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复兴:立冬和万圣节

2022-12-06 21:00:00有书06:09 2.2万
声音简介





立冬前,从中国来到美国,正赶上这里要过万圣节。


同样是冬天即将来临,同样是树上的叶子变红变黄,脚下的落叶一片瑟瑟之声。


节气的共同性,让东西两半球如此相似,大自然的语言无须翻译即可人人懂得。


我们的立冬,和他们的万圣节只相隔一个星期。心里便忍不住,将中西这两个节做一番比较。


如今,立冬在中国已经算不上是一个节日了,而仅仅是一个节气。


即便民间还有立冬吃饺子的习俗,也只是吃一顿饺子而已,没有什么节日的气氛了。


这时候的美国,万圣节的气氛已经很浓,无论是公园、商店,还是各家的门前,各种各样的古怪幽灵粉墨登场,在风中尽情摇曳,而金色的南瓜更是耀眼的一片金黄,成为了这个时候重要的色彩。


在我国古时候,立冬曾经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日。


起码在周代,君王要率领文武百官出郊外到大自然中举行盛大的仪式,谓之“迎冬”,和后代君王要祭天祭地的意义是一样重大的,体现了原始自然崇拜。


如今,这样的仪式,已经被一顿饺子所替代,足见历史的变迁与时代的进化,也足见民俗的力量。


民俗让立冬从君王的盛大典礼变成百姓的庸常生活点缀,大自然曾经给予我们祖先的那种神秘敬畏之感,让位于冷暖之间的实际温度感觉与感受。


立冬,便也就完成了从节日到节气的转化。


其实,在我国二十四节气里,不仅仅立冬早已经完成了这种世俗化的过程,其他很多节气,在这样世俗化的过程中,也已经化繁为简衍化为了吃。




二十四节气里,民俗讲究吃饺子的,不止立冬一个。


好吃不如饺子,舒服不如倒着,这句民谚道出了农耕时代的中国人普遍的价值观,饺子便成为了节庆的一种象征物,就像美国这里万圣节的南瓜。


更何况,立冬是一年四季里冬季到来的门槛,民谚讲:立冬补冬补嘴空。吃就尤为重要。


饺子的象征意义更是明显,不像万圣节的南瓜灯,早已将最早夜间驱鬼的意思,化为一种游戏的玩偶,很像我们灯节里的花灯,点燃节日的气氛和心情,渲染得到处花开一般烂烂漫漫。


万圣节,源于古凯尔特人新年之际喜迎善灵平安过冬的传统。这一点上,和我们的立冬有相似之处。祈求平安过冬,休养生息,在我们中国,讲究的是一个“藏”字。


我们的立冬的冬字,古意是“终”,也就是稻谷收割归仓,万物尽要收藏了。


以后,冬才渐渐演变为世俗的冷的意思,冬天到了,天气转寒,需要避寒取暖,平安过冬。


在民间,这个节气里,尤其在北方,要糊窗户,砌暖炕;要缝棉被,添寒衣,是迎冬的具体表现。


特别是寒衣,成为我国传统准备过冬的一种象征物,曾经在我们的古诗中百般吟咏。


早在诗经里就说“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这里的九月,正是立冬前后的时候。


杜甫诗中更是说这个节气里“寒衣处处催刀尺”。


只不过,我们的迎冬,过于实际,显得有些寒意萧萧;而万圣节将迎冬的意思化为孩子们戴面具,穿彩衣,挨家敲门讨要糖果的热闹游戏,将寒意融化在孩子的欢乐之中。


我们有点儿像是用寒衣捂暖这个冬天;他们则有点儿像用孩子的欢笑叫醒这个冬天。


我们的立冬和万圣节还有一点重要的相似之处,常常被人们忽略——不仅是我们,连同西方人一样,都将其曾经拥有的古老意义忽略——便是祭祀亡灵。


我国古代君王率领文武百官到郊外举行盛典迎冬,其中重要一项内容是祭祀亡灵,尤其是为国捐躯的将士。


万圣节,也是将祭祀亡灵和祈求善灵联系在一起的。如此,冬季的休养生息才会安稳,立冬的意义才有了重要的生命依托。









肖复兴的故事

肖复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当过大中小学的教师。现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已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报告文学集、散文随笔集和理论集80余部。近著有《音乐笔记》、《聆听与吟唱》、《纸的生命》、《浪漫的丧失》、《父亲手记》、《总有一处让你感动》等。曾获全国及北京上海优秀文学奖多种,《音乐笔记》获首届冰心散文奖。 肖复兴,北京人,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现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已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报告文学集、散文随笔集和理论集80余部。曾有长篇小说“青春三部曲”《早恋》、《一个女中学生的日记》、《青春回旋曲》,报告文学《和当代中学生对话》、《和当代中学生通信》。近著有《音乐笔记》、《音乐的隔膜》、《聆听与吟唱》、《浪漫的丧失》、《纸的生命》、《遥远的含蓄》等。曾经获得过全国以及北京上海优秀文学奖多种。《音乐笔记》获首届冰心散文奖。《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向往奥运》、《荔枝》、《银色的心愿》、《寻找贝多芬》等篇入选大中小学课本。 作者语:“人其实是很脆弱的,伤怀往事,尤其是蹉跎的青春往事,心里的感受无可言说。我知道,无论过去是对是错,是可以伤感,还是可以悔恨,都是不可追回的了。人可以回过头往后看,但路却总是要往前走。过去的路是一张弓,只能弹射得我们向前飞奔,这就是我们无法逃避又不可选择的命运。”

肖复兴的故事

肖复兴的故事

关于肖复兴的小故事

。啊,ba b

肖复兴是个怎样的人

是1个勤奋好学的人

肖复兴写给儿童的书

《青春奏鸣曲》、《音乐飘流瓶》、 《今天孩子缺什么:我和中学生的交流笔记》 、《永远的校园》

《曾经少年》肖复兴主要内容

《曾经少年》肖复兴主要内容作者以儿童的视角握高世、京腔京味的故事和流畅的语言,讲述了自己从小学到初中的成长经历。《曾经少年》作品语言优美而富有段肢童趣,对亲情、友情、师生情的描写真实感人,对老北京的时令风物、日常生活的展现充满了历史文化内涵。《曾经少年》是加拿大作家大卫·吉尔莫的非虚构文学念桐杰作。大卫发现,儿子杰西对高中生活的一切都不感兴趣了。大卫苦恼不堪,最终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让杰西退学回家,唯一的条件是,他们每周要一起看三部电影。一个特别的“电影俱乐部”由此诞生。

肖复兴的人品

作为作家,他的作品之中应该有所体现。。。真的想了解他的人品,你可以去多接触他啊,给他写写信件

谁读过肖复兴的《早恋》,觉得怎么样啊?

还不错,是本好书。

肖复兴红脸儿读后感

                                          读《红脸儿》有感         最近我读了作家肖复兴写的《红脸儿》,作品以生动的语言回顾了“我”与3个小伙伴之间的童年往事:“我”上小学五年级时,大院里突然搬进来一个名叫大华的男孩。由于大华来历不明,且脸上长着一块十分明显的红痣,院里的“捣蛋鬼”九子给他起了个“红脸儿”的绰号,并教唆其他孩子一起孤立和疏远他,只有“我”和玉萍始终将大华视为好朋友。为此,九子与我们之间摩擦不断。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孩子们的嬉戏打闹之中,围绕在大华和玉萍身上的身世谜团被层层拨开,其背后所牵扯的纷繁复杂的家庭变故亦被和盘托出。一场由孩子担当主角、以家庭为背景的成长故事剧就此在大院内悄然上演的故事。       读完之后我领悟到,朋友是一种守望相助。漫漫人生路上,朋友可以为你挡风寒;为你分忧愁;为你解除痛苦和困难。朋友是你登高时的一把扶梯;是你受伤时的一剂良药;是你饥渴时的一碗白水。友谊是金钱买不来的,只有真心才能够换来的。

突然发现刘谦好像一个人

哇……你也觉得啊……我早就觉得像了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