危险的!”虽然马车跑得已经够快的了,齐景公仍然觉得太慢,于是就把驭手推到一边,索性自己拿起鞭子赶起车来了。 这样跑了一阵子,齐景公还觉得不够快,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心急如焚的齐国国君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他干脆跳下马车,徒步奔跑了起来,跑了一会儿,齐景公累得汗流浃背,上气不接下气。齐景公当然没有四条腿的马跑得快了,他一心求快,结果反而更慢了。 齐景公见不行,只好又回到车上,让驭手重新驾驶马车往京城赶路,这个时候的齐景公才觉得,还是马车走得快啊,假如自己赶车或者徒步跑回京城,还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够到达呢。 等回到京城以后,齐景公立刻马不停蹄地奔向晏婴的相国府,看到相国病危,他赶忙召御医前来为晏婴看病。 哲理点拨:做事情必须要循序渐进,按照秩序一步一步地处理好,不能够只追求结果而不顾过程,忽视过程的结果只能是把事情办砸了,只有按部就班的按照事物本身的特点来处理对待,才能更有效地采取措施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适合的办法解决问题,否则就只能欲速则不达了。

晏婴相齐的故事介绍

晏子仆御 晏子做齐相的时候,有一次出门,他的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窥视她的丈夫她的丈夫是国相的马车夫,抱着大伞盖的柄,扬鞭驱马,洋洋自得,很是自我满足回家后,他的妻子请求离开他丈夫问她是什么原因,妻子说;三人结为兄弟,自号为“齐邦三杰”齐景公为奖其功劳,嘉赐“五乘之宾”的荣誉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三人挟功恃勇,不仅简慢公卿,而且在景公面前也全无礼统甚至内结党羽,逐渐成为国家安定的隐患齐相晏婴,即晏子深。 短长短,这里是人的身材矮小的意思延作动词用,就是请的意思傧者就是专门办理迎接招待宾客的人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zī三百闾lǘ,张袂mèi成阴,挥汗成;平仲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於诸侯 晏婴,字平仲。 晏婴为齐相期间,诸侯国不敢轻易对齐施威他对内处理朝政,刚直不阿,秉公执法有一次,身边的一个人不小心,得罪了齐景公齐景公非常生气,怒气难消,便叫人把那个人绑到殿下,命令左右把他大卸八块,以消心中之气。 晏婴相齐,敢于直谏,匡君救失为政尚礼重民举贤,节俭身体力行,从而使趋于落势的姜齐政权,能够在列国争雄中不失其大国地位,得到了诸侯们的敬佩,后世的景仰,被称为一代贤相以致太史公不得不由衷赞叹“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苦笑着承认说“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类似上面晏子使楚的故事还很多晏子凭自己的智慧,挫败了一些国家有辱齐国国格和晏子人格的阴谋,他的名声也越来越大,成为春秋末期著名的外交家。 晏婴是春秋时代齐国大夫,身居相位,为齐国的政治稳定和延续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晏婴不仅是治国理政的能手,还是一名著名的外交家出使他国从未有辱使命,劝君纳谏总是恰到好处晏婴 晏婴出访楚国的时候,楚国人看不起晏婴;晏子的故事 齐桓公称霸后国家很强盛后来到了齐景公做国君的时候,齐国出现了一个很有才干的相国大臣中权力最大的官,他的名字叫晏yàn婴,又叫晏平仲他既有丰富的知识,又聪明机敏他关心老百姓的疾苦,敢于。 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历史著作史记中,作者史马迁记载了一位机智勇敢的外交使者,他就是公元前6世纪齐国的晏子有关晏子的故事在中国流传很广,下面是他出使楚国的故事 一次,晏子出使到楚国去,楚国国王知道晏子的个子很矮,就想捉弄他;他既有丰富的知识,又聪明机敏他关心老百姓的疾苦,敢于批评国君的错误,是齐景公的主要助手老百姓都尊敬地叫他“晏子”有一本书晏子春秋,专门记录了他的故事现在介绍其中的一则鸟 齐景公特别喜欢鸟有一次。 晏婴,字平仲夷维今山东高密人 先后在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手下工作,他因努力工作而得到齐国的重用担任齐国丞相后,吃饭从来不吃两份肉就是只吃一个荤菜,他的二奶也不穿丝质的衣裳他在朝廷上;晏子做齐相的时候,有一次出门,他的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窥视她的丈夫她的丈夫是国相的马车夫,抱着大伞盖的柄,扬鞭驱马,洋洋自得,很是自我满足回家后,他的妻子请求离开他丈夫问她是什么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长。 晏子相齐,三年,政平民说梁丘据见晏子中食,而肉不足,以告景公旦曰,割地将封晏子,晏子辞不受,曰“富而不骄者,未尝闻之贫而不恨者,婴是也所以贫而不恨者,以善为师也今封,易晏子师,师以轻;却从来没有指出过我的过失,象这样唯诺怕事的人是要辞退的”晏婴能言善辩,是个杰出的外交家他出使晋楚鲁吴卫等国,每次都能不辱使命,不损国威地完成任务“晏子使楚”的故事至今传为外交史上的佳话。 作者介绍晏子,名婴,齐国夷维今山东省高密县人,生年不可考,卒于公元前500年他出身世家,年轻时就从政其父晏弱去世后,他继任齐卿,历仕灵庄景三朝,长达五十四年晏子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quot智者quot,他;1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晏婴就是晏子吗?

是的,晏子,名婴,字仲

关于晏婴的小故事

1、华而不实 齐景公对晏子说:“东海里边,有古铜色水流。在这红色水域里边,有枣树,只开花,不结果,什么原因?”晏子回答:“从前,秦缪公乘龙船巡视天下,用黄布包裹着蒸枣。 龙舟泛游到东海,秦缪公抛弃裹枣的黄布,使那黄布染红了海水,所以海水呈古铜色。又因枣被蒸过,所以种植后只开花,不结果。” 景公不满意地说:“我装着问,你为什么对我胡诌?”晏子说:“我听说,对于假装提问的人,也可以虚假地回答他。” 2、晏子发笑 齐景公往牛山游览,向北登临齐国都城时,突然哭道:“人生怎么像奔腾咆哮的流水,离开这美好的山河而死去呢!”艾孔、梁丘据听了。 也哭泣起来了中国历史经典的笑话故事中国历史经典的笑话故事。晏子却在发笑。齐景公怒问他为何发笑。晏子回答:“如果使贤能的国君,长久地据守齐国。 那么,太公、桓公将长久地据有齐国了;如果让勇猛的国君,长久地占有齐国,那么庄公、灵公将要长时间地享有齐国了!那么,您怎么能得到国君的宝座而立身于世呢? 而您偏偏独自因为这事流泪伤情,这是不符合道德的。不仁道的国君我看到一个,谄谀的近臣我见到两个,这就是我私自发笑的原因啊!” 3、晏子数罪 齐景公喜欢捉鸟玩,便派烛邹专门管理鸟儿,可是烛邹不慎让鸟飞逃了。景公大为恼火,下令杀死他。晏子说:“烛邹有三条罪状,让我数落他一番。 然后再杀,让他死个明白齐景公高兴地说:“好。”于是把烛邹叫进来。晏子便一本正经地说:“烛邹!你知罪吗?你为国王管鸟却让它逃走,这是第一条罪状。 使国王为了鸟而杀人。这是第二条罪状;这事传出,让天下人认为我国重小鸟而轻士人,败坏我们国王的名誉,这是第三条罪状。 你真是罪该万死!”说完,马上请求景公下令斩杀。可是景公却说:“不要杀他了,我接受你的指教了。” 4、南橘北枳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得知这个消息后,对左右的大臣说:“晏婴是齐国能言善辩的人,如今来到我国,我想羞辱他一番,大家看用什么办法好?” 有个大臣献计说:“他来了以后,请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问:‘他是哪里的人?’回答说:‘是齐国人。’大王再问:‘他犯了什么罪?’回答说:‘他犯了盗窃的罪。’ 楚王觉得这个主意不错。晏婴来到楚国,楚王用酒招待他。宾主正喝到兴头上,两名小吏捆着一个人来到楚王面前。楚王故意问:“这捆着的是什么人?” 小吏回答:“是个犯了盗窃罪的齐国人。”楚王转过头来对晏婴说:“齐国人生来就喜欢偷盗吗?”晏子离开座位,走到楚王面前。 回答说:“我听说,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就结橘子,如果生长在淮河以北,就会结出枳子。橘子和枳子叶子差不多,但果实的味道却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水土不同呀。现在捉到的这个人,生活在齐国的时候,并没有盗窃的行为,来到楚国以后却偷盗起来。 难道是因为楚国的水土容易使人变成小偷吗?”楚王听了,尴尬地笑着说:“圣贤的人是不可戏弄的!是我自讨没趣啊。” 5、 仁者长寿,和则养生 “仁”是儒家“仁政爱民”的主要学说,也是晏子施政的中心内容。晏子非常推崇管仲的“欲修改以平时于天下”必须“始于爱民”。 他坚持“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遇有灾荒,国家不发粮救灾,他就将自家的粮食分给灾民救急,然后动谏君主赈灾,深得百姓爱戴。 对外则主张与邻国和平相处,不事挞伐。齐景公要伐鲁国,他劝景公“请礼鲁以息吾怨,遗其执,以明吾德”,景公“乃不伐鲁”。

关于晏婴的小故事

春秋末期,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   有一回,齐王派大夫晏子去访问楚国。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乘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接待的人立刻把晏子的话传给了楚王。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晏子见了楚王。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   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正当他们吃得高兴的时候,有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楚王看见了,问他们:“那个囚犯犯的什么罪?他是哪里人?”武士回答说:“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得意扬扬地笑起来,以为这一下可让晏子丢尽了脸了。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道理,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晏婴的故事?

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评点 这个寓言故事,表现了晏子的机智敏捷、能言善辩的才干,同时也表现了他热爱祖国、维护祖国尊严的可贵品质。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应该懂得: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译文:晏子将要出使(到)楚国。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身边的侍臣说:“(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他)正要来,我想要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侍臣回答说:“当他来的时候,请让我们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他)是干什么的?’(我就)回答说:‘(他)是齐国人。’大王(再)问:‘犯了什么罪?’(我)回答说:‘(他)犯了偷窃罪。’” 晏子来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公差两名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来。楚王问道:“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公差)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看着晏子问道:“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东西的吗?”晏子离开了席位回答道:“我听说这样一件事: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树,只是叶相像罢了,果实的味道却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水土条件不相同啊。现在这个人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一到了楚国就偷起来了,莫非楚国的水土使他喜欢偷东西吗?”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找倒霉了。”

晏子劝齐王 还有晏子的什么故事 要三个故事

一,晏子使楚 二,二桃杀三士 三,折冲樽俎 四,桔生淮北则为枳 五,晏子不死君难 六,晏平仲舌战群雄 七,晏子逐高缭 八,晏子谏杀烛邹 九,晏子辞千金 十,晏子仆御 十一,晏子使吴 十二,晏子谏齐景公

晏子的故事里晏子和齐景公分别是怎样的人?

晏婴善谏的特点被人称道,晏婴在劝谏君王时往往不是直接的强谏而是委婉的曲谏或诱谏,从中显示了他在政治生活中所具有的高度智慧。他的语言也极有特色,或锋芒毕露,或非常含蓄;或严肃庄重,或滑稽幽默。他能够根据不同的环境场合采取不同的劝谏方式,取得最佳的效果。 齐景公既有治国的壮怀激烈,又贪图享乐。作为君主,他不愿放弃其中的任何一个,与此相应,他的身边就必有不同的两批大臣,一批是治国之臣,一批是乐身之臣,齐景公也和历史上许多君主一样,运用如此的治国用人之道。 齐景公是采用忠臣、奸臣“两用之”。既需要晏婴、司马穰苴等忠臣为其治国安邦,又不能离开梁丘据、裔款等奸臣的阿谀奉承。

晏婴的故事 晏婴劝主

春秋时代,当了30年齐国大臣的晏婴,是位着名的政治家。《左传》中,颇多晏婴的记载,比如说,晏婴经常劝齐景公要爱民,但齐景公却总是扰民。 有一次,齐景公强令民工造大台,闹得齐国民不聊生,众百姓苦不堪言。正巧晏婴出使回来目睹了这一情景,他马上进言齐景公不要造台,齐景公总算同意了。晏婴却不急于回家,而是立即赶到工地,催促民工抓紧干活,稍有懈怠,就以鞭子抽打。晏婴骂累了、打累了,这才回家。他刚离开工地,齐景公的传令官就到了,下令停止施工,民工解散,可以回去和家人团聚了。民工一听此令,齐声欢呼,好像遇到大赦一般,高高兴兴地赶回家去了。 晏婴这样做,是故意把“贤名”让给君王,把“恶名”留给自己。孔子对他大为欣赏,说他既纠正了君王的过失,又使百姓感受到了君王的仁义。 哲理点拨:每个人都难免有犯错的时候,巧妙地让别人从尴尬中走出来,是高超的学问,是一种机变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