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其实很有趣 175 迁都之变(2)

2022-12-15 08:00:07流星星09:19 1万
6元开会员,免费听
购买 | 0.20 喜点/集
声音简介

司马迁史记的故事 司马迁为什么开始写史记

司马迁为什么会写史记呢?因为他爹是太史令,后来,司马迁继承了他爹的位置,当上了汉武帝的太史令,主要就是负责编撰历史。司马迁编撰的《史记》记录黄帝时期到汉武初期整整3000年的历史,可以说是达到了史学的最高成就。为求真实,司马迁写史记故事的时候,游历了全国各地。要知道,在古代的时候,交通是非常不便利的,在这种情况下,司马迁算是历经了各种艰辛。他为了收集所需资料,跋山涉水,吃了很多苦,但司马迁仍然甘之若饴,因为这是他毕生的追求。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及后来称为《史记》的写作。但是,事出意外,天汉三年(前98年),李陵战败投降匈奴,司马迁因向汉武帝解释事情原委而被捕入狱,并处以宫刑,在形体和精神上给了他巨大的创伤。出狱后任中书令,他忍辱含垢,继续写作《史记》。前后经历了14年,《史记》的写作终于完成。

平王东迁的历史意义?

公元前771年,中国西部的游牧民族犬戎攻破了西周王朝的都城镐京,次年,周平王将周王朝的都城由渭水流域的镐京迁到了黄河南岸的洛邑,史称“平王东迁”。 这次迁都事件是西周与东周的历史分界线,同时也宣示着一个新的时代——春秋时代的来临。镐京的放弃,意味着周王朝已经不具备抗衡西方游牧民族的力量,不得不迁徙到较为安全的黄河下游地区,从此西周时期偏重于西部的政治重心向东部转移,东方的强大诸侯国相继崛起,开始对中国政治产生重大影响。而周室的这次迁都,使得周王朝对各诸侯国的驾驭能力明显削弱,中国历史终于结束了周天子的权威统治时代,进入了“礼崩乐坏”、群雄逐鹿的春秋时代。这次迁都还产生了一个后来将对中国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诸侯国——原先替周天子牧马于渭水流域的秦人由于护送周平王迁都有功,得到了周天子的封赏,从此在远离周室的渭水流域建立起了秦国。

南宋人口迁移原因,意义,影响

因为战争·~谢谢·~

宋代词里关于儿童趣事的有哪些

《田家》——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2《牧童》——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3、《花影》——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4、《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5、《清平乐·村居》——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司马迁史记

可以当故事书读。

宿迁的历史名人

宿迁历史名人   项羽:字羽(特别注意一下 项羽本名籍 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中国古代起义领袖,著名军事家,中华史上最强武将!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人称西楚霸王。   虞姬:虞姬为西楚霸王项羽爱姬,常随项羽出征。楚汉相争后期,项羽趋于败局,于公元前202年,被汉军围困垓下(今安徽省灵璧县南),兵少粮尽,夜闻四面楚歌,哀大势已去,面对虞姬,在营帐中酌酒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词苍凉悲壮,情思缱绻悱恻,史称《垓下歌》。 徐偃王:西周徐国国君,生活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

司马迁写史记的经历

忍辱负重,艰苦卓绝。

司马迁和《史记》的故事

司马迁和《史记》的故事   司马迁(前一四五-- 前约八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父亲司马谈,学问渊博,精通天文星历和黄老之学,武帝时,移居长安,任太史令。司马迁十岁时,跟父亲到长安,在思想、人格及治学态度上,均受父亲影响很大。到长安后,向经学大师董仲舒学习,接受儒家思想的教育。司马谈临死,把自己著述历史的理想和愿望遗留给司马迁。三年后司马迁继任太史令,开始搜集整理史科,并在太初元年(前一零四年),开始撰写《史记》,时年四十二。   天汉二年(前九九年),李陵案件爆发,司马迁因上书救李获罪,次年下狱受『腐刑』。这是对他极大的摧残和耻辱。他曾想到自杀,又想到著述未完成,不应轻于一死,他终于从许多古代圣贤的苦难中看到出路,决心完成自己写《史记》的宏愿。后二年出狱,迁为中书令,但无心仕进,积极著述,大约在征和二年(前九一年),《史记》终于写成,司马迁的事不可考,大概逝世于武帝末年。   司马迁的《史记》,是他以毕生的精力完成的伟大历史巨著。所记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代,总结了中国三千年历史的发展。共一百三十篇:《本纪》十二篇,是按帝王的世系和年代记述政治上的一些重要事迹。《表》十篇,是排比并列历代帝王和侯国间的一些大事。《书》八篇,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专书论述。《世家》三十篇,是记叙诸侯王国和辅汉功臣的。(孔子非王侯,列入《世家》是例外)《列传》七十篇,是一般人物传记。全书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

司马迁是在什么时写的史书

《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二十五史的第一部。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史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史记》最初没有书名,或称“太史公书”、“太史公传”,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演变成“太史公书”的专称。《史记》与《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与宋代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

司马迁写史记的目的是什么?

司马迁所谓的“穷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意思是说:《史记》的写作目的是研究“天”和“人”之间的关系,把从古到今历史上的发展变化大势搞清楚,形成司马迁一家之言。这句话既道明司马迁撰写《史记》的目的,同时也指出了《史记》在史学上的贡献。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