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人间草木

2023-05-02 07:47:48有书05:44 2万
声音简介




玉渊潭洋槐花盛开,像下了一场大雪,白得耀眼。


来了放蜂的人。蜂箱都放好了,他的“家”也安顿了。


一个刷了涂料的很厚的黑色的帆布篷子。里面打了两道土堰,上面架起几块木板,是床。


床上一卷铺盖。地上排着油瓶、酱油瓶、醋瓶。一个白铁桶里已经有多半桶蜜。


外面一个蜂窝煤炉子上坐着锅。一个女人在案板上切青蒜。锅开了,她往锅里下了一把干切面。


不大会儿,面熟了,她把面捞在碗里,加了作料、撒上青蒜,在一个碗里舀了半勺豆瓣。一人一碗。她吃的是加了豆瓣的。


蜜蜂忙着采蜜,进进出出,飞满一天。


我跟养蜂人买过两次蜜,绕玉渊潭散步回来,经过他的棚子,大都要在他门前的树墩上坐一坐,抽一支烟,看他收蜜,刮蜡,跟他聊两句,彼此都熟了。


这是一个五十岁上下的中年人,高高瘦瘦的,身体像是不太好,他做事总是那么从容不迫,慢条斯理的。


样子不像个农民,倒有点像一个农村小学校长。听口音,是石家庄一带的。


他到过很多省。哪里有鲜花,就到哪里去。


菜花开的地方,玫瑰花开的地方,苹果花开的地方,枣花开的地方。


每年都到南方去过冬,广西,贵州。到了春暖,再往北翻。


我问他是不是枣花蜜最好,他说是荆条花的蜜最好。这很出乎我的意外。


荆条是个不起眼的东西,而且我从来没有见过荆条开花,想不到荆条花蜜却是最好的蜜。


我想他每年收入应当不错。他说比一般农民要好一些,但是也落不下多少:蜂具,路费;而且每年要赔几十斤白糖——蜜蜂冬天不采蜜,得喂它糖。




女人显然是他的老婆。不过他们岁数相差太大了。他五十了,女人也就是三十出头。而且,她是四川人,说四川话。


我问他:你们是怎么认识的?他说:她是新繁县人。那年他到新繁放蜂,认识了。她说北方的大米好吃,就跟来了。


有那么简单?也许她看中了他的脾气好,喜欢这样安静平和的性格?也许她觉得这种放蜂生活,东南西北到处跑,好耍?这是一种农村式的浪漫主义。


四川女孩子做事往往很洒脱,想咋个就咋个,不像北方女孩子有那么多考虑。


他们结婚已经几年了。丈夫对她好,她对丈夫也很体贴。


她觉得她的选择没有错,很满意,不后悔。


我问养蜂人:她回去过没有?他说:回去过一次,一个人。他让她带了两千块钱,她买了好些礼物送人,风风光光地回了一趟新繁。


一天,我没有看见女人,问养蜂人,她到哪里去了。


养蜂人说:到我那大儿子家去了,去接我那大儿子的孩子。他有个大儿子,在北京工作,在汽车修配厂当工人。


她抱回来一个四岁多的男孩,带着他在棚子里住了几天。


她带他到甘家口商场买衣服,买鞋,买饼干,买冰糖葫芦。


男孩子在床上玩鸡啄米,她靠着被窝用勾针给他勾一顶大红的毛线帽子。


她很爱这个孩子。这种爱是完全非功利的,既不是讨丈夫的欢心,也不是为了和丈夫的儿子一家搞好关系。这是一颗很善良、很美的心。孩子叫她奶奶,奶奶笑了。


过了几天,她把孩子又送了回去。


过了两天,我去玉渊潭散步,养蜂人的棚子拆了,蜂箱集中在一起。


等我散步回来,养蜂人的大儿子开来一辆卡车,把棚柱、木板、煤炉、锅碗和蜂箱装好,养蜂人两口子坐上车,卡车开走了。


玉渊潭的槐花落了。








汪曾祺《人间草木》主要讲了什么没听懂

古往今来,联想现在的生活,仔细读来真是一种享受,他的散文没有空泛的好为人师的大道理.,弥漫着文人的情调,静静的。这就是我读过本书的最大收获.,从来如此,又有欣赏途中风景的收获,如此。如果说读汪氏小说我们感受到的是诗意,流淌在字里行间的都是文人的雅趣和爱好,就需要有如本书一样的发现的眼睛和心情,热爱植物草木.《人间草木》可以称得上真正的文人散文。工作的时候积极努力,如流水般净化着浮躁的内心,就会在生活的道路上...让我感触特别深刻的是汪曾祺先生笔下描写的那些植物?热爱自然,我们是不是过于忽略了生活乐趣了呢,读汪氏散文我们享受的则是闲情逸致,这是一种人生可遇而不可求的精神寄托.,读他写的人物我享受的则是诗情画意..。读他写的植物我感受到的是闲情逸致.,觉得心里暖暖的,既有向前的飞奔、工作。读汪先生的这本书,休息的时候,也少有宏大题材

汪曾祺《人间草木》主要讲了什么没听懂?

古往今来,联想现在的生活,仔细读来真是一种享受,他的散文没有空泛的好为人师的大道理.,弥漫着文人的情调,静静的。 这就是我读过本书的最大收获.,从来如此,又有欣赏途中风景的收获,如此。 如果说读汪氏小说我们感受到的是诗意,流淌在字里行间的都是文人的雅趣和爱好,就需要有如本书一样的发现的眼睛和心情,热爱植物草木.《人间草木》可以称得上真正的文人散文。 工作的时候积极努力,如流水般净化着浮躁的内心,就会在生活的道路上...让我感触特别深刻的是汪曾祺先生笔下描写的那些植物?热爱自然,我们是不是过于忽略了生活乐趣了呢,读汪氏散文我们享受的则是闲情逸致,这是一种人生可遇而不可求的精神寄托.,读他写的人物我享受的则是诗情画意..。 读他写的植物我感受到的是闲情逸致.,觉得心里暖暖的,既有向前的飞奔、工作。 读汪先生的这本书,休息的时候,也少有宏大题材

汪曾祺!人间草木!

内容应该是一样的,呵呵

人间草木 全文 汪曾祺

人间草木汪曾祺 著 《人间草木》一书从汪曾祺创作的大量散文中精选而成,最早的写于四十年代,大部分写于后半生,风格从华丽归于朴实,技巧臻于至境。 这本散文分“人间草木”、“四方食事”、“脚底烟云”、“联大岁月”、“师友相册”、“平淡人生”、“文章杂事”七辑。 全文字太多。有也发不上来。

你从汪曾祺的《人间草木》中读出了什么?

文章分七辑,每一辑内容都不同。作者汪曾祺先生是个真性情的人,单单从目录就能看得出来。每篇文章的题目都很直白,朴素、平凡但是带着点诗意。“人间草木”这个题目只是其中一篇散文的题目,但是作为整本散文集的名字,却很恰当。每篇散文的语言都很朴实,简单,内容也不是什么出奇的事情,普通得真的就像随处可见的草草木木。不知是题目烘托了文章,还是文章烘托了题目?

汪曾祺的《人间草木》里,无足珍贵则同是什么意思?

指的是作者写的小说和文中的晚饭花一样,都不是什么特别珍贵的东西,这里应该是作者隐约有一种贬低自己的姿态,但其实又有种曲高和寡的意味在里面

汪曾祺的散文有何特点 汪曾祺的小说有何特点

脊绪论殴侗蝗虫伊

《小学生汪曾祺读本》中的汪曾祺是活泼有趣的人吗?

这回重读的汪曾祺,均非其专攻所在,不过是其创作之余事,居然对上面这个连自己也茫然的问题若有所悟,文人气质最浓……

汪曾祺是哪里人

江苏高邮人。。。。最近经常看到有问汪老的问题呢

有关汪曾祺(自己)的小故事

太多了,选一个吧。 1.汪曾祺小时候是个“惯宝宝”,家里人怕他长不大,按当地民俗,认了好几个干妈,还在和尚庙、道土观里都记了名枣汪曾祺的法名叫“海鳖”。1925年,汪曾祺人县立第五小学幼稚园学习。这个幼稚园只有一个女教师,名叫王文英。王文英见汪曾祺小小年纪戴着妈妈的孝,十分心疼他,对汪曾祺,她是老师,也是母亲。56年以后,即1982年,汪曾祺回到故乡,特地去看望王老师,并献诗一首:“小羊儿乖乖,把门儿开开,歌声犹在,耳畔徘徊。念平生美育,从此培栽。我今亦老矣,白髭盈腮。但师恩母爱,岂能忘怀?愿吾师康健,长寿无灾。”诗后还有两行字:“敬呈文英老师,五小幼稚园第一班学生汪曾祺。” 2.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