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辽金元 14 寇准罢相

2023-02-08 17:00:00沉默的符号11:39 1.2万
声音简介

宋史寇准传中的寇准是个怎样的人

寇准是个忠诚的人。

寇准抗辽的故事

十一世纪初,辽国大举入侵,北宋人心惶惶,有些大臣主张迁都逃跑。这时,一位大臣竭力主张抵抗,并竭力劝说宋真宗御驾亲征。这位大臣就是宰相寇准。 寇准从小聪明好学。十九岁那年,他考上了进士,先后在地方上和朝廷里做官。他耿直刚强,办事果断,但也得罪了不少人。 公元1004年8月,宋真宗任命毕士安为副宰相。毕士安向宋真宗谢恩,宋真宗说:“不用谢恩了,我还要任命你为宰相呢。”宋真宗又说:“我还要任命一个人跟你一道担任宰相,你看谁最合适?” 毕士安说:“寇准为人忠义,能处理大事,我不及他。” 宋真宗说:“听说他刚强任性。” 当时,辽国正不断出兵侵扰北方边境。毕士安就说:“寇准忘记自己,一心为国,坚持正道,反对奸邪,所以不少人讨厌他。如今辽国不断入侵,百姓不得安宁,正应该重用像寇准这样的人。” 宋真宗认为毕士安讲得很有道理,就同时任命毕士安和寇准两人为宰相。 寇准担任宰相才一个月,辽国萧太后和辽圣宗率领二十万大军,入侵宋朝。这年十一月,辽军很快打到澶(chán)州(今河南濮阳),威胁宋朝的都城汴京。 边境的告急文书,一天中向东京发来五次。这些告急文书到了寇准手中,都被扣了下来。寇准谈笑自如,好像没有这回事。 第二天,人们把这事报告宋真宗。宋真宗又惊又怕,就把寇准召来,问他处理办法。寇准说:“陛下要辽国退兵,不过花几天时间。” 于是,寇准乘机提出,要宋真宗御驾亲征,前往澶州。宋真宗不敢前去,立起身来,想退回内宫。寇准说:“陛下一进去,群臣不得见,大事就完了。陛下不能入内。” 宋真宗只得留下来,陆续召见一些大臣,商议对策。副宰相王钦若是江南人,主张迁都金陵。另一个大臣陈尧叟是四川人,主张迁都成都。这两个人都想逃跑,暗地里劝宋真宗迁都,躲避敌人的.锋芒。 宋真宗问寇准说:“有人劝我迁都金陵,有人又劝我迁都成都,你看该怎么办?” 寇准知道这是王钦若和陈尧叟出的鬼点子,就假装不知道,大声说:“谁给陛下提出迁都的主意,罪该杀头!现在上下齐心,要和敌人决一胜负。陛下御驾亲征,定能打败敌人。要是迁都逃跑,京城一失,人心崩溃,敌人长驱直入,天下还能保得住吗?” 在寇准的劝说下,宋真宗决定亲征。这年十一月,北宋军队从东京出发,来到韦城(今河南滑县)。 守卫澶州的宋军听说皇上亲征,士气高涨,打退了辽军的进攻,还打死了辽国大将萧达兰。萧达兰一死,辽军的锐气受到了很大的挫折。 不料就在这时候,北宋统治集团内部的主和派又提出迁都金陵。宋真宗胆小怕事,又想后退了。寇准劝告他说:“陛下只能前进一尺,不能后退一寸。如果这时候撤军后退,百姓失望,军心涣散,势必瓦解,敌人乘机杀来,恐怕连金陵也保不住了。” 宋真宗还是拿不定主意。寇准又和殿前都指挥使高琼一道去劝说宋真宗,宋真宗这才勉强同意前进。 宋真宗只得下令进军,渡过黄河,进入澶州城。他在北城门楼上,召见众将。远近将士望见宋真宗的御盖、龙旗,齐声高呼“万岁”,宋军的士气高极了。 宋真宗把军事大权交给了寇准。这时候,几千名辽军骑兵前来攻城,寇准下令开城出击。宋军奋勇冲杀,一下子消灭了一大半敌人。 宋军得胜以后,宋真宗命寇准留在北城,自己回行宫去了。他回到行宫,还不放心,又派人去看寇准在干什么。只见寇准正跟官员在饮酒,有说有笑,根本不把辽军当一回事。宋真宗这才放下心来,高兴地说:“寇准这样从容不迫,我还担心什么呢?” 宋真宗本来就没有决心抗辽,早在出征前,就派一个叫曹利用的官员,跟辽国谈判。辽军因为不断受到挫折,处境越不利,就同意跟宋朝议和。 寇准坚决反对议和,主张乘胜收复燕云十六州。一些主和派就放出谣言,说寇准想利用军队,夺取权势。在这种情况下,寇准没有办法再坚持自己的意见,只好同意议和。 这时,辽国派使者跟曹利用一道来澶州,请求议和。为了议和,宋真宗打算每年给辽国一些银绢。他对曹利用说:“如果不得已,即使每年给一百万,也可以答应下来。” 曹利用动身去辽营订立和约,寇准把他召去,说:“虽然皇上答应百万银绢,可是,你答应的数目不得超过三十万。如超过这数目,我就杀你的头!” 曹利用不敢违抗寇准的命令,到了辽营,终于按照三十万这个数字谈定下来了。 曹利用回来后,还没有来得及向宋真宗汇报,宫廷内误传为三百万。宋真宗大惊,说:“太多了!”过了一会,又说:“姑且了事,这样也可以。” 没有多久,宋真宗就知道了确切数字,不由得喜出望外,不住口地称赞曹利用能干。 公元1005年1月,宋辽双方正式达成协议,规定北宋每年给辽国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不用说,北宋百姓的负担又加重了。不过,这还是由于寇准坚持抗辽,北宋才没有遭受更大的失败。因为这次和约是在澶州订立的,所以历史上称为“澶渊(就是澶州)之盟”。

宋史寇准传文中的寇准具有哪些品质

寇准具有宽容大度,谦虚谨慎,不耻下问,有自知之明等品质。

辽宋夏金元之间的故事?

字多了不顶用简单为你概括一下: 辽国:耶律阿保机建立了契丹,(辽)辽最早在唐朝时候就在北方活动,一起对中原虎神眈眈。 大宋:赵匡胤建立了大宋朝,北宋在中原建都,长年与辽作战,争了150多年没有变化辽还是辽,宋还是宋。 西夏:李元昊建了西夏国,在甘肃武威至新缰一带长年与宋作战。 最后被金国灭掉。 金国:完颜阿古打建立了金国,金国在北宋末期强大,灭掉了辽国,俘虏了北宋皇帝,南宋开始。 元朝:成吉思汉统一了蒙古,在金、南宋中期忽必烈建立了大元先灭了金,然后灭了宋统一了天下。

辽宋夏金元时期典故?

辽国:耶律阿保机建立了契丹,(辽)辽最早在唐朝时候就在北方活动,一起对中原虎神眈眈。 大宋:赵匡胤建立了大宋朝,北宋在中原建都,长年与辽作战,争了150多年没有变化辽还是辽,宋还是宋。 西夏:李元昊建了西夏国,在甘肃武威至新缰一带长年与宋作战。最后被金国灭掉。 金国:完颜阿古打建立了金国,金国在北宋末期强大,灭掉了辽国,俘虏了北宋皇帝,南宋开始。 元朝:成吉思汉统一了蒙古,在金、南宋中期忽必烈建立了大元先灭了金,然后灭了宋统一了天下。

辽宋夏金元之间的故事

字多了不顶用简单为你概括一下: 辽国:耶律阿保机建立了契丹,(辽)辽最早在唐朝时候就在北方活动,一起对中原虎神眈眈。 大宋:赵匡胤建立了大宋朝,北宋在中原建都,长年与辽作战,争了150多年没有变化辽还是辽,宋还是宋。 西夏:李元昊建了西夏国,在甘肃武威至新缰一带长年与宋作战。最后被金国灭掉。 金国:完颜阿古打建立了金国,金国在北宋末期强大,灭掉了辽国,俘虏了北宋皇帝,南宋开始。 元朝:成吉思汉统一了蒙古,在金、南宋中期忽必烈建立了大元先灭了金,然后灭了宋统一了天下。

北宋都谁是寇准的学生呢?

丁谓。字公言966年生,在北宋当过七年l宰世贺相。寇准因为提抜了自己的一个学生丁谓,最后被丁谓害得客死他乡,连运回故森返纤乡的钱都没有,只得埋在异乡。丁谓是寇准的学生,可能因为寇准是此仿那一届的主考官。古代参加科举考试的学生都对当时的主考官,称自己为学生。

寇准对宋朝有何贡献,让宋太宗如此看好?

因为寇准是一个为人正直,说真话,做真事的人。寇准在世的时候成为宋太宗的重要助手,他就像一面镜子,总是让宋太宗即时察觉到自己的错误,做出对天下百姓有利的决定。 寇准出生于名门望族,但是他为人一点也不娇纵,从小就为人聪慧,经常受到老师和身边人的夸奖,19岁的那年,宋太宗就因为寇准的诚实而注意到他了。后来寇准凭借真才实学考中了进士,从此开启了自己的仕途,而且受到了宋太宗的喜爱,更是一路做到了宰相的位置。 寇准为人正直,不管面对什什么事,从来都不说假话,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宋太宗,他决定把他放在身边。就像唐朝的魏征一样,李世民虽然常常被她气到吐血,但也不得不承认,身边有这样一个说真话,做真事的人,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而宋太宗就常常把寇准比作魏征,寇准虽然说话比较直,有时候会让宗太宗当面下不来台,宋太宗也因为生气贬谪过寇准,但是还过多久就将寇准再次召集到身边。 不管有什么难以做决定的事,他都会询问寇准的看法。寇准帮助宋太宗做了很多正确的决定,就连立太子,宋太宗也会询问寇准的意见,并听懂寇准的意见,去听取民意,最终决定立襄王为太子。然而到了宋真宗时期,由于受到小人的离间,寇准最终遭到了贬谪,也可以说是含冤而死了。

宋辽金元建筑的介绍

公元960年,宋朝开国,不久,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实现了中原和南方地区的统一,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但国力和建筑规模均远逊于唐代。北面有契丹族的辽国,疆域南至今河北、山西省的北部,同宋对峙。1115年,崛起于东北的女真族建立金国,1125年灭辽,次年攻入宋都汴梁。宋室南迁临安,史称南宋,形成南宋和金对峙局面。此外,西北地区还有党项族的西夏国(1038~1227)占有今宁夏以及陕西、甘肃的部分地区。宋、辽、金时代,中国南北建筑风格逐渐产生差异,但都趋向华美繁复、细腻精致,发展出多种装饰手法。

宋史 寇准传题目

加点字都没有 先给翻译:张咏就是这么说我的啊! 从中能看出寇准能虚心向人讨教,礼贤下士,并按别人的教导去做,且心胸宽广,对正确的意见虚心接受。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