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2李清照《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

2023-02-05 07:45:29秋语荷塘24:20 332
声音简介

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

[ 宋 ] 李清照




原文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急需李清照《减字木兰花》的翻译

一楼纯属胡喷 这个凭印象,应该是李清照早年的闺房作品,充满那种羞涩的情调 逐字翻译会破坏词的美感,大意就是女孩买了一朵花,花上还带着晶莹的露珠 她想想又怕自己的郎君说自己没有花儿好看,于是轻轻撩着自己的头发,要男子说到底谁漂亮 反正就是大意了,自己理解吧 表现那种初恋的羞涩

谁有花木兰的照片

很多花木兰的照片

  好多返悉版本 要那个版漏坦乎本信隐啊

电视剧花木兰第几集李亮知道木兰是女的

第二十一集 知道滴

李清照的名是什么李清照的字是什么李清照的号是什么故事又是什么?

李清照的名字是清照,她的号就叫做易安居士,是宋朝著名的女词人。她是山东人。她留有赌书泼茶的故事。

李白李清照

这个真没有!

李清照是谁?

宋代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

李清照哪里人

去年暑假看过一本书叫莫道不消魂,一个女作者写的 ,觉得她看的很透彻。好像叫杨雨。书中写道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山东济南人),宋代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不过晚年很孤独。

李清照的性格特点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许多人把李清照看成一个感月吟风、悲悲切切的柔弱女性,充其量不过是位才华出众的女词人而已。尽管文学史上,因她不崇拜权贵名流,敢于提出“词别是一家”的主张,但也仅尊她为“婉约之宗”。 李清照是一位气节高尚、性格刚毅、洒脱不羁的爱国女性。诚然,在她前期作品中有某些消极、感伤的情调,但通观其全部作品,我们就会对她有一个正确、全面的认识。 扩展资料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李清照工诗善文,更擅长词。李清照词,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易安集》、《漱玉集》,宋人早有著录。其词据今人所辑约有45首,另存疑10余首。她的《漱玉词》既男性亦为之惊叹。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学修养,而且有大胆的创造精神。从总的情况看,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前期:携缺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后期: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表达敏隐局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孤独,惆怅桥让。

急求有关李清照的小故事

我就知道一个李清照买书。因为钱不够把外衣给当了。换书! 有一年清明前,李清照的姨母给她做了一件漂亮的裙衫,让她在清明时节踏青时穿。一个人冬天在家闷得太久,望见外面一片生机,春意盎然,心情也变得活泼起来。李清照不由自主地来到书市,在一个又一个的摊位前仔细翻看着,希望找到自己中意的东西。她就这样以赏玩的心思慢慢游逛,走到了一个不被人注意的小角落。那里有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只守着一个小摊,上面放着一摞书。老者看起来风度翩翩,并不像普通的商贩,更奇怪的是,他并不招揽顾客,好像并不希望自己的书卖出去似的。李清照觉得非常有意思,便走了过去,想和老者说几句话。可是她突然被地上的书吸引住了,书皮上以篆字写着《古金石考》。她不禁大吃一惊,这就是她梦寐以求的古书,这部书流落民间几乎失传,她找过好多人帮着购买,结果都没有买到。现在的李清照只见书本,不见老者,抑制不住自己的惊喜,拿起一本便翻看起来。   不知什么时候,她突然猛醒这是人家要卖的书。李清照手里紧握着书,急切地问:“老伯,您这套书可是要卖的?”老者点点头:“是啊,这是家传的一部古书,按理讲是绝不能卖的。也是时运不济,家遭变故,实在是没有可以救急的物件儿了,可是,我还是不忍心就这么把它送到当铺,交给那些不知道珍惜的人去糟蹋,所以就在这儿等着,只想等个懂得它的人来,给它个好归宿!姑娘,看得出你是个识货的人!你要能买了它去,也算了了我的一桩心事。”李清照微笑着问老人:“老伯,您需要多少钱来应急?”老者说:“唉,应急至少也得三十两吧。姑娘你看着给吧,只要能好好地保存它,就是少点也没什么。”   没等老者把话说完,李清照把自己随身带的钱全部倒出来,仔细查点也不过十两左右,李清照显得有些着急,对老者说:“老伯,我今天出门仓促,没有带那么多现钱,你明日可否还来这里?我一定带多于三十两来拿书,好吗?”老者为难地说:“姑娘,不是我不答应你,我的盘缠早就用得差不多了,我和家人已经说好,今天日落,无论这书卖不卖得出去,都要和他们一起出城回家的。”   李清照一听,急忙抬头望天,这时已近日暮,就算雇车回家也未必能赶上。她一时间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看着李清照着急的模样,老者也有些于心不忍,只好安慰李清照说:“姑娘,你也不用太过着急,唉,就当是你和它没缘吧!也许有一天,你还能再碰上它呢。”李清照听着老人的话,心里很不是滋味,不但帮不了老者,还失去了保存古书的机会。她不自觉地握了一下衣角。这一握让李清照有了办法,她立即对老人说:“老伯,您只要再等我一会儿,只一会儿就好!一定要等我啊!”然后转身就跑,留下不知所措的老人站在那里。   过了半个时辰后,老者见李清照只穿一件内衬的单衣,跑了回来,手里拿着银两。原来,她把自己的新衣给典当了,换了二十多两银子,连同自己原来的十几两银子,一起交到老人手中。老者看着一个年轻姑娘家竟然为了一套书,不惜当街只穿着单衣薄衫,十分感动。老者说什么也只要三十两,可是李清照没有让他再推辞:“老伯,您给我的可是无价之宝啊,若是今日我身边能再有些银两也会倾囊相赠的。您就不用推辞了。”然后,李清照抱起那套珍贵的《古金石考》,穿着单衣在乍暖还寒的春天里回家去了。   李清照后来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女词人,与她对知识的热爱,对书的痴迷是分不开的。正是因为痴迷她才可以有所放弃,即使是姨母赠送的新衣服也可以典当出去。

接下来播放